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画中有话:武装斗争》教学设计
课题 《画中有话:武装斗争》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画中有话:武装斗争》承接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军神》,为后续《长征》《开国大典》奠基,完成“1927—1949 年重大事件”的第一次集中艺术化呈现。教材首次出现“群像+浮雕+版画+中国画”四种媒介并置,指向“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鉴赏”,将“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宏大命题下沉到“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可感经验。教材以“美术作品中的武装斗争”为切入口,在有限的版面里实现“历史—美术—德育”三维统整。以“圆形构图的团结隐喻”与“光影聚焦的英雄叙事”两条主线,借助数字技术把静态图像转为可交互、可拆解、可再创作的学材,把教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学生真正的“获得感”。
4.文化理解:通过认识 4 件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了解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已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思考,但仍需借助具体形象与情境。学生对历史时间感知尚弱,对“1927 年”缺乏直观体验,但对故事情节、人物情绪、画面色彩敏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识别基本构图(圆形、三角形、对称),对光影、透视、浮雕层次的理解有一定的认知。学生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同时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等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重点 指导学生用“找主角—看构图—讲光影”三步法欣赏群像作品。
难点 对光影、透视、浮雕层次的理解。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南昌起义真实照片和油画图片,介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实践的开端,是俄国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的尝试,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历史帷幕,在补充历史事件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照片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作品学习与欣赏认识 4 件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了解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彭彬/何孔德/高虹八一南昌起义(版画) 邹达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浮雕《南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萧传玖雕塑《广州起义纪念碑》 尹积昌等油画《古田会议》 何孔德活动一:找主角将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裁成4块,让学生猜“主角在哪?”动画圈出主角,露出中心高举步枪的指挥员。总结——圆形构图把视线自然引向圆心,主角站在“视觉中心”的位置。可提问学生:如果把主角放到边缘行不行?(投票)活动二:看构图在作品浮雕《南昌起义》和雕塑《广州起义纪念碑》叠画“三角形”辅助线。提问:三角形给你什么感觉?(稳固、向上)用作品《古田会议》对比,画面是水平长桌+对称人物,形成“水平线”构图。提问:如果也把南昌起义画成水平线,气势会变怎样?小结:三角形=紧张向上,水平线=安定团结,构图会说话。活动三:讲光影将油画《群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黑白化,同时提问:画家用了什么办法让你一眼看到主角?随后将图片彩色化,突出主角头上的光影,展示不同状态下的明暗对和和聚光灯对主角的作用。总结:“找主角—看构图—讲光影”三步法欣赏群像作品。实践练习环节让学生找同伴做“光影小实验”手机电筒打光→拍一张“主角突出”的合影,上传大屏分享。课堂小练任务:给一幅空白圆形图,让学生用 2 分钟贴图/手绘的方式,把“主角”放在最佳位置并画一条光影。即时投屏讲评:找 3 张典型作业,用红笔圈出视觉中心。3.课后拓展创作:拍一张生活中的“群像”照片,模仿课堂所学,用三角构图+光影突出一位“小英雄”(可以是劳动中的妈妈、晨跑的爸爸等)。知识拓展——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摄影和影视领域的几何学构图方法,通过将画面元素排布成三角形形态实现视觉平衡。根据三角形方向可分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构图,各自呈现不同的视觉特性。在人物摄影中,三角形构图能赋予人物稳重的气质 。建筑摄影利用三角形形态突显结构高度与几何力量,尤其适用于表现塔楼、尖顶等垂直线条。影视画面设计中,三角形构图常被用于塑造具有设计感的造型美感,增强画面叙事张力。(分别展示人物摄影、建筑摄影和影视摄影图片,帮助理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作品的情境中学生认真欣赏图片,感知绘画的构图特点,学习新的美术知识让学生动脑,同时展示画作的光影知识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构成画作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关于三角形构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构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置身情境,让学生了解并绘画作品的内容通过图片找主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主探究中把握知识,教师再进行知识新授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更加印象深刻。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绘画描述,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巩固知识点在课后给学生留下创作的实践和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审美感知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找主角—看构图—讲光影”三步法欣赏群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堂中运用三角构图+光影创作作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创作中。在创作自命题的贴图和拍照过程中,亲自实践所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三角形构图在生活中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 在拓展中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通过展示图片,课堂提问和课堂中实践,让学生欣赏、观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在创作自己的光影构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审美感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