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课文理解专项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课文理解专项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4:1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课文理解
一、积累背诵。
1.知识积累。
(1)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巴金——《鸟的天堂》
B.曾国藩——少年中国说》
C.梁晓声——《慈母情深》
D.郭沫若——《白鹭》
(2)下面的现地名,与画“———”的古地名依次相对应的是哪一项?( )
现地名:①开封 ②苏州 ③杭州 ④荆州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千里江陵一日还
姑苏城外寒山寺 题临安邸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3)下列诗人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李白——诗圣 B.杜甫——诗豪
C.刘禹锡——诗仙 D.王维——诗佛
(4)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阿拉丁、辛巴达、阿里巴巴都是非洲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的人物。
B.《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娘子》合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C.《列那狐的故事》记录了狡猾又幽默的列那狐用各种计谋捉弄动物们的事。
D.很多诗词作者借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创作诗词,表达思想,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横有八荒”中的“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B.陆游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心到”是最重要的。
C.古代中国的别称有“华夏”“中华”“神州”“九州”等。
D.“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为提高阅读速度,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B.读到难理解的文章,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以便深入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
C.阅读时,要体会文章情感,我们只需要朗读文章,不用在意内容细节。
D.制定班级公约时,可以分组畅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要控制好发言时间。
(7)下列俗语和成语对应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B.一个巴掌拍不响——举棋不定
C.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
D.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2.名句背诵。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 (虞世南《_________》)
(2)风一更,雪一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相思》)
(3)_________________ ,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
(5)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7) _________________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_____》)
(8)青箬笠,绿蓑衣, __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歌子》)
(6)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一)]
(10) 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1)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___ 。(《尚书》)
(12)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
(1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_________________。冰心在《忆读书》中说:“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课文背诵。
(1)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
(2)晴天的_________________,每每看见它孤独地 _________________ ,看来像是不安稳,_________________。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___。
(5)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_____________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_________________。
(7)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9)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____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___
(12)学如不及,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好古,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理解。
4.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寂寞愁苦的是哪一项?(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下列名句中,与劝人珍惜时间无关的是哪一项?(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是哪一项?( )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下列没有表达远离故土的孤独或思乡之情的是哪一项?(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下列名句中,借景喻理,形象地表达了阅读的重要性的是哪一项?(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下列关于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时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B.“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C.“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10. 下列诗句中,与诗题“山居秋暝”中的“秋暝”相照应的是哪一项?(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将下列诗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③④②①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③④
12.看到图①,你会想起唐代林杰《乞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图②,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图③,你会脱口而出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三、实践运用。
13.勤俭节约乃持家之本。魏征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司马光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由奢入俭难。”朱用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既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也能节俭持家的人;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填写名句)
15.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了,南宋官员却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偷安,诗人林升厉声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陆游一生最大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临终前嘱咐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死气沉沉的社会,清代诗人龚自珍大声疾呼要广纳贤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经常浪费粮食,吃饭只吃一点儿就把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想劝诫他,要珍惜粮食,不能随意浪费,下列最适合用来劝诫他的是哪一项?( )
A.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17.小明遇到难题时,总是不吃饭不睡觉,冥思苦想,可最终也没有什么进展,只是做无用功,你想用《论语》中的话来劝诫他,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B.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8.东东说自己非常喜欢阅读,但他无论读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读着读着就跑去玩了。下列不适合用来劝诫他的是哪一项?(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C.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9.泉州开元寺是我国的文物古迹,不少文人曾到此为其写对联,其中某副对联的上联是“绿树四围,凌霄古塔生金碧”,下面最适合做下联的是哪一项?( )
A.红花八方,英魂丰碑书丹青
B.春风荡漾,旭日霞光连远大
C.百般妙艺,尽如人意古今春
D.红楼三面,映日长溪焕彩霞
20.小明的叔叔要结婚了,下面四副对联中最适合送给他叔叔的是哪一项?( )
A.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B.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何处寻。
C.花开并蒂姻缘美;鸟飞比翼恩爱长。
D.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
21.根据下面语句的意思,填在横线上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诸葛亮的眼光非常独到,无论分析什么事情,都如“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透彻。
A.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B.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C.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D.芝麻开花——节节高
22.下列句子中,俗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企业家为母校捐款捐物,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哪!
B.我们做事应该考虑周全,做到“前怕狼后怕虎”,不能鲁莽行事。
C.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轻重缓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D.弟弟竟然说给花浇热水是为了让花长得快,听了这话,我简直“鼻子都气歪了”。
四、课文理解。
2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哪几项?( )(多选)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作者运用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鸟的天堂”中鸟儿的生活状态。
B.两个“到处”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说明鸟的数量多,将“热闹”形象化、具体化。
C.“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D.“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自由自在、姿态万千,表明大榕树确实是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
24.下列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白鹭之美,与文章第一句呼应。
B.白鹭是“散文诗”这一比喻突出了白鹭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
C.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赞颂了白鹭的精巧之美和质朴之美。
D. 以“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为喻,强调了白鹭高傲、散漫的特点。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太阳》和《松鼠》都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语言风格相同。
B.《忆读书》落笔点题,奠定作者爱读书的基调。开篇“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读来很亲切,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我们谈话,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心。
C.《慈母情深》讲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事。
D.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人们称这一天为“七夕”。
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将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光>流星体>喷气式飞机>游隼。
B.《冀中的地道战》赞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C.《将相和》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主要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D.《少年中国说》(节选)指出只有少年中国强大、睿智了,中国少年才能强大、睿智。
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弥漫的情形。桂花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它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B.《搭石》中,作者借物喻人,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
C.《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D.“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是场景描写。
28.《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对其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只有写清楚圆明园以前如何辉煌,才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后作者的痛惜。
B.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这样写是为了让我们牢记国耻。
C.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与惨遭侵略者践踏,毁灭的景象对比,更能激起读者为国家、民族报仇雪恨的决心。
D.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9.下列对吴冠中《父爱之舟》一文的赏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本文以梦境开始,引人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姑爹的深切怀念之情。
B.本文多从小事着笔却意味深长,父亲为“我”糊万花简、背“我”上学等几个场景表现出贫苦生活中父爱的伟大。
C.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了家庭生活背景,写出了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D.“父爱之舟”的“舟”实指姑爹的小渔船,虚指父亲的爱。小渔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
30.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人物: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__的廉颇,________的海力布,________的牛郎织女,不断鼓励巴迪的________的母亲,严格要求巴迪的________的父亲……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1.(1)B
3(2)C(3)D(4)A(5)B(6)C(7)B
2.(1)非是藉秋风 蝉
(2)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
(3)家家乞巧望秋月
(4)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5)万马齐喑究可哀
(6)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7)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
(8)斜风细雨不须归
(9)问渠那得清如 许朱熹
(10)暖风熏得游人醉
(11)克俭于家
(12)一日难再晨
(13)全世界的营养品 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多读书 读好书
3.(1)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2)清晨 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而它却很悠然
(3)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而全在我少年
(5)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6)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奇花初胎 裔裔皇皇 地履其黄
(7)不耻下问
(8)是知也
(9)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10)谓心到 眼到 口到
(11)却只漫浪诵读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
(12)犹恐失之
(13)我非生而知之者 敏以求之者也
4.C 5.C 6.A 7.D 8.D 9.A 10.A 11.B
12.牵牛织女渡河桥示例: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深千帐灯
三、13.居安思危由俭人奢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1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示例: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15.西湖歌舞几时休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D17.A18.D 19.D 20.C21.B 22.B
四、23.CD 24.D 25.A 26.D 27.D 28.C 29.A
30.示例:
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 舍己为人 勤劳善良 慈祥、善良 严厉、理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