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拔尖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1 18: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卷首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校开展“弘扬中国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请你快来参与其中吧!
学习家国知识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11分)
家国情怀深藏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它是将(jiàng jiāng)士们 chū zhēng( )边塞(sāi sài)奋不 gù( )身的 yīng xióng( )气概,也是中“民族能够在一次次危难(nàn nán)中屹立不倒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每一个存亡之秋,都有满腔热血的人挺身而出。从古至今,无数háo jié( )人物都qīng xī( )而坚定地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好本领,做新时代少年,长大后才能 bào xiào( )祖国。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2.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字词。(6分)
3.语段中“抱负”的“负”字的解释应该是(2分)( )
A. 背 B.失败 C.承载 D.享有
二、选择题。(10分)
1.小语读到“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时,不认识“楣”这个字。请你猜一猜“楣”字的读音和意思是(2分)( )
A. méi 眉毛 B. méi 门框上的横木
C. mái 山名 D. mèi 美好、可爱
2.下列词语中与活动中人物形象最匹配的一组是(2分)( )
人物:周恩来 包拯 梅兰芳
A.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B.志存高远 刚正不阿 大义凛然
C.刚正不阿 大义凛然 志存高远 D.刚正不阿 精忠报国 志存高远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B.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C.只要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就拒绝了。
D.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
A.这一年,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面难关。
B.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个令人难忘的中国故事。
C.这一年,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
D.这一年,无数平凡英雄在不同的岗位守望相助、保家卫国。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本打算为国捐躯,但总有几个人会活着回来。
B.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启发我们思考读书的意义。
C.《梅兰芳蓄须》叙述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出而蓄须的事,赞扬了他的爱国情怀。
D.《延安,我把你追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大意义。
三、汉语是一种承载着浓厚民族特色的语言,它独特的表达方式令人深思。请你品读句子,按要求写不同语气的话,并判断在当时情境下用哪种语气反驳好。(4分)
情境:小语没有完成假期练习,还说反正老师不一定检查。
1.用陈述的语气反驳小语的观点:
2.用反问的语气反驳小语的观点: 我认为第 种语气好,因为 。
四、积累古诗,感受古诗中真挚的情感。(4分)
“ ,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是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气;“但使龙城飞将在, 。”那是希望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死亦为鬼雄。”那是无论生死都要当英雄的志向;“ ,天下谁人不识君 ”那是送别时对友人衷心的劝慰。
品读英雄故事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0分)
军城早秋
[唐]严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②,朔云边月③满西山④。
更催飞将追骄虏⑤,莫遣⑥沙场匹马还。
[注释]①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②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③朔云边月: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④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的要地。⑤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⑥莫遣:不要让。
1.读古诗,完成对话。(2分)
2.思维导图读诗歌的前两句,完成练习。(4分)
3.阅读要素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暗指外族入侵,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B.“满”字描绘了月光铺洒在整个西山的优美景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景色。
C.“飞将”本指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这里泛指严武帐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D.诗歌语言干净利落,气魄雄伟,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
4.诗歌后两句刻画了边防将帅怎样的形象 (2分)
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12分)
[材料一]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渴望探索宇宙的古人遥相呼应。卫星导航系统名叫“北斗”,古时人们用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定位简直恰如其分;载人飞船名叫“神舟”,既是神奇的天河之舟,又谐音“神州”,寄托着中国腾飞的美好希冀……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材料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航天技术的踪迹已经随处可见。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就来自航天技术。航空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研究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的水分,使蔬菜保质时间更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三十年来,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有的人为了工作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白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思维导图 阅读材料一,想一想:“北斗七星”在古代有哪些作用 完成思维导图。(6分)
2.根据材料一的介绍,结合本学期读过的《中国神话故事》,猜测下列中国航天项目对应的名字。(填序号)(4分)
①“风云” ②“嫦娥” ③“夸父” ④“祝融”
(1)月球探测工程( ) (2)火星探测车( )
(3)气象卫星( ) (4)太阳监测卫星计划( )
3.阅读要素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A.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显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B.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只有科技人员和飞向太空的航天员。
C.我们可以用“无私奉献、精忠报国”来形容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航天人。
D.航空航天局研究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
七、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9分)
李大钊的故事
① 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从乐(lào)亭县沿海登陆,到处烧杀抢掠,中国的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从那个时候起,李大钊心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和腐败清政府的种子。随着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在他的心里萌发。
② 李大钊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先生给他讲农民起义的故事。他听得眼睛一眨不眨,神情专注。黄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 ”
③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坚定地说:“我要好好学习,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④ 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强。当时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想当官发财,光耀门楣;有的想过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有的想糊里糊涂混日子……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努力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当他和同学们在一起交谈时,总是用他的思想启发和影响一些同学。
⑤ 当时,在那样的纷乱社会中,李大钊却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于是便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儿什么呢 ”他微微一笑,饱含深情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用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这就是我生平最大的志向!”
[阅读链接]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1914年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20年初,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李大钊的“志向”是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请读短文梳理,完成思维导图。(4分)
2.读第②③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4分)
(1)用“ ”画出描写李大钊神情和语言的句子。(2分)
(2)从神情和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2分) ( )
① 李大钊对农民起义的故事感兴趣并产生深入的思考。②李大钊对腐败的清政府和侵略者的仇视。③李大钊给同学带来了启发和帮助。④李大钊产生了富强中国、不受外国欺的想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浙江阅读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请你从一个角度作批注,写在批注框里。(3分)
4.对比阅读将本文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进行比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6分)
(1)两篇文章都讲的是中国革命先驱的故事。 ( )
(2)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多个事件写出主人公的志向。 ( )
(3)两篇文章人物不同,他们的志向也完全不同。 ( )
5.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的“志向”是什么 你打算如何实现它 请你写一写。(2分)
传递民族精神
八、习作。(30分)
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民族的脊梁。那么,你心中的民族脊梁是谁呢 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以《致我心中的民族脊梁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符合书信的文体规范,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50字左右。
第七单元拔尖测评
一、1. jiàng sài nàn(每空1 分) 2. 出征 顾英雄 豪杰 清晰 报效(每空1分)
C(2分) 解析:“在“抱负”一词中, “抱”指心怀、怀抱,“负”指承载,形成了“远大的志向、理想”的整体含义。
二、1. B(2分) 解析:“楣”的读音是“méi”,意思是门框上的横木。句子中“光耀门楣”中的“门楣”象征着家族的声誉和名声。
2. B(2分)解析: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一生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体现了志存高远的形象。包拯为官清廉,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以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3. C(2分)解析: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本句话中前后句是条件关系,应该用“无论……都……”连接。
4. C(2分)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本语段是“总—分”式,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来展开描写的。
5. A(2分)解析:“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意思:从古至今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三、示例:1.不管老师检不检查,作为学生,按时完成假期练习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2.就算老师不检查,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按时完成假期练习吗 二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能对小语起到警示作用(每空1分)
四、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莫愁前路无知己(每空1分)
五、1.边塞诗 激昂雄壮(每空1分)2.秋风寒云 阴冷凄寒 大战前紧张(每空1分)
3. B(2分)解析:“满”字渲染出黑云压城的压抑、沉重、紧迫的气氛。
4.刻画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消灭敌军、胜券在握的豪迈气概。(2分)
六、1.判断方向 确定季节 知晓时辰(每空2分) 2.(1) ② (2)④ (3) ① (4) ③(每空1分)
3. B(2分)解析:B项,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到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仅仅是科技人员和航天员,还包括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等,他们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1.小时候萌发志向 天津法政学校读书时增强志向(每空2分)2.(1)他听得眼睛一眨不眨,神情专注。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坚定地说:“我要好好学习,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每句1分)
(2)B(2分)解析:从第②自然段“他听得眼睛一眨不眨,神情专注”可知①项正确,从第③自然段可知②④项正确,没有提到③项。
3.示例: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同学们的各种想法,与李大钊形成对比,衬托出李大钊的胸怀大志,我要像李大钊一样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3分)(评分建议:从合理角度作答即可得分。)
4. (1) (2分) (2) (2分)
(3)×(2分)解析:李大钊与周恩来的志向相似,都是想振兴中华,救国救民。所以说法错误。
5.示例:我的志向是做一名老师,(1分)为了实现我的志向,我要努力地学习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1分)(评分建议:答出志向,得1分;答出做法,得1分。)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