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高2023级高三开学摸底考试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48分。
2024年2月7日,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右图为我国建成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若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长城站起飞,前往秦岭站运送补给,其航向为
A.一直向南飞 B.先往东南飞,再往东北飞
C.先往南飞,再往北飞 D.先往西南飞,再往西北飞
2.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时,关于此时南极地区的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长城站正值极夜时期 B. 南极地区处于暖季,白昼时间较长
C. 秦岭站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3.秦岭站建设采用 “装配式、模块化” 的建造体系,主要原因是
①适应南极酷寒、烈风的环境,缩短现场施工时间
②模块工厂预制,降低南极物资运输成本
③减少现场作业,保护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
④应对南极频繁的地震活动,提升建筑安全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雪橇犬擅长奔跑,为提高体能和新环境适应能力,需常年开展奔跑拉物训练。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瓦尔泰利纳雪橇犬训练基地冬季开展雪地驯犬,夏季开展草地拉物训练。下图示意瓦尔泰利纳雪橇犬训练基地开展驯犬活动的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4~5题。
4.该基地驯犬活动范围选址主要考虑
A.坡度多变,利于模拟复杂路况 B.海拔较高,利于增强犬类体能
C.通风良好,驯犬环境更加舒适 D.积雪期长,利于全年雪地驯犬
5.夏季开展草地拉物训练,推测驯犬活动范围内夏季草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气温适宜,草类生长 B. 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利于牧草耐旱
C. 人类定期播种,人工培育草地 D. 冬季积雪融水,提供充足灌溉水源
广西荔浦县生产的砂糖桔,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随着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下图所示)的推广使用,砂糖桔留树时间延长,实现了错峰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此完成6~7题。
6.广西荔浦县推广树冠覆膜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地冬季
A. 光照匮乏,需增温补光 B. 低温冻害与阴雨寡照并存
C. 风力强劲,需防风固枝 D. 昼夜温差悬殊,需稳定温差
7.砂糖桔实现了错峰上市,主要得益于树冠覆膜技术可以
①增加树冠内温度,防止果品受冻害 ②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品品质
③增加树冠内湿度,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④减弱雨水的影响,保证果品质量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地处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受水域面积变化造成的热力差异的作用,湖泊附近上空近地等压面存在的季节差异(如图a)。同时,受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影响,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变化,有时在某些湖滩还可看到“树状沟”景观(如图c)。据此完成8~10题。
8.对图a中夏季与冬季低空等压面的差异分析正确的是
A. 夏季湖泊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
B. 冬季湖泊降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
C. 夏季湖泊为冷源,近地面气压高于周边,等压面上凸
D. 冬季湖泊为热源,近地面气压低于周边,等压面下凹
9.鄱阳湖呈现“夏季一大片”的相关成因,属实的是
①周边河流入湖的水量多 ②湖泊水分的蒸散量较小 ③湖泊排入长江的水量小
④地下水对湖泊补给量大 ⑤鄱阳湖的湖床相对平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0.湖滩“树状沟”景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湖滩土质疏松,风力侵蚀塑造分支形态 B. 季节性流水侵蚀,模拟水系发育过程
C. 冬季湖冰扩张,冻融作用切割地表 D. 夏季湖水上涨,波浪侵蚀形成沟槽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橘子洲是湘江的江心洲。下图为橘子洲附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如果仅仅考虑流水作用,未来橘子洲将会
A.洲头受沉积作用强,不断变大 B.洲尾受侵蚀作用强,逐渐变小
C.西岸受沉积作用强,增长较快 D.东岸受侵蚀作用强,增长较快
12.图中湘江阶地在形成过程中
A.河流阶地I形成时间较早 B.经历了间歇性的地壳下降
C.阶地Ⅲ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最大 D.地质作用过程一直比较稳定
庆市彭水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某山寨有一处能预测天气的泉水,晴天泉水清澈,每当大雨来临前泉水都会变成乳白色,当地人称为“牛奶泉”。由于该地石灰岩广布,地下暗河如织,暗河流经途中不断溶蚀石灰岩.使地下水中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而这些物质并不稳定,在泉水涌出地表时,水中的二氧化碳随之大量逸出,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泉水就变成了乳白色。右图是牛奶泉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对大雨来临前,牛奶泉变乳白色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空气湿度增大,泉水表面张力变化,促使碳酸钙胶体聚合
B. 暗河因降雨预渗,水流速度加快,携带更多碳酸钙颗粒
C. 降雨前高空槽前暖湿气流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加速CO 逸出
D. 云层增厚导致光照减弱,泉水温度下降,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
14.牛奶泉能预测天气的环境条件是
①石灰岩易溶性 ②暗河长度 ③暗河水量变化 ④大气压高低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的水层。夏季,黄海海水在水深20米左右的地方,水温突然降低到10°C以下,垂直温差可达到20°C,出现了一个延伸至海底的巨大冷水团,图一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研究证明,黄海冷水团与“跃层”同步消长,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其范围与超前其6个月的风速相关。图二示意25米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变化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对照。据此完成15~16题。
15.25m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的变化
A.与冬季西北风相关 B.与冬季东南风相关
C.与夏季东南风相关 D.与夏季西北风相关
16.黄海“跃层”夏季最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气温高,降水多,表层增温减盐 B.暖流势力强,对黄海的影响更大
C.盛行东南季风,与低纬度海水交换多 D.沿岸盛行离岸风,使深层冷海水上泛
二、综合题:共3小题,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在该区域5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西部,从海拔200米起向西延伸至安第斯山麓,称“干潘帕”;其东部海拔仅20米左右,称“湿潘帕”,分布有表面为红色(氧化铁含量多)、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下图示意“潘帕斯平原位置”。
(1)简述潘帕斯平原的地形特征。(6分)
(2)从气候角度推测潘帕斯平原成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北麓的山中峡谷地带,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级市。这里气候寒冷,夏季多雾,兴安落叶松茂密,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在漠河地区留下了“九曲十八湾”的独特景观。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漠河地区多年冻土持续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大量融水向低洼地区聚集,新生湿地扩张。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影响了全球碳循环过程。图左图右分别为漠河市位置、河流与湿地分布图和额木尔河某河段景观图。
(1)指出额木尔河“九曲十八湾”的成因。(6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漠河市夏季多雾的原因。(6分)
(3)说明漠河湿地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口径较大的喀斯特负地形。侵蚀型天坑是由地表水以落水洞方式从洞口流入可溶岩含水层而形成的,其发育阶段依次分为落水洞阶段、竖井阶段、天坑形成阶段和天坑退化阶段,天坑退化后常形成河谷或洼地,为植被生长和演化提供独特环境条件。右图示意贵州某地侵蚀性天坑形成过程素描。
(1)简述图示侵蚀性天坑的形成及退化过程。(8分)
(2)简述退化阶段天坑底部堆积体的主要特点。(6分)
(3)与天坑周边地表相比,分析退化阶段天坑底部植被生长及演化的环境条件。(8分)
绵阳南山中学高2023级高三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5 DBAAA 6~10 BDCCB 11~15 CCCAB 16 A
17.(1)潘帕斯平原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向东慢慢倾斜;整体面积广阔,地形平坦,起伏较小;西部多荒漠和盐沼,东北部多湖泊。
(2)由于潘帕斯平原纬度较低,年均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潘帕斯平原西部距离海洋较远,加上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太平洋水汽的进入,年降水量小;东部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陆地面积比较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不如其他地区显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量比同纬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少。因而不能满足形成森林的条件,只能形成草原。
18.(1)漠河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纬度高,地处多年冻土带;河流难以下蚀,以侧蚀为主,形成众多河曲。
(2)地处谷地,水汽不易扩散;地形阻挡夏季风,风力小;峡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3)原始湿地萎缩,植被减少,固碳作用减弱;土壤变干,加剧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向大气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新生湿地土壤水分增加,底层冻土融化,向大气释放的甲烷增多。
19.(1)形成过程:地表水沿碳酸盐岩裂隙垂直下渗,形成垂直洞穴。落水洞进一步发育,形成竖井状结构,地表水通过竖井汇入地下暗河。竖井周边岩体因溶蚀和重力崩塌作用,洞穴规模扩大,周壁陡峭,形成天坑。
退化过程:天坑底部因接受沉积物堆积,逐渐被填平;周边岩体继续崩塌,天坑形态趋于平缓,演化为河谷或洼地。
(2)堆积体物质有块石、碎石、泥沙、黏土等,堆积体物质来源多样;堆积过程较为复杂,不同粒径的物质混合堆积,分选性差;堆积体中的岩石碎块搬运距离较短,磨圆度较差。
(3)水分条件:优势:天坑底部地势低洼,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劣势:在降水较多时,形成涝渍环境,影响部分不耐涝植被的生长。
土壤条件:优势:堆积体物质来源丰富,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劣势:土壤质地较粗,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弱。
光照条件:天坑周壁较高,天坑底部光照时间相对较短,光照强度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