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引入 看图片,听老师介绍,思考问题。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导入新课:“1931年9月18日”有何寓意 中国人为什么要勿忘国耻 通过PPT,教师解读残历碑上的信息,引发学生对“中国人为什么要勿忘国耻”的疑问。
九一八 事变 1.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什么 回答问题后听老师总结。 2.根据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给同桌当解说员,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情况。 3.学生根据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讨论:为何短短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东北三省沦陷的后果是什么 谈谈你的感想。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感受东北人民的凄惨命运。 1.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教师倾听学生回答并总结。 2.出示九一八事变表格,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设置情境:假若你是解说员,依据表格内容简单给同桌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情况。 3.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 4.总结东北三省沦陷的后果,使学生感悟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对下一子目“局部抗战开始”进行过渡。 1.通过分析史料,得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树立论从史出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归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 3.通过材料,认识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加深对东北三省沦陷原因的认识。 4.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后果,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感受东北人民的凄惨命运,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局部抗 战开始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面对侵略,东北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课前准备资料,课上尝试讲讲你知道的抗日英雄的故事并谈谈感受。 2.听教师讲述长城抗战的具体内容,感受爱国将领的抗战决心。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东北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实,回答相关问题。并让学生谈谈对杨靖宇和赵一曼故事的感受。 2.教师补充说明长城抗战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知道爱国将领抗击日军侵略的决心。 让学生通过讲述抗日英雄事迹,体会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培养家园情怀的核心素养。
一二·九运 动与抗日 救亡运动 的高涨 1.观看PPT图片,结合教材,知道“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简述华北危机的概况。 2.看图片,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跟随老师讲述,通过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分析其影响。 3.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面对危机,不同群体作出了哪些努力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简述华北危机的概况。解读华北五省的范围,进一步强调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出示一二·九运动有关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表格,教师总结强调民族存亡之际学生的先锋作用。 3.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以及百灵庙大捷的史实。 1.通过图片,生动形象地感知华北危机,培养学生的图片分析能力。 2.通过表格,清楚了解一二·九运动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课本基础知识。
西安事变 1.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背景)有哪些。听老师总结讲解。 2.简述西安事变的概况。换位思考:当听说蒋介石被扣押,如果你是某派别代表人物,你会如何解决 3.阅读资料、看图片,回答: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以及西安事变的结果。 4.结合教材,找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并背诵。 1.安排小组探究,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并结合PPT材料,讨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背景)有哪些 倾听学生答案,最后总结。 2.引导学生简述西安事变的概况。教师提出疑问:当时中国国内、国际各派别的态度如何 找四位同学,换位思考,教师总结点评。 3.展示资料,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西安事变的结果。 4.展示材料,提出问题:结合教材,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背诵。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张、杨两位将军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以亲历者的身份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解时局的复杂。 3.通过资料、图片,体会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胸襟。 4.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即时背诵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几年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 ) 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C.中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是哪次运动的口号 (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逐渐产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转向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1.A 2.B 3.C
课后作业 请完成第16课的练习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备·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和西安事变等基本史实,理解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梳理日本侵华加剧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历史线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和地图,分析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评价不同政治力量的应对策略,辩证看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运用历史解释方法,探讨学生运动对民族觉醒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东北抗联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体会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意义,树立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价值观;联系现实,理解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历史使命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四个子目: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教材首先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日军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负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重任。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本课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局部抗战的开始;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备·教学提示
1.重点围绕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活动】提示:可以利用教材“相关史事”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进行介绍。通过讨论,明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适当补充当时日本侵略军与东北军的兵力对比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东北三省沦陷仅仅用了4个多月。
【活动】示例:
日方: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的总兵力约2.7万人。
中方: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的正规军有16.5万人、非正规军有4万人,总计约20万人。
3.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西安事变》的片段,从中提取西安事变的基本知识点(时间、地点、人物)。
【活动】示例:结合资料,让学生讨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教师总结、归纳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军侵略华北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提出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补充关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相关地图。
【活动】示例:根据补充的地图及相关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历史地图或图片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5.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活动】示例: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补充材料:首先,张、杨两位将军发动“兵谏”是为了逼蒋抗日。中共中央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召开会议研究。在统一思想后,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参加谈判,争取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使蒋介石认识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使他不得不正视历史发展趋势,择善而从,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备·教材答案
【想一想】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教材P96)
[答案]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材料研读】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cù)……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sǒu)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阅读材料,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教材P100)
[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对日一直坚持不抵抗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课后活动】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教材P100)
[答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搜集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教材P100)
[提示] 符合史实即可。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备·单元学习内容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会战,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略上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构:
备·单元课标要求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核心素养表达的课程要求:
1.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等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历史背景,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