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4 第2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1.4 第2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1: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教案
22.1.4 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的
图象和性质
第 2 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内容 第 2 课时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理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及步骤 2.通过举例—思考—归纳,让学生能结合所给条件恰当选择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达到简便运算,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掌握求解析式的方法; 2.能灵活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掌握求解析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一次函数 y = kx + b (k≠0)有几个待定系数?通常需要已知几个点的坐标求出它的表达式? 答:一次函数 y = kx + b (k≠0):2 个待定系数,需要 2 个点坐标 2. 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什么?它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待定系数法:(1) 设:表达式; (2) 代:坐标代入; (3) 解:方程(组); (4) 还原:写出解析式. 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回答.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问答提出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1:用一般式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 (1) 由几个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二次函数 y=ax2+bx+c?这几个点应满足什么条件? 预设:由三点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坐标,可以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如果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 1,10),(1,4),(2,7) 三点,能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吗?如果能,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生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做好提示、点评. 链接中考 1.(武汉)在一条笔直的滑道上有黑、红两个小球同向运动,黑球在 A 处开始减速,此时红球在黑球前面 70 cm. 小聪测量黑球减速后的运动距离 y (单位:cm) 随运动时间 t (单位:s) 变化的数据,整理得下表. 小聪探究发现运动距离 y 与随运动时间 t 之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求 y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不用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教师做好提示、点评. 知识点2: 用顶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1 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点 (0,1),它的顶点坐标为 (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生活动: 1.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 2小组内批阅。 对板演的内容进行评价纠错。 分析:题目中有顶点坐标,则解析式设为顶点式. 1.设:顶点式 解:∵ 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8,9),∴ 可设其解析式为 y = a(x - 8)2 + 9. 2.代:坐标代入 由其图象经过点 (0,1), 可得 1 = a(0 - 8)2 + 9. 3.解:方程(组) 4.还原:写出解析式 练一练 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有最大值 4,当 x>5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5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且该函数图象经过点 (2,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知识点3: 交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求二次函数 y = x2 + 2x - 3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例2 选取(-3,0),(-1,0),(0,-3),试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师生活动: 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同伴交流,相互订正,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及时指导. 预设: 练一练 2.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象经过点 A(1,0),B(0,-3),对称轴是直线 x = 2. 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 解:∵ 图象经过点 A(1,0),对称轴是直线 x = 2, ∴ 图象经过另一点 (3,0). 故可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a(x 1)(x 3). 将点 (0, 3)代入,得 3 = a(0 1)(0 3), 解得 a = 1. ∴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 (x 1)(x 3) = x2 + 4x 3. 知识点4(补充):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有 A(1,1),B(3,1) 两点,且与 y 轴交于点 C (0,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A(1,1),B(3,1) 两点纵坐标 相同,为 1, ∴这个二次函数可以看作与 x 轴交于 (1,0),(3,0) 两点的二次函数 y = a(x-1)(x-3),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得 y = a(x-1)(x-3)+1. 练一练 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 (1,3),(2,6),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 归纳总结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 1.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应是 . 2. 若抛物线过点 (2,4),且当 x = 1 时,y 有最值为 6,则其解析式为 . 3.如图,抛物线 y=x2+bx+c 过点 A(-4,-3),与 y 轴交于点 B,对称轴是 x=-3,请解答下列问题: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和 x 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C,D 两点,点 C 在对称轴左侧,且 CD=8,求△BCD 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次函数,引导得出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为后文做铺垫. 设计意图:此处设置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学生得出结论: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y=ax2+bx+c(a≠0),通常需要3个条件,类比一次函数的方法的方法来求解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中考的例题让学生明白在选取点的时候注意选择整数点. 设计意图:当知道顶点坐标(h,k) 和知道图象上的另一点坐标两个条件,用顶点式y=a(x-h)2+k可以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由特殊到一般. 同时规范学生的答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实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图象解释交点法是怎样产生的,并且使用交点法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此例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深入探究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选用二次函数的不同形式,可以一般式,顶点式,还可以根据对称轴对称的两点坐标的形式设平移后的交点式. 学生对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坐标的形式设平移后的交点式,这种形式比较陌生,老师可以对其解释,师生一起共同研究过程.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选取适当的方法求解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
板书设计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 (设—列—解—答) 用顶点式y=a(x-h)2+k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 用一般式y=ax2+bx+c(a≠0)确定二次函数; 顶点式 y = a(x-x1)(x-x2) (x1,x2为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求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更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在求函数的解析式时,应恰当地选用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择得当,解题简捷,若选择不当,解题繁琐,甚至解不出题来。在新课标里,求函数解析式与老教材一样,也是中考与升高中的必考内容,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其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