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新版八上历史授课课件(配套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新版八上历史授课课件(配套授课典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2 00: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历史精简课堂课件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南京中山陵
台湾中山堂
中山大学
贵阳中山西路地铁站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等人成立兴中会的相关史实;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纲领、性质及成立意义。
2.通过感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孙文、孙逸仙)
姓名:
籍贯:
广东香山县
童年偶像:
洪秀全
评价:
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1.人物简介
动动手:阅读课文46页内容,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弃医从政,走革新政治路
14岁
18岁
26岁
28岁
回国在香港、广州学医
檀香山意奥兰尼书院旧址
2.思想转变
毕业行医(澳门、广州)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
材料一:“……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变法自强
遭拒
第二次转变:改良→革命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
3.成立兴中会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建立者
时间
地点
宗旨
性质
孙中山
1894年11月
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口号
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兴中会誓词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46页,补充下列表格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894.11
成立兴中会
1895.10
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起义
1895.10
广州起义
结果如何?
孙中山等人被通缉,流亡海外
陆皓东
(1868—1895)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
第一人
此后,孙中山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4.广州起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章炳麟
(1869-1936)
邹容
(1885-1905)
陈天华(1875-1905)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请根据以下材料,指出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革命思想的传播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示钟》《猛回头》
知识拓展
《苏报》案
《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1900年由湖南退休官僚陈范接办后逐渐转向革命。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后,对《苏报》大加改良。6月,《苏报》发文介绍邹容的《革命军》,不久又摘登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积极宣扬反清革命主张。6月底,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抓捕章炳麟等人,邹容主动投案,随后《苏报》被封。次年5月,章炳麟、邹容分别被判处三年和两年监禁,邹容后来不幸在狱中病逝,年仅20岁。《苏报》案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使革命浪潮空前高涨起来。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材料一 华兴会,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在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材料二 光复会,由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任会长,是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从1894年到1905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指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组织背景是什么?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到“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1、中国同盟会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补充下列表格
目的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1905年8月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地位: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内涵
没有彻底反帝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黄花岗起义
阅读教材第49页,完成下列表格
1906
1907
1911
萍乡
浏阳、醴陵
刘道一
蔡绍南
失败
安庆
绍兴
徐锡麟
秋 瑾
失败
广州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刘道一
徐锡麟
黄 兴
秋 瑾
林觉民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习近平总书记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孙中山早期曾尝试通过改良途径实现国家富强,如上书李鸿章等,但在看到清政府的腐朽和改良无望后,他转而走上革命道路,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积极推动反清革命,这种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使他顺应了当时推翻封建专制、寻求民族独立和民主的历史潮流,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1.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中说:“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他主张的(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共和主义
2.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的“鞑虏”指的是 (  )
A. 满洲贵族  B. 普通满洲民众  C. 西方列强  D. 西北少数民族
C
A
课堂总结
中国同盟会
早年的
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与
三民主义
1.从“医人”到“医国”;从
“改良”到“革命”
2.成立兴中会
3.广州起义(失败)
成立同盟会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黄花岗起义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