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新版八上历史授课课件(配套授课典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新版八上历史授课课件(配套授课典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22 00: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历史精简课堂课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一二九运动、中共瓦窑堡会议和西安事变等基本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辩证看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运用历史解释方法,探讨学生运动在民族觉醒中的先锋作用。(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通过东北抗联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体会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意义,树立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价值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残历碑,巨大的碑身宛如翻开的台历,上面的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日子。94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以1.9万兵力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张学良的东北军人数达数十万。由于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3.5倍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华儿女沦为亡国奴。今天,让我们带着悲愤的心情走入这段历史,学习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侵略军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
1.背景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材料三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概况
时间:
地点:
借口: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问题思考:假若你是解说员,依据表格内容简单给同桌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情况
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结果
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撤至山海关内。短短四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问题思考:为何短短4个月,东北沦亡?
材料一: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材料二:“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①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东北沦陷的后果
②屠杀东北无辜百姓,抢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东北人民,建立了一套军警宪特机构,颁布了一些列发动法令、法规,任意抓捕、监禁、残害、屠杀东北人民,制造了多起惨案
材料: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
奴化教育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各抗日部队于1936年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1.东北人民的抗争
二、局部抗战开始
2.长城抗战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抗击日军。在喜峰口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官兵手持大刀,杀伤大量日军。随后,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日军最终控制长城一线和冀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北
华北
中国军队:自卫反击
1933年1月
日本攻占山海关
日军:
扩大侵略
“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成为类似伪满洲国的特殊地区,从而建立起日本的殖民统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①问题思考:学生们是如何做的呢?
最危险的时刻
一二·九运动 背景
时间
主力
领导力量
口号
影响
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12月9日
学生
中国共产党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②问题思考:面对危机,不同群体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1.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36年冬,傅作义指挥所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共歼敌2000余人,取得百灵庙大捷,令国人振奋。
四、西安事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的原因。
材料一: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陵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三: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之统一。——蒋介石《外交为无形之战争》
①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⑤蒋介石一直坚持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③学生救国运动的推动
④张、杨的爱国之心(个人因素)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亲日派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美英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亲英美派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结果:蒋介石口头承诺接受“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后被释放
根据材料,概括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一种力量逼着他来转变。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国共合作虽然说了很久,尚未实现。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结束了他的动摇。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金冲及
材料二:“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意义: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
板书设计
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成立伪满洲国
策划
华北自治
东北抗联
英勇抵抗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1.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几年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  )
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C.中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2.“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是哪次运动的口号 (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逐渐产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转向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B
C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