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 B 1a-1e(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目标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 B 1a-1e(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目标(Go for it)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6-07-31 20:47:20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 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这堂课的学情: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我这堂课面对的学生是七年级九班的学生,人数为61人,47人为住校生,14人为走读生。本班学生既擅长形象思维又擅长抽象思维;大多数乐于发言仅有少数学生较保守;大多数喜欢跟老师合作;且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明显优于初二、初三学生。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成绩优秀,班级平均分在80左右,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基础。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本班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都稳步提升。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风格倾向于听觉型,外向型,结果型,和具体型 (见下表),根据这一特点,导入环节采取了Video导入,教学活动将采用具体化任务要求,设计了听前做游戏完成两人对话 和听后观看视频的活动,便于学生将所输入的知识有效输出,以巩固所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学习风格
视觉型
听觉型
动觉型
外向型
结果型
具体型
学生人数
15
35
16
40
36
38
所占比例
24%
57%
26%
65%
59%
62%
效果分析
本次授课内容为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B 1a-1e。听说教学可以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教学环节。
听前活动主要是为了听力而进行的准备。在本次授课中,课前先分组,分成左右两大组进行PK(Group1 PK Group2),回答一个问题可得到一颗星星,哪组得到的星星多,哪组就是胜利者。通过分组PK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句子(汉译英), 对上节课重点句型的复习, 因为这几个句子都是关于英语中指示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既能使学生巩固旧知,还能对下个环节的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新课的导入,为了过度自然,不突兀,我采取了两层导入,通过一个视频 I have a pencil初步导入本节课。询问:What things are in the video? Can you tell me?
然后利用一张关于生活物品的图片进一步导入本节课,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询问:What are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Please tell me.
就这样通过video和图片两步层层导入新课,并学习了新的词汇。
接下来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学的单词,我设计了搭配任务。学生要将单词和图片中的事物进行搭配。接下来的任务是两人对话。我设计了游戏环节,目标是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问答事物的英文名称及其单词拼写。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听中环节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获取信息和语言的过程。这一环节,共设计4个问题, 任务设计呈现多样性
Task 1: Listen and circle the things you hear in 1a. (听关键词)
Task 2: Listen again. Write the things that belong to Linda or Mike. (完成表格)
Task 3: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完成句子)
Task 4: Listen and repeat. (听并且跟读)
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有新鲜感,避免了单一问题的设置。从不同角度,训练了学生从文章中听取关键词的能力。任务四帮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注意自己的发音问题。这都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听后环节 的活动为两人对话和习题训练。这两个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己不同的作用。
Pairwork 帮助学生利用已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Exercises 则是对整节课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一种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所学。
总之,整节课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特征,语言输入时可理解可控制的,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是由易到难,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整节课充满激情,热情参与,师生之间互动良好,显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提问具有层次性,兼顾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表扬,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听中抓关键词,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听力技巧,解决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并把这种技巧运用到实际学习实践中。
课后反思
本次执教的内容为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B 1a-1e。学生为七年级9班。课型为听说课。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英语读、说、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有助于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的来说,此次授课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听说技能有了提高,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但是,此次授课中,个别地方还是需要仔细推敲,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下是我对此次授课的一些感悟。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得到认同、支持与鼓励,这样他们才会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激情。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因为初中生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害怕自己出错后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   例如:有的同学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告诉他们“Very good! Wonderful! Good job! ”这样在鼓励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后学生运用一定的英语语言来完成教学情境的设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这节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利用1. I lost my school ID card. 2. Is this your ID card? 3. What color is it? 4 What about this one? 5. What’s your name? 等创设一个丢东西的场景,假设自己是失物招领处的负责人,与失主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英语语境应用的体会。这样的对话,充分调动了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创意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英语对话,既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又使的英语成为了真正的交流工具。
3、 利用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因此,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话语权,尽量避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个人表演的舞台。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教学上下更多的功夫,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教师用心对待,才能让这门艺术之花愈开愈艳。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B 1a-1e
曲阜杏坛中学 孔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以下词汇: watch, baseball, computer game, notebook, ring, bag, ID card.
2.熟练掌握重点句型。
--What’s this? --It’s a/an ….
--How do you spell it? -- ….
技能目标:
能够就物品所有关系进行问答。
情感目标:
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教室内物品的发音和拼写。
教学难点:
运用教室内物品来表达所属关系和运用这些词汇在真实情境中做对话。
教学策略
听说教学——帮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完成听力任务。
教学过程
课前先分组,分成左右两大组进行PK(Group1 PK Group2),回答一个问题可得到一颗星星,哪组得到的星星多,哪组就是胜利者。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PK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Step1: Revision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句型(汉译英)。
A: Is this your book? ↗
B: Yes, it is. It’s mine./
No, it isn’t. It’s his./hers.
A: Are these your pens? ↗
B: Yes, they are. They’re mine.
No, they aren’t. They’re his./hers.
【设计意图】
对上节课重点句型的复习,这几个句子复习了指示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使学生巩固旧知。
Step 2: Video time
通过观看视频来复习学过的教室内物品的名称
询问:What things are in the video?
【设计意图】
通过video 来复习教室内物品的名称,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物品名称上来。
Step 3 New words learning
观看图片学习更多词汇。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更多词汇,为下面的询问物品名称和单词拼写做铺垫。
Step 4 Matching
把单词和图片中的物品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新词汇。
Step 5 Pairwork
做传球游戏,拿到球的同学和自己的搭档做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是否掌握新词汇进行检测。
Step 6 While-listening
在1a中圈出你所听到的词汇。.
写下属于琳达或麦克的物品的名称.
完成句子。
听并且跟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
【设计意图】
分层设计听力任务,让学生利用抓关键词,写下长单词的首字母来掌握听力技巧。
Step 7 Pairwork
观看学生表演的失物招领的视频。
根据视频,和搭档一起设计对话完成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有关失物招领的视频,学生创设真实语境,并在真实情景中掌握所学。
Step 8 Exercises
根据首字母提示,用正确的词完成句子。
1. They like to play c___________ games.
2. This is my ID c_______.
3. How do you s_______ notebook?
4. I lost (丢失) my w_______. I don’t know the time. (时间)
【设计意图】
在习题中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Step 9 Moral education
Cherish the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us.
If we lose them one day, we will regret forever.
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一旦失去,我们将追悔莫及。
【设计意图】
教会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Step 10 Homework
1.完成《同步学习》P51 “知识巩固”。
2.课本P17 2b关于失物招领的文章1+1.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的使用,并对下节课目标语言学习进行预习。
Blackboard design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