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物理真题压强专题复习分类练习题
创新练
【跨学科实践】
(2025·江苏扬州)今年1-5月份,扬州地区降雨偏少,固定在河床上的水位尺显示水位较去年同期低。如图,水位尺上P点较去年同期( )
A.深度不变 B.深度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不变
【中考新考法】
(2025·江苏苏州)如图甲,在透明密闭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开了六个相同圆孔,在孔的位置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b、c、d、e、f,将它压入水中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
(1)通过观察橡皮膜 的形变可知,水的内部有向上的压强;
(2)通过观察橡皮膜b、c或f、e的形变可知, 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3)想探究同一深度处,各水平方向是否都有压强,接下来的操作是: 。
【结合生活实际】
(2025·四川南充)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会出现“胀”起来的现象,下列描述中“胀”起来的原理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胎压正常的车轮胎,行驶到高原就“胀”起来
B.正常密封的食品袋,带到高海拔就“胀”起来
C.地面释放的氢气球,飞到高空中就“胀”起来
D.制作馒头的白面团,发酵过程中就“胀”起来
分类练
考点1 压强
1.(2025·云南)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B.背包的背带做得较宽
C.眼镜架上装有鼻托
D.铁轨铺在枕木上
2.(2025·四川遂宁)2025年是我国南极长城站成立40周年,科考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不久前,科考队用上了安装有特殊电池的六足机器狗,让他们在应对南极的恶劣环境时有了“新助手”。有关六足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狗六条腿的设计可以增大它与冰面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B.机器狗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C.科考队员可以依靠电磁波远程控制机器狗在冰面上执行任务
D.机器狗负重行走在水平冰面,它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25·山东烟台)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巨木下垫圆木是为了增大摩擦
B.支架下垫上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增大压强
C.人的位置远离支架可以更容易将巨木抬起
D.支架的位置远离巨木可以更容易将巨木抬起
4.(2025·福建)下图为搭乘“天舟八号”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月壤砖的模型,该模型等同于由四个相同正方体组合而成。将其放在地球水平桌面上,如图,对桌面压强最小的是( )
A. B.
C. D.
5.(2025·新疆)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红杉木材放在水平面上,上下表面均是边长为0.4m的正方形,木材内部有一空心部分(图中阴影部分),除空心部分外,其余部分的密度均为0.5×103kg/m3,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4500Pa。现沿图甲中虚线截去完全相同的两部分,截去的两部分的质量之和为24kg,将剩余部分放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192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
6.(2025·四川宜宾)(多选)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截取的柱体叠放在A上,改变截取的高度h,得出A、B对地面的压强p与截取高度h的关系如图,g=10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高度为10cm B.物体B的重力为10N
C.物体A的重力为24N D.物体A的密度为1.2×10 kg/m
7.(2025·甘肃)救生员营救冰面被困人员时,通常匍匐前进,这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人对冰面的压强;匍匐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立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
8.(2025·四川广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400kg,底面积为的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g取10N/kg)
9.(2025·四川成都)成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也是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标志性工程。一辆客车从简阳市禾丰镇出发,经环线高速到都江堰市玉堂镇,行驶路程为427.5km,用时4.5h。若该客车满载时总质量为12t,在水平地面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3m2,g取10N/kg。求:
(1)该客车从禾丰镇到玉堂镇的平均速度。
(2)该客车满载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10.(2025·江苏连云港)王莲拥有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莲叶边缘上卷,在叶脉通气组织支撑下,莲叶几乎不浸入水中。王莲进入观赏期时,植物园向游客开设“莲叶载人”的体验活动。为保证安全,莲叶浸入水中的深度不能超过其边缘卷边高度的25%。工作人员将面积为1.5m2、质量为3kg的硬质泡沫板放在底面积为2m2的莲叶中央,该莲叶卷边高度为16cm,游客站立在硬质泡沫板上,体验“一叶当舟”的乐趣,如图所示,某游客质量为60kg,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m2。求:(g取10N/kg,ρ水=1.0×103kg/m3)
(1)游客双脚站立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游客体验“一叶当舟”时,莲叶受到的压强。
(3)为保证安全,该莲叶能托起游客的最大质量。
11.(2025·江西)某同学将40本纸质作业本送交到教师办公室,并整齐紧密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摞作业本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总质量为,总体积为,取。假设作业本每张纸密度相同。求:
(1)这摞作业本所受的重力;
(2)这摞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
(3)这摞作业本纸张的密度。
12.(2025·江苏扬州)某无人快递配送车轮胎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在大小为400N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g取10N/kg.求:
(1)配送车所受阻力f的大小;
(2)配送车与货物的总质量m。
13.(2025·江苏苏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雪龙”探极
“雪龙2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具有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船首的下部前沿部分叫破冰艏柱,用特殊的高强钢打造,遇到厚度1.5米左右的冰层时,“雪龙2号”因其船首特有的形状,易于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冰面,在船首重压下破冰艏柱犹如一把利刃切开厚重的冰层,实现船首破冰,在厚冰海域,通过控制船尾下方吊舱式全回转螺旋桨(水平面内可360度自由转动),使船尾转向,船尾从上方重压冰层,同时螺旋桨削冰,冰层塌陷,实现船尾破冰。
(1)下列物理属性中,_________不是制作破冰艏柱的材料必须具有的属性;
A.耐低温 B.硬度大 C.韧性好(不易断裂) D.密度小
(2)雪龙2号的船首应设计成如图 所示的形状,船首破冰时,艏柱犹如利刃切开冰层,是由于船首重压增大了艏柱对冰面的 ;
(3)向南行驶的“雪龙2号”遇到厚冰阻挡,欲采用船尾破冰,调整螺旋桨,让螺旋桨推动的水流向 (东/南/西/北)运动,可使船尾向东转向。
考点2 液体的压强
14.(2025·四川乐山)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A、B两点处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15.(202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船闸不属于连通器
B.图乙中的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C.图丙中的现象,说明纸条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图丁中,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16.(2025·重庆)小渝用图甲所示仪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该仪器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探头通过橡胶管连在U形管上,将探头放在液体里橡皮膜就会发生 ,U形管左右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 的大小。
(2)小渝将支架固定在透明桶上,向桶中缓慢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逐渐变大,分析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只改变图乙中探头方向,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3)观察图乙、丙,为保持探头所处深度相同,应将图丙中探头向 移动,移动后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比图乙大,可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4)如图丁,为了便于测量探头所处的深度,小渝在探头支架上以橡皮膜平面所在位置作为起点标刻度,并将仪器改进为双探头,将左侧探头始终固定在水下深处,调节右侧探头在盐水()中的位置,使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读出深度,通过计算发现 (选填“>”“=”或“<”);小渝将右侧盐水换成另一液体,当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时,右侧探头所处深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计算该液体密度为 。
17.(2025·四川眉山)“雪龙”号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排水量约,吃水深度可达,动力系统中,主机功率。取,,求:
(1)“雪龙”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水面下5m深处船壁受到海水的压强;
(3)如图所示,执行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在海面破冰前行,假如船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主机能提供多大的动力。
18.(2025·重庆)2025年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如图所示。其体积为,依靠智能压载水舱系统进行浮沉调节,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静态悬浮和水下航行。(近海海水密度取)求:
(1)“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所受浮力;
(2)“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距海面处的顶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若“蓝鲸号”从近海水平潜行至远海,海水密度突变为时,至少应增加多少自重才能防止上浮。
19.(2025·河北)小明利用双休日清理家中的鱼缸。长方体空鱼缸的重力G为64N,小明将鱼缸和假山石清洗干净,放到水平桌面上,鱼缸与桌面接触面积S为。向鱼缸中注入为深的水,然后将假山石(不吸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假山石的体积为,水的密度取。求:
(1)空鱼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放入假山石前,水对鱼缸底的压强;
(3)浸没在水中的假山石受到的浮力。
20.(2025·上海)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米2。甲中装有水,乙中装有某液体,并且浸没一个金属小球。此时甲、乙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3824帕,6176帕。
(1)求甲对地面的压力;
(2)将乙中小球拿出,并浸没在甲中。乙的水面下降0.02m,小球更换位置后,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
①放入小球后,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
②金属小球的密度。
21.(2025·新疆)如图甲所示,A、B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下半部用细管(体积不计)水平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将18kg水经A容器缓慢的注入整个装置的过程中,水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注入的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一个内部有许多小气泡的冰球投入到A容器中(水未溢出),水面刚稳定时冰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此时B容器中水的深度增加了。已知冰的密度为,求:
(1)质量为18kg的水的重力;
(2)当往整个装置中注入水的质量为5kg时,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
(3)冰球放入A容器中水面刚稳定时,冰球内部气泡的总体积V气。
考点3 大气压强
22.(2025·四川泸州)物理学将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以下对常见物理量估值最切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5℃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
23.(2025·四川凉山)如图所示,该实验是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水银对玻璃管中A点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银槽上方的大气压强。利用图中数据可计算出该地的大气压强为 Pa。()
24.(2025·四川乐山)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是因为有 的支持;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竖直高度差 。
25.(2025·四川达州)周末,小明陪同爸爸到“八台山”旅游,携带如图所示的“水气压计”向山顶攀登过程中,“水气压计”管内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小明的重力势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2025·四川广安)慢跑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运动项目。在跑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应远离公路,其中一个原因是车辆通过时,车道空气流速变大,压强 ,容易发生危险。此外我们在跑步过程中,要调节好自己的呼吸频率,吸气时空气在 的作用下进入人的肺部。
考点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7.(2025·四川自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图乙:“拔火罐”技术利用了大气压强
C.图丙:给坦克安装上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
D.图丁:运油-20起飞时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
28.(2025·四川遂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物理应用及其对应原理,你认为有误的是( )
A.飞机的升力——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三峡大坝“上窄下宽”——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
D.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29.(2025·四川南充)近年来,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川舰上的电磁弹射系统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B.人形机器人对舞台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C.运﹣20大型运输机获得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天宫二号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30.(2025·湖南)暑假即将来临,外出旅行需注意安全。下列图片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靠近高压带电体易发生触电
B.图乙:系好安全带是利用乘客的惯性
C.图丙: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D.图丁:列车驶过站台时,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31.(2025·山东烟台)(多选)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下列关于科技应用的原理正确的是( )
A.甲图:拦河坝上窄下宽的设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乙图: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车体的悬浮
C.丙图:潜水器主要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D.丁图:飞机获得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2.(2025·江西)如图所示,飞机的机翼是仿照鸟的翅膀设计出来的,气流经过机翼下方的流速比上方的流速小,机翼下方的空气压强比上方的空气压强 ,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升得越高,受到的大气压越 。
33.(2025·安徽)图示为航行中的水翼船,其下部装有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水翼,类似飞机机翼。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会获得升力,这是由于相对于水翼下方,水翼上方水流的流速 ,压强小。
34.(2025·江苏扬州)用乒乓球做小实验。(2)如图,用吸管吹气,两乒乓球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两球中间气体流速大,气体压强 。
35.(2025·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在站台上的安全线外候车,是为了防止列车进站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而带来的危险。列车出站后,在列车座位上的小明相对于列车车窗是 的。
36.(2025·四川泸州)在家庭实验室,小中给弟弟表演“舞动的纸屑”系列“魔术”。他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看到纸屑飞向玻璃棒,这是因为玻璃棒带了 而“隔空吸纸”;如图所示,他左手握住软管下端,靠近纸屑,右手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 ,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37.(2025·甘肃)生活中有很多“吸”的现象,不同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不同,请用物理学原理解释以下现象。
(1)黑板擦能“吸”在带有铁质背板的黑板上;
(2)大风天气,房间内其它窗户都关闭,打开一扇窗户时窗帘会被“吸”到窗外。
答案解析
创新练
【跨学科实践】
(2025·江苏扬州)今年1-5月份,扬州地区降雨偏少,固定在河床上的水位尺显示水位较去年同期低。如图,水位尺上P点较去年同期( )
A.深度不变 B.深度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不变
【答案】C
【解析】AB.P点的深度是从水面到P点的垂直距离。水位下降后,水面到P点的距离变小,因此深度变小,故A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变小,液体压强也变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中考新考法】
(2025·江苏苏州)如图甲,在透明密闭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开了六个相同圆孔,在孔的位置蒙上相同的橡皮膜a、b、c、d、e、f,将它压入水中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
(1)通过观察橡皮膜 的形变可知,水的内部有向上的压强;
(2)通过观察橡皮膜b、c或f、e的形变可知, 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3)想探究同一深度处,各水平方向是否都有压强,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1)d (2)深度 (3)压住塑料盒绕某一竖直轴转动一圈
【解析】(1)底部的橡皮膜d向上凸出,说明水的内部有向上的压强。
(2)比较橡皮膜b、c或f、e,位置靠下的橡皮膜的形变程度较大,说明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
(3)想探究同一深度处,各水平方向是否都有压强,接下来的操作是压住塑料盒绕某一竖直轴转动一圈,改变橡皮膜朝向,观察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变化。
【结合生活实际】
(2025·四川南充)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会出现“胀”起来的现象,下列描述中“胀”起来的原理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胎压正常的车轮胎,行驶到高原就“胀”起来
B.正常密封的食品袋,带到高海拔就“胀”起来
C.地面释放的氢气球,飞到高空中就“胀”起来
D.制作馒头的白面团,发酵过程中就“胀”起来
【答案】D
【解析】A.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压强比较低。车轮胎内的气压原本是与外界气压平衡的,到了高原后,外部气压降低,轮胎内部气压相对较高,导致轮胎“胀”起来。原理是外部气压降低导致内部气体膨胀。
B.密封的食品袋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带到高海拔后外部气压降低,袋内气压相对较高,导致袋子“胀”起来。原理是外部气压降低导致内部气体膨胀。
C.氢气球升到高空时,外部气压逐渐降低,气球内部的气压不变,所以氢气会膨胀,导致气球“胀”起来。原理是外部气压降低导致内部气体膨胀。
D.面团发酵时,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CO )气体,气体在面团内部积聚,导致面团“胀”起来。原理是内部气体(CO )的产生导致膨胀。
所以D选项与ABC三个选项“胀”起来的原理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类练
考点1 压强
1.(2025·云南)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B.背包的背带做得较宽
C.眼镜架上装有鼻托
D.铁轨铺在枕木上
【答案】A
【解析】根据可知,可以通过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者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A.安全锤的锤头做的很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眼镜架上装有眼镜鼻托,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轨铺在枕木上,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5·四川遂宁)2025年是我国南极长城站成立40周年,科考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不久前,科考队用上了安装有特殊电池的六足机器狗,让他们在应对南极的恶劣环境时有了“新助手”。有关六足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狗六条腿的设计可以增大它与冰面间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B.机器狗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C.科考队员可以依靠电磁波远程控制机器狗在冰面上执行任务
D.机器狗负重行走在水平冰面,它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A.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会减小压强,故A错误;
B.电池中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换而来,是二次能源,不是一次能源,故B错误;
C.现代机器人通常通过电磁波实现远程通信和控制,南极虽然环境恶劣,但电磁波可以正常传播,故C正确;
D.机器狗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机器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3.(2025·山东烟台)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巨木下垫圆木是为了增大摩擦
B.支架下垫上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增大压强
C.人的位置远离支架可以更容易将巨木抬起
D.支架的位置远离巨木可以更容易将巨木抬起
【答案】C
【解析】A.移动巨木时在下面垫上圆木,这样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少摩擦,故A错误;
B.支架下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
C.人的位置远离支架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小,可以更容易将巨木抬起,故C正确;
D.支架的位置远离巨木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更难以将巨木抬起,故D错误。
故选C。
4.(2025·福建)下图为搭乘“天舟八号”前往中国空间站的月壤砖的模型,该模型等同于由四个相同正方体组合而成。将其放在地球水平桌面上,如图,对桌面压强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模型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物体重力相同,则压力相等,由图可知受力面积最大的是D图,根据可知D图对桌面压强最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5·新疆)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红杉木材放在水平面上,上下表面均是边长为0.4m的正方形,木材内部有一空心部分(图中阴影部分),除空心部分外,其余部分的密度均为0.5×103kg/m3,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4500Pa。现沿图甲中虚线截去完全相同的两部分,截去的两部分的质量之和为24kg,将剩余部分放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192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
【答案】B
【解析】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4500Pa,木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则木材对桌面的压力为
木材的重力为
现沿图甲中虚线截去完全相同的两部分,截去的两部分的质量之和为24kg,则剩余部分的重力为
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为
切去部分的体积为
切去的两部分拼在一起,即得到一个新的长方体,该长方体的底面积即为图甲中红杉木与水平面接触的底面积,即边长为0.4m的正方形,高度为切除部分的高度h,如图所示,
则切除部分的高度为
由勾股定理可得
则切除虚线部分后,即图乙中,剩余部分与水平面的接触面为边长分别为0.4m和0.5m的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面积为
则此时木材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选B。
6.(2025·四川宜宾)(多选)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截取的柱体叠放在A上,改变截取的高度h,得出A、B对地面的压强p与截取高度h的关系如图,g=10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高度为10cm B.物体B的重力为10N
C.物体A的重力为24N D.物体A的密度为1.2×10 kg/m
【答案】AD
【解析】A.由图可知,当h = 10cm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0,这意味着此时B全部被截取,所以物体B的高度为10cm,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B原来压强为,由可知,因物体B是正方体,则边长为10cm,底面积为0.01m2,,故B错误;
C.当h = 4cm = 0.04m时,截取部分B的重力,则由图可知
当h = 10cm = 0.1m时,截取部分B的重力,则可知
联立上式解得,
故C错误。
D.,则A的边长为0.2m,则A的质量为,A的密度为,故D正确。
故选 AD。
7.(2025·甘肃)救生员营救冰面被困人员时,通常匍匐前进,这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人对冰面的压强;匍匐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立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
【答案】减小 等于
【解析】[1][2]救生员营救冰面被困人员时,通常匍匐前进,这是在压力不变时,通过增大任何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人对冰面的压强;匍匐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等于直立前进时救生员对冰面的压力,都等于救生员的重力。
8.(2025·四川广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400kg,底面积为的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g取10N/kg)
【答案】4000 2000
【解析】[1]物体受到的重力G=mg=400kg×10N/kg=4000N
[2]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9.(2025·四川成都)成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也是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标志性工程。一辆客车从简阳市禾丰镇出发,经环线高速到都江堰市玉堂镇,行驶路程为427.5km,用时4.5h。若该客车满载时总质量为12t,在水平地面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3m2,g取10N/kg。求:
(1)该客车从禾丰镇到玉堂镇的平均速度。
(2)该客车满载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 (2)
【解析】(1)该客车从禾丰镇到玉堂镇的平均速度
(2)该客车满载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10.(2025·江苏连云港)王莲拥有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莲叶边缘上卷,在叶脉通气组织支撑下,莲叶几乎不浸入水中。王莲进入观赏期时,植物园向游客开设“莲叶载人”的体验活动。为保证安全,莲叶浸入水中的深度不能超过其边缘卷边高度的25%。工作人员将面积为1.5m2、质量为3kg的硬质泡沫板放在底面积为2m2的莲叶中央,该莲叶卷边高度为16cm,游客站立在硬质泡沫板上,体验“一叶当舟”的乐趣,如图所示,某游客质量为60kg,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m2。求:(g取10N/kg,ρ水=1.0×103kg/m3)
(1)游客双脚站立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2)游客体验“一叶当舟”时,莲叶受到的压强。
(3)为保证安全,该莲叶能托起游客的最大质量。
【答案】(1) (2) (3)
【解析】(1)游客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G人=m人g=60kg×10N/kg=600N
双脚站立时,地面的受力面积S=4×10-2m2
游客双脚站立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莲叶受到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和泡沫重力之和,大小为F2=G人+m泡沫g=600N+3kg×10N/kg=630N
莲叶与泡沫接触,受力面积为S2=1.5m2,莲叶受到的压强为
(3)当莲叶浸入水中的深度达到卷边高度25%时,泡沫板和人的总重力为
泡沫板和人的总质量
莲叶能托起人的最大质量
11.(2025·江西)某同学将40本纸质作业本送交到教师办公室,并整齐紧密叠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摞作业本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总质量为,总体积为,取。假设作业本每张纸密度相同。求:
(1)这摞作业本所受的重力;
(2)这摞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
(3)这摞作业本纸张的密度。
【答案】(1) (2) (3)
【解析】(1)这摞作业本所受的重力
(2)这摞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
(3)这摞作业本纸张的密度
12.(2025·江苏扬州)某无人快递配送车轮胎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在大小为400N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g取10N/kg.求:
(1)配送车所受阻力f的大小;
(2)配送车与货物的总质量m。
【答案】(1)400N; (2)500kg
【解析】(1)已知配送车在大小为 400N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此时配送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 F牵 和阻力f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配送车所受阻力 的大小等于牵引力 F牵 的大小,即 f= F牵 = 400N
(2)已知轮胎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500cm2=500×10 4m2=0.05m2
由可知,车对地面的压力
因为配送车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力F 等于它与货物的总重力G,即
由G=mg可知,配送车与货物的总质量
13.(2025·江苏苏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雪龙”探极
“雪龙2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具有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船首的下部前沿部分叫破冰艏柱,用特殊的高强钢打造,遇到厚度1.5米左右的冰层时,“雪龙2号”因其船首特有的形状,易于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冰面,在船首重压下破冰艏柱犹如一把利刃切开厚重的冰层,实现船首破冰,在厚冰海域,通过控制船尾下方吊舱式全回转螺旋桨(水平面内可360度自由转动),使船尾转向,船尾从上方重压冰层,同时螺旋桨削冰,冰层塌陷,实现船尾破冰。
(1)下列物理属性中,_________不是制作破冰艏柱的材料必须具有的属性;
A.耐低温 B.硬度大 C.韧性好(不易断裂) D.密度小
(2)雪龙2号的船首应设计成如图 所示的形状,船首破冰时,艏柱犹如利刃切开冰层,是由于船首重压增大了艏柱对冰面的 ;
(3)向南行驶的“雪龙2号”遇到厚冰阻挡,欲采用船尾破冰,调整螺旋桨,让螺旋桨推动的水流向 (东/南/西/北)运动,可使船尾向东转向。
【答案】(1)D (2)乙 压强 (3)西
【解析】(1)由题文“船首的下部前沿部分叫破冰艏柱,用特殊的高强钢打造。”可知制作破冰艏柱的材料必须具有的属性是耐低温、硬度大、韧性好、密度大,故选D。
(2)[1][2]“雪龙2号”因其船首特有的形状,易于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冰面,在船首重压下破冰艏柱犹如一把利刃切开厚重的冰层,实现船首破冰,所以为了便于船首冲上冰面,船首下方应具有一定的坡度,应设计成如图乙所示的形状;船首破冰时,艏柱犹如利刃切开冰层,是由于船首重压增大了艏柱对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压强。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螺旋桨推动水流向西运动时,水流会对船尾有一个向东的反作用力,使得船尾向东转向。
考点2 液体的压强
14.(2025·四川乐山)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A、B两点处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
A. B. C.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甲液体中A点深度hA比乙液体中B点深度hB小,即,因为A、B两点处的液体压强相等,即,即,因为,所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船闸不属于连通器
B.图乙中的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C.图丙中的现象,说明纸条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图丁中,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答案】B
【解析】A. 图甲中,船闸满足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属于连通器,故A错误;
B. 图乙中的现象,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故B正确;
C. 图丙中的现象,说明纸条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C错误;
D. 图丁中,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16.(2025·重庆)小渝用图甲所示仪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该仪器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探头通过橡胶管连在U形管上,将探头放在液体里橡皮膜就会发生 ,U形管左右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 的大小。
(2)小渝将支架固定在透明桶上,向桶中缓慢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逐渐变大,分析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只改变图乙中探头方向,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3)观察图乙、丙,为保持探头所处深度相同,应将图丙中探头向 移动,移动后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比图乙大,可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4)如图丁,为了便于测量探头所处的深度,小渝在探头支架上以橡皮膜平面所在位置作为起点标刻度,并将仪器改进为双探头,将左侧探头始终固定在水下深处,调节右侧探头在盐水()中的位置,使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读出深度,通过计算发现 (选填“>”“=”或“<”);小渝将右侧盐水换成另一液体,当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时,右侧探头所处深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计算该液体密度为 。
【答案】(1)形变 压强 (2)增大 相等 (3)下 密度 (4)= 0.8
【解析】(1)[1][2]该仪器探头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探头通过橡胶管连在U形管上,将探头放在液体里橡皮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1]小渝将支架固定在透明桶上,向桶中缓慢加水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水面到探头的深度逐渐增大,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逐渐变大,说明探头受到水的压强变大,分析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只改变图乙中探头方向,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1][2]观察图乙、丙,为保持探头所处深度相同,应将图丙中探头向下移动,移动后发现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比图乙大,说明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大于受到水的压强,由于盐水和水的密度不同,可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当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说明左右两侧液体对探头的压强相等,即
则
[2]将右侧盐水换成另一液体,当U形管左右液面再次相平时,右侧探头所处深度,由
可得
解得
17.(2025·四川眉山)“雪龙”号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排水量约,吃水深度可达,动力系统中,主机功率。取,,求:
(1)“雪龙”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水面下5m深处船壁受到海水的压强;
(3)如图所示,执行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在海面破冰前行,假如船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主机能提供多大的动力。
【答案】(1) (2) (3)
【解析】(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雪龙”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水面下5m深处船壁受到海水的压强
(3)“雪龙”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由和得
则“雪龙”号主机提供的动力
18.(2025·重庆)2025年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如图所示。其体积为,依靠智能压载水舱系统进行浮沉调节,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静态悬浮和水下航行。(近海海水密度取)求:
(1)“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所受浮力;
(2)“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距海面处的顶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若“蓝鲸号”从近海水平潜行至远海,海水密度突变为时,至少应增加多少自重才能防止上浮。
【答案】(1)1.2×105N (2)2×105Pa (3)3600N
【解析】(1)“蓝鲸号”体积为,在近海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蓝鲸号”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所受浮力
(2)“蓝鲸号”在近海悬浮时,距海面处的顶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若“蓝鲸号”从近海水平潜行至远海,海水密度突变为时,“蓝鲸号”所受浮力
由于“蓝鲸号”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为了防止上浮,应增加自重
19.(2025·河北)小明利用双休日清理家中的鱼缸。长方体空鱼缸的重力G为64N,小明将鱼缸和假山石清洗干净,放到水平桌面上,鱼缸与桌面接触面积S为。向鱼缸中注入为深的水,然后将假山石(不吸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假山石的体积为,水的密度取。求:
(1)空鱼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放入假山石前,水对鱼缸底的压强;
(3)浸没在水中的假山石受到的浮力。
【答案】(1)400Pa (2)2×103Pa (3)30N
【解析】(1)空鱼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放入假山石前,水对鱼缸底的压强
(3)浸没在水中的假山石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石=1×103kg/m3×10N/kg×3.0×10-3m3=30N
20.(2025·上海)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米2。甲中装有水,乙中装有某液体,并且浸没一个金属小球。此时甲、乙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3824帕,6176帕。
(1)求甲对地面的压力;
(2)将乙中小球拿出,并浸没在甲中。乙的水面下降0.02m,小球更换位置后,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
①放入小球后,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
②金属小球的密度。
【答案】(1)38.24N (2)①196Pa;②6×103kg/m3
【解析】(1)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3824帕,甲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m2,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
(2)①将乙中小球拿出,乙的水面下降0.02m;由于小球的体积不变,甲、乙容器完全相同,则放入小球后,甲中水面上升0.02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
②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6176帕,乙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m2,所以乙对地面的压力
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乙的总重力,甲、乙两容器对地面原来的压强分别为3824帕,6176帕,小球更换位置后,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则
解得
将乙中小球拿出,乙的水面下降0.02m,则小球的体积
则金属小球的密度
21.(2025·新疆)如图甲所示,A、B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下半部用细管(体积不计)水平连通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将18kg水经A容器缓慢的注入整个装置的过程中,水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p与注入的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一个内部有许多小气泡的冰球投入到A容器中(水未溢出),水面刚稳定时冰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此时B容器中水的深度增加了。已知冰的密度为,求:
(1)质量为18kg的水的重力;
(2)当往整个装置中注入水的质量为5kg时,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
(3)冰球放入A容器中水面刚稳定时,冰球内部气泡的总体积V气。
【答案】(1)180N (2)500Pa (3)16cm3
【解析】(1)质量为18kg的水的重力
(2)由图像乙可知,当A容器中注水4kg时,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为1×103Pa,此时A容器中水的深度
此时A容器中水的体积
A容器的底面积
由图像乙可知,当注入水的质量为4~6kg时,水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说明A容器此时水面到达细管位置,水流入B容器,当B容器水面到达细管位置时,注入B容器中水的质量
当B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为2kg时,即
此时B容器中水的深度与A容器中水的深度相同,则B容器的底面积为A容器底面积的一半,即
当往整个装置中注入水的质量为5kg时,注入B容器中水的质量
此时B容器中水的体积
此时B容器中水的深度
水对B容器底部的压强
(3)冰球放入A容器后水面刚稳定时B容器中水的深度增加了0.03m,则A容器中水的深度增加了0.03m,则冰球浸入水中的体积
冰球处于漂浮状态,则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则冰球的重力
冰球的质量
冰球的总体积
冰的体积
冰球内部气泡的总体积
考点3 大气压强
22.(2025·四川泸州)物理学将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以下对常见物理量估值最切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5℃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
【答案】C
【解析】A.步行速度通常为1.1~1.5m/s,5m/s≈18km/h,接近跑步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舒适气温为20~25℃,35℃属于高温,人体会感到不适,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质量普遍在40~60kg之间,50kg是合理估值,故C符合题意;
D.珠穆朗玛峰顶的海拔很高,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会远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5·四川凉山)如图所示,该实验是托里拆利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水银对玻璃管中A点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银槽上方的大气压强。利用图中数据可计算出该地的大气压强为 Pa。()
【答案】小于 1.02×105
【解析】[1]据图可知,大气压能够支撑75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此水银对玻璃管中A点的压强小于水银槽上方的大气压强。
[2]该地的大气压强为
24.(2025·四川乐山)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是因为有 的支持;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竖直高度差 。
【答案】大气压/大气压强 不变
【解析】[1]托里拆利是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是因为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此时外界大气压给液柱的支持力等于液柱给液面的压力,故是因为大气压的支持。
[2]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位置的竖直距离,所以玻璃管无论倾斜与否,管内外水银面竖直高度差不变。
25.(2025·四川达州)周末,小明陪同爸爸到“八台山”旅游,携带如图所示的“水气压计”向山顶攀登过程中,“水气压计”管内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小明的重力势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上升 增大
【解析】[1]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携带如图所示的“水气压计”向山顶攀登过程中,外界大气压降低,瓶内的气压不变,且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则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被压出,所以“水气压计”管内液面会上升。
[2]向山顶攀登过程中,小明的质量不变,高度上升,所以重力势能会增大。
26.(2025·四川广安)慢跑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运动项目。在跑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应远离公路,其中一个原因是车辆通过时,车道空气流速变大,压强 ,容易发生危险。此外我们在跑步过程中,要调节好自己的呼吸频率,吸气时空气在 的作用下进入人的肺部。
【答案】变小 大气压
【解析】[1]车辆通过时,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人外侧的压强基本不变,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人在内外侧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车,容易发生事故。
[2]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新鲜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肺部。
考点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7.(2025·四川自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三峡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图乙:“拔火罐”技术利用了大气压强
C.图丙:给坦克安装上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压强
D.图丁:运油-20起飞时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
【答案】C
【解析】A.图甲中三峡船闸通过闸室与上下游连通,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船只通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拔火罐"通过加热使罐内空气膨胀排出,冷却后形成瓶内压强变小,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罐体吸附在皮肤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给坦克安装宽大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而非增大压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丁中运油-20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产生升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5·四川遂宁)下面是小明同学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物理应用及其对应原理,你认为有误的是( )
A.飞机的升力——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三峡大坝“上窄下宽”——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
D.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D
【解析】A.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大坝“上窄下宽”正是基于此原理设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金属箔张开,而非“相互吸引”,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5·四川南充)近年来,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川舰上的电磁弹射系统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相同
B.人形机器人对舞台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C.运﹣20大型运输机获得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D.天宫二号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答案】D
【解析】A.电磁弹射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均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形机器人对舞台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故B不符合题意;
C.飞机的升力都是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天宫二号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因此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0.(2025·湖南)暑假即将来临,外出旅行需注意安全。下列图片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靠近高压带电体易发生触电
B.图乙:系好安全带是利用乘客的惯性
C.图丙: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D.图丁:列车驶过站台时,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答案】A
【解析】A.高压带电体周围存在强电场,当人体靠近时可能发生击穿放电,即使未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触电事故,故A符合题意;
B.安全带的作用是当车辆紧急制动时防止乘客因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与车内物体碰撞受伤,是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不是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光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列车高速通过时会使站台边缘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可能将人"吸"向列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2025·山东烟台)(多选)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下列关于科技应用的原理正确的是( )
A.甲图:拦河坝上窄下宽的设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乙图: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车体的悬浮
C.丙图:潜水器主要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D.丁图:飞机获得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答案】BCD
【解析】A.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河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为了使拦河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应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故A错误;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悬浮列车的车体和轨道间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车体的悬浮,故B正确;
C.潜水器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器水舱进水时,潜水器自身重力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时,潜水器重力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故C正确;
D.飞机机翼横截面的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飞机前进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下方的空气流速较小,压强较大,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BCD。
32.(2025·江西)如图所示,飞机的机翼是仿照鸟的翅膀设计出来的,气流经过机翼下方的流速比上方的流速小,机翼下方的空气压强比上方的空气压强 ,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升得越高,受到的大气压越 。
【答案】大 低
【解析】[1]机翼模型上凸下平的形状导致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大,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则机翼下方的空气压强比上方的空气压强大。
[2]在地球上,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所以飞机升得越高,受到的大气压越低。
33.(2025·安徽)图示为航行中的水翼船,其下部装有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水翼,类似飞机机翼。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会获得升力,这是由于相对于水翼下方,水翼上方水流的流速 ,压强小。
【答案】大
【解析】流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船在水中高速行驶时,水翼上表面凸起,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强差,所以船便获得升力。
34.(2025·江苏扬州)用乒乓球做小实验。(2)如图,用吸管吹气,两乒乓球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两球中间气体流速大,气体压强 。
【答案】(2)小
【解析】(2)向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乒乓球中间流速大,压强变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乒乓球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所以乒乓球向中间靠拢。
35.(2025·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在站台上的安全线外候车,是为了防止列车进站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而带来的危险。列车出站后,在列车座位上的小明相对于列车车窗是 的。
【答案】小 静止
【解析】[1]人离列车太近,列车进站时,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变小,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相对流速较慢,压强较大,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强大的气流压向列车,从而造成危险,所以小明在站台上的安全线外候车。
[2]列车出站后,在列车座位上的小明相对于列车车窗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小明相对于列车车窗是静止的。
36.(2025·四川泸州)在家庭实验室,小中给弟弟表演“舞动的纸屑”系列“魔术”。他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看到纸屑飞向玻璃棒,这是因为玻璃棒带了 而“隔空吸纸”;如图所示,他左手握住软管下端,靠近纸屑,右手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 ,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答案】振动 电荷 小
【解析】[1]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发出声音,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有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看到纸屑飞向玻璃棒。
[3]由于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37.(2025·甘肃)生活中有很多“吸”的现象,不同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不同,请用物理学原理解释以下现象。
(1)黑板擦能“吸”在带有铁质背板的黑板上;
(2)大风天气,房间内其它窗户都关闭,打开一扇窗户时窗帘会被“吸”到窗外。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1)黑板擦内有磁体,磁体具有吸引铁质材料的性质,所以黑板擦能“吸”在带有铁质背板的黑板上。
(2)打开一扇窗户时,窗外靠近窗帘的位置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房间内气体流速小、压强大,气压差把窗帘压向窗外,好像窗帘会被“吸”到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