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能突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歌词提示小学生应遵守“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基本要求。
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书包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现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状态与乐观向上的态度。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理念以“儿童主体性”为核心,聚焦入学适应期的关键需求,通过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建立“小学生”身份认同。整体设计以“适应—认同—成长”为主线,助力学生平稳迈入小学生活。
1.情感驱动,激发认同。以经典儿歌《上学歌》为载体,通过听唱、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欢快氛围中感受上学的喜悦与自豪,自然萌生“我是小学生”的归属感。
2.生活联结,实践体验。结合真实校园场景(如校门、教室、操场等)和日常行为(如不迟到、爱劳动),通过实地参观、问答互动、课堂常规训练,引导学生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初步养成规则意识。
3.多维互动,构建关系。设计“认识老师同学”“介绍校园”等环节,通过语言训练(如句式“我认识……老师”“我喜欢……因为……”)促进师生、生生交流,营造温暖包容的班级氛围,缓解入学焦虑。
4.学科融合,奠基素养。整合语文学习(听读儿歌、口语表达)与德育(行为规范)、美育(歌曲表演),在轻松愉悦中渗透语文学习兴趣,为后续学科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 ,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学校、老师及同学,感受校园的美丽、老师的亲切和同学的友爱。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学校、老师及同学,感受校园的美丽、老师的亲切和同学的友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察图片,谈话激趣
师:这几天来,小朋友们每天坚持上学,你们现在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啦!
板书或板贴:我是小学生。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教师评价:声音响亮;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楚;听出了你的快乐、自豪。
2.师:你是怎么来学校上学的呢?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参考:
——爸爸妈妈送我来上学的。
——爷爷奶奶送我来的。
——自己来的。
——和哥哥一起上学。
……
3.出示课文插图。师:看,这些小朋友也来上学了!你看见了什么?
交流,预设:
他们背着书包去上学。
他们和好朋友手拉手去上学。
上学的路上,有太阳,有小鸟,有鲜花。
师:这幅图就藏在我们的课本第6页,请小朋友们把语文书翻到第6页。
教师板书或板贴:上学歌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活动一 听唱儿歌,感受上学的快乐
1.对照图片,听读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儿歌,一边听一边在图片上指出儿歌里说到的内容。
2.多种形式读儿歌,引导学生熟读儿歌。
(1)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提醒学生可以读一句指一句。
(2)指名学生带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3)同桌互相练读。
(4)男女生互读,各读一小节。
(5)齐读。注意不拖音,有停顿,有节奏。学生出现拖音、唱腔时,老师要及时指出,并自己范读,或指名学生范读。
3.师:小朋友们读得好认真,儿歌一下子读熟了。这首儿歌还可以唱呢你们听。播放音频,学生听音频,鼓励学生跟唱。
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音频唱一唱,鼓励学生配上动作表演唱。
注:此环节,可以作为课中操,学生动作不要求一致,轻松、愉悦很重要。
◎活动二 学习儿歌第一小节,认同小学生身份
1.出示课文插图和第一小节,指名学生读。
2.师:小朋友,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呀?
指名交流,反馈:原来,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一样,背上小书包要去上学啦!现在,我们都是小学生了。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快乐与自豪。
师总结: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在跟我打招呼,我是小学生,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校,多么开心,多么骄傲!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儿歌里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复习儿歌,活跃气氛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上学歌》,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活动一 学习儿歌第二小节,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常规
1.出示儿歌第二小节,指名读。
师:你觉得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
天天上学不迟到。
爱学习。
爱劳动。
2.聚焦“不迟到”。
师:小学生首先要做到上学不迟到,大家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迟到呢?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
按时起床,不睡懒觉。
刷牙洗脸动作快,不拖拉。
上学路上不贪玩。
3.聚焦“爱学习”。
师:做一名小学生,除了上学不迟到,还要爱学习。你已经学习过什么?成为小学生以后,还想学习什么呢?
出示说话句式:我学过( ),我还想学习( )。
预设参考:
我学习过跳舞,还想学习很多知识。
成为小学生后,还想学习画画……
师:你觉得怎样做才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呢?
指名交流,预设参考:
上课认真听讲。
爱读书。
不懂就要问。
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写作业
……
4.初步练习课堂常规。
师:成为小学生了,上课就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方式。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上课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指名自由交流。
师:你看,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上课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上课歌》,教师带读。
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
老师说话认真听,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我们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就要遵守一些规则,不能像平时自己在家里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上课有哪些规则呢?
课件出示,师生互动。教师说前半句发出指令,学生说后半句并做动作。反复操练几遍,强化课堂常规。
师:一二三 生:静下来
师:小小手 生:放放好
师:小小脚 生:并并拢
师:小身子 生:坐端正
师:小耳朵 生:认真听
师:小眼睛 生:看老师
师:小眼睛 生:看黑板
提醒学生,老师在黑板上讲,就看黑板;老师在其他地方讲,就看老师。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课堂上该怎么做,真是爱学习的小学生。
5.聚焦“爱劳动”。
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还要爱劳动。你们爱劳动吗?你在家做过什么劳动?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劳动的经历。
师: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做哪些劳动呢?
打扫教室,擦黑板,整理桌椅,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把垃圾捡到垃圾桶,扫地,拖地,擦桌椅,关电灯……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上学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就能为人民立功劳。再次唱一唱《上学歌》。
◎活动二 了解校园,认识老师
1.回顾并记住学校的校名。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校的校名吗?要是路上碰到警察叔叔问你:小朋友,你是哪个学校的同学啊?你会怎么回答?
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说出校名。
2.师:我们要在这所学校里上学六年,小朋友们了解我们的校园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或者实地参观),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什么?
注:课件图片仅供参考,请换成自己学校的真实照片。最好能实地参观,引导学生认识校门、专用教室、阅览室、卫生间、开水间、垃圾房、操场、餐厅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场地。
师:参观了我们的校园,你最喜欢校园里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指名交流,说话训练:我喜欢……,因为……。
预设参考:
我喜欢操场,因为操场很大,可以跟同学一起做游戏。
我喜欢餐厅,因为餐厅里可以吃美食。
我喜欢教室,因为教室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我喜欢音乐教室,因为在音乐教室里,老师教我们唱歌。
师小结明确:我们的校园很美丽,场地很多,每个场地都有不同的作用。
2.认识班级任课老师。
师:小朋友们已经上学几天了,你认识了哪些老师?他(她)教我们什么课?
出示说话句式:我认识( )老师,他(她)教我们( )课。
课件呈现本班任课教师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位老师。
3.师:班级的同学,小朋友们又认识了哪些呢?
指名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问答认识周围的同学。
问一问: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答一答:我叫( )。
记一记:他(她)叫( )。
课堂小结:
祝贺小朋友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认识了那么多新老师、新同学。今后的日子里,我们XX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亲相爱,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