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8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8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31 22:08:12

文档简介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氧化还原规律并能熟练应用。2、能准确判断氧化还原方程式电子转移数,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重点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通过设计不同题目,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和计算进行了落实归纳,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它将贯穿整个高中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因此这节课的重心是让学生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学会配平及计算,从而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学生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有了基本思路,但现在面对高考新形势,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加深,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高一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知识点相对零散,不能形成体系。现在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掌握氧化还原规律并能熟练应用。
(2)能准确判断氧化还原方程式电子转移数,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化还原规律
(2)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
【教学过程】
探究
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上节课题目答案
投影,分析错因
学生纠错,自己解决问题
检测学生知识运用情况
精讲点 拨
教师点拨习题习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听讲并记录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一
教师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基本规律
(1)学生书写重要方程式
(2)完成相关题目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探究二
教师精讲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实战演练、交流合作、讨论提升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形成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暴露学生思维,在活动、汇报、交流中主动获取新知识,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知识
归纳
总结配平步骤及方法
学生内化、感悟、提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突破难点
探究

氧化还原计算
实战演练、交流合作、讨论提升
培养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知识
归纳
组织归纳:氧化还原计算常用守恒法及配平方法
思考、交流、表述
提升理解
结合实际总结归纳出氧化还原配平的几种常见方法。
学以
致用
课堂检测
展示自我、反思总结
创设情境,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结
反思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反思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自我小结,重温、整理知识要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提升其归纳总结的能力。构建新课程的学科教学观
作业
布置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互相交流
1.继续深化理解该部分内容
2.收集、交流氧化还原的其他应用
巩固知识,让学生体会化学奥秘;启迪学生学习,将课堂向课后延伸。让学生在课堂里有成就感,走出课堂时依然能怀抱好奇与探究欲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以氧化还原规律知识建构为线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的配平和计算相互转化等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力层面,通过氧化还原的配平和计算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学科观念层面,针对氧化还原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凸显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化学学科的元素观、转化观及守恒化学价值观等,实现了对学科观念的建构。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氧化还原的计算处理的有点儿仓促,下节课再进一步分析总结。
课件28张PPT。基本规律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课后拓展】1-6: B、A、A、B、C、B7.(1)H2O2 (2)H2CrO4 Cr(OH)3
(3) 3H2O2+2H2CrO4= 2 Cr(OH)3+2H2O+3O2
(4)3.36L
8.(1) 4NA (2)1:3 1.5mol
(3)2Na2O2+2CO2=2Na2CO3+O2 4.48L
失去6e-得到6e-9.(1) 2.5 2.63
(2)Se+2HNO3(浓)= SeO2+NO↑+NO2↑+H2O,
H2SO4(浓) > SeO2 >SO210. I(1) Cl2 + H2O2=2HCl+O2↑;还原;
2Fe2++H2O2+2H+=2Fe3++2H2O;氧化;
(2)还原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3) 2;5;6;2;8;5O2↑
(4)C
(5)A
II ① Cu+H2O2+H2SO4 ==== CuSO4 + 2H2O
②双氧水受热易分解
③加热煮沸30~40℃考纲网络网络构建一、氧化还原基本规律①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的粒子间不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如Fe 2+ 与Fe 3+ , S与H2S,SO2与H2SO4,
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SO2
气体 ;(一)转化律②含同一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和低价化合物反应时,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即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同种元素),或中间价→高价态+低价态 该元素的价态互不换位。
遵循邻位价态原则,只靠拢,不交叉 课堂探究归中反应歧化反应判断:下列哪种电子转移表示法正确:
A.
B
×∨【例题1】 D 【练习1】 C ①②×∨在反应K35ClO3+6H37Cl==KCl+3Cl2+3H2O中,生成的Cl2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思考哪个对?73.3g/mol1.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 ? ? ? ?B.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 ?D. 无法确定高价+低价→中间价(归中反应),金属无负价(二)优先律: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作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例题2】Fe3+ >Cu2+> H+【练习2】Cl2+2Fe2+=2Cl- + 2Fe3+
Cl2+ 2I- = 2Cl- + I2
强者优先若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2++ 4Br- +3 Cl2===2Fe3++2Br2+6Cl- 2Fe2++ 2Br- +2 Cl2===2Fe3++Br2+4Cl-(1:1)(三)守恒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应用: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和方程式配平。【例题3】(10·北京)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
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
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练习3】(12海南)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 mL的
0.100 mol.L-1 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
原产物可能是   (   )
A. M B.M2+ C. M3+ D.MO2+ B5 : 60.003 ×2=0.1×0.02×(5-x)【练习4】
(1)(2015新课标)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
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
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
(2)
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MnSO4 2:1 MnO2+2I-+4H+=Mn2++2H2O+I2热点典例【练一练】 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0   B.+3   C.+4   D.+5B0.05 mol·L-1×0.024 L×(6-4)=
0.02 mol·L-1×0.020L×2×(6-n),解得n=3。答题模板步骤1 找物质
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步骤2 定得失
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
步骤3 列等式
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步骤4 找关系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一标: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二列: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
三定: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则,确定其变价元素的计量数;(求总数)
四配:先配两剂、两产物,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同时将单线变成等号;(配系数)
五查:利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三大守恒”检查方程式的配平是否正确。(查守恒)二、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3Cu+8HNO3(稀)=3Cu(NO3)2+2NO ↑ +4H2O以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为例判断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Na + H2O = Na++ OH-+H2↑
Cu + Ag+ === Cu2+ + Ag完成并小组讨论学案第6页中的表格牢记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对应产物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第3页上的表格MnO2 Mn2+K2Cr2O7 (H+)Cr3+/H+【例题4】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3+与I- 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②酸性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11山东)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2015浙江理综化学】
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 3+ + 2 I- ==== 2Fe 2+ + I 25Fe 2+ + MnO4- + 8H+==5 Fe3+ + Mn2+ + 4H2O2S2- + O2 + 2H2O ==== 2S↓ + 4OH-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2S2- +O2+2H+=2S↓+2OH-?【练一练】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3++3ClO-+10OH-===2FeO42- +3Cl-+5H2O规律方法·解题指导三、氧化还原计算: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
失电子数 = 得电子数 = 转移的电子数。【例题5】(1)Cu2S 4 (2)6.72(1)2Cu2S+2H2SO4+5O2==4CuSO4+2 H2O----20e-5mol 20mol1mol 4mol(2)6NO2+8NH3 7N2+12H2O ----24e-
6 × 22.4L 24mol
6.72L 1.2mol2CuFeS2+O2=Cu2S+2FeS+SO27.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 → 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
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H2O2H2CrO 4 Cr(OH)3 3H2O2 + 2H2CrO4 == 2 Cr(OH)3 + 2H2O + 3O2 3.36L失去6e-得到6e-
1、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是通过化合价的升降体现的,某元素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就降低(或升高)一个单位。
2、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
失电子数 = 得电子数 = 转移的电子数。
3、一个方程式转移电子数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系数对应成比例。【课堂探究】三、氧化还原电子转移计算考纲网络网络构建今天的学习目标你都达成了吗?规律方法·解题指导【练一练】根据“守恒”进行计算
4.在100 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中通入0.025 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则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
A.0.16 mol·L-1 B.0.02 mol·L-1
C.0.20 mol·L-1 D.0.25 mol·L-1解析 还原性H2SO3>HBr,氯气先氧化H2SO3,H2SO3完全反应后,氯气有剩余,剩余氯气再氧化HBr。设浓度为c mol·L-1,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0.1c×2+0.1c×0.5=0.025×2,解得c=0.2,故C正确。
答案 C【练习】写出并试着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1、双氧水与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反应
2、氯化亚铁与稀硝酸混合
3、少量铁和稀硝酸
4、过量铁和稀硝酸
5、二氧化硫使氯水褪色
6、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
7、实验室制氯气评测练习
1.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 (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 ? ? ? ?B.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 ?D. 无法确定
2.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NO3 → HNO3+ N2+ 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 ( )
A. 5:3 B. 5:4 C. 1:1 D. 3:5
3.下列各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是( )
A.H2SO4(浓)+C B.Fe2O3+Al C.Fe+S D.Cu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