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之上,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特点,让学生观察问题中点的坐标与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寻找规律,得出各象限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通过观察平行于坐标轴上的点的特点总结规律。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点的坐标特点,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放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数学工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转换,建立起数形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会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了解了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在确定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时,学生上台展示的不够充分、自信、从容。这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特殊点的坐标,学生还不太能够迅速说出,这一知识点我要继续给学生强化。
整节课基本完成了我对课堂的设计,关于课堂设计与实施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主要讲授象限的划分,四个象限内及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平行于X轴和Y轴的点的坐标特征,理解坐标系不同,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比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学生不是从“形”的角度去理解,往往就会变成机械的记忆了,光靠机械地记忆那是远远不够的,怎么样让学生更形象更值观点地理解本节课地知识点则成为了这节课设计时的难点,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小黑板、多媒体组合应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具体情境中找到规律,培养动手能力。
本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用拓展-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展示了知识形成过程及对知识的理解,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了知识应用。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完象限的知识点后,我让学生在教室中以第三排同学为X轴,以第四列同学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坐标,所在象限或坐标轴,这样既能让知识更直观更形象,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
这节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然而,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影响,以及课堂组织还不是很到位,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有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流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孤立起来;(2)从交流的结果看,在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出来的还不是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而是学生个人的想法。(3)小组评价不灵活,在黑板上划记的方法浪费了时间,可由学习组长记录,课下评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一些改进措施:(1)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快乐;(2)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交流和评价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展示自己,引导小组成员互相评价;(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强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
相信我以后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对于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应该会有所改进,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愿学乐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
2.了解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3.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教学重点:
知道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其所在象限。
教学难点:
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填空: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 ,分别叫做 , , , 。
坐标轴上的点 。
2.思考: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有什么特征?在各象限内找一些点试一试,并把你的结论用“+”,“-”或“0”填在下表中。
点的位置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在x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在y轴上
在正半轴上
在负半轴上
原点
3.同组交流,互议。
小游戏:如果以第三排所在直线为x轴,取向南为正方向,以第四列所在直线为y轴,取向东为正方向,你能说出你的坐标,你在第几象限,你的横纵坐标符号吗?向你的同桌说一说。
抢答:
1.⑴若P(-2,1),则它在第 象限,若P(3,-2.5),则它在第 象限。
(2)若点P(a,b)在第三象限,则a 0,b 0,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a 0,b 0。
2.若一个点在x轴上,那么这个点的纵坐标为 ,若一个点在y轴上,则它的横坐标为
二、合作探究:
小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A(-3,-2),B(4,-2)时,发现A,B两点所在直线与坐标轴有特殊关系,你知道直线AB与坐标轴有什么关系吗?若点P为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则点P的纵坐标是什么? 那么A(-3,-2), C(-3,4)呢?
想一想:
(1)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2)如果一些点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那么这些点的横坐标有什么特点?
问题:已知直线AB平行于x轴,若A(2,5),B距A点有3个单位长度,则B点的坐标为 。
三、拓 展:
若以第四排所在直线为x轴,取向南为正方向,以第二列所在直线为y轴,取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你的坐标发生改变了吗?为什么?
练习:课本70页第6题
四、课堂小结:
知识方面: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五、当堂达标:
必做题:1.点A(4,-3)所在象限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坐标平面内点M(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a)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x≠y),则点P在( )
A.原点上 B.x轴上 C.y轴上 D.x轴上或y轴上
4.已知点P(a,b),ab>0,a+b<0,则点P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经过两点A(2,3)、B(-4,3)作直线AB,则直线AB( )
A、平行于x轴 B、平行于y轴 C、.经过原点 D、无法确定
6.经过点(-3,1)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为______
7.已知点A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1,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
8.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且AB=4,则B点的坐标为 。
选做题:已知点O(0,0)B(1,2),点A在坐标轴上,且△ABC的面积为2,求满足条件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