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12: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龙年生肖yóu piào(  )一开始发行,集邮爱好者就把邮局围得水泄不通。
(2)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在家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fén mù(  )。
(3)台儿庄是大陆首个hǎi xiá(  )两岸交流基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2.用“/”标出下面诗句的节奏。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益与每个人_______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_______你没有亿万身家,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________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_______。
A.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传递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
D.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传承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让乡愁有“乡”可寻,近年来各地纷纷落实各项举措,积极守护好“一方水土一方人”。许多传统村落,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秉持“修新如故”,展现乡土生活方式,保存并发扬着村落生活文化传统和鲜活魅力。非遗、文创商家纷纷入驻,村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推介人”,笑迎八方游客。传统村落中的烟火气让人流连,村民生活水平也随着“非遗+旅游”深度融合而持续提高。
A.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秉持“修新如故”,展示乡土生活方式。
B.秉持“修新如故”,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展现乡土生活方式。
C.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秉持“修新如故”的理念,展现乡土生活方式。
D.秉持“修新如故”的理念,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展现乡土生活方式。
5.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6.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7.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请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
A.《鱼化石》 B.《北方》
C.《刈草的孩子》 D.《我爱这土地》
(2)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高光时刻可能是自己的巅峰时刻,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帮助了他人;也可能是在失败后依然挺起不屈的胸膛。请你从以下名著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写出他的“高光时刻”,并说明理由。
祥子(《骆驼祥子》) 猪八戒(《西游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学校举办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以下爱国诗词的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满江红》 《七律·长征》 《夏日绝句》 《出塞》
A.书法作品《满江红》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端庄严谨。
B.书法作品《七律·长征》属于草书,笔画连绵,自由飘逸。
C.书法作品《夏日绝句》属于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
D.书法作品《出塞》属于篆书,体态宽扁,蚕头雁尾。
(2).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乏拥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请你参照示例再写出一位人物及其名言。
【示例】人物:范仲淹 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物: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本诗中四种意象前的修饰语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11.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12.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 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出瞬息间的典型感受,通过种种联想,暗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社会存在的各种冲突及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意旨。
B.第二、三节写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复苏,诗人以丰富的画面告诉读者,太阳升起后大地上的万物都在复苏,人间充满了一派生机与活力。
C.诗人写“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让人仿佛看到动作,听到声音。“撕”字,写出了太阳的火焰之力,也写出“我”受到的伤害之大。
D.这首诗歌多处采用象征手法,讴歌太阳,讴歌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中,诗人借助 “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人类死亡之流”等大时空意象,以跃动的旋律,紧迫的节奏,侧面表现出日出景象的非凡气势。
B.诗歌二、三节中,生命呼吸,繁枝舞蹈,河流狂歌,蛰虫转动,城市召唤,这些充满活力的动态描写,反衬太阳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
C.诗歌第四节,情感抒发达到极致,这是全诗各种意象延伸和推移的必然结果,一切水到渠成,把深厚的感情表现得真实、可信、有力。
D.本诗属于自由诗,追求内在的旋律美和流动美。每节字数不等,每行字数不均,韵脚亦有变化,于参差中求和谐,情感抒发浓郁畅快。
16.诗歌第一节“太阳向我滚来”中的“滚”字极具张力,请作简要分析。
17.艾青认为“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试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说明。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念梧桐在梦里
陆 波
18岁之前我住在苏州,一个名叫梧村的类似上海石库门那样的新村里。
这个梧村是苏州西山的一个乡绅在上海做丝绸生意发了财,然后在苏州按照石库门的样式建造的。我出生在那里,一直到18岁去上海读大学之前,我一直住在那里。我对苏州的记忆其实就是对梧村的记忆。之后,父母搬过两次家,但对于我而言,那只是探亲的居住地,并无刻骨铭心的乡情滋味。
现在常常从同乡的群里读到有关苏州的回忆,自然也撩拨起我对儿时的记忆。可惜,我小时候并不善于观察周围环境,也记不住细微的场景。现在能回忆起的,常常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总是我家窗外的那条安静的马路,它叫公园路,还有路旁茂盛的梧桐树,我猜想梧村的得名应该和这些梧桐树有关。
秋色中的梧桐树叶是最美的,泛着金光,这也是我脑海中最常出现的画面。年复一年,在北方的第一次寒流来袭后就见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堆积起梧桐黄叶。秋雨霏霏,道路湿滑,行人自然会放慢脚步,骑车人也会不时地打一下车铃。
妈妈的生日就是在那个季节。总是在过完妈妈的生日之后,我就等着看窗外落叶纷飞。然后,穿上厚厚的花棉袄,踩着落叶,和父母姐姐去苏州最文艺的地方——小公园,去“新艺”看一场电影。那时常放映朝鲜影片,比如《看不见的战线》和《摘苹果的时候》。看完后,一家四口一起步行回家。公园路是不通公交车的,也没有太多的住家,我们从宫巷拐弯再走入公园路时,已无路人。一路上就我们四人的脚步在深秋的夜色里发出响声,而路灯在梧桐残叶中透出昏暗的光亮,把四人的影子投在地上。我很爱看这地上的影子,也总想追上这影子。那种跑来跑去的兴奋,恐怕现在常常坐车的孩子是没有体验过的。
对家乡的回忆就是对那些场景的回忆。
小的时候,我还喜欢在冬天看屋檐上的冰凌,晶莹剔透,渐渐融化;夏天常常到晒台上数星星,听人讲故事,还记得《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初中之后开始认真学习,在窗前的台灯下读书,偶尔抬头,看窗外的梧桐落叶,月明清辉。寂静的街道时而会有窃窃私语。远处大运河的轮船汽笛长鸣会穿透寂静的夜空,带来夜半客船的姑苏诗韵。
但在当时,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我并没有什么感觉。正因为没有感觉到,我才那么努力地要离开这座城市,义无反顾。而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家乡如此之美是在我去了英国之后。与完全不同的文化相比较,我才意识到苏州庭院深深的古典风韵、小桥流水的自然惬意和内敛低调的建筑风格是如此富有东方魅力。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江南水乡的恬淡风雅,在苏州就变成了一座城市的风貌,让你阅读,让你享受,让你浸润。而从这座城市走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姑苏的气质:聪颖、勤奋且带着一丝骨子里的清高。
只是,经济浪潮席卷,苏州也开始搞建设。不幸,我的老家梧村被选中拆除。还未等我缓过神来去拍几张照片做纪念,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对此一无所知。某天我想去看看我的老家,走到公园路与十梓街的路口,街边已是小店林立,商业味道很重,已无我记忆中的那份幽静。我有点不习惯,还有点怅惘。绕了一圈,除了梧村边上的丝绸研究所还在,对面的图书馆也已搬走,环望四周,已物非人非,我的老家没有了……
当时仿佛自己就在梦里,觉得我保有的所有的儿时记忆都一起被拆除了,在那一刻我甚至怀疑我的记忆是否曾真实地存在过。对故乡的怀念从此带着忧伤。
所谓乡愁,就是那回不了家的哀愁,说不出的痛。
然而,不管身在异乡的游子如何缠绵家乡的昔日山水,苏州已停不下来它前进的步伐:园区和新区的建设,灯红酒绿,人声鼎沸,车声喧闹。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也许已不会让我们的后代有我们同样的乡思。我深深叹息,说道:“这了不断的乡愁,回不去的家乡呀。”
现实的困惑给多少思乡的游子带来深深的遗憾?年轻时总希望游走世界,年老时却想落叶归根。或许,只有将那故乡的塔、那起伏的桥和心中的梧桐金叶嵌入心底,使其成为我这一生永远不变的思乡之情。
长相思兮长相忆,乡音未改游子意。归去来兮无所求,感念梧桐在梦里。乡愁属于岁月,属于游子,属于所有那些深爱家乡的人。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改)
18.对于作者在梧村的生活,有同学认为可以用文中的“静”字概括,有同学认为可以用文中的“美”字概括。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小节提到“感念梧桐在梦里”,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之所以选取梧桐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意象,是因为梧桐是作者旧居最常见的景色。秋日梧桐,落叶纷飞,蕴含着丝丝哀愁,与本文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如果由你来写一篇有关你的居所的散文,你会选取什么景物作为主要意象?为什么?(不可以选梧桐)
答案
1、(1)邮票 (2)坟墓 (3)海峡 2.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C 4.D 5.A 6.“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7.(1)BD (2)[示例一]我选择祥子。我觉得祥子用自己攒了三年的拉车钱买了一辆新车(或:黄包车)的时候,是其“高光时刻”。那时祥子年轻、单纯、善良,有上进心,并且极有信用。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买车的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日子正过得津津有味。[示例二]我选择猪八戒。唐僧师徒四人过通天河时,猪八戒变成陈老汉的小孙女,代替她去祭献灵感大王,这种救人于水火的情节是他的“高光时刻”。[示例三]我选择保尔。我觉得保尔修建铁路是其“高光时刻”。因为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保尔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表现出他不怕困难、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8.(1)D (2)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绪。
10、诗人在诗歌中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诗人的感情逐层加深,由个人情感升华到民族情感
11.乡愁本是难以捉摸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结果就会留于平庸和空泛。但我们发现余光中的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既单纯又丰富,诱发了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12.诗人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又单而浓,主题又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里)”的四次重复,加之四节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13、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14.C 15.B
16.①“滚”字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不可阻挡的气势;②抒发了作者内心激动欣喜、热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光明必然到来的坚定信念。
17.(1)第一节中作者借“远古的墓莹”“黑暗的年代”“死亡之流”等,预告了一切侵略行为的终将失败;(2)第二、三节中作者认为太阳来后,人民必定觉醒,群情必定激奋;(3)第四节中作者相信流血牺牲必将换来国家的新生,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
18.[示例一]“美”字更好。作者说“秋色中的梧桐树叶是最美的”,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也是温馨美好的。冰凌、星星、故事、梧桐、月夜、街道、运河与行船,都是珍贵而美好的记忆,都体现了“美”的特点。[示例二]“静”字更好。作者写马路是安静的,深秋夜里的回家路上是安静的,夜晚窗外的景色是安静的,到处都充满安静的气息。
19.采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作用:通过“窃窃私语”和“轮船汽笛长鸣”来衬托家乡夜晚的寂静,表达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20、借由“梧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在梦里”也流露出对因经济浪潮的冲击而消逝的故乡美感的遗憾和惋惜之情。照应题目,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21、[示例]楼下的野花。每到春夏季节,楼下都会有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野花开放着,淡雅而美丽,不引人注目,但却是一个清新难忘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