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3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3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1: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下册《3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定位: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4 课时,承接 2、5 的倍数特征,为后续质数与合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学习奠定数论基础
核心素养: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积累 “观察 — 猜想 — 验证 — 归纳” 的数学思维经验
二、大单元设计框架(问题驱动式)
单元核心问题
“如何通过数的特征快速判断整数间的倍数关系?”
单元架构
问题导入层:从生活分组(如 24 人分 3 组、18 人分 5 组)引发认知冲突,提出 “判断倍数是否有简便方法” 的核心疑问
特征探究层:分课时探究 2、5、3 的倍数特征,形成 “个位观察(2、5)— 数位和观察(3)” 的探究路径
综合应用层:结合奇数、偶数概念,解决 “组数”“分组” 等实际问题,构建 2、3、5 倍数特征的关联认知
拓展迁移层:延伸至 “弃 3 法”“数的组成与倍数关系”,为后续学习铺垫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打破 2、5 倍数 “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通过 100 以内数表的圈画、斜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 “数位和是 3 的倍数” 这一本质特征。教材还通过数的组成分解(如 2485=2×999+4×99+8×9+2+4+8+5),揭示 “为什么看数位和” 的数学原理,体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逻辑,是单元中 “突破思维定式、深化数论理解” 的关键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 “2、5 的倍数看个位” 的方法,易形成 “所有倍数特征都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具备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但对 “数位和与倍数关系” 的逻辑推导存在困难。需通过 “打破猜想 — 验证规律 — 原理推导” 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修正认知。
四、教学目标
经历 “猜想 — 验证 — 归纳” 的过程,掌握 “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的特征,能运用该特征及 “弃 3 法”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 3 的倍数
通过数的组成分解,理解 “判断 3 的倍数看数位和” 的数学原理,能结合 2、5 的倍数特征解决 “组数”“分组” 等综合问题
在思维碰撞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探究的严谨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归纳 3 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能综合 2、3、5 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本质:3 的倍数特征是数的 “数位和” 与 3 的整除关系,区别于 2、5 基于 “个位数字” 的整除关系,体现数的组成与整除性的深层关联,是单元中 “倍数特征探究” 的思维转折点。
教学难点
理解 “判断 3 的倍数看数位和” 的原理(通过数的组成分解推导)
打破 “看个位” 的思维定式,主动运用 “数位和” 判断
难点地位:突破此难点能帮助学生建立 “具体特征 — 数学原理” 的认知链条,为后续学习 “9 的倍数特征”(类比 3 的特征)及 “数的整除性质” 奠定基础。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 “猜想 — 验证 — 修正”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特征
演绎推理法:结合数的组成分解,推导特征背后的数学原理
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板演点评,促进思维碰撞
七、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疑,打破定式(环节名:猜想破局)
师:我们已经知道 2、5 的倍数特征,谁能快速判断这两个数是否为 2 或 5 的倍数?(板书:24、65)
生 1:24 个位是 4,是 2 的倍数;65 个位是 5,是 5 的倍数。
师:判断 2、5 的倍数,我们只看哪个数位?
生(齐):个位!
师:那 3 的倍数是不是也看个位呢?请大家猜想:个位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吗?(板书:13、26、49)
(学生独立判断,部分学生通过除法验证)
生 2:13÷3=4……1,不是 3 的倍数;26÷3=8……2,也不是;49÷3=16……1,也不是!
师:看来 “看个位” 的方法不适用 3 的倍数,那 3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 “猜想 — 验证 — 否定” 的环节,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究特征,归纳规律(环节名:特征探究)
1. 初步观察,提出猜想
师:请大家在 100 以内数表中圈出 3 的倍数,观察圈出的数:横着看,个位数字有规律吗?斜着看呢?(学生独立圈数,小组讨论)
生 3:横着看,个位数字 0-9 都有,没规律;斜着看,比如 3、12、21、30,它们的数位和都是 3(3=3,1+2=3,2+1=3,3+0=3)!
师:其他斜行的数呢?比如 6、15、24、33?
生 4:6=6,1+5=6,2+4=6,3+3=6,数位和都是 6,也是 3 的倍数!
师:大家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齐):数位和是 3 的倍数的数,是 3 的倍数!
2. 举例验证,修正猜想
师:请大家找 3 个 100 以外的数,验证这个猜想。比如 114:1+1+4=6,6 是 3 的倍数,114 是 3 的倍数吗?
生 5:114÷3=38,是 3 的倍数!我找的 855:8+5+5=18,18 是 3 的倍数,855÷3=285,也是 3 的倍数!
师:有没有反例?比如 365:3+6+5=14,14 不是 3 的倍数,365 是 3 的倍数吗?
生 6:365÷3=121……2,不是!所以猜想是对的!
师:谁能完整归纳 3 的倍数特征?
生 7: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师板书,用红色标注)
3. 原理推导,深化理解
师:为什么判断 3 的倍数要看数位和?我们以 2485 为例,结合数的组成分析(板书:2485=2×1000+4×100+8×10+5)。1000、10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 8:1000=999+1,100=99+1,10=9+1!
师:没错!那 2485 可以改写为(板书):
2485=2×(999+1)+4×(99+1)+8×(9+1)+5
=2×999+2×1+4×99+4×1+8×9+8×1+5
= (2×999+4×99+8×9) + (2+4+8+5)
师:观察这两部分,999、99、9 都是 3 的倍数,所以第一部分是 3 的倍数。那整个数是否为 3 的倍数,取决于哪部分?
生(齐):取决于第二部分,也就是 2+4+8+5,也就是各数位上的数的和!
师:这就证明了我们归纳的特征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通过 “观察 — 猜想 — 验证 — 推导”,让学生从 “知其然” 到 “知其所以然”,突破难点。
(三)综合应用,强化能力(环节名:应用提升)
1. 基础练习:用特征判断
师:快速判断下列数是否为 3 的倍数,有困难的可以用 “弃 3 法”(先划去数位上是 3 的倍数的数,再算剩余数的和)。(板书:92、75、237、3051)
(学生独立判断,2 名学生板演过程)
生 9(板演):92:9 是 3 的倍数,划去,剩 2,2 不是 3 的倍数→92 不是;75:7+5=12,12 是→75 是。
师: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用了 “弃 3 法”,简化了计算,很高效!另一位同学说说 237 和 3051?
生 10(板演):237:2+3+7=12→是;3051:3 和 0 是 3 的倍数,划去,5+1=6→是。
师:完全正确!“弃 3 法” 是判断较大数的便捷方法,核心还是看 “剩余数的和是否为 3 的倍数”。
2. 综合练习:组数问题
师:用 4、3、5、0 四张卡片取三张组成三位数,满足:(1)是 3 的倍数;(2)同时是 2、3、5 的倍数。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板演结果。
(小组讨论后,1 组板演)
生 11(板演):(1)3 的倍数:345(3+4+5=12)、354、435、453、534、543、450(4+5+0=9)、405、540、504;(2)同时是 2、3、5 的倍数:450、540(个位是 0,且数位和是 3 的倍数)。
师:为什么同时是 2、3、5 的倍数只有这两个?
生 12: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个位必须是 0,再看剩下的数字(4、5)的和是 9,是 3 的倍数,所以只有 450 和 540。
师:思路很清晰!综合特征时,要先找 “共同限制条件”(如个位 0),再结合其他特征判断。
3. 实际应用:分组问题
师:22 名学生分组做游戏,至少再来几名学生能正好 3 人一组?请用 3 的倍数特征解决。
生 13:22 各数位和是 2+2=4,4 不是 3 的倍数,比 4 大的最小 3 的倍数是 6,6-4=2→至少来 2 人。
师:验证一下?22+2=24,24 是 3 的倍数吗?
生(齐):24÷3=8,是!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综合、实际三类练习,分层强化特征应用,兼顾不同学情。
(四)总结梳理,关联单元(环节名:归纳升华)
师:对比 2、3、5 的倍数特征,它们的判断依据有什么不同?
生 14:2、5 看个位,3 看数位和!
师:我们还理解了 3 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 基于数的组成分解,99、999 都是 3 的倍数,所以数位和决定了数是否为 3 的倍数。课后可以思考:9 的倍数特征可能是什么?(提示:类比 3 的特征)
设计意图:关联单元知识,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五)课后作业
基础题:用 “弃 3 法” 判断 1234、5678、9999 是否为 3 的倍数
综合题:用 1、2、3、6 组成同时是 2、3、5 的倍数的四位数(数字不重复),能组成几个?
拓展题:推导 9 的倍数特征,并举例验证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 “打破定式 — 探究特征 — 推导原理” 的环节,有效突破重难点:多数学生能掌握 3 的倍数特征,并用 “数位和” 判断;通过数的组成分解,约 70% 的学生理解了特征原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综合应用时,会遗漏 “2、5 的倍数特征限制”(如组数时忘记个位 0)。后续需增加 “多特征综合判断” 的对比练习,强化 “先找共同条件” 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