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究和的奇偶性》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定位: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6 课时,是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概念基础上的延伸探究,通过分析 “和的奇偶性” 建立数的运算与奇偶性的关联,为后续学习 “积的奇偶性”“数的分解与组合” 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通过 “猜想 — 验证 — 归纳” 发展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学规律,提升问题解决与知识迁移能力
二、大单元设计创新说明(跨情境应用 + 知识衔接)
单元知识衔接框架
本单元以 “整数的性质与运算规律” 为核心,构建 “概念 — 特征 — 运算规律 — 实际应用” 的递进链条:
基础层:因数与倍数概念(第 1 课时)→找因数和倍数(第 2 课时),明确数的整除关系;
特征层:2、5、3 的倍数特征(第 3-4 课时)→质数与合数(第 5 课时),建立数的分类标准;
运算规律层:和的奇偶性(本课时)→积的奇偶性(拓展),探究数的运算与奇偶性的关联;
应用层:结合 “分组”“分装”“密码设置” 等生活情境,综合运用整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跨情境应用设计
创设 “整数运算规律探秘” 主题情境,将各课时知识融入不同任务:
第 1-2 课时:“整数身份档案”(记录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第 3-4 课时:“整数筛选员”(按倍数特征筛选数);
第 5 课时:“整数分类员”(按因数个数分类);
本课时:“整数运算分析师”(分析和的奇偶性,解决分装、分组问题),实现知识从 “概念理解” 到 “实际应用” 的跨越。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通过 “列举实例 — 数形结合 — 归纳规律 — 拓展延伸” 的逻辑,探究 “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偶数” 的奇偶性,进而延伸到 “和的奇偶性与奇数个数的关系”“差的奇偶性”。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 “猜想 — 验证” 过程,既强化对奇数、偶数本质(是否为 2 的倍数)的理解,又为后续探究积的奇偶性提供方法迁移,是单元中 “运算规律探究” 的核心课时。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能准确判断奇数、偶数,掌握 “奇数是 2 的倍数多 1,偶数是 2 的倍数” 的本质特征;
易混淆点:①认为 “奇数 + 奇数 = 奇数”(受 “奇数 + 偶数 = 奇数” 的负迁移);②忽略 “连加算式中,和的奇偶性由奇数个数决定”;
突破路径:先通过 “列举多个实例” 初步感知规律,再用 “数形结合(用‘2 的倍数’表示偶数,‘2 的倍数 + 1’表示奇数)” 推导本质,最后结合生活实例强化应用,避免认知误区。
四、教学目标
经历 “猜想 — 列举验证 — 数形推导” 的过程,掌握奇数 + 奇数 = 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的规律,能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理解 “连加算式中,和的奇偶性取决于奇数的个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能推导两数之差的奇偶性;
能运用和的奇偶性解决 “分装”“分组” 等生活问题,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 “奇数 + 奇数 = 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 的规律;
理解 “连加算式中,和的奇偶性由奇数个数决定”。
内在联系: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是基础,连加算式的奇偶性是两数之和规律的延伸,前者是后者的推导依据;突破关键:先通过实例验证两数之和规律,再用 “拆分连加算式为多个两数相加” 的方法,推导连加算式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用数形结合思想推导和的奇偶性(理解 “奇数 = 2a+1,偶数 = 2b,奇数 + 奇数 = 2 (a+b+1),是 2 的倍数”);
运用和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分装苹果”“学生分组”)。
突破路径:①用 “2a 表示偶数,2a+1 表示奇数” 的代数形式,推导两数之和的表达式,明确是否为 2 的倍数;②结合生活实例,先分析 “总数量的奇偶性” 与 “其中一部分数量的奇偶性”,再根据和的奇偶性规律推导另一部分数量的奇偶性。
六、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猜想、列举验证、推导规律;
数形结合法:用代数形式(2a、2a+1)和文字描述,推导和的奇偶性本质;
情境教学法:结合 “分装苹果”“分组” 等生活情境,强化知识应用。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猜想(环节名:猜想提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个新问题: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和呢?偶数与偶数的和呢?先大胆猜想一下,说说你的理由。
生 1:我猜奇数 + 奇数 = 奇数,因为奇数都是 “单数”,两个单数加起来还是单数?
生 2:我觉得奇数 + 偶数 = 奇数,比如 1(奇数)+2(偶数)=3(奇数),之前算过类似的。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自己的理由,那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通过 “列举实例” 来验证。
设计意图:结合已有认知提出猜想,激发探究欲望,为后续验证铺垫。
(二)验证猜想,推导规律(环节名:规律探究)
1. 列举实例,初步验证
师:请大家每人找 3 组不同的数,分别计算 “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偶数” 的结果,记录下来,看看结果的奇偶性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列举计算,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展示)
师:谁来分享你的结果?
生 3:奇数 + 奇数:3+5=8(偶数)、7+9=16(偶数)、11+13=24(偶数),都是偶数;
奇数 + 偶数:3+4=7(奇数)、5+8=13(奇数)、9+12=21(奇数),都是奇数;
偶数 + 偶数:2+4=6(偶数)、6+8=14(偶数)、10+12=22(偶数),都是偶数。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也是这样吗?(学生齐答 “是”)那我们初步得出:
2. 数形推导,理解本质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从奇数、偶数的本质来推导。大家知道,偶数是 2 的倍数,我们可以用 “2a” 表示(a 是自然数);奇数是 2 的倍数多 1,可以用 “2a+1” 表示。那 “奇数 + 奇数” 可以怎么表示?
生 4:(2a+1)+(2b+1)=2a+2b+2=2 (a+b+1),是 2 的倍数,所以是偶数!
师:非常好!那 “奇数 + 偶数” 呢?
生 5:(2a+1)+2b=2a+2b+1=2 (a+b)+1,是 2 的倍数多 1,所以是奇数!
师:“偶数 + 偶数” 呢?
生 6:2a+2b=2 (a+b),是 2 的倍数,所以是偶数!
师:这就从本质上证明了我们刚才的规律,大家理解了吗?(学生齐答 “理解”)
3. 拓展延伸,推导差的奇偶性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和的奇偶性,那两数之差的奇偶性呢?比如 “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偶数”,大家可以结合和的规律推导一下。
生 7:奇数 - 奇数 = 奇数 +(- 奇数),- 奇数也是奇数,所以奇数 + 奇数 = 偶数,所以奇数 - 奇数 = 偶数;
生 8:奇数 - 偶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是偶数,所以奇数 + 偶数 = 奇数,所以奇数 - 偶数 = 奇数;
生 9:偶数 - 偶数 = 偶数 +(- 偶数)= 偶数 + 偶数 = 偶数!
师:总结得很准确!奇数 - 奇数 = 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红色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 “实例验证 — 本质推导 —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 “知其然” 到 “知其所以然”,突破重点难点。
(三)综合应用,强化能力(环节名:应用提升)
1. 基础练习:判断和的奇偶性
师: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24+67(奇数 + 偶数)、333+599(奇数 + 奇数)、286+586(偶数 + 偶数)。
生 10:24 是偶数,67 是奇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所以 24+67 = 奇数;333 和 599 都是奇数,奇数 + 奇数 = 偶数,所以 333+599 = 偶数;286 和 586 都是偶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所以 286+586 = 偶数。
2. 进阶练习:连加算式的奇偶性
师:判断 “1+3+5+7+9” 和 “1+3+5+7+9+11” 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 11:1+3+5+7+9 有 5 个奇数,5 是奇数,和是奇数;1+3+5+7+9+11 有 6 个奇数,6 是偶数,和是偶数。我发现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师:那 “2+4+6+8+10” 的和呢?
生 12:都是偶数,不管多少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
3. 实际应用:分装与分组问题
师:问题 1:39 个苹果分装在甲、乙两个袋子,甲袋装的个数是偶数,乙袋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 13:总个数 39 是奇数,甲袋是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所以乙袋是奇数!
师:问题 2:30 个学生分甲、乙两队,甲队人数是奇数,乙队是奇数还是偶数?甲队是偶数呢?
生 14:总人数 30 是偶数,甲队是奇数,偶数 = 奇数 + 奇数,所以乙队是奇数;甲队是偶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所以乙队是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进阶、应用三层练习,分层强化规律应用,兼顾不同学情。
(四)总结梳理,延伸拓展(环节名: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和的奇偶性,谁能说说核心规律?
生 15:奇数 + 奇数 = 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偶数 + 偶数 = 偶数;连加算式中,和的奇偶性由奇数个数决定,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师:课后大家可以尝试探究 “积的奇偶性”,比如 “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偶数” 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探究积的奇偶性铺垫。
(五)课后作业
基础题:不计算,判断 “567+890”“1234+5678”“999+1000” 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综合题:有 25 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再加上 1 个偶数呢?
应用题:一箱饮料有若干瓶(瓶数是偶数),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人分的瓶数相同,可能吗?为什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 “猜想 — 验证 — 推导”,多数学生能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但部分学生在推导 “连加算式奇偶性” 时,仍需借助实例辅助。后续需增加 “多奇数连加” 的对比练习,强化 “奇数个数决定和的奇偶性” 的认知,同时增加生活应用情境,提升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