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13:5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禹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甲】________。”意思是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乙】________。”在这里,“和”是指与他人和谐相处、温良相让的品德,与“争”相对立,即所谓“和而不争”。
“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hé( )之一,“【丙】________。”贵和尚中、厚德载( )物、和而不同,由和合思想 ① 出来的宽容精神、道德追求,成为 ② 的民族文化基因。A.小到治国理政、家庭建设,大到修身养性、对外交往,都离不开“和”的价值指引。以和为贵的 ③ xīn( )火相传,深深植根于国民精神中、体现在言行举止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
精神内hé( ) 厚德载( )物 xīn( )火相传
2.按顺序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伸 宝贵 理念 B.延展 名贵 理念 C.延伸 名贵 理想 D.延展 宝贵 理想
3.请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礼之用,和为贵
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③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A句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建议: 。
二、名句名篇默写
5.小语希望用诗句来装点“和”文化墙,特此邀请你伸出援手。
《诗经》首篇《关雎》是古老恋歌,“① ,② ”展君子淑女音韵谐和之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 ,④ ”以山色潭水,展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 ,⑥ ,风雨不动安如山”以身处漏屋却悲悯天下苍生,展诗圣现实重围与理想突围的“和”之美;《大道之行也》“⑦ ,⑧ ”以唯才是举,人人和睦,展“大同”理想之美。
三、综合性学习
6.以下是某同学题为“以和为贵”的演讲稿提纲,请根据链接材料为演讲稿提纲中的分论点一、二选择合适的论据,并根据论据将分论点三补充完整。
【链接材料】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演讲稿提纲】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①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②
分论点三:“和”体现③ ,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A
7.学校组织大家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请你积极参与。
(1)下面是小博同学摘录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办,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主办地开展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各地博物馆接待能力也不断提升。博物馆成为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2)在参观过程中,文字馆的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学”和“习”两个字。请根据讲解内容推测“习”字的本义。
文字 字形 解说
学 属会意字,上部分状似双手持木棍进行计算;下部分结合屋形与“子”字部首,象征在屋内教导孩童学习算术。其意指“学习”。
习 属会意字,由“羽”和“日”两部分组成,其中“羽”象征鸟儿展开双翅在空中翱翔;“日”则代表晴朗的白天。《说文解字》中解释道:“习,数飞也。”意为 。
四、名著阅读
8.小博正制作读书卡,请协助他完成相应的任务。
(1)【概括梳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人生旅程中遭遇诸多困境,结合思维导图,①②③处应填入的选项依次为( )( )( )
A.完成小说前三章却被邮局丢失唯一的手稿 B.因伤寒与肺炎险些丧命
C.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 D.因双腿瘫痪与达雅离婚
(2)下面是甲、乙两同学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看法,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他是一位革命英雄。他更多的是自己时代价值观念的盲从者:按时代强大指令来生活和奋斗,身不由己地陷入一种极度亢奋的狂热里。他只属于他的时代。
【乙】他是一位生命英雄。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向种种磨难宣战,从不向困难妥协。他是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英雄形象。
我赞同 ,理由是
(3)从《智取生辰纲》和《智赚玉麒麟》中任选一个情节,谈谈吴用是如何运用计谋的,并分析他的这一计谋究竟有何高明之处。
五、诗歌鉴赏
去蜀①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释】①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9.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数字“五”与“一”均为泛指,生动描绘了诗人在蜀地久居的漫长岁月,进而流露出其对蜀地的深厚眷恋之情。
B.颔联揭示了诗人对关塞险阻的愤懑与不满,同时流露出对潇湘之地的深切向往。
C.颈联中“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不同。
D.展望未来之路,诗人遐想余生如江上白鸥般无拘无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深切期待与无限向往。
10.对比《去蜀》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六、文言文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嘉肴》)【乙】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①之文,然后知被褐②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③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④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有删改)
【注释】①衮龙:朝服上的龙,指衮龙袍。②褐:粗布或粗布衣服。③杳然:遥远渺茫。④苟:随意,苟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与“此消彼长”中的两个“长”,意思不同。
B.“其此之谓乎”与“天之苍苍,其正色耶”中的两个“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C.“视衮龙之文”中的“文”,是通假字,指花纹;“学学半”第二个“学”字也是通假字。
D.“倚立而思远”与“执策而临之”中的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将“佳肴”与“至道”进行对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形象而准确。
B.甲文多用散句,错落有致,自由灵动,增强了说理效果。
C.乙文“学犹饰也”,意思说学习像外在装饰,可以改善人的仪表。
D.乙文“如寤寐焉”,“寤寐”原意是睡觉,这里指学习就像睡觉,越久越充足。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相应字母依次填涂到答题卡上。
顾A所由来B则杳然C其远D以其难E而懈之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共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出两种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非遗·概念和数据
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②截至2024年12月,中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非遗·现状和问题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在发展中,非遗文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针对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非遗传承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数据来源:民生智库)
材料三:
非遗·展示和传承
①“2025非遗春晚”精选全国300余项非遗项目,集结近700名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非遗新春大联欢。晚会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广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及众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艺嘉宾和团体一道,将“青春的声音”“青春的态度”“青春的力量”,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前沿。
②近千名非遗传承人齐聚,展示了丰富的非遗项目:晋南威风锣鼓、彝族左脚舞、高山族拉手舞、秧歌(胶州秧歌)、灯舞(无为鱼灯)、狮舞(白纸坊太狮)等精彩项目亮相,展现非遗的传承活力与无限魅力。晚会还延续了《非遗里的中国》“非遗街区”观念,依据城市特色与非遗要素搭建各地非遗市集,把各地的非遗年货搬到荧屏上。非遗春晚,让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传承,不仅能见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文化,更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材料四:
非遗·传播和圈粉
①栩栩如生的仙鹤披上彩衣,跃然于“铜”上,配以暮山紫的茶盘,用时尚元素创新诠释宋徽宗的《瑞鹤图》。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杭州送上了一份源自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朱炳仁·铜”的瑞鹤来仪茶礼套装。
②“去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我们参与‘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展出熔铜雕塑作品《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以传统工艺展现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互鉴。”杭州市级铜雕技艺非遗传承人朱嫣红介绍,其中铜雕花丝挂饰《福禄欢喜》入选中法人文合作发展论坛中方伴手礼。
③近年来,杭州发挥辖区文化企业的资源链接力,借势借力重大国际赛会活动等有利契机,积极拓展宋韵文化海外影响力,以实现文化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国际影响力。
(选自《中国新闻网》)
16.下列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1557项,但尚无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B.非遗文化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国际传播(如巴黎奥运会展览)和创新展示(如“非遗春晚”)可以有效增强文化认同和国际影响力。
C.“2025非遗春晚”仅展示了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
D.中国非遗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非遗传承人普遍认为当前保护措施不够,还需进一步创新。
17.根据材料二的两张图表,分析中国非遗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8.请结合四则材料,分析中国政府如此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播的原因。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游历杜甫草堂
公明
①到成都的第二天,朋友就陪我游览了杜甫草堂。当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②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③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A“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④草堂南门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撰写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⑤进入诗史堂,便看见厅堂中央,安放着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元帅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⑥出了草堂,我们进入了浣花溪公园388米长的诗歌大道,这里庄严肃穆,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诗歌大道不仅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去,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左右两边的松柏树丛里,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吸引着我们。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像一块丰碑,远远地矗立在大道的尽头。这些雕像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彰显着中国古文化的源远流长。
⑦在浣花溪公园的河畔和山上,还设有诗歌典故园,包括“关雎恋情”“屈原涉江”等8组雕塑展示中国历史上的诗歌典故、诗歌史上重要的历史片段。诗歌大道的旁边,有一条新诗小径。长约200米的小径上,或立诗碑,或铺诗砖,展示着现代当代诗人的诗作,分为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几个板块,镌刻着闻一多、艾青等近现代诗人的诗歌。小径中还有一个小小的诗歌广场,其周围是“游人诗墙”,让游人可以随手涂鸦。【疑问式批注:________________】越过“游人诗墙”,便是枣红色大理石诗歌碑林,上面镌刻有孙中山的诗《挽刘道一》,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等古今名人的杰作。
⑧游罢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我脑子里却浮想联翩,杜甫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用,正是中国文学的大幸。在当今中国,又有多少人不知道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和它们的作者杜甫杜子美呢?甚至连三岁小孩都会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选自公众号“长三角先锋文学”,有删改)
【探·草堂之旅】
19.“所至”一词写出了作者的行踪轨迹。请依据文章内容,完善以下思维导图。
【析·写作之法】
20.阅读文中标注的句子,按照要求完成指定任务。
(1)文中多处引用,请从文中标注的A、B两处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作用。
(2)为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添加疑问式批注,并进行解答。
【思·题目之妙】
21.本文以朱德元帅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为题,其妙处何在?
【寻·草堂之我】
22.游记中最不可或缺的是“我”。请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展现“我”的存在的。
[链接材料]
一个优秀的作家在写游记的时候,一定不会忘了自己,他定会动用多种表达方式来书写个人化的旅游体验。
(节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
【辨·草堂之旨】
23.这篇文章应归类于以下哪个主题?请根据选文内容阐述具体理由。
A.自然寻美 B.人生体悟 C.文化印记
八、作文
24.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辈出。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最想和谁对话?(注:陶渊明、杜甫、苏轼除外)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以“我和________的对话”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符合文体特点;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25.班级将举办“心怀热爱,奔赴未来”主题演讲会,以激发同学们面对未来的勇气。你被推荐为演讲者,以“心怀热爱,奔赴未来”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符合文体特点;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核 zài 薪 2.A 3.B 4.将“治国理政”与“修身养性”调换位置
5.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 C B 世界大同
7.(1)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办。
(2)飞鸟展翅反复练习
8.(1) C B A
(2) 示例一:我赞同甲。 保尔渴望成为英雄、有所作为,他盲从时代流行价值观念,未超越时代局限下的欢乐、幸福、焦虑和痛苦。因总是迎合、迁就时代,所以他只属于自己的时代,时代结束,他的梦也随之结束。示例二:我赞同乙。我认为保尔是永恒的生命英雄。年轻的保尔伤病满身、曾绝望想自杀,然而他战胜懦弱,即便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仍坚持写作,找到生命别样价值。只要人类存续,保尔精神就会给人力量,因此其形象具普遍意义与永恒性。
(3)示例一:《智取生辰纲》中的计谋运用,吴用等人扮作贩枣商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先让杨志等人放松警惕,待杨志同意买酒,众人通过舀酒、偷酒等动作,把蒙汗药混入酒中,让杨志一伙喝下。
高明之处:利用天时(天气炎热,众人急需解渴)、地利(黄泥冈松林,便于埋伏和脱身),巧妙伪装身份,以欲擒故纵的方式,让杨志等人在看似正常的买酒、饮酒过程中中计,自然且不露破绽。
示例二:《智赚玉麒麟》计谋运用,吴用扮成算命先生,李逵扮作哑道童,到卢俊义家。吴用说卢俊义有血光之灾,需去东南方避祸,并在他家墙上题藏头诗。
高明之处:抓住卢俊义迷信心理,借算命制造恐慌,藏头诗暗藏谋反字样,逐步引导其外出,为逼入伙铺垫。运用心理战术与文字陷阱,让其难以察觉,计谋精巧。
9.C 10.相同:两诗均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同:《去蜀》尾联运用反语的手法,通过“何必泪长流”流露出对朝廷无能的失望与无奈;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直抒胸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展现诗人虽深处困境,却心系天下,舍己为人的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1.D 12.D 13.BD 14.因此,君子心中不轻易许愿,必定追求学问;身体不轻举妄动,必定跟从良师;言语不轻易出口,必定广泛听闻。 15.①都采用类比(比喻)论证,甲文先以“佳肴”类比“至道”,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开篇将学习使人拥有美好品德比作修整器物使之更美。(将学习与聆听黄钟的声音,看衮龙袍上的花纹,登山等也是类比)。
②都采用了引用论证,增加说服力。甲文引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观点,乙文引用了《诗经》里的句子,论证了“好学”。
16.B 17.图1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领域“面临传承危机,主要靠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仅有极少数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领域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总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图2调研结果显示,非遗项目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占比最高。其次是“人们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传承人老龄化”也是当前非遗项目发展存在的较大问题。 18.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②非遗文化的传承还面临的种种问题,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所以要保护。③能见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④能实现文化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国际影响力。
19.(1)清代学者顾复初撰写的名联
(2)诗歌大道
(3)展示中国诗歌典故、诗歌历史片段的雕塑(新诗小径、诗歌广场、游人诗墙) 20.(1)示例一:选A,引用杜甫的诗句,突出浣花溪水西岸景色的清幽,点明草堂建于此处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草堂景色喜爱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示例二:选B,引用杜甫的诗句,强调了杜甫及其诗句的家喻户晓,与本段开头杜甫没得到当权者重用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杜甫没被重用的惋惜和家喻户晓的崇敬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2)示例一:诗歌广场周围为什么要设置“游人诗墙”?
设置“游人诗墙”,能够让游人欣赏现当代诗歌,传承经典,普及传播现当代诗歌;同时可以自由抒发、表达、创作,表明中国诗歌的发展,杜甫对诗歌发展的作用。
示例二:“游人诗墙”让游人随手涂鸦是否不尊敬?
不是不尊重,游人欣赏小径上的现当代诗歌,有感而发,是对现当代诗歌的理解与普及,也是对诗歌文化的传承。 21.引用朱德的对联,体现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赞美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及对后代的巨大影响。 22.文章处处都有“我”的影子。例如进入诗史堂后,“我”看到厅堂中央杜甫的半身铜像和朱德元帅撰写的对联,表达了对杜甫及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有不朽地位的崇敬、赞美之情,记叙中蕴含着抒情。
再如在诗歌大道两边的松柏树丛里,“我”看到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让“我”感叹中国古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为之感到自豪,记叙中兼有议论、抒情。 23.示例一:人生体悟:“我”由杜甫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用,正是中国文学的大幸联想到幸运和不幸是相对而言的,困境有可能帮助我们在别的地方有所收获,体现作者的一种体验感悟,适合放在“人生体悟”这个话题上。
示例二:文化印记:本文通过描写历朝各代人们在杜甫草堂留下缅怀杜甫的对联、诗歌大道和现代诗歌广场,表现杜甫草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的民族担当精神,以及现代人对诗歌文化的传承,适合放在“文化印记”这个话题上。
24.例文:
我和李煜的对话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柔和的月光如轻纱般洒在窗前。我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恍惚间,竟穿越到了南唐的宫殿。
眼前,一位身着素袍的男子正独自凭栏而立,望着远方,神情落寞。我走上前去,轻声说道:“您可是李后主?”他缓缓转过头来,眼中满是哀愁,微微点头。
我怀着崇敬又好奇的心情开口:“后主,您的词作流传千古,每一首都饱含深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无尽的愁绪仿佛要溢出词外,您是如何将情感如此真切地融入词中的呢?”
李煜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又投向远方,说道:“我这一生,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在宫廷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作之词多是风花雪月。可后来,国破家亡,我沦为阶下囚,那时候的愁苦、悔恨如潮水般将我淹没。这些词不过是我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罢了,我将自己的经历、痛苦、思念都倾诉在了这字里行间。”
我思索片刻,又问:“您在面对命运的巨大转折时,心中一定充满了挣扎吧?”
他神色黯然,眼中泛起泪光:“是啊,从一国之君到寄人篱下,这种落差常人难以想象。我曾无数次在梦中回到那繁华的南唐宫殿,可醒来却只能面对这冷冷清清的囚居之所。我悔恨自己当初的昏庸,没能守住祖宗基业,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我感慨道:“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您的词作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感染力,您的词让后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李煜苦笑着说:“若可以,我宁愿不要这样的感悟,只愿南唐能国祚绵延,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一切都只能在词中追忆了。”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望着依旧明亮的月光,我心中满是对李煜的同情与感慨。他的一生,虽命运坎坷,但他留下的词作,却如璀璨星辰,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5.例文:
心怀热爱,奔赴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心怀热爱,奔赴未来”这个主题。初二生活即将画上句点,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面对未知的未来,唯有热爱,才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热爱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活板》中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毕昇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创造性地解决了雕版印刷的局限。正是对印刷技术的热爱,让他不断尝试、改进,最终“极为神速”地推动了文化传播。同样,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发明了轻便廉价的“蔡侯纸”。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源于发明者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热爱能激发无限潜能。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极为神速”,在于他设计了“二铁板”交替使用的巧妙方法;蔡伦的造纸术之所以“莫不从用”,在于他突破了“缣贵而简重”的传统束缚。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真正热爱某件事时,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就像我们学习中的难题,只要保持热爱,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热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毕昇死后,“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蔡伦的造纸术“为后世法”,影响至今。他们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我们即将升入初三,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业,唯有保持对知识的热爱,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学们,毕昇和蔡伦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是创新的源泉,是坚持的动力,是成功的基石。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只有心怀热爱,我们才能勇敢地奔赴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