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这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青年们对出路问题的思索和回答。人生的出路问题,曾经摆在我们太多人面前。这是《青春之歌》最让我 的地方。我也经历过旧社会,体察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1949 年我正在读中学,解放军千里进军福建,解放了我的家乡。我亲眼看到进城的解放军军纪 ,对老百姓体恤爱护,( )。于是,我就离家参了军,跟着大部队一起开拨向南。那是我17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背着行囊握着枪,走在队伍中间,天下着雨,从黄泥地上卷起来的泥浆溅得满身都是,但是我心里面却晴朗得很。
阅读《青春之歌》, 让我想起那个启程行军的日子,想起入伍之初的心情。我和书中的主人公林道静一样,都是在寻找个人出路的过程中,看到国家的出路所在,都是为着理想走出家门,走向更加 的天地。
1.下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体恤(xù) B.开拨 C.行(xín)囊 D.泥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领神会 严明 往往 广阔
B.心领神会 严谨 常常 辽阔
C.感同身受 严明 常常 广阔
D.感同身受 严谨 往往 辽阔
3.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探界者”钟扬》)
B.“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喜看稻菽千重浪》)
C.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D.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中国建筑的特征》)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也经历过旧社会,体察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对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
B.我也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经历过旧社会,体察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对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
C.我也经历过旧社会,体会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
D.我也经历过旧社会,体会过民穷国弱、受侵略受奴役的滋味,看过土豪劣绅的黑暗勾结,对社会一面灯红酒绿、另一面路有饿殍的现状愤愤不平。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底才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中国的希望
B.这才是中国的希望,心底已经明确地意识到
C.心底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D.这是中国的希望,心底才已经明确地意识到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结束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剧作家曹禺创作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全剧共四幕。
C.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品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D.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语言大模型可以根据人类指令,迅速完成写文章、绘画、作曲甚至制作视频和动画等任务,其“创作”涉猎的范围几乎可以媲美人类,而且水平随着训练量增加还在不断提升。伴随各类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
用户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游戏段落等。我国至少已经出版了两本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诗集。其中,有的单纯使用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诗歌作品,有的则采用图文互驱动模式,在观感上呈现为一首诗搭配一幅画的形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或然世界”人工智能画展上,人工智能化身数位不同风格的虚拟画家,分别创造性地演绎人类美术史上的经典风格。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也值得关注。用户先将自己喜爱的音乐曲段复制到信息轨道上,人工智能模型通过风格调色板来确定作曲风格,进而在文本指令下完成音乐类型、节奏快慢和整体时长等必要设定,就可生成一段有模有样的音乐。如果将视觉化工具整合在作曲程序中,人工智能还可以创作带有高度情感特征的新作品,将图像转换为数据集,精准分析用户需求,量身打造适合不同场景特点的个性化、情感化曲目。在文艺实践中,已经有电影作品采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乐曲作为配乐。
当文本写作、图像生成和音乐曲段都能够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距离人工智能制作电影也就越来越近。目前,多家影视公司与科技机构联手,共同开发用于制作电影长片的人工智能程序。虽然尚无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完全实现这一技术创新,但人工智能已经被用来编写剧本,甚至为影片选角、设计分镜头和剪辑片花等。一些流媒体平台还特别开设了人工智能实验片频道,专门播放由人工智能制作的短片。尽管这些作品的完成度还不理想,却推动着人们不断攻克人工智能影像创作的技术难题。
正如对艺术境界的探索没有终点,技术创新也永无止境。在多种技术交织而成的新型创作语境中,理解人机交互模式、探索人机协同应用场景,是智能时代进行文艺创作的新要求。面对加速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人类的文艺创作会发生哪些变化 创作者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入将艺术创作分为有人工智能辅助和无人工智能辅助两类。国外已有多家期刊发布公告,明确拒绝接收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有的科幻杂志甚至为此关闭了自由投稿通道,创作者需要在投稿前申明没有用到人工智能工具。其次,人工智能辅助创作也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传统的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就一部作品持之以恒地进行打磨,但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创作者的艺术创意在很短时间内就产出批量内容,其品质参差不齐,创作者需要从众多“产品”中选取一件进行精心调整。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尚未催生出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这也对人类创作者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能与智能工具良好沟通的数字素养。
作为一项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为文艺创作带来多方面影响。辩证地看,它一方面有助于更加高效、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内容产品,另一方面也因产品数量的激增而面临艺术性和原创性等考验,艺术创作的诗意和不可预期的灵感愈发显得珍贵。
(摘编自杨俊蕾《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和探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完成写文章、绘画、作曲甚至制作视频和动画等任务时,不仅迅速,而且涉猎的范围几乎接近人类。
B.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众多作品,需创作者从中选取一件进行精心打磨,是证明“人工智能辅助创作也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的材料。
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分说部分从发展现状、面临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准确严谨,“持之以恒”“参差不齐”等词语以及作比较、类比等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画展上,虚拟画家们将会超越人类美术史上的所有经典风格。
B.人类加速更新人工智能技术,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将会发生很多变化。
C.目前尚未出现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说明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不会受到影响。
D.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高效地把创意转化为作品,意味着人类艺术家的灵感不再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天山南坡和北坡完全不同,北坡降水丰沛,风景如画,而南坡干旱少雨,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这南坡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 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
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却美得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大人们挖树的时候,同学们就到胜利渠边喝水。大家成群结队地趴在渠边,就像一群羊,而牧羊人是胡老师。当我们在渠边喝饱了肚子,装满了随身的水壶,胡老师就吹响了哨子把整个班集合起来。
那棵胡杨树实在太高大了,拖拉机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
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有删改)
10.选文前两段是如何营造矿区的荒凉之感的?
11.选文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很多细节颇有童趣,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12.选文标题《山前该有一颗树》,“树”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一、二句从卖花郎的叫卖声写起,直接写出了他对所养之花的自信。
B.“美人出帘”“蜂蝶相随”,侧面写出了花美、花香,画面富有动态美。
C.最后两句是卖花人的自白,朱门虽荣耀却短暂,终不如自己普通长久。
D.本诗内容浅易,语言生动,押韵灵活,多韵脚与愁苦的情感相得益彰。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文本二:
是日也天朗气清金风载爽坐玉皇之顶,抚没字之碑,则见联络岳顶,黄河控泰吴之胜,昆仑壮夷夏之观,廓如也。既而日忽忽其将暮,景翳翳以偕入,百灵万籁之嘘作焉。旦复蹑日观峰,则见黑云驱而上浮,黄云拥而下升,朦胧晻霭之间,忽有一点若朱丹、若火焰,破重雾而耀红光,奇观也。须臾而半出云间,则天明景藏。
(节选自黄鳌《重九日登岱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循,顺着,按着。文中“余始循以入”指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与今天常用的成语“循序渐进”中的“循”意思相同。
B.负,背着。文中“苍山负雪”指青黑色的山覆盖着白雪。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的“负”意思相同。
C.采,同“彩”。文中“须臾成五采”指片刻间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与《芣苢》中“采采芣苢”的“采”意思不同。
D.若,像。文中“忽有一点若朱丹”指忽然出现一个光点像朱丹。与《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中的“若”意思不同。
15.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日A也B天朗C气清D金风E载爽F坐G玉皇H之顶
16.下列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开篇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写作者风尘仆仆地从京师到泰安,突出了心情急切和旅途艰辛。
B.文本一中,姚鼐选择的登山路线是循中谷入,对登山的过程轻描淡写,登上山顶毫不费力,可见作者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C.文本一中,泰山冬季的景色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山石挺拔峻峭,松树姿态奇特,环境安静肃穆,契合了作者的心境。
D.文本一,姚鼐登顶后,通过视觉描绘出一幅泰山夕照图;文本二,黄鳌登上玉皇顶,也写夕照泰山,但增加了听觉描写。
17.请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五、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千里澄江似练,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写出了任凭小船飘去,越过茫茫江面的自由状态。
六、整本书阅读
19.整本书阅读
雪莲中学将举办以“寻找课本中的乡土中国”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依据《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或“礼治秩序”的相关内容,结合祥林嫂的经历,谈一谈鲁迅《祝福》中鲁镇表现出的乡土特色。(100字以内)
知识链接:
(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摘自《乡土中国》)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天天向上”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天天向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 700字;
③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C
6.A
7.A 8.D 9.B
10.①直接描写:直接描写矿区的山体、植被状况,直观地展现出矿区环境的荒凉。
②对比衬托:将天山南坡与北坡进行对比,突出了南坡矿区的荒凉。
③侧面烘托:通过人们对花儿的记忆,侧面烘托出现在矿区没有花儿等美好事物的荒凉现状。 11.①课堂上的飞石插曲:孩子们在炮声和飞石的干扰下上课,却能产生天真的联想并会心一笑,充满了童趣。
②渠边喝水如羊:把同学们趴在渠边喝水的场景比作一群羊,把胡老师比作牧羊人,充满了童趣。 12.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能给人们带来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
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家乡的记忆,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应该有一棵树去承载思乡之情。
③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包含了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
13.D
14.B 15.BDF 16.B 17.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一样。
18. 为国以礼 使我不得开心颜 翠峰如簇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9.示例一:鲁镇表现出明显的乡土特色,与“差序格局”紧密相关,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因此个体往往被边缘化。祥林嫂本不是鲁镇的人,所以她的遭遇更少得到鲁镇人们的同情,甚至被冷漠对待,以致悲惨死去。
示例二:鲁镇表现出明显的乡土特色,显示出鲜明的“礼治秩序”。祥林嫂曾因勤劳守礼,受到四叔一家的好评。后来因为丧夫和重婚被乡人视作不吉利,遭到排挤和疏远,反映乡土社会对于不符合礼治规范的个体的排斥现象。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