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学科素养检测(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满院
侯德云
自打老五被人偷了那丛用青花瓷盆栽培的莲花,侍弄盆栽的心情就收了起来。庭院里,除了栽种在树荫下和花池边的白玉簪、鸢尾和麦冬,再无别的草本花卉。
老五老婆退休了,从第一天起就变了一个人,整日在家里倒腾。家里的三组衣柜,东挪西挪让她挪了好几个来回。尤其是米色的那组,先从自己的房间挪到女儿的房间,又从女儿的房间挪回自己的房间,没几日又挪到女儿的房间。一个人搬不动,喊老五帮她。
远嫁南方的女儿对此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女儿没意见,不意味着老五也没有。老五的脑袋让老婆给倒腾成角瓜形,他趁着酒劲说了句河南话:“你弄啥嘞?”
老婆白了老五一眼。她不在乎老五的脑袋变成什么形,只一味兴致盎然地继续倒腾。终于在某年某月某日,把老五多年积攒的旧花盆都倒腾出来。陶盆、瓷盆,褐色、绿色、蓝色、土黄色,大、中、小,都有。
老五的盆栽雅好自婚后萌生,延续多年兴致不减。起先他们在文兰小区住五楼,房间逼仄,只能用小盆养点儿倒挂金钟、旱金莲、长春花之类。也养过兰花,没养好,到了儿只剩下空盆。十年后搬到芳园小区,住临街的三楼,有个宽绰的阳台。他一时兴起,用六只大盆在阳台上种植牵牛花。牵牛花按逆时针方向渐渐缠满栅栏,盛花期,满栅的红白粉紫,在风中簌簌颤动,牵住一街目光。牵牛花之外,阳台上还有呈立体布局的十几种花卉。
又一个十年后,老五再次搬家,搬到圣嘉美地小区的一楼。是一方庭院把他吸引来的。庭院里以木本绿植为主,花盆用不上那么多,剩下的只好堆放在隐蔽角落。老婆要是不日日倒腾,有关牵牛花的往事,老五压根儿就想不起来。
初春季节,老婆把那些大大小小的花盆,摆了一地。
老五下班,站在院门外,问:“你弄啥嘞?”
老婆蹲在地上,用后背说道:“用你管!”
未几,一批草本花卉进院——瓜叶菊、凤仙花、石竹、四季海棠,四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是四株,四四一十六,十六株,都移栽到花盆里。
老五站在一边看,心里头连连撇嘴——没见过这么栽花的。他暗中掰了一回手指头,给老婆的盆栽掰出三条失误:盆土压得太实,此其一;盆土太满,浇水时外溢严重,此其二;花盆大小取舍不当,此其三。原本还有个“其四”,老五想了想,把无名指给摁回去了。无名指上的内容是,花盆摆放位置不对,呈阴阳错位态势。
才半个多月,老婆移栽的瓜叶菊全都死掉,石竹只剩病恹恹的一株,凤仙花和四季海棠倒是活着,但都不够茂盛。
老五又一次忍不住说了句:“你弄啥嘞?”
这回老婆一反常态,用了正脸,对老五笑笑,说:“你会弄,你弄呗。”
老五搁心里头叹口气:“我弄吧,我弄。”
老五先将过满的盆土抠走一些,再松土,再移动花盆。喜阳的,放到强光下;喜半阴的,放到遮阳环境;喜阴的,放到树根附近。
时过不久,老五发现,栽植在大盆里的两株凤仙花和四季海棠都长得壮实,于是把小盆里的都移到大盆。
在任何事情上都一样,老五不做则已,做就尽量做到完美。
夏天,老五的庭院里,赤橙黄绿青蓝紫,既鲜艳又斑斓。不光招蜂,还时时引蝶。鸟和流浪猫也来,每天几次几次地来。
来得最多的是蝉,成群结队,来了不走,在树干和树杈上定居。从早到晚,它们不间断地、合唱般地对老五的绿植大声叫好。从入伏到立秋,嗓门越叫越亮。
老婆从不叫好,只是喜欢在傍晚时分到庭院里去。太阳伞下,休闲茶座上,有盛开的小巧盆栽,有茶壶、茶杯、茶点。看花听蝉,她看很久也听很久。
转年,老五把太阳花引进到庭院来扦插。长方形浅陶盆,插了四盆。空置多年的紫砂兰花盆,也插了四盆。
二十天后,红白黄紫,八团锦绣。
休闲茶座上,从此日日摆放太阳花。四只紫砂兰花盆,轮流上位。
待花茎长高、花势稍弱,老五给太阳花剪了头。太阳花像老五一样,得定期剪头才行。剪下来的花茎,不少都带着花苞。老五找来几只塑料花盆,将它们插到里边。
带着花苞扦插的太阳花,最性急的一株,在六天后绽开,粉嘟嘟的,招人爱。
就这么一天一天一天,太阳花越插越多,老五发愁,咋整啊?
老五的庭院,早先在东南角开门,门外空地,常有车辆停驻。老五嫌出入不便,请人重新设计,将院门改在西北角,临着人行道和车道。院门紧挨楼体,呈“凹”字形。两道矮墙,南侧的一道,爬满凌霄;北侧连着楼体的墙头,有一尺宽、一米半长的平台。老五突发奇想,把太阳花摆上北侧墙头,墙上贴一张A4纸,纸上打印一行字:“太阳花,喜欢可自取,不用谢。”
墙上的太阳花转瞬消失。次日再摆几盆,转瞬又消失。
整个夏天,老五每隔几日都要摆几盆太阳花到墙头上。老五看见楼上的女教师拿走两盆,隔壁邻居老夏拿走两盆,保洁员老徐也拿走两盆……
就这样,老五的庭院,成了小区里的太阳花集散地。
老五走在小区里,总能遇见太阳花一般喜盈盈的笑脸。老五的心情一片大好。
又一年夏天,一向被称作避暑胜地的这座城市,三十度以上高温竞顽固地持续了将近两个月。老五热得不行,太阳花却不受丝毫影响,比往年开得更为热烈。
在这个酷热的夏天里,老五老婆成功地羽化为育花达人,庭院里所有的花卉,老五都能放心地交给她打理。
在老五看来,花事种种,老婆做得最好的,是往墙头上摆放太阳花。她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五老婆退休后整日在家里倒腾衣柜,这一行为让老五感到困惑,为后文老五老婆倒腾出旧花盆并开始养花做了铺垫。
B.老五认为老婆栽种花卉的方法有诸多不当之处,他暗中总结出其中三条,还想了个“其四”,这展现了老五丰富的养花经验。
C.老五为了让大家自取方便,将院门从东南角改为西北角,把太阳花摆上墙头,这些改变表现了他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D.在那个酷热的夏天,老五老婆在养花技艺上有了质的飞跃,老五对此十分认可,放心地把庭院里所有的花都交给她来打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老五的莲花被偷后老五收了侍弄盆栽的心情,后文他又重新投入到养花当中,使小说情节有波澜。
B.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五对老婆养花行为的质疑,如“你弄啥嘞”,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增添了小说的生活气息。
C.小说描写蝉在树干和树杈上定居并对老五的绿植大声叫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表现出老五养花的显著成果。
D.小说以“花开满院”为标题,既指老五庭院里花卉盛开的景象,又暗示了老五和老婆关系的转变,一语双关。
3.小说从哪些方面展现出老五对养花的热爱?请结合小说分析。
4.小说结尾说“在老五看来,花事种种,老婆做得最好的,是往墙头上摆放太阳花”,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上①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余食于窦②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宪③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失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恶弃食于地者,为食可以养人也。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④起曰:“微兄,几至滥刑。”遽⑤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有删改)
[注]①上:唐玄宗李隆基。②窦:洞。③宪:李宪,李隆基兄。④蹶然:急忙的样子。⑤遽:立刻,急忙。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2)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失而杀之 窥:
(3)微兄 微: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
7.甲文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邹忌讽谏效果的?请简要分析。
8.一“善”一“遽”,使形象跃然纸上。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分别体现了齐威王和唐玄宗怎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不积A跬步B无C以至D千里E不积F小流G无H以成江海。
1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 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而绝江河 绝:横渡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11.下列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吾谁与归
C.战于长勺 D.陈胜者,阳城人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论证,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B.文章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文章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D.荀子认为知识要靠后天学习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压”“摧”表现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艰难处境,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B.“角声满天”写战争规模宏大,而“秋色”具有肃杀的美感,反差极大,给人以绝望无助之感。
C.诗歌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抵抗敌军的战争过程,反映了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
D.这首诗几乎句句都含有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等,鲜明浓艳,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15.《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与《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述。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2)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 , ”两句描写了山间四时中春夏两季的美丽景致。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面对壮美的河山,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由衷地发出了“ , ”的赞美。
五、语言文字运用
学校要制作主题为“魅力丝路,多彩文化”的系列短视频。你作为文案策划,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下面是第一集《驼铃古道》的开场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丝绸之路,yán绵万里,千年不绝。那茫茫的沙漠中,驼铃阵阵,一队队骆驼商队载着货物缓缓前行,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那蜿蜒的古道上,留下了无数商旅的足迹,见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这条神奇的道路上,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zhàn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17.请结合语境,给开场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载 (2)绚
18.根据开场语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yán 绵 (2)zhàn 放
下面是第二集《现代新篇》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解决其中的问题。
①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②沿线各国在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③这些成果不仅促使各国在合作中 、 、 ,构建起了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还切实提升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⑤未来,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答题卡上。
20.请根据语段内容,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第③句的三根横线上。(只填字母)
A.深化交流 B.协同创新 C.增进互信
21.第④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式服饰是从传统中式服饰中演变过来的,它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设计元素上看,新中式服饰可以加入传统纹样、盘扣等经典中式元素;从款式上看,有的继承了马褂、旗袍等中式服装版型;从面料上看,可以选择真丝、绸缎等天然有质感的东方面料。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不同,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环节上往往更加大胆、更具突破性,最终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在保留传统美学和传统服装特点的同时,更加适合现代人日常穿着,能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的着装需求。
22.请你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用一句话给“新中式服饰”下一个定义。
23.新中式服装上传统纹样丰富多彩,意蕴深厚。请你仿照下面纹样的寓意进行探究,完善表格内容。
纹样名称 样式图案 寓意解读
梅花纹 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寒冬开鲜花,还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君子品德,因此有不老不衰、品德高尚的美好寓意。
葫芦纹 葫芦谐音为“福禄”,又因其多籽多果的特征,所以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绵长的美好寓意。
竹纹
24.九年级举办“重读经典,温故知新”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小题。
请从下面备选名著人物和词语的组合中任选一组,结合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孙悟空——赞叹 保尔·柯察金——崇敬 简·爱——钦佩
六、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艺术家游本昌在《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中说:“人生的目的不是到达山顶。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当到达山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山在等着你。人生最大的乐趣,正在这一山又一山的跋涉。”
你有过类似“到达山顶”或“越过山丘”的经历、见闻吗?你认为人生是“到达山顶”重要,还是“越过山丘”更重要?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和谈看法;可以给老艺术家游本昌写封信与他交流;也可以创作独幕剧表达你的见解;也可以设计一次访谈,模拟一场辩论,深入探讨上面的问题。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1.C 2.D 3.①养花时间跨度长,从婚后到多次搬家,老五一直保持着养花的爱好,持续多年兴致不减。②养过的花卉多,在不同居住环境下,养过倒挂金钟、旱金莲、长春花、兰花、牵牛花等多种花卉。③养花细致用心,在阳台种植牵牛花时精心布局,搬到有庭院的房子后,对老婆养的花进行细致的调整和打理,追求完美。 4.①承接前文老五把太阳花摆上墙头让大家自取的情节,使故事有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结局。②这一情节体现出老五老婆的变化,她从不会养花到成为育花达人,并且在摆太阳花时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太阳花不仅给庭院带来了美,还通过分享给他人,传递了美好与快乐,展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温馨。
【导语】这篇小说以养花为线索,细腻刻画了老五夫妇的生活图景。作者通过盆栽的兴衰变迁,巧妙展现了人物关系的微妙转变:从老五对妻子“倒腾”行为的不解,到共同培育花事的默契。太阳花作为核心意象,既象征生命的顽强,又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小说语言质朴生动,细节描写富有生活气息,如“角瓜形脑袋”“河南话”等,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结尾处妻子专注摆放太阳花的场景,暗示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美好与温情,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挖掘。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老五为了让大家自取方便,将院门从东南角改为西北角”错误,老五一开始将院门改在西北角主要是因为他嫌原来东南角开门出入不便。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D.“暗示了老五和老婆关系的转变”错误,小说以“花开满院”为标题,主要指的是老五庭院里花卉盛开的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好氛围和影响,并没有暗示老五和老婆关系的转变。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热爱的持久性:从婚后开始养花,历经文兰小区、芳园小区到圣嘉美地小区,跨度数十年“兴致不减”。即使中间因莲花被偷暂时收了心情,一旦重新投入,依旧热情饱满,体现了爱好的长久坚持。
②花卉种类的丰富性:在不同居住环境下,根据空间条件选择花卉——狭小空间养倒挂金钟、旱金莲等小型花卉;阳台养牵牛花并搭配十几种花卉形成“立体布局”;庭院中则兼顾草本与木本,种类多样,可见其对花卉的广泛喜爱。
③养护的细致与专业:阳台种牵牛花时,“按逆时针方向渐渐缠满栅栏”,注重布局与生长规律;发现老婆养花的失误(盆土太实、太满、花盆大小不当等),能精准指出并耐心调整(松土、移盆、分置阴阳处);对太阳花“定期剪头”“带花苞扦插”,追求细节完美,体现出专业的养护态度和对花卉生长的用心。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情节的延续与圆满:承接前文老五“把太阳花摆上北侧墙头”让大家自取的情节,老婆从最初“不会养花”到主动“摆放太阳花”,形成情节闭环,让故事在温馨的分享中收尾,结构完整。
②人物形象的丰满:老婆的转变是核心——从退休后“倒腾衣柜”的随性,到养花初期的生疏,再到最终“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摆放太阳花,不仅成长为“育花达人”,更学会了分享美好,人物形象从单薄变得立体。
③主题的升华:太阳花从“满院盛开”到“邻里自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传递与共享。老五夫妇通过养花、赠花,收获了邻里的“喜盈盈的笑脸”,展现了平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升华了“以花为媒,传递快乐”的主题。
5. 偏爱 暗中察看,偷看 没有 6.(1)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2)如今因为剩余的食物而杀人,恐怕违背了爱惜食物的本意吧! 7.①由进谏人数日益减少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侧面写出邹忌的讽谏效果明显;
②由各国来朝见表明齐国国力变强,侧面写出邹忌的讽谏成果之大。 8.①“善”是“好”的意思,表现出齐威王的虚心纳谏、胸怀宽广、励精图治。
②“遽”是“立刻、急忙”的意思,表明唐玄宗能够听取他人意见,知错就改,从善如流。
【导语】这段文字通过两则历史故事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劝谏艺术。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以“比美”为喻,通过邹忌的自我反思引出治国之道,展现了委婉讽谏的智慧;乙文则通过唐玄宗与李宪的对话,呈现了直谏的勇气与君王的纳谏胸怀。两文都突出了“纳谏”主题,但风格迥异:甲文含蓄委婉,乙文直率恳切。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1)“私”,偏爱。句意: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
(2)“窥”,暗中察看,偷看。句意:陛下从复道上偷看别人的过失然后处死他。
(3)“微”,没有。句意:如果没有兄长。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在公众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谤讥”,指责讥讽;“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2)“以”,因为;“余”,剩余的;“失”,违背。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原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起初齐国存在诸多政治问题;“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体现问题逐渐减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则表明齐国政治已趋于清明,无过可谏。这种进谏人数从“多”到 “少”再到“无”的变化,侧面写出邹忌的讽谏效果明显;
②原文结尾写道“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表明齐国国力变强,在古代,诸侯朝见是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弱国朝见强国是对其地位的认可。由此侧面写出邹忌的讽谏成果之大。
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善”是“好”的意思,邹忌以自身“比美”的经历作喻,委婉指出“王之蔽甚矣”。齐威王在听完邹忌的讽谏后,仅以一个“善”字回应,可见齐威王立刻认可了这一谏言,说明他虚心纳谏,不固执己见,能正视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后,他当即下令广开言路,体现了他胸怀宽广,且有励精图治的决心。
②“遽”是“立刻、急忙”的意思,唐玄宗因卫士弃余食而怒,欲杖杀之,在李宪劝谏后,“遽释卫士”,说明他能听取他人意见,不刚愎自用; 从“怒欲杖杀”到“遽释”的快速转变,体现他知错就改,展现出从善如流的态度。
参考译文:
【甲】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使寡人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
唐玄宗曾经从楼阁间的复道上看见卫士吃完饭,把剩余的食物丢在墙洞里,非常生气,想要用杖刑处死他,身边的侍从没有人敢劝谏。长孙宪从容不迫地劝谏说:“陛下从复道上偷看别人的过失然后处死他,臣担心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安。况且陛下厌恶把食物丢弃在地上,是因为食物可以养活人。如今因为剩余的食物而杀人,恐怕违背了爱惜食物的本意吧!”唐玄宗恍然大悟,急忙站起来说:“如果没有兄长,我几乎要滥用刑罚了。”立刻释放了卫士。这一天,唐玄宗设宴饮酒,极其欢乐,亲自解下红玉带,连同自己乘坐的马一起赏赐给了长孙宪。
9.BEG 10.D 11.A 12.A 13.(1)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到的(知识)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导语】这篇《劝学》节选展现了荀子对学习的深刻见解。文章以“学不可以已”开篇,通过“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生动比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文中运用大量生活实例论证“善假于物”的智慧,又以“积土成山”“锲而不舍”等意象阐述积累与坚持的价值。最后通过蚓蟹对比,突出专心致志的关键作用。全文论证严密,比喻精妙,说理透彻,体现了荀子重视实践、强调积累的教育思想。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不积跬步”是动宾结构,语意完整,其后停顿,故B处断开。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结构一致,句式对称,各自断开;“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结构一致,句式对称,各自断开,故EG处断开。
故选BEG。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B.正确。句意: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C.正确。句意:却可以横渡江河。
D.错误。生,通“性”,天性,本性。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者马”。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归”。句意:我将与谁同道呢。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句意: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陈胜是阳城人。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举例论证”错误,应是比喻论证。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尝”,曾经;“须臾”,片刻。
(2)“跪”,腿;“寄托”,托身,安身。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14.B 15.同:都表达了忠君爱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为国家甘愿奉献一切的决心。
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着重表现为报君恩而赴死的壮烈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更侧重以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
【导语】李贺《雁门太守行》以浓墨重彩的战争画卷展现边塞悲壮。黑云压城的压迫感、金鳞甲光的凛冽、燕脂夜紫的凄艳,构成极具张力的视觉冲击。末二句直抒胸臆,将个人生死置于忠君报国之下,其壮烈较文天祥“丹心照汗青”更带盛唐特有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中唐诗人对边塞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给人以绝望无助之感”错误。秋色的肃杀与角声的激昂结合,更能凸显将士们在艰难环境中奋勇抗敌的悲壮,应是给人以凄凉壮美之感。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李诗中,将士愿为君主战死,体现对国家的忠诚;文诗中,文天祥以死明志,坚守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都表达了忠君爱国、视死如归、为国献身的精神。
不同点:李诗化用“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筑台招贤,象征君主对贤才的重视)的典故,着重表现将士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而奋勇赴死的壮烈情怀,情感核心是“为君死”。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以反问句式直抒胸臆,更侧重以死明志,强调要将自己的忠诚与气节留在历史中,彰显民族大义,情感核心是明丹心。
16.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雁、幽、繁。
17. zài xuàn 18. 延 绽 19.把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20.CAB 21.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或:据相关数据,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1)“载”是多音字,有“zǎi”和“zài”两个读音。读“zǎi”时,常见义项有年;记载、刊登。/当读“zài”时,主要义项有装载;充满(道路);又、且等。此处是说装载着货物,所以应读zài。
(2)“绚”字只有一个读音“xuàn”,它的基本义项是有文采、色彩华丽。
1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1)此处要表达的是丝绸之路在空间上向远方延伸、持续不断。“延”有伸展、连续的意思,“绵延”是一个常用词,常用来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连续不断,所以此处应填“延”。
(2)此处语境是说文化像种子一样,在丝绸之路这个环境中生长、发展,最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就像花朵绽放一样美丽、绚烂。“绽”有裂开、开放的意思,所以此处应填“绽”。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经济”“文化”“科技”是并列名词,之间应使用顿号而非逗号,所以把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20.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国际合作通常遵循“互信→交流→创新”的递进逻辑:首先需要建立政治互信(C),进而推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A),最终实现技术或制度的协同创新(B)。同时“增进互信”是合作基础(C),“深化交流”是中间环节(A),“协同创新”是高级目标。
故短语填入顺序是:CAB。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句式杂糅,是“据相关数据”和“相关数据显示”的杂糅,可去掉“据”或“显示”。
22.示例:新中式服饰是一种在设计元素、款式、面料等方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传统美学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适合现代人日常穿着的服饰。 23.示例:竹子挺拔有节,四季常青,且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正顽强的精神品格:因此有繁荣、长寿、高风亮节的美好寓意。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应严格遵循“属概念+种差”的逻辑,明确“新中式服饰”的本质归属是“服饰”。
种差应整合材料中三大核心特征——从设计元素(传统纹样、盘扣等)、款式(马褂、旗袍版型等)、面料(真丝、绸缎等)维度体现“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强调“保留传统美学”与“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平衡(区别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突出“适合现代人日常穿着”的实用性(满足不同场合需求)。通过这样的结构,定义既明确了事物的类别,又清晰界定了其与其他服饰(如传统汉服、纯现代服饰)的独特差异,语言简洁且逻辑严谨。
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仿写的能力。
拟写寓意时应延续“形态特征—文化象征—寓意整合”的思路,竹子以“挺拔有节”(体现外在形态的刚直与气节)、“四季常青”(象征生命力持久)为自然基础;同时可引用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将竹子的自然属性升华为“刚正顽强”的精神品格;并结合形态与象征,提炼出“繁荣”(常青关联生命力旺盛)、“长寿”(四季常青的直接引申)、“高风亮节”(挺拔有节与精神品格的结合)的多维度美好寓意,既贴合竹子的特质,又融入文化内涵,与梅花纹、葫芦纹的解析逻辑保持一致。
24.示例一:孙悟空足智多谋,疾恶如仇,重情重义。三借芭蕉扇时,他面对铁扇公主的刁难,或变成小虫钻入腹中,或变成牛魔王巧取宝扇;面对白骨精的三次变化,他虽屡遭阻拦仍坚持打死妖怪,即使被唐僧误解驱逐,在得知唐僧有难时,仍毫不犹豫前往解救。他降妖除魔的决心与对师父的忠诚情义令人赞叹。
示例二:保尔 柯察金意志坚定,坚韧不拔。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因头部重伤昏迷仍顽强存活;在修筑铁路时,他顶着严寒与饥饿坚持工作,患上伤寒和肺炎也绝不退缩;全身瘫痪后,他以笔为武器,在病榻上坚持创作。他钢铁般的意志令人由衷崇敬。
示例三:简 爱坚强独立,勇于反抗,敢爱敢恨。在舅妈家受到众人的欺负,她勇敢反抗;在孤儿院受到院长的不公平对待,她没有退缩;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合法妻子后,她毅然离开,然而当罗切斯特受了重伤时,简 爱再次回到爱人身边。她人格独立,心灵强大,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