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7.1 传染病及其预防(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大脖子病”患者 D.夜盲症患者
【答案】A
【分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详解】A.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携带病毒并能传播,属于传染源,故A符合题意。
B.艾滋病病毒是病原体,而非传染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大脖子病”由缺碘引起,属于非传染病,患者不是传染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夜盲症由维生素A缺乏导致,属于非传染病,患者不是传染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卡介苗是我国新生儿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接种卡介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消灭病原体属于治疗或消除传染源的手段,并非预防措施,A不符合题意。
B.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患者或处理患病动物,而接种疫苗针对的是健康人群,B不符合题意。
C.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消毒、戴口罩等方式阻断病原体传播,与接种疫苗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能增强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年某校出现诺如病毒腹泻疾病,校方立即隔离患者并对教室消毒。以上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增强免疫力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接触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如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如消毒、勤洗手等)、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如接种疫苗、增强体质等)。
【详解】患者是能够散播诺如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隔离患者是为了阻止病原体继续散播,属于控制传染源。
教室可能残留病毒,消毒是为了清除病原体传播的环境,阻止病毒通过接触等途径感染他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可见,隔离患者并对教室消毒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该病。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 看,接种卡介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答案】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患者或处理患病动物,而接种疫苗针对的是健康人群,A不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消毒、戴口罩等方式阻断病原体传播,与接种疫苗无关,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此措施,故C符合题意。
D.消灭病原体属于治疗或消毒措施,疫苗无法直接消灭病原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疾病中不会传染的是( )
A.贫血 B.水痘 C.蛔虫病 D.流行性感冒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非传染病则不具备传染性,通常由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
【详解】A.贫血是因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的疾病,常由缺铁、失血或遗传因素引起,不具有传染性,故A符合题意。
B.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属于传染病,故B不符合题意。
C.蛔虫病由蛔虫寄生引起,通过摄入虫卵传播,属于寄生虫传染病,故C不符合题意。
D.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疾病都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
A.蛔虫病、水痘、狂犬病、新冠肺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贫血、呆小症
C.高血压、流感、艾滋病、近视
D.动脉粥样硬化、甲肝、手足口病、坏血病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详解】A.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故A符合题意。
B.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腮腺炎通常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也不属于传染病,故B不符合题意。
C.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不是传染病。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形态或屈光能力异常导致的视觉障碍,不属于传染病,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不是传染病。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营养缺乏病,不属于传染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的传染源是甲型流感病毒
B.预防艾滋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C.老人和小孩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答案】A
【分析】传染病预防需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详解】A.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甲型流感病毒是病原体,而非传染源,故A错误。
B.艾滋病无疫苗,主要通过切断性、血液、母婴传播途径预防,故B正确。
C.老人和小孩免疫力较弱,属流感易感人群,故C正确。
D.疫苗可刺激特异性免疫,增强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D正确。
故选A。
8.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疾病中,与乙肝的病原体类型不同的是( )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痢疾 D.天花
【答案】C
【分析】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属于病毒)。题目要求找出病原体类型不同的疾病,即非病毒引起的疾病。
【详解】A.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属于病毒,故A不符合题意。
B.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属于病毒,故B不符合题意。
C.痢疾由痢疾杆菌(细菌)引起,属于细菌,故C符合题意。
D.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属于病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B.严禁酒驾、醉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C.讲究个人卫生,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D.及时隔离可疑传染病患者
【答案】A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核心是增强未感染者的免疫力或减少其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详解】A.加强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故A符合题意。
B.严禁酒驾与传染病预防无关,属于交通安全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如减少病原体传播机会),故C不符合题意。
D.隔离可疑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勤洗手,开窗通风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D.教室中用紫外线灯消毒
【答案】A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指增强未感染者的免疫力或减少其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详解】A.未感染流感的人是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预防流感,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A符合题意。
BD.流感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勤洗手,开窗通风、教室中用紫外线灯消毒都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BD不符合题意。
C.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HIV携带者 B.流感病毒 C.结核杆菌 D.蛔虫
【答案】A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源则是携带并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详解】A.HIV携带者是感染HIV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而非病原体本身,故A符合题意。
B.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是病原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病原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寄生虫,是病原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D.尽量少出门,戴口罩
【答案】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染病预防措施里,切断传播途径是指采取措施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室内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清除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病原体存活的环境,阻止病原体通过空气、物体表面等媒介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非控制传染源,故A错误。
B.保护易感人群是针对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人群采取的措施,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从而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控制传染源,故B错误。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病者体内携带病原体,将其隔离治疗,可阻止患病者继续向外界散播病原体,从源头上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属于控制传染源,故C正确。
D.少出门能减少与外界病原体接触的机会,戴口罩可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个体不被病原体感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并非控制传染源,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疾病与病毒无关的是( )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病毒性肝炎 D.结核病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如蛔虫)。
【详解】A.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A不符合题意
B.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B不符合题意;
C.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C不符合题意。
D.结核病由结核杆菌(细菌)引起,与病毒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4.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治疗天花患者
【答案】A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A.保护易感者 是指采取措施增强个体的抵抗力,使其不易感染传染病,或者感染后病情较轻。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者的常见方法,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来预防疾病。题目中的人痘接种法正是通过接种天花患者的痂皮来刺激机体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因此符合保护易感者的定义,A正确。
B.切断传播途径是指消除或阻断传染病在个体之间传播的途径,如消毒、灭虫、隔离等。题目中的人痘接种法并不直接针对传播途径进行干预,B错误。
C.控制传染源是指对已经感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等,以防止其继续传播疾病。虽然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题目中的人痘接种法是针对未感染个体进行的预防措施,因此不符合控制传染源的定义,C错误。
D.治疗天花患者是指对已经感染天花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题目中的人痘接种法是一种预防措施,而非治疗方法,D错误。
故选A。
二、资料分析题
15.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某小区的小王收到快递没有进行消毒,也没及时洗手,之后到某餐馆和朋友共进晚餐,回到家后出现发烧、咳嗽和咽痛,送医院核酸检测呈阳性,马上隔离治疗。根据小王的活动轨迹,随即对某小区人员和某餐馆人员和当晚就餐人员筛查,核酸检测均阴性,某小区和某餐馆也进行了全面的消杀。后来对快递的包装取样有新冠肺炎病毒。据上所述,用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病的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小王经过核酸检测呈阳性,小王 (填“是”或“不是”)新冠患者。如果是,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小王患病前属 ,有新冠肺炎病毒的快递属 。
(3)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说明这种病具有 的特点,若小王的朋友核酸检测都是阳性,则说明新冠肺炎具有 的特点。
(4)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小王被送进医院隔离治疗属于 ,对某小区和某餐馆进行全面的消杀属于 。
(5)和小王聚餐的朋友属于______(填序号)。
A.患者 B.密接者 C.时空伴随者 D.无症状感染者
(6)咽拭子采样是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检测者叫被测者张口嘴,发出“啊”,露出的是______(填序号)。
A.咽 B.喉 C.食管 D.气管
【答案】(1)病原体
(2) 是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3) 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
(4)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5)B
(6)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因此新冠肺炎病毒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新冠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小王经过核酸检测呈阳性,说明体内有新冠病毒,因此小王是新冠患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小王患病前属易感人群,有新冠肺炎病毒的快递,病毒可通过该快递由患者(或携带者)到达健康人,故属于传播途径。
(3)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新型肺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若小王的朋友核酸检测都是阳性,则说明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的特点。
(4)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小王被送进医院隔离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对某小区和某餐馆进行全面的消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5)A.患者是指还有新冠肺炎的人,A不符合题意。
B.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包括共同居住者、诊疗活动中的医护人员、密闭环境共同就餐或娱乐者、在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探视病例人员,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如病例的陪护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照料护理或同行人员、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B符合题意。
C.时空伴随者,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m*800m)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C不符合题意。
D.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咽拭子采样是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检测者叫被测者张口嘴,发出“啊”,露出的是咽部,以保证咽拭子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符合题意。
故选A。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示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结核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患禽流感病毒的鸡 D.蛔虫
【答案】C
【分析】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详解】A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都属于病原体,AB不符合题意。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患禽流感病毒的鸡属于传染源,不是病原体,C符合题意。
D.蛔虫是蛔虫病的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人类是在同自身的疾病和有害环境的抗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其中传染病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冠心病属于传染病
B.血吸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血吸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艾滋病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传染病,死亡率高,和艾滋病患者握手会被传染
D.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而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与病原体无关,不属于传染病,故A不符合题意。
B.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们因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而感染,属于体表传染病,不是消化道传染病,故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手足口病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餐具等经口感染,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能有效避免接触到病原体,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血吸虫的生活史,从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分析,消灭钉螺应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答案】B
【分析】(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如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处理等,目的是防止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切断传播途径:针对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所经过的途径采取措施,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毒、灭蚊蝇等,以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如接种疫苗、加强锻炼、合理营养等,增强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2)血吸虫病与钉螺的关系: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的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然后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时,幼虫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使人感染血吸虫病。
【详解】A.控制传染源主要是针对已经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或动物,如对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治疗等,而消灭钉螺并非针对已感染的个体,A错误。
B.钉螺是血吸虫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消灭钉螺就切断了血吸虫从传染源(如感染的人或动物排出的虫卵发育成幼虫后)到易感人群(接触疫水的人)的传播途径,所以消灭钉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保护易感人群是通过增强人群自身抵抗力等方式,如接种疫苗、加强营养等,与消灭钉螺这一行为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疫苗等方式使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和消灭钉螺是不同的预防手段,D错误。
故选B。
4.秋冬季节易患流行性感冒,下列做法不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是( )
A.使用抗生素药物 B.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C.加强体育锻炼 D.在家开窗通风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起作用的药物,它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抗生素对病毒没有直接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不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故A符合题意。
B.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阻挡飞沫进入口鼻,减少感染流感病毒的机会,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能够抵抗流感病毒的入侵。通过锻炼,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得到提升,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家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流感病毒容易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聚集和传播,开窗通风能够及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空气,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骨折 B.近视
C.缺铁性贫血 D.流行性感冒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A.骨折是外力导致的骨骼损伤,与病原体无关,不具有传染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近视多由用眼不当或遗传因素引起,无病原体参与,不会传染,故B不符合题意。
C.缺铁性贫血是因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属于营养缺乏病,与传染病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可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某地区突发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疾控中心调查发现:①病例均有食用未煮熟蝙蝠肉的经历;②病毒可通过飞沫在密闭空间中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彻底加热食物
B.进入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定期开窗通风
C.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D.加强野生动物交易管控,拒绝食用野味
【答案】C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所以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可切断题干中提到的“食用未煮熟蝙蝠肉”这一传播途径,故A不符合题意。
B.佩戴口罩和通风可阻断飞沫传播,符合题干中“密闭空间传播”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而该病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无效,属于不合理措施,故C符合题意。
D.管控野生动物交易,拒绝食用野味,能减少病毒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的风险,有利于人类的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流行的甲型H7N9流感是由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型H7N9流感的传播主要是以空气为媒介。
材料二:目前已经研究出甲型H7N9流感疫苗,并进行临床试验,证明甲型H7N9流感疫苗是安全的。
材料三: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做到: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 ,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 。
(2)流感患者属于 ,按照传播途径分类,甲型H7N9流感属于 。
(3)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属于 。
【答案】(1) 流行性 甲型H7N9流感病毒
(2) 传染源 呼吸道传染病
(3) 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详解】(1)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性:病原体由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传染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这也是传染病和其他普通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流行性:指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征,根据流行的强度和广度可以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以及暴发。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7N9流感病毒。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感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甲型H7N9通过空气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可减少病原体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限时:8min)
一、选择题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答案】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增强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详解】A.控制传染源指隔离或治疗患病个体,与接种疫苗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切断传播途径是通过消毒、防护等方式阻断病原体传播,如戴口罩,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护易感人群是通过接种疫苗或增强体质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疫苗直接提升易感者的免疫力,故C符合题意。
D.消灭病原体是治疗或环境治理的目标,不属于预防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图示为传染病预防的一些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锻炼身体 B.消灭蚊蝇
C.隔离传染病患者 D.不随地吐痰
【答案】A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谓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A.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不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等,A符合题意。
B.消灭蚊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不符合题意。
C.将传染病患者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不随地吐痰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5·广西·中考真题)肺结核是一种主要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预防肺结核的措施是( )
A.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 B.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
C.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 D.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
【答案】A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若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就属于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能减少含结核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可使婴儿获得对肺结核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肺结核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肺结核,消灭蚊虫主要是预防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与预防肺结核无关,A符合题意。
B.当出现可疑肺结核症状时及时就诊,若确诊可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原体传播给他人,这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有助于预防肺结核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疫苗,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能增强婴儿对肺结核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痰液中可能含有结核杆菌,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可有效切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预防疾病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5·湖南·中考真题)湖南科学家汤飞凡为了收集临床数据主动感染,并通过研究发现沙眼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汤飞凡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是沙眼病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答案】C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而病原体是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详解】A.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沙眼衣原体是病原体而非传染源,故A不符合题意。
B.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如空气、接触等),沙眼衣原体本身不是传播途径,故B不符合题意。
C.病原体是引发疾病的微生物,沙眼衣原体直接导致沙眼病,属于病原体,故C符合题意。
D.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沙眼衣原体是致病因素而非人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2025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发布了《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案(2025年版)》,以下是文件中的部分内容。从传染病防治角度出发,该内容中的措施属于( )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
A.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详解】患者属于传染源,居家隔离可避免其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通风可降低病原体浓度,口罩能阻挡飞沫传播,故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属于控制传染源。
综上,该内容中的措施涵盖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资料分析题
6.(2025·云南·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发生变异,主要经飞沫、空气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流感临床症状为高热、头痛、乏力等,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已多次在全世界流行。
资料二 人体流感抗体一般只维持1~2年免疫力。下图为人体流感抗体相对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2)流感患者在患病期间应 (至少答出2条具体措施),以降低流感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3)某流感患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再次患流感,依据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
【答案】(1)病原体
(2)佩戴口罩,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病毒后通过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机会。
(3)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抗体相对浓度过低(抗体水平下降或消失)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详解】(1)在传染病学中,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被称为病原体。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致病微生物,因此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2)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为了降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流感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佩戴口罩,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病毒后通过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机会。
(3)根据资料二,人体流感抗体一般只维持1~2年的免疫力,且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某流感患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再次患流感,可能的原因包括: 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可能不再被之前的抗体识别,导致再次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浓度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再次感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7.1 传染病及其预防(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大脖子病”患者 D.夜盲症患者
2.卡介苗是我国新生儿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接种卡介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3.2024年某校出现诺如病毒腹泻疾病,校方立即隔离患者并对教室消毒。以上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增强免疫力
4.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该病。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 看,接种卡介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5.下列疾病中不会传染的是( )
A.贫血 B.水痘 C.蛔虫病 D.流行性感冒
6.下列疾病都是传染病的一组是( )
A.蛔虫病、水痘、狂犬病、新冠肺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贫血、呆小症
C.高血压、流感、艾滋病、近视
D.动脉粥样硬化、甲肝、手足口病、坏血病
7.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的传染源是甲型流感病毒
B.预防艾滋病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C.老人和小孩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8.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疾病中,与乙肝的病原体类型不同的是( )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痢疾 D.天花
9.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是( )
A.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B.严禁酒驾、醉驾,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C.讲究个人卫生,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D.及时隔离可疑传染病患者
10.秋冬季节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勤洗手,开窗通风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D.教室中用紫外线灯消毒
1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HIV携带者 B.流感病毒 C.结核杆菌 D.蛔虫
12.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室内消毒、灭菌 B.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将患病者隔离治疗 D.尽量少出门,戴口罩
13.下列疾病与病毒无关的是( )
A.艾滋病 B.脊髓灰质炎 C.病毒性肝炎 D.结核病
14.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治疗天花患者
二、资料分析题
15.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某小区的小王收到快递没有进行消毒,也没及时洗手,之后到某餐馆和朋友共进晚餐,回到家后出现发烧、咳嗽和咽痛,送医院核酸检测呈阳性,马上隔离治疗。根据小王的活动轨迹,随即对某小区人员和某餐馆人员和当晚就餐人员筛查,核酸检测均阴性,某小区和某餐馆也进行了全面的消杀。后来对快递的包装取样有新冠肺炎病毒。据上所述,用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病的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小王经过核酸检测呈阳性,小王 (填“是”或“不是”)新冠患者。如果是,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小王患病前属 ,有新冠肺炎病毒的快递属 。
(3)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说明这种病具有 的特点,若小王的朋友核酸检测都是阳性,则说明新冠肺炎具有 的特点。
(4)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小王被送进医院隔离治疗属于 ,对某小区和某餐馆进行全面的消杀属于 。
(5)和小王聚餐的朋友属于______(填序号)。
A.患者 B.密接者 C.时空伴随者 D.无症状感染者
(6)咽拭子采样是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检测者叫被测者张口嘴,发出“啊”,露出的是______(填序号)。
A.咽 B.喉 C.食管 D.气管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示中,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A.结核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患禽流感病毒的鸡 D.蛔虫
2.人类是在同自身的疾病和有害环境的抗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其中传染病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冠心病属于传染病
B.血吸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血吸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艾滋病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传染病,死亡率高,和艾滋病患者握手会被传染
D.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这一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根据血吸虫的生活史,从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分析,消灭钉螺应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4.秋冬季节易患流行性感冒,下列做法不能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是( )
A.使用抗生素药物 B.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C.加强体育锻炼 D.在家开窗通风
5.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骨折 B.近视
C.缺铁性贫血 D.流行性感冒
6.某地区突发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疾控中心调查发现:①病例均有食用未煮熟蝙蝠肉的经历;②病毒可通过飞沫在密闭空间中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彻底加热食物
B.进入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定期开窗通风
C.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D.加强野生动物交易管控,拒绝食用野味
二、综合题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流行的甲型H7N9流感是由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型H7N9流感的传播主要是以空气为媒介。
材料二:目前已经研究出甲型H7N9流感疫苗,并进行临床试验,证明甲型H7N9流感疫苗是安全的。
材料三: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做到: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 ,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 。
(2)流感患者属于 ,按照传播途径分类,甲型H7N9流感属于 。
(3)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属于 。
(限时:8min)
一、选择题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图示为传染病预防的一些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锻炼身体 B.消灭蚊蝇
C.隔离传染病患者 D.不随地吐痰
3.(2025·广西·中考真题)肺结核是一种主要由飞沫传播、传染性极高的疾病。下列不属于预防肺结核的措施是( )
A.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 B.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诊
C.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 D.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
4.(2025·湖南·中考真题)湖南科学家汤飞凡为了收集临床数据主动感染,并通过研究发现沙眼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汤飞凡感染的沙眼衣原体是沙眼病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5.(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2025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发布了《流行性感冒治疗方案(2025年版)》,以下是文件中的部分内容。从传染病防治角度出发,该内容中的措施属于( )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
A.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二、资料分析题
6.(2025·云南·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发生变异,主要经飞沫、空气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流感临床症状为高热、头痛、乏力等,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已多次在全世界流行。
资料二 人体流感抗体一般只维持1~2年免疫力。下图为人体流感抗体相对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2)流感患者在患病期间应 (至少答出2条具体措施),以降低流感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3)某流感患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再次患流感,依据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