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建设者之歌
岭南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课
一、导入
“这些震撼成就背后,离不开哪些人的付出?”
他们是祖国大地上的建设者,他们挥洒着汗水,彰显着力量,用智慧与辛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家是怎样讴歌祖国建设者的。
贰
新授——作品赏析
《钢水·汗水》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油画《钢水·汗水》是广廷渤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作的,作品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给人们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变为创作角度,描绘了四位炼钢工人劳动间歇时的场景。画面中,广廷渤着重刻画了中间的主体人物:他正面端坐,下巴稍稍抬起,右手端着茶缸,望向前方;胸前的口哨表明了其特定的人物身份;炉火映照出他宽厚的体魄以及微至眉宇、血脉的每一个细部,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以及仍在流淌的汗水。这些精细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刚毅性格和拼搏精神,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表现。在他身后还有三位炼钢工人,其中,两位正在攀谈,还有一位则在仰头饮水。整幅作品在构图上,并没有流于一种概念化的场景描绘,比如,表现工人选取的是炼钢工人正在休息时的场景,而不是在车间劳作的大场面。同时,作者也对周围道具的陈设做了用心的编排与取舍。画面构图主次分明、虚实相生,饮水的动作以及正在交流谈话的人物姿态与前方端坐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张力。
贰
广廷渤《钢水·汗水》(油画)作品赏析
山河犹在,
国泰民安。
油画《钢水·汗水》 广廷渤 中国美术馆藏
活 动 一
作品《钢水·汗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从色彩、光影等方面进行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观点。
分组讨论(色彩/光影/情感组)
{54C2476D-C0EE-4B38-8143-5C59B4F5AF5F}
分析角度
观察点
象征意义
色彩
光影
人物表情
红黄主调、汗珠反光
高温环境、生命能量
强光照射肌肉线条
力量感、艰辛付出
紧绷的嘴唇、专注的眼神
坚韧与使命感
广廷渤采用超写实手法,汗珠如钢水般“凝固”劳动瞬间。
声沉《机车大夫》(中国画)作品赏析视频
山河犹在,
国泰民安。
其他作品赏析
比较其他作品,如何理解艺术家赋予《大庆工人无冬天》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
比较其他作品,如何理解艺术家赋予《大庆工人无冬天》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
《大庆工人无冬天 》 (中国画) 现代 赵志田 中国美术馆
《大炼钢铁·开采矿石》 (中国画) 现代
赵望云 中国美术馆
《大庆工人无冬天》这幅作品的构图对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起到了强化作用。画家通常会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的显著位置,使其成为视觉中心 ,吸引观众目光,从而让观众更关注人物表情。
在画面中,其他人物、工作设备和环境元素围绕主体人物分布,形成一种向心性的构图。这种构图方式不仅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核心地位,还仿佛将周围的压力、责任都集中到了主体人物身上。主体人物要统筹工作、克服恶劣环境,其坚毅凝重的表情就像是在承受这些压力,同时又在传达着绝不退缩的信念,构图强化了这种表情背后所承载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大庆工人无冬天》作品分析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色彩方面
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也与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紧密相连。画面可能会以冷色调为主,像白色的冰雪、灰蓝色的天空,这些冷色调营造出一种严峻、寒冷的环境氛围。冷色调暗示着大庆工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难。
主体人物的肤色、衣着色彩等相对突出,与冷色调环境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一方面让主体人物更加醒目,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工人内心的火热与坚韧,在冰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在这样的色彩环境下,更显其面对困境时的不屈,冷色调的环境 “逼迫” 出人物的坚毅,色彩为表情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渲染了氛围。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情感表达
艺术家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歌颂大庆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饱含着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主体人物坚毅凝重的表情,是艺术家情感的直接表达。
通过这一表情,艺术家将大庆工人在艰苦条件下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工人们为国家建设不惜一切的崇高精神。同时,这种表情也唤起观众对大庆工人的敬佩之情,激发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追忆和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表情成为了艺术家与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承载着深厚的时代情感和人文关怀
观看视频《大庆工人无冬天》理解作品承载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力量。
《大炼钢铁·开采矿石》描绘了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开采矿石的场景。作品巧妙地使用水墨设色的方法表现光影和透视,画面笔力苍厚,展现了劳动者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劳动者·记港珠澳大桥建设》 (油画)现代 刘文伟 中国美术馆
可选形式:
摄影组:用特写镜头记录劳动中的手、工具、汗滴。
绘画组:速写校园劳动场景(如园艺工人、食堂师傅)。
文字组:撰写短诗或散文,描述画面与情感。
创作要求:
1.突出一个动人细节(如皲裂的手、专注的眼神)。
2.尝试用色彩/线条传递情绪(如暖色=温暖,粗犷线条=力量)。
活动二:创作实践(捕捉劳动之光)
劳动创造幸福,观察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场景,试着运用摄影、书面表述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感受。
作品欣赏—摄影
《匠心》
《故宫旁》
《阴影中的建设者》
作品欣赏—绘画
《环卫工人》
《园艺工人》
《食堂师傅》
晨光刚漫过街角的梧桐,扫帚便在路面划出细碎的声响。穿橙色工装的人弓着腰,把昨夜的落叶与尘埃归拢成小小的山,汗珠坠在安全帽沿,像未及滚落的星子。他们的手掌布满老茧,却能拂去城市的疲惫,让每条街道在苏醒时都带着清冽的呼吸。
脚手架上的身影在阳光下移动,像在高空编织经纬的蜘蛛。钢筋与水泥在他们手中获得生命,汗水浸透的工装紧贴脊背,勾勒出与钢架同构的坚韧线条。那些被晒得黝黑的臂膀,托起的不仅是砖瓦,还有无数家庭的窗明几净。他们站在城市的肩头,把日子砌进每一块砖缝,让眺望有了实实在在的高度。
田埂上的脚印总是比露珠更早抵达。弯腰的人把背影交给天空,指尖捻过稻穗的弧度,与土地的呼吸共振。草帽下的脸庞被日光镀上铜色,掌纹里盛着四季的轮回,每一粒饱满的谷粒,都是大地写给人间的感谢信。他们把岁月种进泥土,收获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沉甸甸的安稳。
这些散布在街巷、工地与田野的身影,用重复的劳作编织生活的经纬。他们的汗水落在实处,开出的花或许不惹眼,却让每个寻常日子都有了坚实的根基。当我们走过洁净的路,住进温暖的屋,咀嚼香甜的饭,总该记得那些沉默的创造者 —— 他们的手掌粗糙,却托举着最细腻的人间。
作品欣赏—散文
《劳动者的身影》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分组展示作品,互评关键词:
“我从你的作品中看到了______(坚持/奉献/希望)。”
“艺术让平凡的劳动闪耀光辉,而你们正是新时代建设的歌颂者!”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1. 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寻找表现建设者的作品,拍照记录并与同学分享。
2. 尝试用不同艺术形式(如手工、雕塑等)表现建设者形象。
3. 了解一位你感兴趣的表现建设者主题的画家,写一篇小传记。
作业设计
讨论:
AI技术普及的今天,“劳动”的价值与艺术表现有何新可能?
拓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