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卷)第4单元 毫米、分米和千米 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培优卷)第4单元 毫米、分米和千米 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6: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苏教版)
第4单元 毫米、分米和千米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一支铅笔原来长15厘米3毫米,用去7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长( )。
A.4毫米 B.13厘米6毫米 C.146毫米
2.强强家到科技馆的距离是25千米。周日,他们一家想去参观科技馆,选择( )出行比较合适。
A.步行 B.坐出租车 C.坐飞机
3.下面是三只小动物的跳远成绩,( )是第一名。
A.跳了150厘米B.跳了9分米 C.跳了1米6分米
4.玩具立交桥高140毫米,车轮高40毫米。小明搭的几号汽车模型可以从玩具立交桥下安全通过?( )
三种板分别是:
A. B. C.
5.如下图,书架上最多能放( )本这样的书。
A.30 B.8 C.9
6.要计量从兰溪到杭州的路程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米 B.分米 C.千米
7.跳远比赛中,龙龙跳了2.3米,天天跳了18分米,聪聪跳了2米2分米,他们当中( )跳得最远。
A.龙龙 B.天天 C.聪聪
8.10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大约是1毫米,阳阳买了一包纸,厚度是5厘米,这包纸大约有( )张。
A.50 B.500 C.5000 D.50000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千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米。(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分米)
A.90 B.900 C.9000
10.把3张长为5厘米的纸条黏到一起,黏合的部分长5毫米,黏成的纸条长( )厘米。
A.15 B.14 C.13 D.12
二、填空题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9米( )900厘米 100毫米( )11厘米 4米6分米( )46分米
400厘米( )6分米 12分米( )1米 4千米8米( )4080米
12.一条跑道长5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4个来回,他一周(7天)一共跑了( )千米。
13.10枚1元硬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20毫米。( )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2分米。
14.在括号里填上合道的单位。
书本长约2( ) 门高约2( ) 西瓜重约6( )
鱼重约550( ) 大米重约5( ) 一步长约50( )
15.下边的铅笔长( )厘米( )毫米。
16.小明晨练时,沿500米的小路跑了3个来回,他跑了( )米,就是( )千米。
1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可以写成( ),半个小时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 )米,合( )千米。
18.一张硬纸厚1毫米,把它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共对折3次。现在厚( )毫米。
19.有两条彩纸,如图这样把这两条彩纸部分粘在一起合成一条彩纸,现在彩纸长( )毫米。
三、判断题
20.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 )
21.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
22.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 )
23.爸爸的身高是1.70米,表示爸爸的身高是1米70分米。( )
24.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4分米,第2根用去360毫米,第一根剩下的部分长。( )
25.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分米左右。( )
四、作图题
26.借用下面这把不完整的尺子在纸条上涂一段3厘米长6毫米的色带。
五、解答题
27.童童拿了一根断了一段的直尺量圆珠笔的长度,圆珠笔的一端放在直尺的2厘米处,另一端恰好到比16厘米多5小格的刻度上,这支圆珠笔有多长?
28.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元旦期间,张阿姨买了一些南京云锦送给朋友,店员用一根彩带捆扎礼品盒,捆扎一个礼品盒需要8分米的彩带,捆扎完5个礼品盒后,彩带还剩200厘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米?
29.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举办了“包粽子”比赛。给一个粽子打结需要长7分米的彩带。一根6米长的彩带最多可以给多少个粽子打结?还剩多少分米?
30.笑笑的身高是1米3分米,妹妹的身高是110厘米,妈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她们一起去游乐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售票处 门票:100元(150厘米以上) 半价票:50元(120厘米-150厘米) 免门票:120厘米以下
( )
答:买门票一共需要( )元。
31.距离入场还有几分钟,一家人来到电影院休息区,休息区是一个长方形,小刚长走了16步,宽走了12步,小刚走一步约50厘米。小刚绕着休息区外围走一圈需要走多少米?这个休息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现有一块长4米,宽8分米的地面,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地面,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18元,铺好这块地面一共要用多少钱?
33.导盲砖是一种为盲人铺设盲道的特殊地砖。为推进城市基础建设,县区要在一条长24米的人行道中间铺设宽为6分米的盲道,如果选用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导盲砖,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导盲砖?
34.一根木头长3米,把它锯成同样长的若干段,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如果把它锯成6分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分析】1厘米=10毫米,15厘米里面有15个10毫米,据此把15厘米转换成毫米作单位。再加上3毫米就是这支铅笔原来多少毫米。再用原来的毫米数减去用去的毫米数就是还剩的。
【解析】1厘米=10毫米,15厘米=150毫米
150+3=153(毫米)
153-7=146(毫米)
现在这支铅笔长146毫米。
故答案为:C
2.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人的步行速度大约在每小时5千米左右。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在60到80千米。飞机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在800千米左右。据此判断。
【解析】A.步行需要5个小时左右,不符合实际情况。
B.坐出租车,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符合实际情况。
C.飞机每小时飞行太远,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B
3.C
【分析】根据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统一单位,再按照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即可,比较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最高位相同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结果为止。
【解析】9分米=90厘米
1米6分米=100厘米+60厘米=160厘米
160厘米>150厘米>90厘米
则1米6分米>150厘米>9分米
小兔子跳得最远,是第一名。
故答案为:C
4.A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三种汽车模型的高度,若汽车模型的高度低于玩具立交桥的高度,则可以安全通过,反之不能安全通过。根据1厘米=10毫米,单位不统一需先变换单位,再计算后比较,据此解答。
【解析】立交桥的高:140毫米=14厘米
车轮的高:40毫米=4厘米
A.5+3+4=12(厘米),12厘米<14厘米,可以安全通过;
B.9+3+4=16(厘米),16厘米>14厘米,不可以通过;
C.9+5+4=18(厘米),18厘米>14厘米,不可以通过。
故答案为:A
5.B
【分析】根据题意,用书架的长度除以每本书的厚度,商就是最多能放书的数量,根据1分米=10厘米统一单位再计算。
【解析】5分米=50厘米
50÷6=8(本)……2(厘米)
则书架上最多能放8本这样的书。
故答案为:B
6.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二年级小学生的一拃大约是1分米;
测量较远的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大约是公交车两站路的路程;
由此解答。
【解析】A.米适合测量教室的长度,树的高度等,不符合题意;
B.分米适合测量桌子的长度,椅子的高度等,不符合题意;
C.千米适合测量城市间的距离,公路的长度等,符合题意。
则要计量从兰溪到杭州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7.A
【分析】根据题意,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米=10分米,先把单位换算成米,18分米=1.8米,2米2分米=2米+0.2米=2.2米,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比较出最大的数,就是跳的最远的。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1米=10分米
18分米=1.8米
2米2分米=2米+0.2米=2.2米
2.3米>2.2米>1.8米
2.3米>2米2分米>18分米
跳远比赛中,龙龙跳了2.3米,天天跳了18分米,聪聪跳了2米2分米,他们当中龙龙跳得最远。
故答案为:A
8.B
【分析】根据1厘米=10毫米,低级单位转换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高级单位转换为低级单位乘上进率,将这包纸的厚度转换为毫米,再乘上1毫米的纸张数即可。
【解析】5厘米=50毫米
50×10=500(张)
这包纸大约有500张。
故答案为:B
9.B
【分析】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分米,三千尺乘3,即可算出唐代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几分米。再根据1米=10分米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解析】3×3000=9000(分米)
9000分米=900米
所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三千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900米。(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分米)
故答案为:B
10.B
【分析】从左起将第二张纸条的5毫米与第一张纸条的5毫米黏合,把第二张纸条的5毫米与第三张纸条的5毫米黏合在一起,若把第一张纸条与第三张纸条的长度算作5厘米,第二张纸条的长度相当于减少了2个5毫米,即为10毫米,根据1厘米=10毫米,即减少了1厘米,即可知道黏合在一起的三张纸条的长度是在3个5厘米的基础上减少了1厘米,3个5厘米是15厘米,减少1厘米后是14厘米,据此解答。
【解析】5×2=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5×3-1
=15-1
=14(厘米)
黏成的纸条长14厘米。
故答案为:B
11.= < = > > <
【分析】(1)根据1米=100厘米先把9米转化为多少厘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根据10毫米=1厘米先把100毫米转化为多少厘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3)根据1米=10分米先把4米6分米转化为多少分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4)根据1分米=10厘米先把6分米转化为多少厘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5)根据1米=10分米先把1米转化为10分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6)根据1千米=1000米先把4千米8米转化为多少米,然后再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解析】(1)1米=100厘米,所以9米=900厘米。
(2)10毫米=1厘米,所以100毫米=10厘米。10厘米<11厘米,所以100毫米<11厘米。
(3)1米=10分米,所以4米=40分米,4米6分米=46分米。
(4)1分米=10厘米,所以6分米=60厘米。400厘米>60厘米,所以400厘米>6分米。
(5)1米=10分米。12分米>10分米,所以12分米>1米。
(6)1千米=1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4千米8米=4008米。4008米<4080米,所以4千米8米<4080米。
12.
28
【分析】一条跑道长5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4个来回。1个来回包含了2个500米,先求出一个来回多少米,然后再用一个来回的长度乘4,即可求出王叔叔每天跑4个来回的总长度,再乘7即可算出王叔叔一周一共跑多少米。最后根据1000米=1千米将其单位转化为多少千米即可。
【解析】500×2×4×7
=1000×4×7
=4000×7
=28000(米)
28000米=28千米
因此他一周(7天)一共跑了28千米。
13.100
【分析】根据题意,将目标厚度换算为毫米,再计算出硬币的数量即可。根据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换算即可。
【解析】2分米=20厘米=200毫米;
200毫米里面有10个20毫米;
1个20毫米里面有10枚1元硬币,2个20毫米里面有20枚1元硬币……10个20毫米里面有100枚1元硬币。
因此,100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的厚度大约是2分米。
14.分米/dm 米/m 千克/kg 克/g 千克/kg 厘米/cm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二年级小朋友一拃大约为1分米,则书本的长约为2分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则门的高度约2米;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作单位,2袋白砂糖约重1千克,则西瓜重约6千克;大米重约5千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2个曲别针约重1克,则鱼重约550克;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则一步长约50厘米。
【解析】由分析得:
15.6 3
【分析】数一数,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1个大格表示1厘米,1个小格表示1毫米。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
【解析】下边的铅笔长6厘米3毫米。
16.3000 3
【分析】根据题意,一条小路长500米,一个“来回”是指从起点跑到终点再返回起点,就是2个500米,沿500米的小路跑了3个来回,总路程就是500乘2,再乘3;再根据1千米=1000米,把米换算成千米;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500×2×3
=1000×3
=3000(千米)
3000千米=3千米
小明晨练时,沿500米的小路跑了3个来回,他跑了3000米,就是3千米。
17.340米/秒/340m/s 612000 612
【分析】速度的写法是把长度单位写在前面,然后斜线,后面写时间单位;1分=60秒,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据此求出半小时传播的距离;根据1千米=1000米,据此进行单位换算。
【解析】根据分析:
每秒340米可以写成340米/秒;
30×60=1800(秒)
340×1800=612000(米)
612000÷1000=612(千米)
综上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可以写成340米/秒,半个小时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612000米,合612千米。
18.8
【分析】对折1次变成2层,对折2次变成:2×2=4层,对折3次变成:2×4=8层,所以总厚度为8张纸的厚度,即8毫米。
【解析】2×2×2
=4×2
=8(毫米)
一张硬纸厚1毫米,把它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共对折3次。现在厚(8)毫米。
19.227
【分析】根据题意,题目已给出两条彩纸的原始长度和部分叠在一起合成的长度,需要首先计算两条彩纸原始长度总和,再减去部分叠在一起的长度,得到现在彩纸的总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122+138-33
=260-33
=227(毫米)
则现在彩纸长227毫米。
20.√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测量较远的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大约是公交车两站路的路程,由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
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较远,大约行驶80千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解答。
【解析】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不一定都是1000。比如1米=10分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长度的常用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米大约家里餐桌的高度,1分米大约一个成年人手掌的宽度,1厘米大约1个指甲盖面的长度,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所以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
【解析】由分析可知,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0毫米,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所以0.7米=7分米,也就是1.70米=1米+7分米,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知:1.70米=1米+0.7米=1米+7分米
所以爸爸的身高是1.70米,表示爸爸的身高是1米7分米。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用去的少,则剩下的部分就长;根据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可知,1分米=100毫米,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解析可知,4分米里面有4个1分米,也就是4个100毫米是400毫米,400>360,所以第一根用去的比第2根用去的长,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部分短,原题表达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根据情景、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直尺的长度一般为1分米,所以计量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用“分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分米左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见详解
【分析】选择纸上一处作为开始点,将尺子厘米处和开始位置1厘米对齐,在4厘米6毫米处做好标记,再涂色即可。
【解析】
(涂法不唯一)
【点睛】明确用结束时长度减去开始时长度等于3厘米6毫米是解决本题关键。
27.14厘米5毫米
【分析】根据题意,物体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用结束的刻度减开始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在刻度尺上1大格表示1厘米,1小格表示1毫米,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开始刻度是2厘米
结束的刻度是16厘米5毫米
16厘米5毫米-2厘米=14厘米5毫米
答:这支圆珠笔的长度是14厘米5毫米。
28.6米
【分析】由题意得,捆扎一个礼品盒需要8分米的彩带,捆扎完5个礼品盒后,彩带还剩200厘米。可以先用8分米乘5算出捆扎5个礼品盒用了多少分米的彩带,然后根据10分米=1米将其单位转化为多少米。接着根据100厘米=1米将200厘米转化为多少米。最后再把用去的彩带长度再加上剩下的彩带长度即可算出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米。
【解析】5×8=40(分米)
10分米=1米,所以40分米=4米。
100厘米=1米,所以200厘米=2米。
4+2=6(米)
答:这根彩带原来长6米。
29.8个;4分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1米=10分米,则6米=60分米;用60分米长的彩带除以打一个结需要的7分米,得出的商就是需要打结的粽子数,余数就是还剩的分米数;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得:
60÷7=8(个)……4(分米)
答:一根6米长的彩带最多可以给8个粽子打结;还剩4分米。
30.100+50=150 元 150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先算出笑笑和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免费,120厘米至150厘米需要买50元门票,150厘米以上需要买100元的门票,把需要购买门票的钱数相加,即可计算出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元,据此解答。
【解析】笑笑:1米3分米=100厘米+30厘米=130厘米,在120-150厘米之间,需买半价票:50元。
妹妹:110厘米,低于120厘米,免门票:0元。
妈妈:1米65厘米=100厘米+65厘米=165厘米,超过150厘米,需买全价票:100元。
100+50=150(元)
答:买门票一共需要150元。
31.28米;48平方米
【分析】小刚长走了16步,宽走了12步,小刚走一步约50厘米,据此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步数乘一步大约得长度,先算出这个休息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1米=100厘米,把这个休息区的长和宽的单位化为米;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这个休息区的周长,也就是小刚绕着休息区外围走一圈需要走多少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这个休息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据此解答。
【解析】16×50=800(厘米)
800厘米=8米
12×50=600(厘米)
600厘米=6米
(6+8)×2
=14×2
=28(米)
8×6=48(平方米)
答:小刚绕着休息区外围走一圈需要走28米;这个休息区的面积是48平方米。
32.20块;360元
【分析】4米=40分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把数据代入分别求长方形地面和正方形地砖的面积,再用地面的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即等于需要地砖的块数;每块地砖的价钱乘地砖的块数即等于铺好这块地面一共需要的钱,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4米=40分米
(40×8)÷(4×4)
=320÷16
=20(块)
18×20=360(元)
答:需要这样的地砖20块,铺好这块地面一共要用360元钱。
33.160块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可先根据“1米=10分米”将24米化成分米,然后用人行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除以正方形导盲砖的边长,从而分别计算出人行道长和宽的一边可以铺的块数,最后用长的一边可以铺的块数乘宽的一边可以铺的块数即可。
【解析】24米=240分米
240÷3=80(块)
6÷3=2(块)
80×2=160(块)
答:需要160块这样的导盲砖。
34.5分米;12分钟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先将3米换算成分米为单位,锯了5次则分成了(5+1)段;先用总长度除以每段的长度求出段数,段数-1即为锯的次数,再乘3即为全部居然需要用的时间。
【解析】3米=30分米
30÷(5+1)
=30÷6
=5(分米)
30÷6=5(段)
5-1=4(次)
3×4=12(分钟)
答: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5分米;如果把它锯成6分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12分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