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末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末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5: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末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2.下列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B.耳郭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C.听小骨和半规管属于内耳结构 D.鼓膜可产生振动传导声波
3.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得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皮肤能感受外界的冷、热、痛、压等刺激
B.舌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辣
C.鼻能辨别各种各样的气味
D.盲人在“读”盲文时,依靠的是触觉感受器
4.如图是人眼瞳孔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
B.光线从瞳孔进入,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C.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
D.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晶状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
5.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近视可通过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B.每天两小时的户外运动,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C.建议儿童青少年要保持正确的阅读距离、正常的阅读时间
D.连续数小时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加剧近视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其它结构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有感觉,肌肉收缩 B.有感觉,肌肉无收缩
C.无感觉,肌肉收缩 D.无感觉,肌肉无收缩
7.下图为神经元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胞体,④是树突
B.该图可表示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形态一样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8.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关节炎病人呈现低龄化趋势,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关节的保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结合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长时间磨损,老年人的③⑤比较薄且疏松
B.患关节炎时关节肿痛,脓液在④中积累较多
C.④的里面和外面附着有韧带,使关节牢固
D.高强度运动可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9.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中不小心把脚扭伤了,迅速找块热毛巾敷在患处
B.只要运动前做好了准备活动,就可以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时间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可以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一般动作灵巧、协调,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敏捷
10.在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科学用眼,否则容易形成近视。下列不属于科学用眼的行为是(  )
A.眼保健操正确做 B.网络游戏玩不停 C.用眼太久要远眺 D.看书距离要恰当
11.如图为小明骑自行车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示意图。有关小明骑自行车时神经系统工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 B.呼吸频率的快慢由2(小脑)调节
C.身体的平衡由3(脑干)来维持 D.脚踩踏板的速度由4(脊髓)来决定
1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
C.糖尿病病人可以口服胰岛素
D.人体内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的调节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B.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患糖尿病
D.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叶片合拢属于条件反射
14.下列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
A.看到路边的“危险”字样产生警觉 B.受强光刺激时,瞳孔缩小
C.吃食物分泌唾液 D.东西在眼前摇晃引起眨眼
15.神经元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请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B.①为树突,主要功能是接收信息
C.⑤为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D.信息沿②→①→③→④→⑤传递
16.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B.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和传出神经末梢
C.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17.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晶状体、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 C.睫状体、视网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
18.户外旅行遇到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寻找安全地点躲避,人体感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位于( )
A.视网膜 听小骨 B.视网膜 耳蜗
C.巩膜 鼓膜 D.虹膜 耳蜗
1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谈虎色变”是非条件反射
B.反射一定通过反射弧才能完成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0.某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抓起了一个烫手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了。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觉到烫
C.该反射活动是人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D.缩手反射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二、综合题
21.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我们眺望远处的一棵树时,树反射来的光,经过 (填序号)的折射,落在③ 上形成物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④ 传递到 的特定区域,产生视觉,我们就看到了树。
(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使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 (填“长”或“短”),造成近视,可以通过戴 (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2.竞技运动的魅力在于更高、更快、更强,更在于突破固有思维。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刘梦婷完美发挥,夺得冠军。下图为一名滑雪者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是运动员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图中的①和[ ]两部分构成。
(2)凡是与速度相关的冰雪运动,都需要佩戴头盔。滑雪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后方有凸起设计,加强了对[ ] 的保护。若该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则可能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
(3)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身体能够很好地保持平衡,完美落地,此时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图中的[ ] 。
23.醉驾害己、害人、害社会,请根据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吹气时,受检者膈肌处于 状态。
(2)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醉了 造成的。
(3)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分最可能是 。
(4)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有感觉但不能缩手,则其受伤部位是图中的 或 (均填序号和名称)。
(5)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①外耳道 ②鼓膜 ③听小骨 ④耳蜗 ⑤听神经 ⑥听觉中枢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2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内分泌失调时,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出现。图1是人体女性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图2是治疗内分泌失调的一种药物。请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左甲状腺素钠片 性状:本品为白色圆形片。 适应证: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禁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储藏:30℃以下原包装内保存。 进口药品大包装注册证号:H2016×××× 进口药品小包装注册证号:H2016×××× 分包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2016×××× 100片装
图2
(1)图1中,④分泌的胰岛素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 。
(2)人在高度兴奋时,神经系统会促使[ ] 分泌激素增多,表现出反应灵敏、呼吸心跳加快,这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 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
(3)王妈妈每日要口服一粒左甲状腺素钠片(说明如图2),你推测该药物可替代图1中[ ] 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功能。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D B D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D C D B B D
1.C
【分析】(1)听觉:是指人或动物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能力。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再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最终被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处理。
(2)味觉:是指人或动物通过味蕾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味觉主要由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并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处理。
【详解】“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可译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因此“闻韶音”描述了诗人的听觉,“知肉味”描述了诗人的味觉,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A.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耳郭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B正确。
C.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C错误。
D.鼓膜的主要作用是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人体的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辣属于痛觉而非基本味觉。触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中,负责感知触压等刺激。
【详解】A.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冷、热、痛、压等),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冷觉、热觉、痛觉、压力觉等,A正确。
B.舌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对甜味最敏感的是舌尖,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对酸味最敏感的是舌后根两侧,对咸味最敏感的是舌尖两侧,B错误。
C.鼻是嗅觉器官,能辨别各种各样的气味,C正确;
D.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D正确。
故选B。
4.B
【详解】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图示黑色部分表示瞳孔,A正确;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错误;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据此可知瞳孔状态由右图变化到左图,说明光线在增强,C正确;
光线从瞳孔进入,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D正确。
5.D
【分析】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凹透镜矫正。预防近视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详解】A.凹透镜可发散光线,使物像后移落在视网膜上,故近视可通过凹透镜矫正,A正确。
B.户外运动可缓解眼部疲劳,减少近视发生风险,B正确。
C.正确阅读距离和时间能减轻眼睛负担,预防近视,C正确。
D.连续数小时沉迷游戏属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剧近视发展,D错误。
故选D。
6.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当传出神经受损时,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则导致肌肉无收缩;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7.D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详解】A.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错误;
B.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形态不一样。B错误;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可见神经冲动不是只能由③传导的。C错误;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8.B
【分析】关节结构图:
【详解】A.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故老年人的③关节窝和⑤关节头因关节软骨的保护不会变薄,A错误。
B.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故患关节炎时关节肿痛,脓液在④关节腔中积累较多,B正确。
C.②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C错误。
D.适度的运动可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损伤关节(如:脱臼、拉伤等),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9.D
【分析】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骼肌、关节、骨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详解】运动中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他应该用一条湿的、冷的毛巾覆盖住受伤部位,有利于短暂的镇痛,A错误;为了保证运动系统的健康,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强度要适当,随意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的次数和时间,有可能会对运动系统造成损伤,B错误;很多人认为饭后运动可促进消化,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而导致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C错误;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会上动作灵巧、快速、协调,主要是经常运动,使神经系统经常受到刺激锻炼,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功能更灵敏准确,对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加强。学生容易误认为人在运动会上动作灵巧、快速、协调是运动系统得到锻炼,功能加强,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人体的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才能进行。
10.B
【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预防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详解】A.眼保健操正确做,所按穴位要准确,有利于缓解眼疲劳,A正确。
B.无节制地花费时间玩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危害身体健康,B错误。
C.用眼太久向远处眺望几分钟,可缓解眼睛疲劳,可以预防近视,C正确。
D.看书距离要恰当,如果看书时书与眼的距离越近,晶状体的曲度越大,眼睛越容易疲劳,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左右,可以预防近视,D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1大脑、2小脑和3脑干三部分,4是脊髓。
【详解】A.大脑: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骑自行车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大脑判断,A正确。
B.脑干: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可见骑自行车时呼吸频率的快慢由3脑干调节,B错误。
C.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可见骑自行车时身体的平衡由2小脑来维持,C错误。
D.脊髓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低级中枢,脚踩踏板的速度由1大脑判断,D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A错误。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
C.治疗糖尿病人,可以注射胰岛素,胰岛素不能口服,C错误。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含量极少,作用很大,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1)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时,身体各部分都协调一致,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正常人体中,血糖调节由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主导,同时神经系统(如下丘脑)也参与调控,故A正确。
B.条件反射并非人类特有,动物也可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如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故B错误。
C.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引起低血糖,故C错误。
D.含羞草没有神经系统,其叶片合拢属于应激性,反射需通过神经系统完成,故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非条件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受强光刺激时,瞳孔缩小,吃食物分泌唾液,东西在眼前摇晃引起眨眼均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看到路边的“危险”字样产生警觉,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15.D
【分析】如图所示: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④髓鞘,⑤是神经末梢。
【详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A正确。
B.①是树突,数量多,主要功能是接收信息,B正确。
C.⑤为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C正确。
D.在神经元中信息传导方向为:①树突→②胞体→③轴突→⑤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D。
16.C
【分析】(1)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A正确。
B.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和传出神经末梢,B正确。
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C错误。
D.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该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D正确。
故选C。
17.D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B
【分析】户外旅行遇到电闪雷鸣,并迅速寻找避雨地点,这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分不开的。电闪是看见的,与视觉有关;雷鸣是听到的,与听觉有关;产生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产生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
【详解】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听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故选B。
【点睛】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关键。
19.B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先天性反射即非条件反射为动物生来就有的,为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而又遗传给后代。而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存在,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详解】A.“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复杂的反射,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B正确。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C错误。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D错误。
故选B。
20.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B错误。
C.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先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灰质内的缩手中枢发出缩手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手便缩回来了,此反射弧短;人感觉到烫是因为传至脊髓内的神经冲动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从而形成痛觉,此路径耗时更长,所以该同学会先迅速松手然后感觉到烫,故C错误。
D.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21.(1) ②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
(2) 长 凹
【分析】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视神经。
【小题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①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④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小题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曲度增加,使近处物体的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2.(1) 神经元 ③
(2)⑦脑干
(3)⑥小脑
【分析】图中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突起,④神经末梢,⑤大脑,⑥小脑,⑦脑干,⑧脊髓。
【详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①细胞体和③突起构成,能接受、传导和处理神经信号。
(2)⑦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后方有“凸起”的设计,加强了对⑦脑干的保护作用。
(3)⑥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
23.(1)舒张
(2)大脑和小脑
(3)脑干
(4)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
(5)B
【分析】图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详解】(1)吹气属于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体外。
(2)思维混乱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有关,因为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与小脑有关,因为小脑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酒精会麻醉大脑和小脑。
(3)“植物人”有心跳、呼吸和血压,这些生命基本活动由脑干调控,脑干包含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有感觉说明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并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不能缩手说明神经冲动无法传到效应器,可能是4传出神经受损,无法传导冲动或5效应器受损,无法接受冲动并作出反应。
(5)高分贝声音会损伤②鼓膜,导致鼓膜振动异常;同时,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对声波敏感,长期高分贝刺激会损伤耳蜗内的毛细胞,导致听力减退。①外耳道、③听小骨主要传导声波,高分贝对其损伤较小;⑤听神经和⑥听觉中枢受损多由其他病理因素引起,而非长期高分贝直接损伤,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1)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降低血糖浓度
(2) ③肾上腺 神经系统和激素
(3)②甲状腺
【分析】图中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肾上腺,④胰岛,⑤卵巢。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能将分泌的激素直接释放到内环境(主要是血液 ),进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的腺体。
【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④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③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能让人在高度兴奋时反应灵敏、呼吸心跳加快。这体现了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完成。
(3)左甲状腺素钠片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的,因此该药物可替代图1中②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