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同步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4题。
1.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地壳
3.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4.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5.
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目前主要靠地震波进行测定。在以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6.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④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7~8题。
7.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8.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
km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部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9~11题。
9.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10.
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地球内部
11.
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
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
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
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二、
综合题
12.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
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
(3)
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 ,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
13.
据台湾《苹果日报》网站报道,今天(23日)下午2时13分发生里氏规模4.3级地震,震中央位于花莲县秀林乡,震源深度9.3
km,中北部皆感受到震度,最大震度在宜兰县5级,花莲县太鲁阁、新竹县竹东则有3级震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
高雄
B.
成都
C.
上海
D.
北京
(2)
此次地震,理论上花莲县居民感觉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左右摇晃
D.
只上下颠簸
(3)
为什么我国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4)
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台湾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其研究原理是
。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1.
C 2.
B 3.
C
4.
B
5.
A
6.
A
7.
C
8.
C
9.
A
10.
A
11.
B
12.
(1)
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
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3)
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3.
(1)
A (2)
B (3)
我国台湾地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台湾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 (4)
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