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
在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放。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广西顶蛳山遗址出土了密集的螺壳堆积层、大量渔猎工具(如骨镞、蚌刀)及陆生动物骨骸,并
发现干栏式建筑柱洞和屈肢葬墓群。这些考古发现可佐证()
A.新石器时代邕江流域盛行渔猎采集经济
B.岭南地区已经形成成熟的稻作农业体系
C.部落冲突导致了独特的肢解葬习俗产生
D.中原文化对南方聚落布局影响比较深远
2.先秦时期,荀子认为“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而汉代董
仲舒强调“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二者
的主张都着眼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探索治理途径
C.弘扬儒家思想
D.遏制豪强势力
:
3.汉宜帝刘询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将汉初的官吏“久任”制度发展完善,实施范围从中央
扩大到地方(高级官员),并将其与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在官僚体系中树立一定数量的模
范,还严厉惩治贪腐、平理冤狱。这些举措()
A.开创了汉代盛世的局面
B.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维护了官僚体系的廉洁
D.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思想
4.据记载,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刘义隆罢南兖州,并入南徐州,“别置准南郡都督吁哈(今
淮安市),开创屯田”。梁武帝时期,在荆、北梁、秦、司、豫等州都有屯田。东魏孝静帝武定
中,高澄纳崔昂之议,在连接梁朝的徐、兖、扬等地广置屯田。该时期这一措施(
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D.意在通过发展农业增强国力
5.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将全国划分为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等十五路。熙宁五
年(1072年),宋神宗又将京西分为南、北两路,淮南分为东、西两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
两路。六年,河北分为东、西两路。七年,京东分为东、西两路。这些变化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区划设置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D.宋代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6.唐宋时期,远距离贸易是以盐为主,粮食次之。明清时期,手工业产品中棉布或丝织品在长距离
贸易中取代盐而成为主要商品,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远非盐所能比拟。这一变化()
A.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B.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反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源于民众消费结构的升级
7.《皇朝经世文续编》(1886年刊行)将机器制造、铁路、工矿、银行、邮政、商务乃至人才培
养都纳入到“洋务”类目之中。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却把“洋务”范畴限定在
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项,其余选项皆被纳入到“时务”之列。此现象体现出(“)
A.救亡图存的深入
B.清政府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中体西用的思想获得认同
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
在()
A.积极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B.建立国共革命统一战线
C.独立探索革命发展道路
D.提出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高三历史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