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6.2 神经调节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末梢构成
B.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C.脑干是调节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大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2.神经元(如图)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痛觉 B.接受刺激
C.产生冲动 D.传导冲动
3.八段锦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动作融合了柔和缓慢的肢体舒展与呼吸调控,练习时能帮助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是( )
A.小脑 B.脊髓 C.脑干 D.大脑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
A.细胞核、突起 B.细胞核、轴突
C.细胞体、突起 D.细胞体、轴突
5.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6.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手偶然碰到火立即缩手的反射,则C代表脊髓
B.若该图表示膝跳反射,D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能完成膝跳反射,并且能产生感觉
C.图中A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E为效应器
D.若该图表示望梅止渴的反射弧,则C代表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
7.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反应。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去吃食物 B.海豚顶球表演
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D.草履虫游向食物
8.下列有关膝跳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属于复杂反射
C.有完整的反射弧 D.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9.人类除具有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外,还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A.吮吸反射 B.谈梅止渴 C.老马识途 D.眨眼反射
10.如图为“手触碰到尖锐物体后立即缩回”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
B.若②受损,手部受刺激时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图中①表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
D.当发生缩手反射时,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⑤④③②①
11.先天性聋哑人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后就失去了听力,通常也无法学会说话,手语对于聋哑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听觉障碍的人智力一定发育迟缓 B.通过手语沟通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看”手语过程中视觉形成于视网膜 D.“手语沟通”仅需神经和运动系城的配合
12.聚餐后某人不顾朋友劝阻执意酒后驾车,行驶至路口时,因无法及时判断交通信号灯变化,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酒精影响了大脑、脑干的功能
B.碰撞后在伤口处形成痛觉
C.事故中此人伤到了脊髓,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
D.此人紧急刹车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13.在临床检查中,医生常用膝跳反射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图是膝跳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观点符合膝跳反射机制的是( )
A.神经冲动的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
B.若①或⑤受到损伤,则患者的膝跳反射不能发生
C.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控制
14.反射包括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下面现象中属于人的条件反射的( )
A.妈妈在缝衣服时被缝衣针刺到,下意识地缩手
B.升旗仪式上,国歌一奏响,同学们马上敬礼、大声地唱国歌
C.人在吃酸话梅时不自主地分泌口水
D.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停地眨眼
15.关于光线进入眼球后的反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B.产生视觉的结构是视觉中枢
C.图中视觉的产生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D.长期在强光下看书,由于睫状肌过度调节,使人眼睛疲劳或视力下降
二、综合题
16.“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醉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多年来,因酒驾、醉驾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案例屡有发生。从2010年起我国加大了对酒驾、醉驾的处罚力度。
(1)司机在观察对面由远方开来的车辆时,眼球中[ ] 的曲度会由小变大,光线会刺激[ ] 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 形成视觉。
(2)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3)醉驾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事故中的伤者,脊髓的[A]白质受损,他能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填”能“或”不能“)。
(4)缩手反射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该类反射属于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三、实验探究题
17.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人在不同状态下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测量喝酒前后的反应速度是否一样,以用来规劝司机不要酒后驾车。
测试方法:
①如图,测试者拿直尺的上端,被测试者(成年人)将拇指和食指对准直尺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1厘米左右。
②被测试者集中注意力,当看到测试者松开手时,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直尺,然后记下直尺下落的高度。
实验过程:
选取一被测试者,让其在A不饮酒、B饮300毫升啤酒、C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厘米)
不同状态 次数 A B C
第一次 24.4 32.2 48.7
第二次 25.5 33.2 53.0
第三次 25.1 35.0 51.3
(1)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 。
(2)被测试者看到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完成这种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3)实验中只选用一人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4)请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饮酒驾车的看法: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B B D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B C
1.B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由树突和轴突构成,A错误。
B.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低级反射的中枢(如膝跳反射),又负责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传导到大脑,同时也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身体各部分。因此,脊髓既参与反射,又具有传导的功能,B正确。
C.脑干虽然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中枢,负责调节许多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等,但它并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负责处理复杂的认知、情感和运动等功能,C错误。
D.脑和脊髓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D错误。
故选B。
2.A
【分析】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详解】本题考查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不是神经元的功能。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3.A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详解】A.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
B.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错误。
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和比较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因此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分析】(1)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2)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A错误。
B.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对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而不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错误。
D.神经系统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系统,并非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图可知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个部分。
【详解】A.若此图表示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C神经中枢位于低级中枢——脊髓,A正确。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因某种原因D传出神经受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人体不会作出反应,膝跳反射不能正常进行。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个部分,C正确。
D.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将物像刺激转化为视觉神经冲动,因此若此图表示“望梅止渴”的反射弧,则C代表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反射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反射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详解】“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海豚顶球表演”、“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因此都属于反射;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B.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C不符合题意。
D.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分析】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A.吮吸反射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与生物生存密切相关,不仅限于人类,许多哺乳动物也具有,A不符合题意。
B. 谈梅止渴是条件反射的经典例子。听到“梅”可能会回忆起酸涩感,从而引发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是后天学习形成的复杂反应,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表现,B符合题意。
C.老马识途是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是动物的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眨眼反射是在受到强光或异物靠近时自动闭眼的非条件反射,属于动物和人类共有的本能反应,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A.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而不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A错误。
B.若②传入神经受损,手部受刺激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无法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也就不能形成感觉,同时也不能引起缩手反射,B错误。
C.图中①表示感受器,其功能是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导兴奋,C正确。
D.当发生缩手反射时,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而不是⑤④③②①,D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骨骼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骨骼肌的收缩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牵拉骨骼绕关节转动,从而产生运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前臂骨在肘关节处绕轴转动,实现屈肘动作。运动的形成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听觉障碍的人只是听力方面存在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力一定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许多听觉障碍的人通过其他途径接受教育和训练,同样可以拥有正常的智力和卓越的能力,A错误。
B.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能够对抽象的语言和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这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手语是一种语言形式,通过手语沟通需要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B正确。
C.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而不是在视网膜上,C错误。
D.“手语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运动系统的配合,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参与。例如,在理解手语含义时,需要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等参与;在进行手语表达时,需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这涉及到能量供应,而能量供应又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有关,D错误。
故选B。
12.C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酒精影响了小脑的功能,A错误。
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碰撞后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错误。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因此,事故中有人伤到了脊髓,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C正确。
D.紧急刹车的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的,而不是生来就具备的,D错误。
故选C。
13.B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结合题图可知,膝跳反射的传导顺序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详解】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而不是⑤→④→③→②,A错误。
B.①感受器若受损,无法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⑤效应器若受损,无法对神经冲动作出反应,所以若①或⑤受到损伤,患者的膝跳反射都不能发生,B正确。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可见,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而不是反射弧,C错误。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虽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脊髓会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大脑可以对膝跳反射进行控制和调节,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A.当手被针刺到时,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使手缩回,以避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所以该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熏陶,了解到升旗仪式时听到国歌奏响要敬礼、唱国歌,这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行为习惯。该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后天性反射,所以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当酸话梅刺激口腔内的感受器时,神经冲动会传到唾液腺,使其分泌口水,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所以该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眨眼是一种保护眼睛的本能反应,是为了保持眼球的湿润和清洁,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所以该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视觉形成仅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无传出神经→效应器,故不构成完整反射弧。
【详解】A.视网膜是眼睛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线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A正确。
B.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它接收来自视网膜的神经信号,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视觉,B正确。
C.视觉的形成并不完全等同于一个典型的反射过程。虽然它涉及神经信号的传导和处理,但并不包括典型的效应器反应,C错误。
D.长期在强光下看书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睫状肌过度调节以尝试对焦,从而容易引起眼睛疲劳。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D正确。
故选C。
16.(1) 1晶状体 3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皮层
(2) 神经元/神经细胞 反射
(3)能
(4) 非条件/简单反射 脊髓
【分析】(1)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可以调节眼睛的焦距,使我们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无需学习的反射。
(3)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1)眼球晶状体的曲度小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曲度大时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依次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眼球中1晶状体的曲度会由小变大,并传导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3)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而不是白质。因此,即使脊髓的白质受损,灰质仍然可以完成缩手反射。
(4)缩手反射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17. 大 慢 反射弧 实验对象(或被测试者或被测试人数) 喝酒开车容易导致交通意外(合理即可)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1)人的反应速度越慢,从尺子下落到捏住尺子所有的时间就越长。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被测试者看到直尺下落,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这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实验中只对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且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测量的对象和次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4)饮酒后人的反应速度下降,同时酒精麻痹小脑,使驾驶员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大大下降,极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开始执行新的“饮酒驾车”相关规定,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因此,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幸福一定要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