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文档属性

名称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1 17:2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同步练习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  )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1题,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该处为向斜。第2题,AB坡为向阳坡及东南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处为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C
(2014年温州十校联考)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是图中哪个箭头起到的关键作用(  )
A.③   
B.④
C.⑦   
D.⑩
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
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
解析:第3题,西北地区的绿洲的形成与水文有关。第4题,从描述上看可知两地差异是由气候造成的。
答案:3.A 4.D
5.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C
6.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第(2)题,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第(3)题,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描述。
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越发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生活的动物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格尔木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育肥期和成熟期主要生活在青海湖里。春夏之交,湟鱼进入周边的河道中逆流而上,繁衍后代。湟鱼以湖中刚毛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500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湟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95年湟鱼资源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10。现在,我国已禁捕湟鱼,其数量正缓慢增加。
(1)格尔木所在地区戈壁广布,草类低矮稀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知湟鱼的减少会引起刚毛藻和迁徙候鸟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对青海湖的生态造成影响。
答案:(1)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风力大;土壤贫瘠,盐碱滩分布广。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湟鱼减少,刚毛藻大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湖泊水质变坏;鸟的食物减少,候鸟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