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胡夫金字塔的塔身北侧,有一个用四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压力得以均匀分散。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它压塌。这体现了古埃及( )
A.法老的集权统治 B.劳动人民的智慧
C.先进的组织管理 D.发达的封建经济
2.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对下图所示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北非尼罗河流域 B.此地人们发明了太阳历
C.世界性宗教佛教源于此地 D.人类最早文明发源地之一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表明人类文明的( )
A.传承性 B.多元性 C.包容性 D.优劣性
4.“(国王)应极力使吠舍和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任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会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该材料反映( )
A.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不得通婚 B.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种姓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 D.种姓制度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5.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是雅典公民,曾对当时雅典许多流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不敬神明)和腐蚀青年思想。这表明当时雅典( )
A.专制主义十分盛行 B.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C.神学意识非常淡薄 D.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6.下列法典的内容,说明二者的共同点是(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折断自由人(奴隶主)的骨头的,处300 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 阿斯的罚金。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平等
C.十分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赋予了奴隶阶级公民权利
7.下图是某国家兴衰历史的时空示意图。对该国家解读正确的是( )
A.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 B.公民大会掌握决策权
C.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 D.编制新的历法“儒略历”
8.“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古希腊建筑以其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材质感,造型色彩、光影变化,以及绘画、雕刻艺术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古希腊建筑代表是( )
A. B.
C. D.
9.下图是法兰克王国兴衰的知识结构图。该图反映了( )
A.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B.查理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C.克洛维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相关
10.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C.促进了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凸显了教权至上的特征
11.下列图片是世界古代史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图。由此可知,它们共同反映的本质是(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利益
C.维护了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综合题
12.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提到,“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巾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作者认为希腊的城邦体制( )
A.限制了疆域扩展 B.缺少民族凝聚力
C.受自然环境影响 D.阻碍了直接民主
13.【古代法制建设】
材料一 虽然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 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据此可见,查士丁尾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摘自朱汉国、何成刚、卢广伟《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根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目的。
(3)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14.【古代改革】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组成,大约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讲,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众以喝彩欢呼或高声怪叫来表示自己的支持或反对。演说者多是善于雄辩的活跃人物,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雅典的重大事务就是这样在公民大会上决定的。
——摘编自百度教育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不再无偿赏赐土地,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是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是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三、材料题
15.【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主要文明古国示意图
(1)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古代亚非文明有哪四大文明古国
(2)结合所学,归纳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征。
16.【古代世界文明交往】
材料 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史实(部分)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历经10年,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使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这些东西方居民混居的城市,逐渐成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科书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中国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了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 ——摘自部编版七上历史教师用书
古代罗马对外扩张示意图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公元前 2 世纪中期、通过“布匿战争”,罗马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通过扩张,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科书
佛教向外传播路线图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 l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摘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科书
根据材料,围绕古代文明交往,提炼一个观点,并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观点:
论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B
6.A
7.C
8.C
9.D
10.A
11.D
12.C
13.(1)作用: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2)贡献: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 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
目的: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
(3)认识: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14.(1)形式:登台演讲、激烈论辩、议案表决、参与公民大会管理城邦事务等。
(2)特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5.(1)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
(2)共同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中央集权的中央制度等。
16.观点: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
论述: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使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这些东西方居民混居的城市,逐渐成为当地的工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境内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来往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通过“布匿战争”,罗马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通过扩张,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
综上所述,暴力战争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