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二)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末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耳能接受光的刺激 B.鼻对气味十分敏感
C.舌能辨别酸、甜、苦、咸 D.皮肤能感受冷、热、痛、触、压
2.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3.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巩膜 前庭 B.视网膜 耳蜗
C.视网膜 鼓膜 D.脉络膜 耳蜗
4.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我市中小学开展了主题为“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学路上,边走路边看书不会引起近视
B.近视的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
D.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谈虎色变”是非条件反射
B.反射一定通过反射弧才能完成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组成
6.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D.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
7.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B.这种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叫树突,短的叫轴突
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射弧
C.反应 D.应激性
9.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10.眼和耳是人体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眼球结构中的瞳孔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B.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C.晕车晕船现象与中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D.视觉和听觉都是在脑干的一定区域形成的
1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B.神经细胞的结构中没有细胞核
C.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D.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13.如图是某同学手被针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
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
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受到损伤,则该同学既不会感觉到痛又不会缩手
14.下列有关骨与骨骼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有两组
B.骨骼肌通过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组成骨骼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属于肌肉组织
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与骨骼肌组成
15.下图为关节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面包括①和④ B.②是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C.②使关节更牢固 D.③内的滑液和⑤使关节更灵活
16.如图是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附着在肱骨上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屈肘动作
C.②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
D.做屈肘动作时①舒张,②收缩
17.患侏儒症的主要原因是
A.幼年时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B.成年时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18.下列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有关的是( )
A.贫血 B.白化病 C.呆小症 D.坏血病
小明和小强一起做膝跳反射实验,小明坐在凳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小强用小橡皮锤快速地叩击小明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如果小明因外伤导致膝跳反射的结构④受损,其他部分保持正常,其表现为( )
A.失去感觉但能完成膝跳反射 B.失去感觉,同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C.有感觉且能完成膝跳反射 D.有感觉,但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20.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膝跳反射的类型相同的是( )
A.吃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闻鸡起舞
21.某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抓起了一个烫手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了。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觉到烫
C.该反射活动是人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D.缩手反射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二、综合题
22.我们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与眼球的结构密切相关。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人的眼睛是黑色的,这实际上是[ ] 的颜色。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实际上是 。
(2)正常的眼之所以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易导致近视,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 前方。
(3)从暗室走到阳光下,[ ]会发生变化,具体变化过程是 。
(4)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中[ ] 发生病变。
23.下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 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 ,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 ] ,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24.“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E] 的调节作用。
(2)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F] 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等功能。
(3)登山时手臂刮伤,缓慢流血并感到疼痛。请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血流停止,这主要是血液中 作用的结果。
(4)图中1、2、4、7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25.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将中长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作为中学测试科目。训练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系列运动,如图分别是关节模式图和屈肘动作产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 和肌肉组成的。
(2)当屈肘(如图二所示)将手放在胸前,此时肱二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剧烈运动时,用力过猛可能造成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头从[ ] 里滑脱出来。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B C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B C C C D A
题号 21
答案 D
1.A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
【详解】A.耳能接受声波的刺激,眼能接受光的刺激,A错误。
B.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鼻对气味十分敏感,B正确。
C.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C正确。
D.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D正确。
故选A。
【点睛】眼球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其保健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2.A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
3.B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A
【分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详解】A.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路边抓紧时间看书容易近视,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A错误。
BC.如果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B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1.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后者需大脑皮层参与。
2.人类特有的反射与语言、文字相关。
3.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A.“谈虎色变”是通过语言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参与,属于复杂反射,故A错误。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无反射弧则反射无法完成,故B正确。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具体信号(蛇、井绳)引起,动物也可能形成类似反射,并非人类特有,故C错误。
D.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选项遗漏脑干和小脑,故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正确;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内,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点睛】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干中的图示是神经元的模式图。
【详解】A.图中的细胞是神经细胞,该细胞也叫神经元,A正确。
B.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B正确。
C.神经细胞的胞体上有突起,突起有两种:短的叫树突,长的叫轴突,C错误。
D.神经细胞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8.A
【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详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的概念。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解答的关键。
9.A
【详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10.B
【分析】本题考查眼和耳的结构特点,难度适中。
【详解】A.眼球中对光线起折射的作用是晶状体和玻璃体,A错误。
B.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B正确。
C.晕车,晕船现象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关,C错误。
D.视觉和听觉的形成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11.A
【解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它们发出的神经构成。
【详解】A.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A正确。
B.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结构中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与普通的体细胞相比,神经细胞还有突起,B错误。
C.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C错误。
D.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
【点睛】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12.C
【详解】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小脑而不是脑干,故A错误;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而不是多,故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C正确;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而不是低于正常水平,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小脑的功能,反射,激素及胰岛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小脑的功能,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激素的调节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13.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详解】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A错误;
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手偶然碰到针尖后,手指头上的感受器感受了针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因此痛觉是在大脑产生的传导路线比缩手反射的长,所以手不慎被烫是先缩手后感觉到疼,而不是先感觉到疼,然后再缩手,C错误;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神经冲动能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错误。
【点睛】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
14.A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A.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A正确。
B.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B错误。
C.肌腹属于肌肉组织,肌腱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
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D错误。
故选:A。
15.B
【分析】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题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凸的是①关节头,凹的是④关节窝,A正确。
B.图中②实际上是关节囊,而不是骨骼肌。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为运动提供动力,B错误。
C.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非常坚韧,它包裹在关节面外面,起着连接和加固关节的作用,使关节更加牢固,C正确。
D.③关节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同时,关节面上覆盖的⑤关节软骨也有助于减少摩擦,保护关节。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关节更加灵活,D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
【详解】A.图中肌腱附在肱骨和前臂骨上,A错误。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②肱三头肌是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成,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C正确。
D.做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D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18.C
【分析】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容易造成贫血症,此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无关,A错误。
B.白化病是由于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黑色素不能正常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可见,白化病属于人类遗传病,此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无关,B错误。
C.呆小症是由于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此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有关,C正确。
D.坏血病是由于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此疾病的发生与激素无关,D错误。
故选C。
19.D 20.A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
19.若④传出神经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无法通过④传出神经传到⑤效应器,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 但②传入神经正常,神经冲动能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脊髓白质上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 所以表现为有感觉,但不能完成膝跳反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膝跳反射、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而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闻鸡起舞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A.a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
B.c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B错误。
C.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先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灰质内的缩手中枢发出缩手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手便缩回来了,此反射弧短;人感觉到烫是因为传至脊髓内的神经冲动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从而形成痛觉,此路径耗时更长,所以该同学会先迅速松手然后感觉到烫,故C错误。
D.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22.(1) 4虹膜 巩膜
(2) 2 视网膜
(3) 3 由大变小
(4)10视神经
【分析】如图所示:1角膜,2晶状体,3瞳孔,4虹膜,5睫状体,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10视神经。
【详解】(1)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6巩膜,有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4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球”。
(2)正常的眼之所以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2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其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8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3)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因此,从暗室走到阳光下,3瞳孔会发生变化,具体变化过程是由大变小。
(4)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眼球完好的人如果视神经或者神经中枢发生了病变,同样也看不到东西。所以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中10视神经发生病变。
23.(1) 相应的感觉细胞 大脑的一定区域
(2)3鼓膜
(3)①②④
【分析】图中:1耳郭,2外耳道,3鼓膜,4咽鼓管,5鼓室,6半规管,7耳蜗,8前庭,9锤骨,10听小骨。
【详解】(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3鼓膜,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捂耳闭口,故做法正确的有①②④。
24.(1)小脑
(2) 脑干 排泄、调节体温
(3) 5→4→3→2→D 血小板
(4)都由神经纤维构成
【分析】如图所示:A视网膜,B晶状体,C玻璃体,D大脑,E小脑,F脑干,1下行传导束,2上行传导束,3神经中枢,4传入神经,5感受器,6效应器,7传出神经。
【详解】(1)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E小脑的调节作用。
(2)F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F脑干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可见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人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登山后,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这种现象说明皮肤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3)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痛觉。可见痛觉形成的途径是: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上行传导束→D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伤口流血很快就止住了,就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4)图中1下行传导束,2上行传导束,4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神经),7传出神经纤维(传出神经)都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
25.(1)关节
(2) 收缩 舒张
(3)④关节窝
【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既具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图一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二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详解】(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运动是需要骨、关节和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中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图一关节示意图中,②关节囊包裹在关节周围,对关节有加固作用;③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这样的结构,使得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剧烈运动时,用力过猛可能造成脱臼,脱臼是指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