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5:1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外阅读。
哨 卡
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刚刚到任的将军将率领部属去这个防区内海拔最高的哨卡访问,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屋外,风嘶吼着,发出阵阵令人发怵的尖啸,还夹杂着雪花和小冰块击打门扉的啪啪声。将军起身,好几个人围了过来,劝他下次再去,将军没有答应。团长用几近请求的语气说:“首长,您上去太危险了……”团长是一个从军二十一年的老兵了,常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呈暗紫红色。“战士们成年累月在山上,他们更危险!”将军拍拍团长的肩,“走!”四名战士驻守的哨卡在海拔五千余米的最高峰上,四周无一遮拦。狂风肆虐的时候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上了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将军逐一与他们握手,又到宿舍、伙房,查看了战士们的被装和伙食。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执勤,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打量起哨兵,发现他又黑又瘦,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个哨卡?”“不,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欲言又止,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在这儿执勤这么长时间?嗯?!”团长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而是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如果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团长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站立,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
此时,一名随行人员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将军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望了望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他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团长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众人都举起了手……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从将军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在横线上(填序号),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怒号肆虐的狂风,   ;夹杂冰块的暴雪,   ;直插半空的山峰,   。
A.挡不住军人前进的脚步
B.冻不坏军人坚强的体魄
C.吹不倒军人挺拔的身躯
我体会到文章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3.文章第4自然段描写了将军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将军是一个   的人。
4.给文章中最让人意外的情节找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揭示悬念,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B.讴歌了边关战士不畏艰险、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C.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认识。
阅读
____
①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②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③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意外,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钻石自己敲打自己,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也才会让世人喜爱。
④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再经过慢慢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⑤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⑥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能吃苦,不怕吃苦,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6.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A.钻石的品格 B.天然矿物——钻石
C.钻石的硬度 D.神奇的钻石
7.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8.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①   →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②   →被人发现→③   。
9.“做人也是一样的”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____。
A.画龙点睛 B.总结全文 C.点明中心 D.承上启下
10.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神 鹰
①天山哨卡,养有一鹰,体小,羽秃,长栖而少飞,少啼而多眠,似无搏击云天之志。
②这年冬天,雪下得奇怪,刚过十月就铺天盖地地压下来,下得无休无止不慌不忙而又不屈不挠,军用电话线上的冰挂连成片,愈挂愈多,居然有水桶粗细。很快,没等到冬菜米面运上来,路上雪封而电线坠折。不久,哨卡唯一的电台也出现了故障。至此,山上山下联系中断。
③就在这时,战士刘惊蛰患上了肺气肿。这是“高原癌症”,不离开高原,绝难治愈。抢救惊蛰,成了哨所里的头等大事。推土机开路没开出3里就完全冻“死”了。连长、指导员彻夜不眠,连队歌声中断,伙房顿顿剩饭。
④就在这时,有人想到了那只鹰。这天中午,大雪转小,一排长把鹰带到连长办公桌上。连长像面对他的战士一样,很认真地说:“人命关天,大家有意派你下山传信,你能搏击这漫天的飞雪吗?你能负载这百里的气流吗?你能找到团部办公楼顶上的那面国旗吗?如果能,你就点点头,如果不能,也请你有个表示。”话刚说完,鹰就“唰”地一个“敬礼”,点头啼叫。连长揽鹰在怀里,眼圈发红。
⑤鹰从连长的手里飞起来,出人意料地发出一声悲壮的啼叫,在空中盘旋一周之后,箭一般朝山下飞去,很快消失在雪雾之中。连长一屁股坐下去,抱着脑袋,再不抬头。
⑥鹰去而不归,第七天早上,惊蛰病情恶化。连长决定,抽出一半人力,开路下山。就在这时,通信员从连部冲出来,连哭带叫:“飞机!观察镜里发现了飞机!”高倍观察镜里,蚂蚁似的一个小黑点缓缓地上升着。终于,肉眼可以看到了,脸盆大小,直奔国旗而来。战士们欢呼起来,因激动而失态,流着泪水把皮帽子抛向天空。
⑦飞机轰鸣着,在训练场上徐徐降落。惊蛰很快就被送上了飞机。团长捧出一只小盒子,盒子打开了,哨卡的鹰就在里面。团长很动感情地说,鹰落在办公楼顶上时,已经成了血鹰,声声呼唤,凄厉而又悲壮……
(有删改)
11.阅读短文,梳理故事情节。
哨卡有鹰,形小体弱→大雪封山,联系中断→   →   →   
1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13.题目“神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神鹰”?
14.第④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三个问句表达了连长什么样的心情?
15.鹰“箭一般朝山下飞去,很快消失在雪雾之中”,鹰在雪雾中经历了什么?它当时怎么想的?发挥你的想象,具体地写出来。
童 年(节选)
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焰,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抖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坊。大火把染坊装饰得金碧辉煌,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过去,与它亲近。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走上台阶,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蛇乱窜,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高利的叫喊声响成一片。
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一般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高利,快拉住她,快!唉,这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
“老头子,快把马牵走!”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啦,我都快着了!”
格里高利把她身上的马被扯了下来,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儿的雪往染坊里扔着。
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位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
16.选文出自苏联作家   的《童年》,文中的“我”指的是主人公   。
17.下面哪个题目最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A.火海历险 B.勇敢救火 C.火后求救 D.恳请邻居
18.对选文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从“舒卷”“舔”“跳跃”等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火势越来越大。
C.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焰的美丽,给人温馨、明媚的感觉。
19.面对大火,不同的人都有什么反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祖母:   。外祖父:   。
舅舅们: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0.联系整部小说谈一谈,文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给“我”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片段一】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就能尽阅“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那九曲溪,开阔处波平似镜,卵石可数;贴崖处从容不迫,徐徐而行;转折处激流汹涌,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水声,鸟声,风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使你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节选自《碧水丹山话武夷》,有删改)
【片段二】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座深深的大院子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人声,没有电灯,没有一点活气。寂寞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到一天傍晚,我又走进这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节选自季羡林《马缨花》,有删改)
【片段三】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节选自纪伯伦《花之歌》)
21.阅读以上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例:【片段三】写了“我”是什么,写出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以及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片段一】写了   时见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片段二】写了   的马缨花,给   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2.【片段一】中“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诗句让我们想到的画面是:   。
23.这三个片段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都(  )
A.由所描写的景物产生了联想,使景物更生动。
B.描绘景物色彩,使景物更生动。
C.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抒发了兴奋愉悦的心情。
D.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景物更生动。
24.读三个片段,想一想我们应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读【片段一】,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旅行中类似的情形,感受作者的心情。   
②读【片段二】,我们可以联想到马缨花的寓意——双双对对,合家欢乐。   
③读【片段三】,我们可以联想到四季的更替,想到真挚的康乃馨,想到热情的玫瑰,想到墓碑前洁白的菊花。   
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
席德强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成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句——“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座谈会上,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目标是实现每公顷产量20吨。”
②袁隆平离不开农田,尽管已经90岁,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这次出发来北京之前,他一大早还先到田里待了半个小时,跟心心念念的稻子短暂地道个别。而带着“共和国勋章”回去后,袁隆平说,明天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
③“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他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他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他做科研一贯的原则。在西南农学院学习期间,他对学术孜孜以求,阅读了许多中外农业科技杂志。他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分析感悟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195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处于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就是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掠过中华大地。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的追求。
④为了找到理想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回去。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株的稻穗中寻找不育株,汗水在他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雨的优质稻株。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他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终于找到6株不育株,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这些加点词语既展示了他在田野中长时间工作的____,突显了他对科研工作的____。同时也是对袁隆平工作的____,体现了他在农业科研领域的____。
⑤在袁隆平生日时,有人问及生日愿望,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亩产量不断提高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
⑥如今,在他的心里也许种下了一亩田,那里不受世俗纷扰,透着恬静、安逸,他可以全力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不懈努力……
(选自《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删改)
25.阅读第②③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关键信息。
时 间 袁隆平的表现
①    对学术孜孜以求,阅读了许多中外农业科技杂志。
1953年,大学毕业后 ②   
③    发誓要研究出高产水稻,并不断进行尝试。
已经90岁 ④   
26.【批注阅读】结合加点词语,感受人物品质,体会作者情感,完成第④自然段的批注。
27.文章第⑤⑥自然段中反复提到袁隆平的两个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下乘凉梦”是希望稻子长得比高粱还要高,这样结出的稻谷就更多了。
B.“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表现了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全球的水稻产量提升。
C.反复出现袁隆平的“两个梦”,强调了袁隆平一生对理想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D.这两个梦只是袁隆平个人的幻想,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28.下列对标题“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B.这颗种子指的是袁隆平的梦想,它像种子一样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C.比喻袁隆平是“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赞誉他十分伟大。
D.杂交水稻种子只是袁隆平众多科学成就中的一个,不足以单独被视为“改变世界的那颗种子”。
29.【支架阅读】人民日报点评:“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短文分点表述你的理由。(理由不少于两点)
温馨提示:①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②用精练的语言分点列出理由。③回答清晰有层次。
30.阅读完袁隆平的事迹材料,请你从这些内容想开去,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两点建议,将下面的倡议书补充完整。
“传承中国精神”倡议书 同学们: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高铁运行提速提质,北斗导航覆盖全球,中国深空探测开启新征程,科技突破创新,中国精神也将不断绵延。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让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    ②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校少先队 2024年4月 18 日
航空母舰的“家”
藕塘
①我国目前已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分别为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航母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激动万分,然而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也有人担心起来:航母要是“累”了,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航道宽度大多能达到400 米。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不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③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给港内航母躲避袭击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航母军港就如同有了一个“大管家”,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
④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军舰“跟随”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能接纳其他各类军舰“小弟”前来停泊。航母军港也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进港的航母,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弹药要装足,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能以其充足的“粮草”,让各类军舰“吃饱喝足”。航母军港还是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就要回“家”“治疗”。航母军港以其高超的“医术”保障航母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⑤航母军港,真是航空母舰温暖的“家”啊!
(选自《学与玩》,有删改)
3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  )
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
32.【思维导图】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航母军港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思维导图。
33.【情境化命题】两位同学对文章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请你帮忙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小文:句子中的“大多”一词   (能 不能)删去,因为   。
34.【阅读要素】有目的地阅读会提高阅读效率。想要具体了解航母军港的功能,要重点阅读文章第   自然段。在介绍航母军港的功能时,作者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中“大哥”指   ,“小弟”指   ,“小弟”指   ,这样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课外阅读。
站在自己座位旁的小伙子
①回家过年,归心似箭。
②出了检票口,我登上列车来到硬座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倚着窗子坐了下来。刚坐定不久,一个头戴老头帽、满脸皱纹的乡下老汉提着一个蛇皮袋,一屁股在我身边的空座上坐了下来。老汉弯腰把蛇皮袋推进卡座底下,然后冲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老汉也许很累,一坐下便把头歪靠在椅背上眯上了眼睛,不一会便响起了鼾声。
③这时,一个20多岁、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提着一个拉杆箱,站在了老汉的座位旁。他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闭眼睡觉的老汉,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然后,他举胳膊把拉杆箱塞进行李架,手扶着椅背,站在老汉座位的旁边。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空气闷得要死。
④火车开动了。我把头转向窗外,看窗外流动的风景。老汉依然闭着眼睛在呼呼大睡。小伙子站在过道里,身体被挤来挤去的旅客撞得歪歪斜斜。一开始,小伙子身体还能站得笔挺,过了一个多时辰,小伙子的腰便自然地佝偻下来,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⑤不知过了多久,那老汉终于睡醒了。他揉了揉眼,看了一下四周,对小伙子说:“站累了吧,快坐下歇会吧。”小伙子推辞着:“我不累,大爷,还是您老坐吧。”老汉笑着说:“我马上就要下车了!其实这个座位也不是我的。我今天有点感冒,脑子昏昏沉沉的,所以一上车我想找个空座先歇一歇,等人来了再还给他,谁知我一坐下就睡着了,这个座位的主人也没来。”小伙子开玩笑地说:“大爷,看来这座位是上天特意给您老准备的!”老汉哈哈笑着,和小伙子快乐地交谈起来。原来老汉为了给念大学的儿子挣学费,跑出来打工。小伙子是个大学生,放假后也没有立即返乡,而是在城里找了份事做。
⑥没多久,老汉提着蛇皮袋下了火车。小伙子坐在了老汉的座位上,用手捶着腰部和双腿。我说:“你真幸运,站在了老大爷旁边,要不然一路站着可够你受的。”小伙子却笑着说:“其实这个座位本来就是我的。”说着,从兜里取出一张票,正是老大爷坐的那个座位号。我惊诧道:“那你怎么不跟老大爷说呢?”小伙子眼眶湿润:“看到老大爷,我想起了我父亲,和老大爷一样,为了供我读大学,他出去打工了。现在也许正在某一列火车上往家赶,只是不知道他现在是站着还是坐着……”我沉默了,为小伙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着、温暖着。
⑦火车一路行驶着,车厢里越来越冷,而我的心却越来越温暖。
35.文中的老汉坐了小伙子的座位是    的,小伙子让座是    的。
A.有心
B.蓄谋
C.无意
D.居心
36.选出下面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再完成练习。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①一开始,小伙子身体还能站得笔挺,过了一个多时辰,小伙子的腰便自然地佝偻下来,胳膊肘支撑着椅背,分担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②小伙子推辞着:“我不累,大爷,还是您老坐吧。”   
③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空气闷得要死。    
④我沉默了,为小伙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着、温暖着。
上面句③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是:   。
37.对于短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表达的情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喜 B.担心 C.伤心 D.愧疚
38.小说最后才交代老汉坐的那个座位是小伙子的,作者这样交代故事情节的好处    。
39.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什么问题?请你动脑筋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   
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训斥团长;得知执勤战士是团长的亲弟弟;行军礼致敬
2.C;B;A;突出了哨卡环境的恶劣,士兵执勤的艰辛,以及他们不怕艰苦、忠于职守的精神
3.平易近人、体恤下属
4.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AB
5.不管环境多么恶劣、艰苦,只要有界碑矗立的地方,就有我们英勇的边防战士。他们抛小家,为大家,用钢铁意志铸就万里长城,守卫着万家灯火。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答案】6.A
7.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8.①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慢慢变化;②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③加工、打磨
9.D
10.长久深埋的寂寞、无人赏识的孤独、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
【答案】11.战士患病,想法抢救;连长派鹰下山传信;完成任务,鹰牺牲
12.环境;写出了天山哨卡环境的恶劣和艰苦,为下文鹰出色地完成任务作铺垫,更加突出了鹰顽强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3.指的是哨卡里养的那只鹰。|因为它虽然弱小,但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胜了风雪,传达了消息,挽救了战士的性命,所以被称为“神鹰”。
14.表达了连长对鹰寄予厚望,但又担心它完不成任务的复杂心情。
15.漫天风雪疯狂地肆虐着,强大的气流使鹰在雪雾中来回盘旋,寒冷的北风吹得鹰睁不开眼睛,它飞得越来越吃力。它心里想:我绝不能退缩,战士的性命危在旦夕,他还等着我传递消息,我一定要完成任务。
【答案】16.高尔基;阿廖沙
17.B
18.C
19.冲进火海端出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并且向邻居们求助;阻止外祖母,后来往外祖母身上撒雪;拿着斧头乱蹦乱跳;将外祖父、舅舅们面对大火时的反应与外祖母的反应进行对比,突出了外祖母的勇敢、果决、临危不惧
20.外祖母是一个机智勇敢、慈祥善良的人。|外祖母给予了“我”无限的温情和爱;同时外祖母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照亮了“我”敏感而孤独的心。
【答案】21.游览武夷山九曲溪;喜悦;长在深院里;孤独、苦闷、寂寞
22.远远看去,武夷山峰峦叠翠,一层层峰峦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23.A
24.正确;正确;正确
【答案】25.在西南农学院学习期间;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经验。;1960年;仍然坚持“每天要到田里看看”。
26.艰辛;热情与专注;极高认可卓越成就和贡献
27.D
28.D
29.我同意人民日报对袁隆平的点评。①袁隆平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②袁隆平具有崇高的科研精神。他始终坚持不懈地研究,对学术严谨认真,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他提出了“通过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的新思路,使水稻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30.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把握中国精神的精髓,明白它是如何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我们要将中国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精神,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答案】31.C
32.规模大;功能很完善;大肚汉;好医生
33.列数据;通过具体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航母军港的规模之大。;不能;“大多”表示大部分,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大多”,就变成所有航道宽度都能达到400米,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34.④;航母;其他各类军舰;燃料、弹药
【答案】35.C;A
36.B;A;D;为更好地描写小伙子站在座位旁很辛苦很不易做铺垫
37.A
38.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体现出小伙子善良、无私的精神品格
39.文章以“站在自己座位旁边的小伙子”为题有什么作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小伙子的善良、助人为乐、有爱心、善解人意等美好品德,暗示了文章主旨;巧设悬念,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