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4 15: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点专项):现代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牛
①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有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②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料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③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④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负重搬运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⑤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暴力斗争中。
⑥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在郊游时,“我们”与耕牛不期而遇,认真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
2.阅读第④自然段,结合图片,给两幅图命名。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更能理解作者说的“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了。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写法,突出了中国的牛   的特点。
4.作者借“中国的牛”赞扬了具有什么品质的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郭 风
①下雪了。
②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③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子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⑤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
⑥雪止了。
⑦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⑧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在白雪世界间,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⑨忽地,我看见那成群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5.借助关键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浏览短文,我发现短文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松坊溪的雪景的。
6.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松坊溪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作者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以及雪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C.第⑦段中三个“都披着白雪”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雪后到处覆盖白雪的美丽景色,让语言富有节奏,增强了表达效果。
D.第⑧段中“发亮的白雪世界”指的是覆盖着白雪的石桥和溪石。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这句话是作者在   时说出的,说明作者当时   的心情。这句话应读出   的语气。
8.在文中找出作者描绘雪中松坊溪溪石的句子。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9.作者写雪后的白雪世界,为什么还要写水中游动的彩色溪鱼呢?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口耳相传的经典。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沉香劈山救母
佚 名
①传说,汉代有个书生叫刘玺,上京赶考时,在华山的一座神庙中遇到了一位仙女——华山三圣母。可是,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又怎能缔结姻缘呢?但三圣母不顾天条,化身为一个民间女子,向刘玺道出真情,于是两人结为夫妻。
②过了一段时间,刘玺考期将临,三圣母已有孕在身,离别之时,刘玺赠给三圣母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
③刘玺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三圣母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天宫大办宴会,三圣母有孕在身,便推托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她与凡人结为夫妻的事情被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他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要捉拿她,让她接受惩罚。
④三圣母本来有一件宝物——宝莲灯,连二郎神也不是手持宝莲灯的三圣母的对手。但二郎神命哮天犬趁三圣母休息之际,将宝莲灯偷出。就这样,可怜的三圣母被自己的哥哥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接受惩罚。三圣母在洞中生下了儿子,取名沉香。
⑤三圣母怕二郎神对沉香下手,就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回扬州,留在其父刘玺身边。
⑥多年过去,沉香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他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一心想救出母亲。他知道父亲帮不了他,便独自离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华山。
⑦沉香找不到母亲,放声大哭。这哭喊声,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pī lì)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清原因,决定帮助沉香。于是,沉香拜大仙为师,学习六韬三略①、百般武艺。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收下大仙赠送的开山神斧,出发救母。
⑧沉香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三圣母知道沉香不是二郎神的对手,便叫他向舅舅二郎神求情。于是,沉香来到二郎庙,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了三圣母,反而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愤怒到了极点,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
⑨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他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大仙们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太无情无义了,于是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战胜了二郎神,还拿回了宝莲灯。
⑩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开山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被关在洞中多年的母亲……
从此,三圣母和儿子沉香、丈夫刘玺全家团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
【注释】①六韬(tāo)三略:指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这里泛指兵书、兵法。
10.请结合下面的提示对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进行梳理。
独自前往华山寻母→   →获赠开山神斧,出发救母→与舅舅二郎神大战→   →劈山救母,一家团聚
11.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对沉香劈山救母这一神话故事进行缩写。
12.【情境化命题】读完这则故事,同学们对故事中的沉香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完成对话。
13.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沉香见到多年未见的母亲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把母子相见的情形写具体。
14.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能从这个民间故事中找到不可思议的情节吗?照样子完成下图。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感人的人物故事。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茅以升的故事
佚 名
①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
②有一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两岸正在举行龙舟比赛。然而,看龙舟比赛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还被淹死。小以升大吃一惊:桥为什么会塌?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想到这里,茅以升暗下决心:____。
③从此,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这天,他看着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从桥上驶过,大桥坚定稳固;他又看着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通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把这座桥从桥面到桥墩看了个够,直到天黑才回家。
④1916年,茅以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斩钉截铁地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⑥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⑦茅以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用自己勤勉不倦的奋斗架设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之桥。
(选自《百姓故事会——茅以升》,有删改)
15.【思维导图】读短文,想一想文章写了茅以升的哪几件事,将下图补充完整。
16.读第②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的横线上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
17.读短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茅以升立下长大要造桥的志向,是因为看到了桥毁人亡的悲剧。
B.美国人看中了茅以升既懂理论又有技术,要聘请他担任工程师。
C.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茅以升在美国刻苦学习桥梁知识的故事。
D.文章主要介绍了茅以升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8.【阅读要素】读一读文章的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写写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修建钱塘江大桥困难重重:木桩难打、沉箱难装、钢梁难架……抗日战争爆发后,建桥更困难。敌机不断轰炸钱塘江大桥,所幸大桥主体未被炸中。茅以升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将大桥建成。
19.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请你给茅以升写一段颁奖词。
颁 奖 词    
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精美的散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品 春
厉彦林
①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②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枝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
③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皱裂多疤,树干有三拃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每棵树的香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⑦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到外地求学,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可是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独特的味道。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在小院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从前的画面:____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文章开头“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明题意,品春即是品香椿芽。
B.以小见大,通过写香椿芽来表现春意。
C.借物抒情,使情感有了依托的对象。
D.运用比喻,把春天写得更形象生动。
21.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从颜色、   、   、味道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表达了对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22.【思维导图】第⑤—⑨自然段围绕香椿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完成思维图。
23.【阅读要素】下面是两名同学的对话,请你联系上文,填一填。
24.读第⑨自然段,“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作者会想到关于香椿的哪些人、事、景呢?请展开想象,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高粱情
牛 汉
①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②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③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
④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⑤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要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⑥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有删改)
25.【新题型】阅读短文,感受高粱身体部位的特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26.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高粱和麦子、豆秧进行比较。    
②这句话突出说明了高粱的根扎得很深、很稳,难以被拔动。    
③这样写是为了表明这里的土壤不适合麦子和豆秧生长。    
27.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描写了高粱的生长环境,侧面表现出高粱顽强的生命力。
B.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高粱的根坚强有力的特点。
C.第④段中写“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流露出“我”对高粱根的嫌弃。
28.短文第⑥段点明了高粱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抒发了作者   之情。
29.文中的高粱具有怎样的品格?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人?想一想,写一写。
阅读
忽略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②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③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④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⑤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⑥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⑦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⑧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⑨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
⑩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30.文中孩子和母亲对待小瓜苗的态度各是什么?
31.第⑧自然段“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感受的忽略。紧接着又有一处“忽略”的描写,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32.读第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33.文章最后一句表现出孩子的心情是(  )。
A.见到美景的高兴 B.面对阳台的失望
34. 如果文中的母亲是自己的妈妈,借着这件事,你会和母亲心平气和地说些什么?写下来。
阅读
材料1: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②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③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④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材料2:
①小鸟天堂,又名鸟的天堂,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江门新会的一个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同时小鸟天堂也是新会“新八景”之一,同时亦是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②小鸟天堂上面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枝都垂到了地上,扎进了土中,已经开始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时光慢慢流逝,这棵大榕树已经独木成林。在这片森林里面也同时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的小鸟、鸟雀,鸟树相依,人与鸟相处非常和谐,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的风景线,人们把这个叫做“雀墩”。
材料3:
“打卡”一词来自职场,本意是“工作人员上下班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上班和下班的时间”。但在网络中传播后,衍生意思为看过留名,就相当于签到的意思一样,好似是一个日常的行为,表示自我明白了、看过了、今日来过了。
35.下列对“材料1”的描写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B.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C.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
D.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动态描写
36.“雀墩”一词用得非常形象。“雀”指的是小鸟、鸟雀,结合“材料2”的叙述,“墩”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37.读了“材料1”和“材料2”,假设自己某天傍晚去“鸟的天堂”打卡,你准备用三张照片展现大榕树,其中一张是“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的树叶”,你还会拍些什么?
38.对于自己拍摄的三张照片,如果制作成打卡手记,你打算怎么排序?为什么?
39.如果给自己的打卡手记配上简洁的文字,不但能让人知道你去了哪里,还能让人知道你的感受,你会写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踟蹰;走离阡陌
2.苦耕图、负重图
3.对比;勤劳踏实,肯负重
4.赞扬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比如环卫工人,他们无论酷暑严寒,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来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出行的人一个整洁的环境。
【答案】5.下雪时的景象;雪止后的景象
6.D
7.感叹;看到雪止后的景象;激动、高兴;激动
8.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子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这些语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中松坊溪溪石的特点,表现了雪中溪石的可爱形态。
9.这样写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孕育着生机,游动的溪鱼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让画面更加美丽,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10.寻母未果,跟霹雳大仙学本领;获四位大仙助力,战胜二郎神,夺回宝莲灯
11.汉代有个叫刘玺的书生,上京赶考时,在华山一座神庙中遇到了华山三圣母,三圣母违反天条,与刘玺结为夫妻。此事被她的兄长二郎神得知,二郎神派哮天犬偷走三圣母的法宝——宝莲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圣母在洞中生下沉香,并托夜叉将其送到中榜的刘玺身边。沉香长大,得知自己的身世,只身赶赴华山救母,拜霹雳大仙为师,努力学习本领,并在众仙的助力下战胜了二郎神,最终用霹雳大仙赠送的开山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一家人得以团聚。
12.示例一:和华山三圣母是兄妹,却不顾亲情狠心惩罚三圣母,而且他作为沉香的舅舅,居然毫无怜惜之意,对沉香大打出手,他对待亲情的淡漠让我无法理解。示例二:虽然对待亲情的淡漠让人无法理解,但是他遵守天规,即使是自己的妹妹,也一视同仁,说明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神仙。
13.沉香劈开华山,见到了被关在洞中多年的母亲,那一刻,母子俩深情对望,顾不上诉说多年离别之痛、思念之苦,沉香激动地抱住母亲,喊道:“母亲,我是沉香,我来救你了!”三圣母脸上露出了微笑,紧紧地搂住他,仔细打量沉香的面庞,听着沉香眉飞色舞地讲述他打败二郎神的经过。
14.沉香的哭喊声惊动霹雳大仙;斧头能劈开华山
【答案】15.桥塌人亡,立志造桥;一边上课一边实习;拒绝聘请,决定回国
16.长大后要为人民造桥,造不会塌的桥。
17.C
18.首尾呼应(或: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突出茅以升为国为民架桥的爱国主义形象。
19.茅以升从小志向远大,学习勤奋努力,忠于祖国、热爱祖国,勇挑重担,为祖国鞠躬尽瘁。他是祖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答案】20.D
21.形态;香气
22.摘香椿芽;吃香椿芽;种香椿树
23.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24.每当采摘香椿芽时,我们会约好早早出发,在太阳刚露出头时,我们便背上竹筐向山上走去。一路上,我们听见小鸟在枝头歌唱,看见露水还在草叶上跳舞,美丽极了。
【答案】25.(秆子)生长特点:挺拔、粗壮;(根)展现的品格:坚韧不拔
26.正确;正确;错误
27.C
28.对高粱的高度赞美
29.文中的高粱具有坚韧、顽强不屈的品格。这让我联想到了为祖国戍守边疆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畏艰苦,凭着坚忍执着的精神保卫着祖国的领土。
【答案】30.孩子: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相信瓜苗能长大,尊重瓜苗这一生命。
母亲:觉得瓜苗长不出西瓜,会影响紫罗兰生长,便拔掉了瓜苗,没重视孩子想法。
31.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32.孩子纯真善良,通过画画表达对小生命的尊重,老师的做法值得称赞,也让人反思家长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忽略。
33.A
34.妈妈,您拔掉小瓜苗让我很伤心,我真的很期待小瓜苗长大。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您以后能不能多考虑我的感受呢?
【答案】35.C
36.“墩”在文中指的是由大榕树独木成林后,众多树枝垂地生根形成的类似土墩状的整体形态,它看起来像一个厚实、稳固的基础,故而称为“墩”。
37.一张是榕树的主干上长出的许多枝根垂直到地上景象,另一张是栖息在榕树上的成千上万只鸟雀的画面。
38.照片排序可以是:首先拍摄大榕树的整体景象展现其规模庞大,其次是树叶的细节展现其茂密和生命力,最后是栖息其上的鸟雀;这样排序先呈现大榕树的主体风貌,再深入细节,最后以鸟雀点缀,逐步深入且完整地展示出“鸟的天堂”独特的魅力与和谐的生态画卷。
39.今日打卡小鸟天堂,见证了广东省江门新会这巨大榕树的绝美与神奇,自然滋养了心灵,鸟鸣充盈浮躁尘世间,让人顿觉宁静与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