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周恩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重要经历是( )
A.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领导南昌起义
C.协商解决西安事变
D.任北伐军总司令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争(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实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3.“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 打败日本侵略者 D.打倒列强除军阀
4.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立的著名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它的校址位于( )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北京
5.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6.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7.“日头一出红又红, 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力量大, 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8.学者张益民认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领导人重新探讨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对农业中国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认识。这种认识及行动方向的转变是( )
A.农民运动到城市暴动 B.乡村到城市
C. 城市到乡村 D.反蒋到联蒋
9.“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2.右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3.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图片展而搜集的图片,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4.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大渡河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强渡乌江 ⑥遵义会议
A.⑥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⑥②④③
C.⑥①⑤②④③ D.⑤⑥①②④③
15.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 )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 )
A.会师井冈山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
17.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正确理解是(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长征史实的是( )
A.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1.北伐战争中,有一支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队伍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这支队伍是( )
A.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
C. 黄埔学生军 D.蒋介石的第一军教导师
22.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能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3.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24.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5.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二、非选择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
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
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10月50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长征》
材料二 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1)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指出,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受挫有何影响?
28.江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图说江西 重心转移】
图(a) 南昌起义 图(b) 井冈山会师
(1)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井冈山会师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原因 认识道路】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哪一军队?在井冈山,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答案
1-5ABDBB 6-10ABCDD 11-15DBBDC 16-20ACCBB 21-25ACCAD
26.(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空间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偏远地区。
(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或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
(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
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7.(1)国民党军队兵力强大,敌我力量悬殊;李德和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2)使中央苏区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后,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3)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