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重点专项):课内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短文
桥(节选)
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②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⑤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⑦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⑧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⑩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中老汉两次“吼”站的角度不同,一次是站在“党员”的角度,一次是站在“父亲的角度。第一次“吼”是站在 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 的大爱;第二次“吼”是站在 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 的真爱。
2.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作用是 。
3.片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____(多选)
A.使语句精练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D.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4.结尾处“她丈夫”是 ,“她儿子”是 。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5.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 。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6.选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
A.群众入场 B.典礼开始 C.阅兵式
7.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其中对各个方阵的具体描写是“ ”(点 面)的描写,对所有军队的描写是“ ”(点 面)的描写。运用点面结合方法的好处是 。
8.读画横线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群众 的心情。
9.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选文,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一写。
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节人(节选)
①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②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③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④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⑤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⑥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⑦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
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⑧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
⑨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10.想要了解怎样制作竹节人,应该细读片段中第 自然段。根据这段介绍,知道了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工具有: 。
11.根据选文,补充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体,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第二步:
第三步:
12.读这个片段可以完成的阅读任务是( )
A.体会玩竹节人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
B.教别人做竹节人并体会玩的乐趣
C.学习如何制作竹节人
阅读
《穷人》(节选)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3.“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和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歇后语有 。
14.这个片段选自《 》一课,作者是俄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等。
15.文中的“他”是指 。“他们”是 。
16.文段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 。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 。
17.这个片段主要对桑娜进行了 描写,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
品质。
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悉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8.选择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山涧(jiān jiàn)
雹子(báo bāo)
19.读下面的句子,做题。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这是一个 句。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石头砸得 ,还可以体会到五壮士 。
②加点词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用上“传递”仿写一句话: 。
20.请在加“【】”部分找出关于五壮士“面”的描写和关于五壮士“点”的描写,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21.有同学认为文中关于敌人的描写可以删掉,如“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一50~150℃之同;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毒,(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22.结合选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23.读选文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24.选文中加点的“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5.想在选文中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我们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
A.寻找中心句 B.圈画关键词
C.总结小标题 D.查阅课外资料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节选)
①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
②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③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④不一会儿,火已经烧到我面前,火苗子一伸一伸的,烤得我脸上热辣辣地疼。幸而面前有一堆不长草的乱石头挡着,火才没烧到我身上。
⑤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⑥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⑦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⑧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⑨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⑩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选文有删节)
26.第⑥段□处最适合填入的一组关联词是( )
A.无论……无论……还 B.不仅……不仅……也
C.不仅……不仅……更 D.不仅……而且……更
27.阅读第⑤—⑧段内容,依据提示完成下表的填写。
邱少云的处境 当时可做的选择 可能带来的结果 邱少云的抉择
部队潜伏时,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他被烈火包围住 ① 他能脱困,但潜伏部队暴露,作战计划落空,影响整个战役 伏在那儿纹丝不动,忍受烈火烧身,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附近的战友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救出自己的战友 他能脱困,但潜伏部队暴露,作战计划落空,影响整个战役
② ③
28.分析第⑧段中画线的两个称呼的作用: 。
29.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富强,革命志士们前赴后继、无私无畏,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开展小组活动,把第二单元课文题目按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填在时间轴上,填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开国大典》 ②《狼牙山五壮士》 ③《七律 长征》
B.①《狼牙山五壮士》 ②《七律 长征》 ③《开国大典》
C.①《七律 长征》 ②《开国大典》 ③《狼牙山五壮士》
D.①《七律 长征》 ②《狼牙山五壮士》 ③《开国大典》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党员;人民群众;父亲;儿子
2.环境;突出当时的形势危急
3.B;C
4.老汉;小伙子;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突出老支书心系群众、舍己为人的党性光辉
5.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答案】6.C
7.点;面;不仅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
8.欢欣鼓舞、激动自豪
9.我想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它彰显了我国军事现代化强国的风采,我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无比自豪。
【答案】10.二;毛笔杆、线、锯子
11.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12.C
【答案】13.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4.穷人;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15.渔夫;西蒙的两个孩子
16.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
17.心理描写;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答案】18.jiàn;báo
19.比喻;很多;对鬼子的仇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决心;;拟人;小鸟在树上快活地飞来飞去,把好消息传递给大家
20.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悉们!用石头砸!”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整体的团结勇敢,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1.不能删,因为通过描写敌人的惨状,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强大战斗力和英勇无畏。这种描写方式使五壮士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22.虽然……但……
23.提出疑问,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24.不能删去。“至少”一词说明这几个条件是最低标准,不代表全部的条件,若删去则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5.B
【答案】26.C
27.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如果邱少云采取行动或者战友救他,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更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28.“我的战友”这个称呼体现了作者与邱少云之间亲密的战友情谊,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邱少云的深厚感情;“伟大的战士”则高度赞扬了邱少云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坚定意志、自我牺牲精神和伟大的人格,突出了邱少云的英雄形象。
29.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