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比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比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17:5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简比的依据是( )。
A.比的意义 B.比的基本性质 C.分数的意义 D.无法确定
2.12∶18=,18是比的( )。
A.前项 B.后项 C.比值
3.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5∶4,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A.5∶4 B.4∶9 C.5∶9 D.9∶5
4.甲、乙两数的比是4:3,甲数比乙数多10,甲数是(  )
A.10 B.40 C.30
5.五年级有120人,男女生人数比是7:5,女生有多少人?列式(  )
A. B. C.
6.把8∶15的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A.加上16 B.乘16 C.除以16 D.乘3
7.如果减数与被减数的比是6:13,那么差是减数的(  )
A. B. 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总价与数量的比就是单价,刻画价格的高低
②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刻画快慢
③动物举起物品的质量和自身体重的比刻画的是力气的大小
④教室面积与人数的比刻画的是拥挤状况
A.1 B.2 C.3 D.4
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10 B.20 C.30 D.40
10.某地出租车行S千米收费3S元。甲、乙、丙三人约定:由甲在A地租一辆出租车,途中乙在B地上车,丙在其后的C地上车,三人同时在D地下车。已知AB=BC=CD=10千米,出租车按规定收费90元,那么这笔车费由甲、乙、丙三人按乘车的路程合理分摊,顺次应付( )元。
A.40,30,20 B.50,30,10 C.45,30,15 D.55,25、10
二、填空题
11.从丽景学校到东升丽景名筑,吴老师步行要8分钟,小云步行要6分钟,吴老师和小云的速度比是( ).
12.(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叫做比值。
13.妈妈9元可以买2千克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14.如果2∶7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15.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已知长是20米,则这块地的面积为   平方米.
16.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192,减数与差的比是7∶9,被减数是( ),减数是( )。
17.一根竿直立在地面上,竿高2米,影长80厘米,影长和竿高的比是 ,比值是 。
18.甲乙两个数的和是605,如果在乙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相等,则甲数是 ,乙数是 。
19.梯形上底与下底的比是2:3,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有两块同样重的合金,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5,另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将两块合金合成一块,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   .
三、判断题
21.比的前项相同,后项越大,比值越大。( )
22.一场球赛的比分是4∶0,因此比的后项可以是0。( )
23.小牛和大牛的只数比是1:3,小牛和大牛的总数是24只,小牛的只数是24×.   (判断对错)
24.如果a∶b=8∶3,那么a只能是8,b只能是3.( )
25.比值只能用分数表示。( )
四、计算题
26.化简比。
60厘米∶1.2米 3∶0.6
27.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五、解答题
28.红星小学开展读书日活动,将520本课外书籍按人数分给六年级一班和二班,一班有30人,二班有35人。一班和二班各分得多少本?
29.“六 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把522个果冻按人数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知五年级有84人,六年级有90人.那么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个果冻?
30.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则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31.三个组同时加工一批服装,已知甲组与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8:9,乙组与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3:5,丙组比甲组多加工了105套,丙组加工了多少套?
《第四单元比》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C D C D B C
1.B
【分析】化简比的依据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把比化为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的比。
【详解】由分析可知:
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
故答案为:B
2.B
【分析】根据比各部分名称,12∶18=,12是比的前项,18是比的后项,∶是比号,是比值。
【详解】12∶18=,18是比的后项。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比的各部分名称,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3.C
【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男生是5份,女生是4份,可用加法求出全班人数是9份。用男生的份数和全班人数的份数一比就得出答案。
【详解】求全班人数的份数∶5+4=9;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9
故答案为:C
【点睛】求全班人数的份数是此题的解题关键。
4.B
【详解】试题分析:甲、乙两数的比是4:3,就是甲数是4份,乙数是3份,甲数比乙数多4﹣3=1份,已知甲数比乙数多10,就是一份是10,求甲数用10乘甲数的份数4即可.
解:10÷(4﹣3)×4,
=10÷1×4,
=40;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先根据两数的比得出两个数的份数,求出份数差,已知份数差是10,就是一份是10,再求甲数很容易了.
5.C
【详解】试题分析:把五年级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则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再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即可得解.
解:120×=50(人);
答:女生有50人.
故选C.
点评:得出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分析】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详解】前项增加16,变成24,相当于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比的性质。
7.C
【详解】试题分析:由“减数与被减数的比是6:13”可知被减数=×减数,因此差=×减数﹣减数=(﹣1)×减数=×减数,据此解答.
解:差=×减数﹣减数=(﹣1)×减数=×减数;
因此差是减数的.
故选C.
点评:先推出被减数与减数的关系,再根据“差=被减数﹣减数”,解决问题.
8.D
【分析】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据此逐条分析即可。
①总价÷数量=单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物品质量÷自身体重,得数越大,表示体重相同的情况下,举起的物品越重;
④教室面积÷人数=平均每人占地面积。
【详解】①总价与数量的比就是单价,刻画价格的高低,说法正确;
②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刻画快慢,说法正确;
③动物举起物品的质量和自身体重的比刻画的是力气的大小,说法正确;
④教室面积与人数的比刻画的是拥挤状况,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的有4个。
故答案为:D
9.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设长是3x厘米,宽是2x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解:设长是3x厘米,宽是2x厘米,
3x×2x=24,
6x2=24,
6x2÷6=24÷6,
x2=4,
x=2;
周长=(3x+2x)×2,
=(3×2+2×2)×2,
=(6+4)×2,
=10×2,
=2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10.C
【分析】根据题意,甲坐车的路程为:(10+10+10)千米,乙坐车的路程为:(10+10)千米,丙坐车的路程为:10千米,然后出10千米收费多少元,再根据每人坐车的路程,求得每人应摊的车费。
【详解】甲坐车的路程为:10+10+10千米
乙坐车的路程为:10+10千米
丙坐车的路程为:10千米
也就是6个10,一共收费90元。
则90÷6=15(元)
甲:15×3=45(元)
乙:15×2=30(元)
丙:15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求出每10千米收费多少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3:4
【详解】从丽景学校到东升丽景名筑的总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吴老师和小云所用的时间分别求出他们的速度,进而写出速度比并化简比,:=3:4.
12. 两数相除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的商
【详解】此题考查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13. 9∶2 4.5
【分析】根据题意,用总价和数量进行比;再根据比值的含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9:2=9÷2=4.5
妈妈9元可以买2千克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是9∶2,比值是4.5。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的意义,应明确比值的计算方法。
14.21
【分析】根据2∶7的前项增加6,可知比的前项由2变成8,相当于前项扩大到原来的8÷2=4倍;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4,由7变成28,也可以认为是后项加上28-7=21;据此进行选择。
【详解】2∶7的前项加上6,可知比的前项由2变成8,相当于前项乘4;
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4,由7变成28,
也可以认为是后项加上:28-7=21。
【点睛】此题考查比的性质的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
15.240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依据长和宽的关系求出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解答.
解:因为长和宽的比是5:3,
则宽=长=×20=12(米),
20×12=240(平方米);
答:这块地的面积为240平方米.
故答案为2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关键是先求出长方形的宽.
16. 96 42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减数+差+减数+差=192,即(减数+差)×2=192,据此用192除以2求出减数与差的和,也就是被减数,减数与差的比是7∶9,减数与差一共是7+9=16(份),16份是减数与差的和,据此用减数与差的和除以16,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减数的份数即可求出减数。
【详解】192÷2=96
96÷(7+9)×7
=96÷16×7
=6×7
=42
所以被减数是96,减数是42。
17. 2∶5
【分析】先把单位化统一了再写比,进而化简比。化简比是根据比的性质将比化成最简比的过程,结果仍是一个比;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数值。
【详解】2米=200厘米,
影长和竿高的比:80∶200=2∶5,
影长和竿高的比值:80∶200=2∶5=,
答;影长和竿高的比是2∶5,比值是。
【点睛】此题考查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要注意区分:化简比的结果仍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要注意单位一定要统一。
18. 55 550
【分析】由“在乙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相等,”知道去掉0相等说明乙是甲的10倍,那么乙数是甲乙两个数和的,而甲乙两个数的和又告诉了,根据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甲数是:605×=55
乙数是:605﹣55=550
【点睛】关键是理解题意,分析关键的句子,找出数量关系,把学过的方法灵活利用起来。
19.27
【详解】略
20.17:43
【详解】试题分析:假设每块合金重30,那么第一块中铜占合金的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则铜有30×=5,锌有30﹣5=25;第二块中铜占合金的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则铜有30×=12,锌有30﹣12=18;则合成一块,铜5+12=17,锌25+18=43,进而求比即可.
解:假设每块合金重30,
1+5=6,2+3=5,
(30×+30×):(30×+30×),
=(5+12):(25+18),
=17:43;
答: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7:43.
故答案为17:43.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假设每块合金重30,进而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两块合金中锌和铜的重量,然后求出新合金中锌和铜的重量,再求比即可.
21.×
【分析】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前项相同,后项越大,比值越小,举例说明即可。
【详解】如20∶1=20、20∶2=10、20∶4=5,比的前项相同,后项越大,比值越小,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本题中4∶0表示两个队的得分情况,没有进球就是0分,两者意义不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一场球赛的比分是4∶0,与数学中的比意义不同,比的后项不可以是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熟记比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小牛和大牛的只数比是1:3,先出求小牛和大牛的总份数,再求出小牛和大牛分别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乘法求出小牛的只数即可判断.
解:1+3=4(份),
24×=6(只);
所以小牛的只数是24×,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
24.错误
【分析】根据比的认识可知,化简后前项是8,后项是3的比有很多个,不一定都是8和3,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果a:b=8:3,a可能是8的倍数,b也可能是3的倍数,所以a不一定是8,b也不一定是3.
故答案为错误.
25.×
【分析】比值是指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所以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还可以是分数。
【详解】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所以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还可以是分数。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比值的意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26.2∶25;1∶2;5∶1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化简;注意单位名数的统一。
【详解】∶1.25
=0.1∶1.25
=(0.1×100)∶(1.25×100)
=10∶125
=(10÷5)∶(125÷5)
=2∶25
60厘米∶1.2米
=60厘米∶120厘米
=(60÷60)∶(120÷60)
=1∶2
3∶0.6
=(3×10)∶(0.6×10)
=30∶6
=(30÷6)∶(6÷1)
=5∶1
27.;;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详解】96∶24
=(96÷24)∶(24÷24)
=4∶1
0.15∶7.5
=(0.15×100)∶(7.5×100)
=15∶750
=(15÷15)∶(750÷15)
=1∶50

=2∶9
28.240本;280本
【分析】先求得两个班各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六年一班分得:
520×=520×=240(本)
六年二班分得:
520×=520×=280(本)
答:六年一班分得240本,六年二班分得280本。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以及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
29.五年级分得252个,六年级分得270个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五年级有84人,六年级有90人”,可求出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的人数占两个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求出五、六年级各分得果冻的个数.
解:522×,
=522×,
=252(个);
522×,
=522×,
=270(个);
答:五年级分得252个,六年级分得270个.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30.21厘米;28厘米;35厘米
【详解】84×=21(厘米),
84×=28(厘米),
84×=35(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21厘米,28厘米,35厘米。
31.225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乙组总量是不变的,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9,所以甲是8份,丙就是5×3=15份了,可知丙组比甲组多15﹣8=7份,正好丙组比甲组多加工了105套,就可求出1份的,再乘丙的15份即可.
解: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9,
所以乙组与丙组加工服装套数比是9:15,
那么甲组:乙组:丙组=8:9:15,
105÷(15﹣8)×15,
=105÷7×15,
=15×15,
=225(套),
答丙组加工了225套.
点评:此题关键是乙组总量是不变的,先把乙组化成同样的份数,就找9和3的最小公倍数9,就可知道其它两组的份数,从而求出与105相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一份的量,从而求出丙组生产的套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