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3个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的人均住房面积最大。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2.下图是数学家获菲尔兹奖年龄分布情况统计图,获奖人数最多的年龄在( )岁。
A.28 B.38 C.39 D.45
3.( )和( )都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A.统计表;条形图 B.画“正”字;统计表 C.画“正”字;条形图
4.下图是李明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统计图,最多相差( )千克.
A.7 B.7000 C.70 D.700
5.下面是一个报亭一个月卖出的杂志数量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1格表示( )本比较合适。
种类 汽车杂志 体育杂志 娱乐杂志 其他杂志
数量/本 300 800 1000 700
A.1 B.5 C.10 D.100
6.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400人。
A.10 B.15 C.20
7.下图是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含主食)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 )人比较合适。
最喜欢的早餐 豆浆 果汁 牛奶
人数 18 12 24
A.1 B.3 C.5 D.10
二、填空题
8.统计表和( )都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从( )中能更清楚地看各项数量的多少。
9.下图是乐乐家今年一、二、三月用电量的统计图;在统计图上填出每个月的用电量。(单位:千瓦时)
10.下面是凯通超市上周3种品牌牛奶销售情况统计表。
品牌 A B C
销售(箱) 25 50 35
(1)用条形图表示上面这些数据,1格代表( )箱合适。
(2)如果你是凯通超市经理,下周要多采购( )品牌牛奶。
11.在统计图上方中间的位置,要写出统计图的( )。
12.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条形统计图可分为( )和( )。
13.小方调查了自己所在组的每个同学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制成了下面条形统计图。
(1)根据条形统计图,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打乒乓球 跳绳 打篮球 踢毽子
人数
(2)小方这组同学中最喜爱 的人最多,最喜爱 的人最少。
(3)小方这组一共有 个学生。
14.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项目统计图
(1)1格表示( )人。
(2)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是( )人。
(3)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是( )人。
(4)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多( )人。
15.根据下图说一说,( )月份化肥产量最高,是( )吨.(按顺序作答)
16.下图是兴源小学同学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图书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1小格代表( )册,画9小格代表捐赠了( )册。
(2)( )捐赠的图书最多,比最少的年级多( )册。
(3)兴源小学一共捐赠图书( )册,平均每个年级捐了( )册。
17.深圳市某风景点近几年来游客人数统计图.
(1)2000年的游客人数比1998年增长 %;2002年游客人数比2000年增长 %.
(2)按这样的趋势,你估计2004年游客人数将比2002年增长 %,将达到 万人.
三、判断题
18.数据的整理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 )
19.纵向条形统计图比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得更明白。( )
20.条形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
21.下表是小朋友们对文具盒颜色的喜好调查情况,根据下表得知蓝色的文具盒最受欢迎.( )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22.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2厘米的直条表示100吨,那么9厘米的直条表示450吨。( )
四、计算题
23.70+30×5= 280×1÷280= 47×4= 72÷4= 58÷2=
390+80+110= 16×6-96= 28×30= 250×8= 42×8=
五、解答题
24.我是统计小能手。
四(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表
水果名称 苹果 梨子 香蕉 西瓜 葡萄
人数 22人 6人 4人 6人 8人
(1)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2)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 )和( )的人数一样多。
(3)四(1)班元旦联欢会上,准备水果时,你有什么建议?
25.看图回答问题。
车辆分类 自行车 小轿车 电动车 面包车
数量/辆 24 16 30 4
经过学校门前车辆(20分钟内)统计图
(1)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完整。
(2)经过学校门前的车辆中,( )的数量最多,( )的数量最少。
(3)电动车比自行车多( )辆。面包车比电动车少( )辆。
(4)小轿车的数量是面包车的( )倍。
(5)一共有( )辆车经过学校的门前。
26.江勇所在的四(1)班同学身高数据统计如下表:
身高/厘米 120—129 130—139 140—149 150及以上
人数 8 16 12 7
(1)根据上面统计表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四(l)班同学的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多,( )厘米的人数最少。
(3)四(1)班一共有( )名学生。江勇的身高是140厘米,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大约排名第( )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是气温自测仪上记录的某天四个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
(1)根据统计图填表
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度)
(2)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度,最低气温是( )度,平均气温大约( )度。
(3)实际算一算,这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28.某小学各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女生人数如下表。
性别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男生 3 5 10 19 25 32
女生 2 4 11 22 25 3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2)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A B D C B
1.C
【分析】将三所城市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进行比较即可;或者观察哪一个城市的条状最高,哪一个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最大。
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详解】北京对应的条状最高,因此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最大。
17.6>16.7>14.8,因此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B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哪个直条最长,表示的人数最多。据此解答。
【详解】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获奖人数最多的年龄在38岁。
故答案为:B
3.A
【分析】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原始数据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统计表和条形图都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详解】据分析可知:
统计表和条形图都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故选:A
【点睛】此题属于基础题,只要认真,容易完成,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4.B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最多与最少间的差距,然后根据质量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详解】10-3=7(吨)
7吨=7000千克
故选B.
5.D
【分析】从表格中找出最大的数字和最小的数字分别是1000和300,两个数字之间相差700,那么再观察选项中与跨度700最相适宜的间隔,间隔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否则会拉长或缩短竖轴长度,或是表示不清楚数字。
【详解】A.1与700的数位差了两位,若间隔为1本,则跨度太大,且竖轴长度会拉长很多,有700个间隔,所以不符合情况;
B.5与700的数位差了两位,若间隔为5本,则跨度较大,且竖轴长度会拉长得较多,有140个间隔,所以不符合情况;
C.10与700的数位差了一位,若间隔为10本,则跨度较大,且竖轴长度会拉长得较多,有70个间隔,所以不符合情况;
D.100与700的数位相同,若间隔为100本,则跨度适中,竖轴长度也适中,有7个间隔,符合情况;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解出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间隔的大小与跨度以及竖轴长度之间的大小关联。
6.C
【详解】60÷3=20(人),400÷20=20(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用60除以3求出1厘米表示的人数,用400除以1厘米表示的人数即可求出直条的长度。
7.B
【分析】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时,若每格表示1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18格、12格和24格,格数太多,不够简洁。若每格表示3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6格、7格和8格,格数适中,比较简洁。若每格表示5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不足4格、2格多,不足5格,这样表示数据不精确。每格表示10人时,也是不能准确表示数据。
【详解】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3人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根据给出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数量,从而使条形统计图能准确表示数据,还更加简洁。
8.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是在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加工而得,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各项数量的多少。
【详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更清楚地看各项数量的多少。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优势,需要了解它的特点。
9.
【详解】略
10.(1)5
(2)B
【分析】(1)观察统计表可知,最大数据是50,最小数据是25,都是5的倍数,用1格表示5箱比较合适。
(2)三种牛奶,上周B品牌牛奶销售得最好,所以下周要多采购B品牌牛奶。
【详解】(1)用条形图表示上面这些数据,1格代表5箱合适。
(2)如果你是凯通超市经理,下周要多采购B品牌牛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图的制作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名称
【详解】在统计图上方中间的位置,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
如: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12. 纵向条形统计图 横向条形统计图
【详解】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13.(1) 2 4 1 3
(2) 跳绳 打篮球
(3)10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填表即可;
(2)通过比较同学最喜爱的各运动项目的人数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3)把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详解】(1)填表如下:
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打乒乓球 跳绳 打篮球 踢毽子
人数 2 4 1 3
(2)4>3>2>1
小方这组同学中最喜爱跳绳的人最多,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最少。
(3)2+4+1+3
=6+1+3
=7+3
=10(个)
小方这组一共有10个学生。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统计图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4. 1 足球 14 乒乓球 8 6
【分析】(1)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1格表示1人。
(2)、(3)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最喜欢羽毛球的共9人,最喜欢乒乓球的共8人,最喜欢足球的共14人,最喜欢排球的共11人,将最喜欢这四种球类的人数比较解答。
(4)用最喜欢足球的人数减去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解答。
【详解】(1)1格表示1人。
(2)14>11>9>8,则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是14人。
(3)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少,是8人。
(4)14-8=6(人)
则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多6人。
【点睛】通过条形统计图找到需要的数据,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
15. 12 26
【详解】仔细观察上面的关于红星化肥厂1999年下半年化肥产量的条形统计图得知,12月份化肥的产量最高,是26吨.
16.(1) 5 45
(2) 四年级 20
(3) 210 35
【分析】(1)统计图中横轴代表数量,确定每个小格的表示范围,用“最大值-最小值”算得每小格代表的数量;用“每小格代表的数量×格数”算得9小格代表捐赠了多少册。
(2)条形图最长的,捐赠的图书最多,条形图最短的,捐赠的图书最少;用“最多的-最少的”可算得两个年级捐赠图书的数量差。
(3)把所有年级捐赠的图书数量相加,得到的就是兴源小学捐赠图书的总数;“用总数÷年级个数”可算得平均每个年级捐了多少册图书。
【详解】(1)第1格代表:5-0=5(册)
第2格代表:15-10=5(册)
第3格代表:20-15=5(册)
……
每1小格都代表5册
5×9=45(册)
统计图中1小格代表5册,画9小格代表捐赠了45册。
(2)四年级的条形图最长,表示捐赠的图书最多,捐了45册
一年级的条形图最短,表示捐赠的图书最少,捐了25册
45-25=20(册)
四年级捐赠的图书最多,比最少的年级多20册。
(3)一年级捐了25册,二年级捐了35册,三年级捐了30册,四年级捐了45册,五年级捐了40册,六年级捐了35册
25+32+30+45+40+35=210(册)
210÷6=35(册)
兴源小学一共捐赠图书210册,平均每个年级捐了35册。
17. 50 54.2 60 29.6
【详解】解:(1)
(12-8)÷8
=4÷8
=50%
(18.5-12)÷12
=6.5÷12
≈54.2%
(2)根据这样的趋势,估计2004年游客人数将比2002年增长60%,达到:
18.5+18.5×60%
=18.5+11.1
=29.6(万人)
故答案为(1)50;54.2;(2)60;29.6
【分析】(1)用两个年份的人数差除以上一个年份的人数即可求出增长的百分率;(2)根据前面增长的百分率估计后面增长的百分率,用上一年人数加上增长的人数即可估计出2004年将达到的人数.
18.√
【详解】整理原始数据时的方法很多,如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可以用画“√”号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字的方法,等等;据此判断;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都属于条形统计图,据此解答。
【详解】无论是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因此原题判断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0.√
【分析】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21.√
【详解】仔细观察上面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得知,喜欢红色文具盒的用9人,喜欢黄色文具盒的有6人,喜欢蓝色文具盒的有15人,喜欢白色文具盒的有8人;15>9>8>6,得知喜欢蓝色文具盒的人最多,则蓝色文具盒最受小朋友的欢迎.
2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2厘米的直条表示的重量除以2,即可计算出用1厘米的直条表示的重量,然后用1厘米的直条表示的重量乘9即可判断。
【详解】100÷2=50(吨)
50×9=450(吨)
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2厘米的直条表示100吨,那么9厘米的直条表示450吨。
故答案为:√
23.220 1 188 18 29
580 0 840 2000 336
【详解】略
24.(1)见详解;(2)苹果,梨子,西瓜;(3)班上喜欢吃苹果的人多,所以多准备苹果。
【分析】根据数量画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苹果的有22人,人数最多,喜欢梨子和西瓜的都是6人,是同样多的;元旦联欢晚会准备水果喜欢苹果的人多要多购买,人少的就少购买。
【详解】(1);
(2)22>8>6=6>4,所以喜欢苹果的最多,喜欢梨子和西瓜的同样多;
(3)班上喜欢吃苹果的人多,所以多准备苹果。
【点睛】根据数据去分析数量的多少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5.(1)见详解;(2)电动车;面包车;(3)6;26(4)4;(5)74
【分析】(1)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用纵轴上的数所表示车辆种类,横轴上的数据表示车辆的数量,每格代表2辆,即可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2)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各种车辆通过的辆数,从而知道哪种车通过的最多,哪种最少;
(3)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各种车辆通过的辆数,进而求出数量之和、之差;
(4)用通过的小轿车的数量除以面包车的数量即可;
(5)通过的各种车辆之和就是一共通过的辆数。
【详解】
(1)如图所示:
(2)30>24>16>4
经过学校门前的车辆中,( 电动车 )的数量最多,( 面包车)的数量最少。
(3)多:30-24=6(辆)
少:30-4=26(辆)
电动车比自行车多( 6 )辆。面包车比电动车少(26 )辆。
(4)16÷4=4
小轿车的数量是面包车的( 4 )倍。
(5)一共:24+16+30+4
=40+30+4
=70+4
=74(辆)
一共有( 74 )辆车经过学校的门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灵活应用,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答即可。
26.(1)见详解
(2)130—139;150及以上
(3)43;19;140-149的人数是12人,150及以上的人数是7人,即可得出江勇大约排名第19名。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2)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条形长的人数多,由此观察解答即可。
(3)将各种身高的人数相加,即可得学生总数;因为在140厘米以上的人数有18人,所以江勇的身高是140厘米,大约排在第19名。
【详解】(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得:
(2)根据统计表中条形的长短信息可得:
四(l)班同学的身高在130-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50厘米及以上的人数最少。
(3)8+16+12+7
=24+12+7
=36+7
=43(名)
一共有43名学生,在140厘米以上的人数有18人,所以江勇的身高是140厘米,大约排在第19名。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并进行解答能力。
27.(1)见详解
(2)25,10,17.5;
(3)17.5摄氏度
【分析】(1)根据统计图知道2时的气温15℃,8时是25℃,14时是20℃,20时是10℃,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即可;
(2)能够从统计图中直接得出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和除以2;
(3)把4个时间的气温加起来除以4即可。
【详解】(1)统计表如下:
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度) 15 25 20 10
(2)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25摄氏度,最低气温是10摄氏度,
(25+10)÷2
=35÷2
=17.5(摄氏度)
(3)(15+25+20+10)÷4
=70÷4
=17.5(摄氏度)
答:这天的平均气温是17.5摄氏度。
【点睛】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填入统计表中,及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8.图见详解
(1)41人;四、五、六年级
(2)一、二、六年级
(3)六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2人
【分析】各年级中男生戴近视镜人数最少有3人,最多有32人,女生戴近视镜人数最少有2人,最多有30人,结合条形图的格数,一格表示5人比较合适,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直条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1)把四年级戴近视镜的男女生人数相加即等于四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分别把各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女生人数相加,然后进行比较即可知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较多。
(2)根据统计图直条的长短可以直观的看出哪几个年级戴近似镜的男生比女生多。
(3)根据统计信息提出合理问题并解答即可。
【详解】
(1)19+22=41(人)
3+2=5(人)
5+4=9(人)
10+11=21(人)
25+25=50(人)
32+30=62(人)
62>50>41>21>9>5,四、五、六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较多。
答: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41人,四、五、六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
(2)根据两个统计图中各个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人数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一、二、六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感觉比较方便。
(3)六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2-30=2(人)
答:六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2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