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我为集体做贡献》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为集体做贡献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湘美版三年级上册“可爱的我们”单元,以集体劳动为载体,构建“艺术表现-生活联结-文化理解”三位一体的学习框架。教材通过丰子恺《儿童种瓜》等经典插画,将传统水墨线条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既传承“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如动态线对力量感的凝练表达),又呼应新课标“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要求。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提升绘画技巧,能够用插画准确、生动地展现人物动态,在插画中尝试不同的线条和色彩,增强作品的表现力。2、创意实践:激发创意,用独特的方法展现人物动态和情感,参与小组创作,分享并交流各自的想法,学习合作和创新。3、通审美感知: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艺术审美力,欣赏并讨论不同风格的作品,理解美学元素。4、文化理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从中汲取灵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在绘制动态线时可能遇到抽象思维的挑战,容易将其误解为实体轮廓。教学应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线条的流动性,以生动方式表现人物动态和情感。
重点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劳动场景,使用动态线捕捉人物动作,避免僵化表现,实现自然动态刻画。2、在插画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理解劳动美学的共性与差异,避免符号堆砌,实现文化与个人表达的统一。
难点 1、将动态线从辅助线转化为生动的人物比例与透视关系,实现动作的协调。2、引导学生提取文化元素内在逻辑,避免表层拼贴,创造符合主题的新视觉语言。
材料准备 吹塑纸、油墨、胶辊、宣纸、毛笔、墨汁、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我们都是生活小主人。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帮助他人呢?观察生活,画一画吧!观看视频《动态插画“九州行”》。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人物动态。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在学校里,你能和大家一起完成下边表格里的事情吗?如果能,请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图中的人物分别在做什么?对比观察他们的姿势有哪些不同?男孩在提水,女孩在擦灰。男孩:↘ (重心下沉的曲线)。女孩:↗ (能量上升的直线)。尝试用动态线表示出人物动态吧!小知识你知道吗,什么是动态线?动态线是艺术创作中用于捕捉物体角色运动趋势、能量方向的抽象辅助线。它是绘画、动画、角色设计等领域的重要概念,能帮助创作者快速构建画面的动感、节奏和整体协调性。常见的人物动态有哪些?站立:像男孩那样稳稳站直,手里提着水桶。挥手:比如女孩那样摇动手臂打招呼,活泼又开心!其他还有:走路、跑步、跳跃、坐着……思考——如何画好动态线?先画一条“动态线”,像面条一样弯弯的线(比如跑步时画“↗ ”斜线,跳舞时画“ ”螺旋线)。关节画圆圈 ,手肘、膝盖用小球球表示,动作更灵活!手脚要夸张,跑步时手臂甩高高,踢球时腿像弹簧一样拉长!方向很重要,头发、衣服往动作反方向飘(比如往右跑,头发就往左飞~)。注意事项别画“木棍人”:手脚不要太直(像右边女孩挥手时,手臂可以弯弯的像小桥 )重心别歪:跑步时身体微微前倾,站着时双脚像树根 一样稳稳贴地 动作要大胆:跳舞就画高高举起的胳膊,摔倒就画歪歪的身体!小技巧先画“动态线”:用一根曲线定动作方向(像左边男孩提桶的“↘ ”斜线)关节像小球 :手肘、膝盖用圆圈标记,弯折更自然。照镜子学动作:自己摆姿势观察,超有趣!三、艺术欣赏作品欣赏(展示图片)四、实践练习小知识插画是利用绘画来生动表达故事情节或传达信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常用于增强文字内容的理解和视觉吸引力。学习活动回忆自己在学校劳动的情景,画一幅生动有趣的记忆画。动手实践拖地小男孩绘制步骤:画圆圆脑袋+身体
先画个椭圆头,加上黄色T恤和黑色短裤(像小太阳 穿黑裤衩)。加拖把工具
手里画一根“长竹竿”(拖把杆),底部加波浪线当作拖布(像扫把尾巴~)。动作变灵活
腿稍微分开,一只脚轻轻抬起,旁边用“面条人 ”线条画弯腰的姿势。涂色就完成
T恤涂亮黄色,拖把杆涂棕色,地面画两条水痕(用蓝色虚线 )。 分析图中的人物动态。学习小知识。讨论绘制动态线的方法。学习小技巧动手绘制拖地小男孩。 引入所学内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了解什么是动态线。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5-26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我为集体做贡献”为主题,帮助学生将生活观察与艺术创作结合。学生在动态线探索中展现了良好的艺术感知力,能够准确捕捉人物的重心变化和能量走向。通过小组创作,学生突破了“木棍人”模式,运用曲线关节和夸张动作表现劳动场景,有些作品还尝试了跨文化元素融合。赏析丰子恺作品后,学生初步建立了插画叙事意识,能够通过细节传递集体劳动的温馨氛围。建议加强动态线应用指导,帮助学生改善动作表现问题。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本课以集体劳动为切入点,构建了“观察-解析-创作”的完整学习链。通过动态线小知识的导入,学生掌握了用抽象线条捕捉动作本质的方法;在对比赏析《儿童种瓜》等经典作品时,领悟了线条韵律与情感表达的关联;实践环节通过分步骤示范,将劳动场景转化为生动的插画叙事。学生不仅提升了人物动态表现技巧,更在合作交流中深化了对集体价值的认知。建议家长配合开展家庭劳动观察日记,巩固课堂所学。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我为集体做贡献一、观察表现人物动态二、绘制动态线的方法三、开展学生作品欣赏四、绘制拖地的小男孩五、学习课外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湖南民间美术中的人物动态】浏阳皮影戏。用牛皮雕刻的关节可动人物,通过三根竹签操控表演插秧、打铁等劳动场景。2、【生活中的人物动态观察】(1)橘子洲头观察晨练老人的太极动作。(2)在火宫殿看厨师制作臭豆腐时的颠锅手势。(3)校园课间操时注意同学跳“侗族哆耶舞”的摆手幅度。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课本课整合传统艺术与数字资源,构建多维度学习支架。通过丰子恺的《儿童种瓜》,结合水墨插画与生活叙事,激活传统艺术价值。利用动态线分解动画、实拍视频等数字资源,直观呈现动作能量。引入“全球儿童劳动图鉴”,扩展文化视野。用延时摄影记录劳动姿势,通过软件提取动态线。此过程动态化教材,解决动作僵化问题,融合艺术与技术。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态线”这一核心概念,有效串联起观察、解析与创作的全流程,印证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在跨文化融合环节,部分学生将和服纹样直接套用于值日生形象,反映出文化符号的机械搬运问题。未来可增设“文化元素解构工作坊”,引导学生提取异质文化中的线条组织逻辑而非表象符号。另深度反思表明,需在技术赋能与文化理解间建立更有机的联结,避免工具理性对艺术本真的消解。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