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07: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
班级:
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4、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5、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重点、难点】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概述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类型
(1)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________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________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________,水库崩坝,_________淹没的现象。
(2)雨涝:指因长期_____或____造成洼地_____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3.我国暴雨特点:_______、频发性、_______。
【课堂探究】
探究一.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探究二.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4、5月份
6、7月份
7、8月份
8、9月份
结论: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某些年份夏季风强,我国南方
北方
;夏季风弱,我国南方
北方

探究三.结合教材,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和2003年的淮河洪涝灾害成因上有什么异同点?
洪涝的成因
气候分析
地形分析
植被分析
土壤分析
水文分析
………
探究四:发生洪水一定会形成洪灾,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随堂练习】
1、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我国的洪水灾害
A..
多发生在西部地区
B.
多发生在东部地区
C.
多发生在春季
D.
多发生在冬季
4.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
A..
早春季节
B.
盛夏季节
C.
早秋季节
D.
寒冬季节
图1所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5~6题。
5.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6.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本节知识结构】
一、自然灾害
1.定义
2.类型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概念
是指发生在_____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______事件
分类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_____灾害、_____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危害
造成直接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_______和________。
自然灾害
2.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发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_________
流域_________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以及_______
____________
4.3答案1-5
DBCBD
6-7AD
8(1)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2)矿产资源
能源
(3)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
4.4答案:
1A2D3B4A5D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