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版八年级上第一次考试A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 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2.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标出词性。
①为人民解放军解放________词性:________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这些内容是新闻的导语部分。
B. “反革命中心”、“秩序稳定”、“有组织的抵抗”都属于偏正短语。
C. 新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D. “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这段文字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新闻立场鲜明,令人振奋。
4. 分别写出选段中的一个褒义词和一个贬义词。
褒义词: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
5. 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名句。
叠词写景的古诗名句给人以独特的美感:王绩的《野望》颔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落日余晖的远景描写突显秋之萧瑟,抒发孤独无奈的情感;崔颢的《黄鹤楼》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卷,为抒发乡愁做了铺垫;而王维的《使之塞上》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然未用叠词,却以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仙在《渡荆门送别》中以④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拟人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之情,视角独特,手法绝妙。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入蜀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 甲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郦道元。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________
8. 翻译下列句子。
(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9. 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是 日 天 宇 晴 霁 四 顾 无 纤 翳
10.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捕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11. 请在深入理解选文思想情感的前提下自拟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甲)(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慈母
杨利伟
①在我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忙,又经常出差,家里主要靠母亲操持张罗,她带着姐姐、我和弟弟三人,安排我们的吃穿和学习,十分辛苦。
②那时母亲在中学里教书,我就在那所学校就读,弟弟上幼儿园。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清早,母亲需要很早起来。她不会骑自行车,就让我和弟弟一个坐在前面,一个坐在后面,推着我们,走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放学后,自行车上除了弟弟和我,还多了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是教科书和作业本,全家吃过晚饭后,一切收拾停当,母亲就开始在灯下批改作业,而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脑子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
③母亲是个好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为此把全部心血用在了学生和孩子身上。她告诉我,在学习方面,不能有半点虚假,要提高成绩,除了一门心思苦读,没有捷径可走。她告诉我,要多做事,少说话,要达到最好,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摒除杂念。
④自从当兵离开父母,我一直保持着按时和家里联系的习惯,以前是写信,后来就是打电话。1998年成为航天员以来,平时无论学习训练如何紧张,自己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既问他们平安,也报我的平安。父亲在电话里往往说个三言两语,大多数是我和母亲说话,常常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那时收入不高,每个月电话费是挺大一笔开支,为了节省,也为了能和母亲多说说话,我买了一张收费便宜的电话卡。
⑤母亲的性格恬淡,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多,心里就是装着我们姐弟几个,我是最让她操心的一个。给她打电话,大部分是聊生活上的事,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包括我的训练和家庭生活。家里一些亲戚朋友的事情我也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母亲是我最好的倾诉者。训练上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我都会在电话中向她悉数“汇报”。再坚强、再阳刚的汉子,在母亲面前都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再沉重、再巨大的担子,在母亲面前都能轻松卸下。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倾诉,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释放;母亲宽厚包容地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给母亲打电话,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为我心中的精神依赖。
⑥绥中老家的电话总是被母亲擦拭得很干净。我知道她在那边等待着电话的响起,等待着我在听筒里喊出第一声妈。
⑦有时候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出去执行任务,或是疗养,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母亲。小时候,父母是保护我的翅膀,是教育我的第一任老师。长大后,我成了父母的耳朵和眼睛,儿女走多远,就把父母的心牵扯到多远。
⑧母亲在我心中有近乎完美的形象,她的衣着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整齐的短发,两侧用卡子别在耳后。举止严谨,眼底有种平淡和安静,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在做事情时,又聚精会神,不知疲倦。我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什么。
⑨熟悉我和母亲的人说,无论是从相貌上看,还是就气质与心性上说,我都比较像母亲。的确,母亲是我从小到大最敬爱、最珍视的人。从懂事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我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⑩我想,作为她的儿子,成为首飞航天员,我做到了前者,但是,后者却没能实现,而且今生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现在每当我拿起电话想给老家打电话时,我的心里就一阵阵酸楚,母亲已经不在,最懂我最爱我为我操劳了一生的那个人走了,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有一次,一群好朋友为我过生日,他们让我唱首歌,大家说,在你的生日应该唱一支歌送给母亲,因为每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最辛苦的日子,我于是唱了一首歌送给母亲的歌《懂你》,我唱得非常投入,我想,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听见了,因为她不会忘记儿子的生日。
12. 文中记叙了关于母亲的许多生活琐事,其中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详写这件事?
13. 文章画线的句子中的“前者”“后者”分别指什么?
14. “我”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5. 文中写到“我脑子里至今有个清晰的画面:在冬天,屋子里的火炉闪着光,母亲和我们就围在炉旁,一边取暖,一边写字看书”,关于母亲或父亲,你脑子里最清晰的画面是什么?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50字左右)
(乙)(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①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②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③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④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①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②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①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②“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③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涂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④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1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16.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17. 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18.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著阅读(5分)
老一辈革命家在陕西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了战斗足迹,书写了传奇故事,赋予了浩然之气新的内涵。学校计划开展一次“探寻红色陕西”研学游,让我们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19. 为确定研学地点,小秦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绘制了一幅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路线图,请你帮他完成图。
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
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红星照耀中国》纪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真实情况。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1. 八年级同学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班委会准备将搜集到的关于“信”的事例分类编辑,下列故事不宜放在“国家之信”主题类的一项是( )
A. 公子重耳承诺退避三舍 B.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C. 商鞅立木 D. 曾子烹彘
(2)班委会举行“名言我来说”的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答案。
示例:(名言)轻诺必寡信——(出处)《老子》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诚信好像那天空中的骄阳,失去它你将永堕黑暗;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
写作(50分)
22. 作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身边的同学犹如夜空中的繁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或许平日里我们匆匆忙忙,未曾停下脚步去好好欣赏他们。现在,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一位同学,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闪光点。那可能是一次勇敢的担当,可能是一份真诚的善良,也可能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同学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别样魅力,从他们身上汲取向上的力量。
要求:以“《身边同学的闪光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务必规范书写,杜绝勾抹涂改。
23. 风景这边独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校园里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校园的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务必规范书写,杜绝勾抹涂改。
(吉林省版八年级上第一次考试A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4题答案】
1.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 ①. wéi ②. 介词 3. B
4. ①. 褒义词:稳定、强大等; ②. 贬义词:反革命、匪军等。
【5题答案】
①. 树树皆秋色 ②. 山山唯落晖 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④.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万里送行舟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11题答案】
6. ①. 《水经注》 ②. 北魏
7. ①.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 奔:飞奔的马 ③. 悉:全,都
8. (1)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9.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10. 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1. ①. 上联:三峡风光凄婉美妙山水丽; ②. 下联:巫山云雨变幻多姿林泉奇。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甲)(16分)
【12~15题答案】
12. 详写了几十年来,“我”和母亲一直保持着电话聊天、交流这件事。这件事最能体现母子情深,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体贴、包容,也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信赖、依靠和爱。
13. “前者”指“一定要让母亲为我骄傲”,“后者”指“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
14. “我”的母亲是个敬业持家、教子有方、性格恬淡、任劳任怨、干净整洁、宽厚包容、体谅理解儿子的人。
15. 示例: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父亲正在厨房忙碌,背影略显佝偻,但动作依旧熟练。他听到门响,转过头来,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回来了,快洗手吃饭吧。”
(乙)(9分)
【16~18题答案】
16. .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
17. 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
②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18. 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
②十四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
④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名著阅读(5分)
【19~20题答案】
19. ①. 周恩来 ②. 生活简朴 ③. 保安
20. ①. 中国共产党 ②. 红军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1题答案】
(1)D (2) ①.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②. 孔子
(3)参考示例:诚信好像是一把心灵的钥匙,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枷锁; 诚信是寒冬中的火把,温暖着每一个人。
写作(50分)
【22题答案】
例文:
身边同学的闪光点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身边的同学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们有的成绩优异,有的擅长运动,有的乐于助人,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的闪光点令我钦佩不已。
他叫小林,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男生,身材瘦小,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时总是默默无言,但只要一提起绘画,他的眼睛就会立刻亮起来,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林的绘画才能是他最为耀眼的闪光点。每次学校举办美术比赛,他总是积极参加,并且总能凭借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他的画作就像是一扇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无论是生机勃勃的风景画,还是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画,亦或是细腻逼真的人物肖像,每一笔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热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负责制作一期黑板报,主题是 “四季之美”。大家都为如何设计版面、绘制插图而发愁的时候,小林站了出来。他先是在草稿纸上快速地勾勒出了草图,那草图上,春天的花朵娇艳欲滴,夏天的绿树郁郁葱葱,秋天的枫叶似火燃烧,冬天的雪花晶莹剔透,四个季节的美景在他的笔下完美融合,让我们都为之惊叹。在制作黑板报的过程中,他更是全神贯注,一笔一划地描绘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不放过。课间休息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玩耍,他却依然在黑板前忙碌着,拿着彩色粉笔精心地上色。在他的努力下,原本单调的黑板变得如同画卷一般美丽,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同学的驻足观看。
除了绘画天赋,小林对待绘画执着和努力也是他的闪光点。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有绘画的才能就骄傲自满,相反,他总是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借阅绘画方面的书籍,研究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他还参加了校外的绘画辅导班,与更多热爱绘画的人交流学习。他常说:“绘画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要不断努力,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小林的闪光点不仅仅体现在绘画上,他还经常用自己的绘画特长为班级、为他人做贡献。他会为同学们画生日贺卡,那精美的图案和温馨的祝福让收到贺卡的同学满心欢喜;他也会为班级制作一些宣传海报,用独特的创意和绚丽的色彩吸引大家的目光。
在小林身上,我看到了热爱、执着和奉献的品质,这些闪光点就像星星一样,在他的身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也激励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23题答案】
例文:
我爱校园的秋季
校园的四季,各有千秋,但我独爱秋季的校园。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校园的角落,秋便带着独属于它的韵味,悄然而至。
我爱校园秋季的景色。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银杏树。金黄的树叶像是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来了秋天的凉爽。秋风乍起,银杏树叶沙沙作响,宛如一首轻柔的交响曲。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缓缓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仿佛是一幅绝美的油画。操场边的枫树也不甘示弱,那枫叶红得像火,似天边的云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人诚不欺我,这热烈而绚烂的红色,让整个校园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校园里的花坛在秋季也别有一番景致。菊花开得正盛,五颜六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有的淡雅洁白,有的热烈金黄,有的深沉紫红。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绣球,有的像发丝,还有的像繁星点点。在秋风中,菊花傲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旁边的桂花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那小小的花朵隐藏在绿叶之间,虽不引人注目,但那股甜香却能弥漫整个校园。每当课间休息,同学们总会来到花坛边,闻着花香,放松心情。
我爱校园秋季的氛围。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气息。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个季节里,如同农民收获庄稼一样,自己也到了收获知识成果的时候。操场上,体育健儿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运动会刻苦训练。他们在秋风中奔跑、跳跃,挥洒着汗水,那一声声响亮的口号,彰显着青春的活力。校园的秋季,充满了希望与梦想,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我爱校园的秋季,它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它的氛围让人充满力量。在这个充满诗意和活力的季节里,校园就像一座知识的殿堂,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