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2 17: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熟制是指某一地区农作物一年内种植的次数和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积温和农业生产力。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34°35'N),东靠微山湖。研究发现,该县小麦(日均温低于0℃时停止生长)和玉米在生长期的需水量相当。下图示意沛县作物熟制演变过程及不同作物的农事安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70年代后,该县沿湖和沙土地区均实现一年两熟,主要得益于( )
①年降水量增加②水利设施完善③耕作技术提高④生长周期延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该县沿湖和沙土地区一年两熟的作物组合分别是( )
A.冬小麦+水稻、冬小麦+玉米 B.冬小麦+玉米、冬小麦+水稻
C.春小麦+水稻、春小麦+玉米 D.春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3.该县作物组合为小麦+玉米的区域,其灌溉水量最大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城市绿地通过固碳释氧、吸烟滞尘等过程,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下图示意某市主城区局部绿地空间格局的4种模式(每种模式的绿地面积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社区最易接近面积较大绿地的模式是( )
A.单核心辐射型 B.多核心辐射型 C.散点分布型 D.廊道穿越型
5.廊道穿越型模式中产业园的产业类型最可能是( )
A.服装印染 B.文化创意 C.石油化工 D.食品加工
6.为提升城市绿地的固碳效率,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优化物种组成②扩大绿地规模③提升生境质量④增加廊道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中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迁移规模迅速增长。下图示意1995—2020年中国省际间老年人口净迁移率(正值说明迁入多于迁出,负值反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995—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省际迁入(规模)呈现较强的空间( )
A.均匀性 B.集中性 C.邻近性 D.对称性
8.导致1995—2020年广东老年人口净迁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隔代照料需要③公园设施完善④医疗条件优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千岛湖流域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处,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潜在蒸散发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研究发现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散发量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千岛湖流域潜在蒸散发以及气象因子的年内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6月相比,8月千岛湖流域日照时数更多的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 D.地形地势
10.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散发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①日照时数减少②气温升高③风速减小④湿度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整合面是指在地质历史中,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沉积区抬升,使得地层发生沉积间断和剥蚀,之后又发生沉降并重新开始沉积的作用面。下图示意北非中部某区域南北向地层剖面。图中甲地层下部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乙地层顶部存在冰碛(冰川沉积物)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地层受过不同时期的外力侵蚀次数是(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12.图示区域( )
①1处现代为沿海平原②Ⅱ处早古生代为沉积盆地
③Ⅲ处现代为沿海平原④Ⅲ处早古生代为高大山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甲岩层形成初期的地理环境是( )
A.气候逐渐转暖 B.海平面下降 C.地势高陡峻峭 D.裸子植物繁盛
海效应降雪是指强冷空气经过暖海面后所产生的降雪过程。海效应降雪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地区。2023年12月15日至22日,山东半岛出现特大海效应暴雪。下图示意2023年12月21日08时渤海海气温差(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四地中850hPa高度处气温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渤海海效应降雪能否形成,主要取决于( )
A.动力条件 B.热力条件 C.水汽条件 D.凝结核条件
16.与辽东半岛相比,山东半岛更易形成海效应降雪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气温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影响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山市(下图)是云南省重要的硅矿藏区,且硅石矿品质优良。保山产业园区与下辖5个县(市、区)共建“园中园”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旨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让企业专注于生产、研发,园区全力做好配套服务,推进了绿硅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保山市光伏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产业园内光伏屋顶、车棚项目的并网成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实现了园区“上有电厂,下有工厂”的新型能源利用模式。
(1)分析保山市发展绿硅产业的有利条件。
(2)指出“园中园”模式对保山市绿硅产业发展的益处。
(3)说明保山市产业园区发展“上有电厂,下有工厂”模式的目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由岩石碎块与冰体组成且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是高寒山地产物,其移动速度受冰的粘度和水的润滑作用影响,气温会改变冰的粘度。石冰川湖塘由融水在石冰川表面凹陷处积聚而成,湖塘泄流可引发泥石流。下面左图示意2013年5月和2014年6月青藏高原东南部乌连沟泥石流暴发前气温与降雨量特征,右图是2013年乌连沟石冰川灾变简图。
(1)简析加速石冰川运动的气候条件。
(2)据图推测诱发乌连沟2013年和2014年泥石流的主导气象因素,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2013年乌连沟气象、湖塘与泥石流的关系。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火灾三要素是气象、可燃物和火源。我国某科研团队以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大兴安岭林区(50°10'N-53°33'N,121°12'E-127°01'E)为研究区,研究其森林火灾。1966~2021年,该研究区共发生森林火灾1887起,其中雷击火932起,人为火503起。研究发现,7月雷电最多,但雷击火发生率较6月偏低。下图示意1966~2021年间研究区雷击火与人为火发生月份、发生时段(图中线段长度表示不同时间火灾发生的频次)。
(1)指出人为火多发的季节与时段,并分析此时火源较多的原因。
(2)分析7月雷击火少于6月的原因。
(3)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越高,森林火灾发生概率越低。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此现象。
(4)推测人为火与雷击火多发区的海拔差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D 6.A
7.B 8.D
9.C 10.B
11.B 12.A 13.A
14.C 15.B 16.D
17.(1)硅石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水能资源丰富,保障生产稳定性;土地资源较充足,且地价较低;交通条件较便利,利于产品外运;政府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2)共用基础设施,降低投入成本;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协作,提高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 展,提升绿硅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扩大产业规模。
(3)满足园区部分电力需求,扩大产能;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夏季降低工厂室内温度,改善工作环 境,减少制冷能耗支出;余电上网,共享发电效益,创造资产增收。
18.(1)气温升高使冰的粘度降低,石冰川运动加快;气温升高致冰雪融化,融水起润滑作用,使石冰川流动性增强;夏季降雨增加为石冰川提供更多的水源,增强冰的润滑效果,加速石冰川运动。
(2)气温。
2013年和2014年泥石流暴发前降水较少,说明不是降水诱发泥石流;而气温较高且最高温度达20℃以上,冰雪融水大增,为泥石流提供充足水源。
(3)2013年乌连沟泥石流暴发前,温度骤升导致冰雪消融剧烈;冰雪融水在石冰川凹陷处积聚形成湖塘;温度持续升高使湖水扩张,湖塘溃决与前缘物源相互作用,引发泥石流。
19.(1)春季11:00-15:00。春季11:00-15:00。研究区春季11:00-15:00气温较适宜,人类活动频繁,易产人为火源。
(2)6月降水少,可燃物干燥易被雷电点燃引发雷击火; 7月雨带北移,研究区降水多,可燃物湿度大,不利于雷击火的形成与蔓延。
(3)植被覆盖度高,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大;积雪融水、雨水下渗量多,土壤保持湿润;林冠削弱太阳辐射,地表温度较低,蒸发较弱,可燃物水分含量高,因此火灾发生概率较低。
(4)差异:人为火多发区海拔较低;雷击火多发区海拔较高。理由:人类的密集活动多集中在低海拔地区,易产生人为火源; 高海拔地区雷击频繁,进而产生雷击火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