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小语同学围绕“和”写的感悟,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老子曰:“上善若水。”《国语》阐释“善”为“德之建也”。“和”与“善”相fǔ相成,“善”是“和”的基础,是实现“人和”的道德支撑;“和”是“善”的结果与目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融入络绎不绝的民族血液中,镌刻于家国万代的文化基因里,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基础。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文明之国,文化的传承与演绎需要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请写出正确的字形字音。
①相fǔ相成( ) ②镌刻( )
2.文段中的四个加点词语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 B.络绎不绝 C.镌刻 D.名副其实
在准备宣传海报时,小语同学写了一段文字,请帮忙解答相关问题。
诗歌鹅,鹅,鹅……/童声飘过千年歌,/白羽红爪诗情在,/月色荷塘云影波,/中华福万代,/人心最中和!
海报由图片和文字组成。图片以碧绿的荷叶和盛开的荷花为背景,“荷”谐音为“和”,寓意为和睦、和平、和谐;荷塘岸边绿草如茵,还有一位背着鱼竿的儿童和几只悠闲的大白鹅。图片的上方是“和满中华”四个大字,且有祥云缭绕;右方是一首现代小诗。这些图文组合在一起,不仅共同凝聚成一幅和谐、和平、和美的画面,但是凸显了“以和为贵”的主题。
3.“和”的本义为: ;“和”的造字法是: 。
4.画线句子的表述有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二、名句名篇默写
5.小文发现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句子蕴含“和”的理念,请补全。
“和”是古人面对自然时的物我合一。进入禅院,常建参悟了空寂中的禅意:“山光悦鸟性,(1) ”;屡遭排斥,陆游借梅咏志:“(2) ,只有香如故”;“和”是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构想了“(3) ,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通过“(4) ,(5) ”表达对人人都能安居的理想社会的期盼;而白居易在《卖炭翁》中“(6) ,(7) ”两句,写出了老翁因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破坏了“和”,虽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寒冷可以卖炭的矛盾心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鸱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①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②,以入 太庙③。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④,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⑤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注】①厚币:丰厚的礼物。②文绣:带有花纹的绸缎。③ 太庙:帝王的祖庙。④孤豚:小猪。⑤污渎:污浊的小沟渠。
【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释义方法 例句 解释加点字
【通假释义】祗(同“祇”,只、仅)辱于奴隶人之手。 北冥有鱼 A
【查阅字典】①意向,志愿。②记在心里。③记号。④记载。 志怪者也 B (填序号)
【知识迁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养食之数岁 C
【成语推断】放荡不羁 无为有国者所羁 D
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0.下面是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将对话补充完成。
小语:我发现庄子善于借动物形象来隐喻难以直叙的人生志趣。比如甲文借大鹏的形象,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小文:我发现乙文中他也塑造了两个动物形象,一个形象是“牺牛”,象征着① ;另一个形象是②“ ”。本文表现了庄子③ 的人生追求。
小语:庄子用比喻说理和④ 说理的方法,以幽默、讽刺的笔触彰显人生智慧。
11.下列对《北冥有鱼》与李清照《渔家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夸张手法,展现大鹏起飞时的磅礴气势;《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此句,借大鹏表达自己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B.《北冥有鱼》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塑造,寄寓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渔家傲》描绘海天相接的奇景,流露出李清照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北冥有鱼》语言汪洋恣肆,充满奇幻色彩;《渔家傲》将梦幻与现实结合,意境壮阔雄奇,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D.《北冥有鱼》中大鹏凭借海运、六月息展翅高飞,体现其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渔家傲》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明李清照渴望借助风力到达理想之地,同样体现对外部力量的绝对依赖。
四、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年豆花香
陈婷筠
①在老家四楼的一间杂物房里,有一副制豆腐用的板,板面有些残痕,颜色发黑,已经存放很多年头了。
②印象中,豆腐板的年龄应该比我大。每逢春节,因为买不起年货,母亲就会做上一石豆腐。自留地的边角种的黄豆收成后,除了有时要招待客人去兑换一点豆腐外,其余的均留到春节。母亲将黄豆变换几种吃法,权作春节改善伙食;除了做豆腐,还有炒着吃,非常香脆;还有做豆冻,又是一番滋味。通常在春节前十天熬上一锅,至黄豆熬到稠状,加好调味品,然后盛到木盆里,自然结成冻,那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
③原本已是拮据的日子,父亲离世无异于雪上加霜,留下一些债务。母亲不得已,便决意在过年前做豆腐卖。通常一斤黄豆兑换一斤半豆腐,这没有多少赚头,主要是赚了豆腐渣,用它来喂猪。豆腐渣是猪的一等饲料,猪吃了不仅长势快,而且猪肉特别好,邻里得知谁家猪是用豆腐渣喂养的,等到屠宰的那天,大家都抢着购买这样的猪肉。
④“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吃成为我们村的习俗。做一石豆腐约需八斤黄豆,洗净后浸泡一整夜。鸡啼三更,母亲起床,开始在事先洗净的石磨上一边添豆添水,一边转动颈上挎着的磨担。圆圆的石磨分上下两层磨盘,下磨盘是固定的,上磨盘可以转动。上磨盘开有一个拳头般大的孔,黄豆放进孔内并注入水,磨盘随着母亲肩上的磨担旋转,黄豆就被碾成浓稠的浆状,缓缓流进一只摆放好的木桶里。母亲推磨的样子宛如舞蹈。她肩荷磨担,双脚一前一后站稳,推磨时整个身体会随着手臂一伸一屈而前俯后仰,乌亮的秀发随之有节奏地飘舞。
⑤黄豆磨好后,用一只大麻布袋摊在一只直径约一米的圈桶上,将豆浆倒在麻布袋上,然后用沸腾的开水冲刷,将豆渣过滤掉,然后拧干。外婆曾用豆腐渣加盐搓成汤圆状,晒干当干粮,母亲偶尔做一点早上吃粥当菜食用,余则用来养猪。过滤后的菜汁从大圆桶里一勺一勺舀进锅里,差不多满满一锅,旺火烧开。此时浆汁因为沸腾很容易溢出锅,需要一直守看并且用勺子轻搅。沸腾一阵后,再将白白的浆汁一勺一勺舀回大圆桶。做到这步算是完成了制作豆腐的一半过程。母亲这时就会支走我,答应等会儿让我吃豆腐花。我便喜滋滋地站在远处观望。
⑥大圆桶里的浆汁加入盐卤后,两者便会发生物理反应,使豆浆凝结成花。盐卤要分多回依次逐渐添加,每添加一次,就要盖紧圆桶焖上一会。盐卤加入的过多或过少,加入的时间过早或过迟,调配时的速度过疾或过徐,都会影响豆腐的质量和产量。这时,母亲的表情显得全神贯注而严肃,调配盐卤时的手势像是伺候刚刚出生的婴儿,轻柔谨慎,生怕有闪失。经过七八回的调制,浆汁由洁白慢慢变成淡黄,继而慢慢凝结成乳白色的豆花。工序到这里,母亲取来两只碗,从大圈桶里舀上一勺,碗里加几滴酱油、些许葱米,一碗端给炉前的祖母,一碗端到灶台给我。我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豆花,馋涎欲滴,恨不得一口吞下,又恨不得永远吃不完。我问不停忙碌的母亲:“您怎么不吃豆花呀?”母亲仍旧低头做自己的事情,说:“这东西是给老人和小孩吃的,我牙齿好,嚼起来没意思,不如吃豆腐,”其实母亲是舍不得吃,这是最纯粹的母爱,是用克制和退让诠释的亲情的厚重。
⑦母亲将四四方方的豆腐板洗干净,板台上铺好纱布,板台下面放一只大口径的平底桶,从大圆桶中一勺一勺舀出豆花倒在板台上。每舀几勺、母亲就将纱布抬一抬,沥一沥,以便让豆花尽快沥出流进桶。经过几番小心翼翼地挤压,及至所有的豆花都已经舀进板台后,包实纱布,盖上木板,取过两块大石头,压在木板上。此时豆花在方形的板台上乖乖地浓缩,安身立命。
⑧母亲烧上一炷香,插进灶上的蜡烛台。等香燃尽,搬开豆腐架上的石头,翻开纱布,切下一块豆腐察看,要既没有小孔,也不会太老,母亲才伸直腰板喘口气。紧接着,母亲又匆忙地准备担子,一边的箩筐上放置一石豆腐,另一边挂上秤,箩筐中放块石头以便平衡担子。趁着炊烟四起时,挑着担子踏上土石路。“换豆腐,换豆腐……”母亲的担子在我眼前渐行渐远……
⑨瘦弱而坚韧的母亲挑着养家的大梁,无怨无悔地承担着上要服侍重病的婆婆,下要抚养年幼的女儿。猪吃豆腐渣长得快,母亲在亲戚家赊了两头苗猪。母亲对猪的照顾不亚于人,夏天焚烧驱蚊草,给猪驱蚊虫,冬日将猪圈的稻草铺得厚软,让猪睡得安稳。果然长势特别快,正好半年时间,猪就可以出栏了。母亲将两头猪换成了钱,其中的一半用来偿还之前苗猪的欠款,再在亲戚那里进两头苗猪,买一头欠一头,剩下的四分之一用来偿还别的欠债。
⑩临近过年,农村人也习惯大清晨买好豆腐后外出干活。为此,母亲三更就起床,磨豆,制作,然后早早挑着担子外出叫卖。我那伟大的母亲啊,双脚一步步沉重地踏在土石路上,她肩挑豆腐担,也挑着一家人的生计……
(选自《浔阳晚报》2024年08月03日,有删改)
小语和小文阅读本文后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如何读懂文章
方法 需要解决的问题
体会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又叫表达方法,简称表达。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是文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艺术性的重要条件。请判断以下句子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①有一副制豆腐用的板,板面有些残痕,颜色发黑。(这个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②其实母亲是舍不得吃,这是最纯粹的母爱,是用克制和退让诠释的亲情的厚重。(这个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③我那伟大的母亲啊,双脚一步步沉重地踏在土石路上,她肩挑豆腐担,也挑着一家人的生计…… (这个句子除了运用记叙外,还运用 的表达方式)
理解文章段落 (2)文章的第③段能否删除?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品味语言 (3)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力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丰富的语言表述可以使文章更加赏心悦目,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请你品味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分析形象感受情思 (4)母亲节来临之际,村委会决定对母亲进行表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忙写一段颁奖辞。(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联系生活 (5)文章中的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请联系实际情况,谈谈你的感悟或启示。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寓意吃到的人在新的一年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3.文章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14.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划线的词语)
(2)《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岁时的寄托”的含义和作用。
五、名著阅读
16.小语阅读《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制作了以下阅读卡,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内容。
作者/书名 内容节选 批注
朱自清《经典常谈》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是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这本书是《① 》。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学家们称《史记》的这种史书体裁为“② ”。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既然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用呢?……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保尔做出的选择是③ 。
④小文同学欲将《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名著汇编成一本书册,下面错误的一项(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B.我们常说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艺”是指礼、乐、诗、御、书、数。
C.汉代所见的“记”流传至今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因被贵族的儿子维克多出卖,而被关进了监狱。
六、综合性学习
17.班级准备举办一场“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小语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作为部分演讲素材,并着手拟写提纲。
素材①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看到司马家的猪与自家的相似,就误认为那猪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素材② 蔺相如完璧归赵,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素材③ 京城地区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共同商议分配家产。财物都已平均分好,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兄弟三人商量将紫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发现这株紫荆树已经枯萎而死,像是被火烧过的样子。田真看见后,十分惊讶,对两个弟弟说:“这株紫荆树本来是同根,听说将被砍成三段,所以枯萎,这人的感情还不如树啊!”他非常地悲伤,于是不再砍树。后来紫荆树竟重新茂盛起来,兄弟三人大受感动,将财产合在一起,最终成为孝悌之家。
——《续齐谐记》
【演讲提纲】
(1)根据提纲内容,【甲】【乙】【丙】三处可选用的素材依次为: (填写序号);在【丁】处补上恰当的内容: 。
(2)下面材料与本次演讲主题无关的一项是( )
A.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B.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小语给演讲稿精心设计了下面这段话作为结语,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评价。
齐家之道在于和,家和则万事兴;睦邻之道在于和,邻和则人心聚;兴国之道亦在于和,国和则天下安。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和为贵,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4)尽管准备充分,小语赛前还是很紧张,请你当面给他一些有效的建议,来帮助他顺利完成比赛。
七、作文
18.鲁迅在《社戏》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这样的“好豆”和“好戏”呢?
请以《永不褪色的记忆》为题,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给予过你力量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一个诗句、一段时光、一种情思……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姓名及学校名。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名的基础上取一个“字”,“字”包含着生活态度、文化内涵。从中国人的“字”里,我们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
白居易,字“乐天”——乐观通达;文天祥,字“履善”——践行善念;梁启超,字“卓如”——追求卓越;舒庆春,字“舍予”——舍弃小我……
上述名人的“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姓名及学校名。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参考答案
1. 辅 juān 2.B
3. 声音相应和 形声字 4.将“但是”改为“而且”。
5. 潭影空人心 零落成泥碾作尘 黄发垂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6.道 7. 同“溟”,海 ④ 同“饲”,喂 束缚 8.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9.(大鹏)用力鼓动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10. 为功名利禄而丧失自由的人 孤豚 鄙弃功名利禄,向往自由 对比 11.D
12.(1)①描写 ②议论 ③抒情
(2)不能删除。内容上,第③段交代了母亲做豆腐卖的背景——家庭拮据、父亲离世留下债务,说明做豆腐不仅是为改善伙食,更是为了生计,让母亲的形象更丰满,凸显其坚韧;结构上,承接上文春节做豆腐的内容,引出下文母亲制作豆腐、卖豆腐及用豆腐渣养猪的情节,使文章逻辑连贯,过渡自然。
(3)这句话运用“舀、抬、沥、挤压、包、盖、取、压”等一系列动词,细致描写了母亲制作豆腐的过程,生动展现了母亲动作的熟练与谨慎,体现了她做事的认真细致,也暗含着她对家庭生计的用心,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与不易。
(4)示例:她,是石磨旁旋转的身影,用黄豆磨出生活的希望;她,是晨曦中跋涉的挑夫,以豆腐担扛起家庭的重担。在困苦中坚守,于平凡中伟大,每一块豆腐都凝结着她的汗水,每一步跋涉都彰显着母爱的坚韧。她用双手编织生活的经纬,用双肩撑起家庭的天空,她就是我们心中最可敬的母亲!
(5)示例:生活中,像文中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他们凌晨清扫街道,用辛劳换来城市的整洁;又如坚守岗位的老师,日复一日备课授课,用汗水培育学生成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坚韧、奉献书写着不凡,让我明白伟大出自平凡,坚守成就不凡,我们应尊重每一份平凡中的坚守与付出。
13.时间顺序。先介绍春天春节和元宵节的饮食风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饮食风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之夜的饮食风俗(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同一季节又按过节的时间先后来介绍)。 14.(1)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目前没有得到证实,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补充说明了前文的“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使说明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15.含义:每个节日里,中国人都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情怀。作用:设置悬念,且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兴趣并引发读者思考。
16.①说文解字 ②纪传体 ③在病榻上写作 ④B
17.(1) ③①② 和能睦邻
(2)D
(3)结尾用排比的方式,铺陈有力,再次总结强调观点;并提出号召,鼓舞人心。
(4)示例:小语,你可以面带微笑,放松心情。如还感到紧张,可以做一下深呼吸,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18.例文:
永不褪色的记忆
教室后墙的黑板报又要更新了,我踩着凳子往高处贴画报时,指尖忽然触到一块凹凸不平的墙面。粉笔灰簌簌落在校服领口,恍惚间又看见那个总穿蓝色工装的身影。
初一下半学期,班里转来位特殊的美术老师。据说他以前是建筑工人,右手食指第一节永远弯着,像一段被踩扁的铅笔。第一次上他的课,我们盯着他变形的手指窃笑,他却举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只展翅的鸽子,线条流畅得像用圆规量过。
期中考试前的美术课,我对着静物写生哭了鼻子。陶罐的阴影总画得像团墨渍,铅笔在纸上蹭出黑乎乎的印子。他站在我身后看了很久,忽然用那只变形的手指敲敲我的画纸:“你看窗台上的仙人掌,新刺都是歪歪扭扭长出来的。”他捡起我扔掉的废稿,在阴影处轻轻补了几笔,“别怕画错,错的地方能开出花来。”
后来我总在放学后留在画室。他教我们用砂纸打磨废旧的木板作画,说粗糙的表面能留住更多色彩。有次我不小心被木屑扎破手指,他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糖盒,里面装着各种创可贴,最上面那张印着笨拙的小熊图案。“以前在工地带徒弟,他们总爱乱摸钉子。”他挠挠头笑,阳光透过窗户,在他鬓角的白发上镀了层金。
毕业典礼那天,他送我们每人一幅木板画。我的那幅画着爬满砖墙的牵牛花,花藤间藏着一行小字:“裂缝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现在每次考试失利,我都会想起那个铁皮糖盒,想起他说错误能开出花来的模样。
新的黑板报快贴好了,我特意在角落画了朵小小的牵牛花。风从走廊吹过,卷起粉笔灰跳舞,像极了那个夏天,他用变形的手指,在我们心里播下的光。
19.例文:
从“字”中探寻人生的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字”是一个独特且富有深意的传统。字,不仅是对一个人名字的补充,更是其生活态度、文化内涵及人生志趣的集中体现。从白居易的“乐天”、文天祥的“履善”、梁启超的“卓如”到舒庆春的“舍予”,这些名人的“字”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一生都在践行“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在遭受政治打击、人生低谷时,他仍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这种乐观通达的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忘记了人生的真谛。学习白居易的乐观通达,有助于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文天祥,字履善,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践行善念”的道德准则。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习文天祥的“履善”精神,坚守道德底线,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梁启超,字卓如,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他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有卓越的成就,还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舍弃小我”的奉献精神。他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舍弃小我、顾全大局,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从中国人的“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这些名人的“字”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的品质和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