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我锻炼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用相同数据乘个数算总和,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平均数的特点,能正确求出较复杂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创情导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比赛现场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吗?
预设:生1:7号运动员第1、3、4场的得分分别是9分、11分、13分。生2:8号运动员第1、2、4、5场的得分分别是7分、13分、12分、8分。
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谁的投篮水平高?师:怎样才能知道谁的投篮水平高?预设:分别求出7号、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的得分。然后比较平均分就可以知道谁的投篮水平高。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1)学会求较复杂的数据的平均数。(2)能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汇报交流(说一说)
组内交流:针对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以“兵教兵”的形式展开“互教”。
班内汇报
引导学生寻找比较的策略。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猜一猜,怎样比较作为判断谁的投篮水平高合理?预设:①方法一:用两个运动员的总得分作比较。②方法二:比较7号、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的得分。
师质疑: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哪种方法最合理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师适当点拨后总结。第一种方法:7号运动员总得分:9+11+13=33(分)8号运动员总得分:7+13+12+8=40因为40分大于33分,所以8号运动员投篮水平高。这样比较不合理。因为8号运动员参加 了4场比赛,7号运动员参加 了3场比赛,两个运动员的上场次数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上场 次数不同,不能用总分数作比较, 应该 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2.比较谁的投篮水平高。
(1)方法一:利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进行比较。预设:
师:通过移多补少发现:7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8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是10分。师质疑:这里的11分是7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预设:生1;它是7号运动员第三场的得分。生2;不对, 它不是7号运动员任何一场的得分。7号运动员有的场次得分比11分多,有的场次得分比11分少,平均以后每场正好是11分。生3:它表示移多补少后每场得11分。师总结:对了,这个“11“分不是7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9、11、1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7号运动员3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师:8号运动员的平均每场得分是10分。师质疑:这里的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预设:生:这个“10“分不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它是7、13、12、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它表示8号运动员4场比赛投篮的整体水平。师引导学生发现:7号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比8号运动员的整体水平高。
方法二:求平均每场得分进行比较。①师:怎样求7号和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的得分?预设:师质疑: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预设:7号运动员:先求出7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3场就得出8号运动员:先求出8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4场就得出②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预设:因为11分大于10分,所以7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3.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什么是平均数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 商叫作平均数。
师: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的方法。预设回答(师板书):各组数量和÷总份数=平均数
尝试解决问题。
师出示:(1)让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2)班内交流预设; (边展示边说明自己的想法)方法一:想法: 先将 每个人做仰卧起做的个数依次 相加,求出这6个人1分钟做仰卧起做的总个数,再用总个数除以6,就是这6个人做仰卧起做的平均成绩。方法二:想法:观察成绩记录单, 找出相同的数据,根据乘法的意义,先用35×3求出3个人1分钟做仰卧起做的个数和,再用其他人1分钟做仰卧起做的个数相加,求出6个人1分钟做仰卧起做的总个数,最后用总个数除以6,就是这6个人做仰卧起做的平均成绩。
概括提升
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叫作平均数。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 :一组数据有多个相同数字时,可以用相同数字乘个数算出各组数据和后再相加,算出总和,再用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求出平均数。即各组数量和÷总份数=平均数板书:各组数量和÷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统计量。
学情诊断
课本94页自主练习第1题。分析:这是一道辨析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图中了解数据的特点,独立快速完成,同位间交流。集体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用简便算法。
课本94页自主练习第2题。分析:这是一道巩固求平均数方法的习题。建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算法,明白“总数量除以总份数等于平均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课本94页自主练习第3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求平均数的题目。建议:解答第(1)题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第(2)题时,要注意估算方法的讨论和交流。(以上3题逐题分别 完成,指 名板演。教师台下巡视,注意搜集 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