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解决垃圾问题》
课题 解决垃圾问题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5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本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直接提出“怎样解决垃圾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的原由。活动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材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乃至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教科书还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3,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活动4,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的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拓展,让学生做一个堆肥箱。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但对于“垃圾里有些什么”“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的认识是模糊的。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污染等。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教科书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践和体验的,这是减少垃圾总量的最有效的措施。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基础,要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并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知道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知道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质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各项调查任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空堆肥箱和安放场地。
流程 教学设计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几天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拍摄住处附近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引导学生介绍照片拍摄的地点,说一说拍摄时的情况和感受。(预设:我是在街边的垃圾堆放点拍摄的,那里的垃圾堆放杂乱,味道很大,严重影响了街道环境。) 2.展示:出示多张垃圾堆和垃圾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垃圾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3.揭题: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板书: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拍摄任务并展示学生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垃圾问题与每个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调查垃圾问题 1.过渡:要解决垃圾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垃圾: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教学提示: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点观察该处产生的垃圾及其种类,估算每天产生垃圾的质量,并查询垃圾最后的去向。)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垃圾的信息,并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3.提问: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和丢弃垃圾,通过调查,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了吗?(预设:垃圾会污染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甚至影响生物的生存。) 4.小结: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都会进入垃圾填埋场,而填埋垃圾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问题,我们仍要寻找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探索二: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1.过渡:垃圾来源复杂,我们先从身边的垃圾了解起。如果一个家庭(按平均4口人计算)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那么我们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整个城市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2.活动:指导学生估算全班、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及所在城市(地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3.小结:一个城市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数量就如此庞大,那么全世界一天会有多少垃圾产生呢?(教学提示:出示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远比想象的多,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4.讲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将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5.活动:出示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图片,指导学生分组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 6.小结: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有助于解决垃圾问题。 探索三: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8解决垃圾问题的三种方法。 2.提问:结合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大家说一说不同类别的垃圾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预设:尽量少购买易拉罐饮品,从源头上减少金属物垃圾;可以将塑料瓶回收利用,制成化纤,变废为宝;过期的药品、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在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追问: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预设: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食物浪费;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废物利用;重复使用;……) 4.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选择,都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我们要逐渐养成垃圾减量的环保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与交流,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垃圾数量的庞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再思考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为解决垃圾问题做些什么,让这些环保知识逐渐内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危害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处理大量的垃圾是相当有难度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削减垃圾的总量。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 2.拓展:指导学生做一个堆肥箱。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让堆肥慢慢腐熟。提醒学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当堆肥腐熟后,可组织学生把堆肥施在花木根部。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板书设计 3.4解决垃圾问题 垃圾问题: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处理困难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解决方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