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有趣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歌表演。感受有趣的动物形象。 2.能演奏乐器双响筒、响板、碰铃,并能随歌曲的节拍准确击打乐器。 3.通过歌唱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长短、高低的探索,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歌唱及表演过程中表达对动物有趣的声音的喜爱。 教学难点: 能分别音的长短,高低,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唤起声音记忆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声音,风声、雨声、欢笑声、朗朗读书声.......你还发现哪些声音?今天我们学习歌曲《有趣的声音》,歌曲中有哪些有趣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学生1:车鸣声。 学生2:欢笑声、哭泣声。 二、学习歌曲 1.模仿小动物 师:是的,歌曲中有小鸡、小鸭子、小绵羊、小黄牛和布谷鸟的声音。相信大家对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不陌生,你最喜欢哪些小动物,请随音乐模仿它们的动作吧。 教学行为:播放音频,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动物。 2.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师:老师仿佛看到一个个可爱有趣的小动物向我走来,你们一定模仿的很棒,接下来,让我们模仿一下它们声音! 教学行为:播放音频,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3.师生歌唱接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歌唱接龙,老师唱蓝色框起来的部分,其余部分由你们演唱 老师: 小 鸡的 | 歌 声 | 学生: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 老师: 小鸭 子的 | 歌 声 | 学生: 嘎 嘎 | 嘎 嘎 | 老师: 小绵 羊的 | 歌 声 | 学生: 咩 — | 咩 — | 老师:小黄 牛的 | 歌 声 | 学生: 哞 — | 哞 — | 教学行为:老师与学生根据歌谱标识进行演唱。 设计意图:采用“问答”的方式学习歌曲,学生熟悉旋律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歌唱能力,每个人都积极的表现自己,同时老师反复规范的演唱也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歌唱示范。 4.认识音的长短、高低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动物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请同学们随音乐唱一唱,感受一下谁的声音长谁的声音短?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教学行为:播放音频,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的长短、高低。 学生:略 师:是的,小绵羊和小黄牛的声音长,小鸡和布谷鸟的声音短,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感受一下。 教学行为:老师分别演唱小绵羊和小黄牛,小鸡和布谷鸟的声音。 师:那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呢?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教学行为:老师演唱小绵羊和小黄牛的声音。 三、我是小小演奏家 1.认识乐器 师:小动物们的声音清脆嘹亮,活泼有趣,每个小动物都自信满满,他们想举行演唱会, 还邀请了三位小乐器来参加,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是双响筒、响板、碰铃,你们认识他们吗?知道怎么敲击吗?一起来学习学习。 教学行为:播放三种乐器的打击视频,学生观看学习。 2.学习拍打乐器 师:如果让你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你会选择什么乐器?我们一起来为歌曲伴奏 教学行为:播放音频,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师:有了小乐手的加入小动物们开心极了,演唱会开始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进行演奏,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加入它们吧!让我们和小动物们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演奏小乐器,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激发学生探索欲和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趣的声音有很多很多,你们继续去探索发现,去感受生活中声音的美妙和神奇。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