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气的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天气的影响-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21: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 ”的第②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
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以学生熟悉的“周末天气好,我们去秋游 ”的情境导入,聚焦“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有哪些影响? ”,进而展开应对天气变化的研究。探索板块,先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判断周末是否适合出游;然后提供多种天气预报信息,探讨从事不同生产劳动的人们,怎样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再就某一种特定天气,探讨从事不同生产劳动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研讨板块,一是梳理家乡常见的几种恶劣天气,交流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二是探讨不同的人对“好天气 ”的认识是否一样。拓展板块,请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演一段“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的小话剧。
【学生分析】
在本单元前面 7 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对天气变化有直观的感受。学生知道天气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浅层次的,特别是对于“不同的人们,对各种天气的反应以及怎样合理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 ”等只有零散的认识。本课作为单元的总结课,重在联系生活,探讨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学到的天气知识,积极应对天气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了解到天气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生产;
知道利用天气知识,可以积极应对天气变化;不同人对同样天气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目标
能够初步分析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1
探究实践目标
能通过生活经验交流、查阅资料、数据图表分析等方法,收集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关联证据,交流应对天气变化的合理办法。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各种资料的学习,关注天气对人类生产(农业、渔业等)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天气研究的兴趣,提高用科学分析来指导学习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学会应对不同天气变化的方法。
难点: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综合分析,辩证地理解天气,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通过利用天气预告的信息,完善相关出行活动方案。
【教学思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周天气预报记录单、角色扮演头饰。
教师准备:天气预报视频、教学课件、各种天气预报的信息、“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 ”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预设 3 分钟)
1.周末我们要出发去郊游,需要关注什么?
学生交流想法,引出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
2.揭示课题——天气的影响。
2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激发孩子将天气变化与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体会天气预报的的重要性。
二、探究天气影响,合理应对出行(预设 20 分钟)
活动一:了解本周天气情况,研判周末是否可以郊游
1.本周末天气怎么样?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周末天气预报,介绍周末的天气情况,并说说天气预报的收集方法。
2.本周末是否可以郊游?
教师:出行需要具备怎样的天气条件?周末的天气预报中,哪些天气是符合出行条件的,哪些天气是不符合出行条件的?综合各项天气条件,你认为本周适合出行吗?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天气影响着我们的出行。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基于因果逻辑说明研判依据,了解“好天气 ”的标准,即满足出行的各项天气条件。
活动二: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影响
1.人们对不同天气现象的应对方法。
(PPT 出示表格)提问:表格中有两种不同的天气情况,面对这些天气,人们分别会如何应对?用简单的字词填写表格。
2.全班交流,小结归纳。
各小组结合“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记录表 ”进行全班交流,形成班级记录表,师生一同归纳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人们对不同的天气会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意识到天气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初步建立辩证看待天气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梳理人们对不同天气的应对策略,将零散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明确“天气与人类行为 ”的关联规律。强化“天气影响生活、人类主动应对 ”的科学观念。
活动三:相同的天气对不同人的影响
1.提问:人们对不同天气的反应是不同的,同样的天气,不同的人的反应会有不同吗?
3
(PPT 出示下雪气泡图)请学生根据气泡图提示说说学生、农民、环卫工人及游客,对于“下雪 ”的反应及其应对方法。
(PPT 出示刮风气泡图和空气泡图)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天气进行组内讨论:从事不同活动的人,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他们反应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各小组将完整气泡图进行全班展示与汇报。说明面对同一种天气,不同的人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形成共识:同样的天气,对不同的人会造成不一样的影响,不同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不同人群对同一天气的差异化反应,理解“需求决定反应 ”的逻辑。半开放和全开放的气泡图任务,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化对“天气影响因人而异 ”的认知。要求学生说明“反应背后的原因 ”,推动思维从现象描述向本质分析过渡,提升科学思维的深度。
三、交流研讨(预设 6 分钟)
1.研讨“好天气 ”。
提问:对于“下雪 ”,每一个人都会喜欢吗?都会认为好天气吗?请选择一种天气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将“好天气 ”与学习、生活和生产需求相联系。
根据学生交流形成小结:天气的好坏并没有固定标准,不同的人对好天气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天气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
2.研讨恶劣天气。
(PPT 出示更多天气)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个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忆并交流“坏天气 ”的经历,教师播放相关视频。
3.合理应对恶劣天气。
请选择一种恶劣天气向大家说说:它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的?遇到这样的天气,你有好的应对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分析打破学生对天气“非好即坏 ”的固化认知,明确“好天气的标准取决于具体需求 ”,培养辩证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围绕“恶劣天
4
气 ”的交流,增强学生对“天气风险 ”的认知,训练其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强化“科学应对天气 ”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气象特点,建立地域关联。帮助学生构建“天气影响广泛、人类需主动适应 ”的完整认知体系。
四、拓展延伸(预设 6 分钟)
1.过渡:天气除了会影响我们,对动植物也是有影响的,你能举例子说说看吗?
学生举例说明观点。
2.小组交流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或几种角色自选头饰,进行微话剧表演。
3.小结:大家的表演真棒,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天气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与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对地球上的动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设计意图:实现从人类中心到生态视野的过渡;创新“微话剧双通道学习 ” ——学生通过角色超市自选生物,以“语言描述+行动模拟 ”活化生物在不同天气(如干早/下雪)的生存策略,在互动演绎中将抽象天气与生物的关联性,转化为可观测的生命行为模型,为单元学习奠定“人类—自然 ”协调发展的认知图谱。
五、回顾单元,生活应用(预设 5 分钟)
1.提问: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这一课或天气单元中的某几课进行交流。
2.提问:本单元的学习对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请举例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性问题“单元收获 ”驱动学生自主编织认知网络,既容纳了单课知识点的提取,又引导学生将“符号化知识 ”转化为切实行动,使单元核心思想“知天气 ·会应对 ·护生命 ”内化为公民素养基因。
5
【板书设计】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