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用水分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8用水分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21: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用水分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 ”的第二点“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 ”。本课作为“水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对水的状态变化和溶解的认识基础上,利用这些“变化 ”或“稳定 ”来完成混合物的分离,实现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应用,也指向“稳定与变化 ”这一跨学科概念。
本课包含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从晒盐场景出发,提出现实问题“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如何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 ”同时明确了水的特性“能溶解食盐、能蒸发 ”,暗示学生根据水的特性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索板块包含两个探究活动,活动 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想到的分离方法,并思考“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 ”,进而让学生意识到需要利用食盐、水和沙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离;活动 2 引导学生根据清晰的实验步骤实施模拟分离活动。研讨板块的三个问题都指向了沙子、食盐、水的特点,也是对前面几课时的总结。拓展板块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并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节水意识。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经过本单元前 7 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溶解和蒸发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在实验操作规范、安全意识以及对分离现象的深入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可以利用水的蒸发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实现一些混合物的分离。科学思维目标
能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分离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创新解决混合物的分离问题。
1
探究实践目标
能规范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步骤,完成食盐和沙子的分离实验。能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比较分离前后物质的变化。
态度责任目标
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在观察和实验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团队合作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通过对简单的污水净化装置的了解和制作体验,认识到保护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水的特性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理解水在分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规范操作过滤和蒸发实验,确保实验效果;深入理解分离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食盐、细沙、玻璃棒、若干清水、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火柴、放大镜、滤纸、漏斗、铁架台、烧杯、观察记录单。
教师:教学课件、视频资料(过滤和蒸发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课件出示盐田晒盐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盐田,人们在这里晒盐。晒盐后得到的粗盐里有很多沙子,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
2.提问:水能溶解食盐,也能蒸发。我们能不能利用水的这些特性来分离食盐和沙子呢?(板书课题:用水分离)
设计意图:通过晒盐场景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水的特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探索
1.说一说分离方法。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想到的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离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 ”,进而启发学生认识到需要利用食盐、水和沙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离。
2.实施模拟分离活动。
先把食盐和少量沙子混合,调制成“粗盐 ”,再分步实施分离实验。
第一步:溶解。(课件出示步骤图)
学生将“粗盐 ”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并记录物质的状态变化。
第二步:过滤。(课件出示步骤图)
教师播放过滤操作视频,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学生利用漏斗和滤纸,对“粗盐 ”溶液进行过滤。在过滤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并记录滤纸上留下了什么物质,以及滤液对比粗盐溶液有什么变化。
第三步:蒸发。(课件出示步骤图)
教师首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规范使用酒精灯,接着指导学生利用酒精灯加热过滤后的溶液,将水分慢慢蒸干。学生记录蒸发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第四步:比较。(课件出示步骤图)
学生观察、比较“粗盐 ”和分离后得到的盐,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离过程,观察物质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研讨
1.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
2.班级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沙子不溶于水,过滤后留在滤纸上;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过滤后进入滤液,蒸发后重新析出。水起到了溶解食盐的作用,通过蒸发使食盐析出,实现分离。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也能完成,但速度会很慢,因为自然蒸发需要较长时间。
3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和班级汇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离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
1.净化污水。
提问:生活中的污水混入了很多有害物质,我们怎样才能净化污水呢?教师出示简单的净化污水装置示意图,介绍装置的组成和原理。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类似的净水装置,用它来过滤污水,并对比污水过滤前后的变化。
2.讨论交流。
提问:简单的净水装置中哪些材料起到了过滤作用?过滤后的水是否完全干净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简单的净水装置利用了砂砾、粗沙、细沙、棉花、细纱布等材料,可以去除污水中的一些杂质,但要使污水完全净化,还需要更复杂的处理过程。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的污水净化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练习】
1.在分离食盐和沙子的实验中,主要是利用了( )的溶解作用。
A.玻璃棒 B.滤纸 C.水
答案:C
解析:水能溶解食盐,不能溶解沙子,利用水的溶解作用可以将食盐和沙子分离开。因此本题选 C。
2.关于分离食盐和沙子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滤时,滤纸没有贴紧漏斗壁不会影响过滤速度。
B.加热蒸发时,可以直接用整个火焰接触蒸发皿。
C.分离后的食盐和原来的食盐在颗粒形状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答案:C
解析:滤纸没有贴紧漏斗壁会导致过滤速度变慢,A 选项错误;加热蒸发时,要利用外焰加热,B 选项错误;分离后的食盐在颗粒形状和颜色上可能会与原来
4
的食盐有所不同,C 选项正确。因此本题选 C。
3.在分离食盐和沙子的实验中,主要利用了水能( )的特性。
A.溶解沙子 B.溶解食盐且能蒸发 C.燃烧
答案:B
解析:水能溶解食盐,形成溶液,同时又能蒸发使食盐析出,实现食盐和沙子的分离。因此本题选 B。
4.在分离食盐和沙子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 )来判断蒸发是否完成。
A.液体的颜色变化 B.液体的气味变化 C.液体是否完全蒸干答案:C
解析:当液体完全蒸干时,蒸发完成。因此本题选 C。
5.生活中的污水经过简单过滤后,( )。
A.可以直接饮用 B.仍然含有杂质 C.完全干净了
答案:B
解析:简单过滤只能去除污水中的一些大颗粒杂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许多微小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没有完全干净,也不能直接饮用。因此本题选 B。
【板书设计】
用水分离 溶解:食盐能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 过滤:分离食盐溶液和沙子 蒸发:食盐析出,实现分离 水的作用:溶解、携带、析出
【相关表单】
课堂学习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能做到的打“√ ”
我会表达 我能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我会实验 我能规范操作,并成功将盐和沙子分离
我会倾听 我能专注倾听别人的想法,并适时给出回应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