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一点“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
本课有四个板块,分别为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聚焦板块呈现了本课的2 个核心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和“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探索板块由2 类活动组成:活动 1 和活动 2 ,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理由;活动 3 和活动 4 ,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其中活动 4 是活动 3 的进阶,要求学生既要能准确地描述位置,又要能根据位置描述,进行逆向推断寻找目标。研讨板块提出的问题与探索活动相对应,归纳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用方向和距离同时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拓展板块需通过分析,明确“参照物 ”不同时,同一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其实质是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了解。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参照物 ”一词,但能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只是解释起来相对困难,特别是对于“物体是静止的 ”证据的表述,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在本课,将带领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这样的方法,对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科学思维目标
用比较的方法能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
正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探究实践目标
判断具体的情境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借助直尺、软尺等工具,描述物体的位置。
态度责任目标
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所处的位置。
在探究实践中,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学准备】
学生:眼罩、卷尺、评价单等。
教学:学生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一)判断操场上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播放学校操场情景视频,提问:在操场上,什么是运动的?什么是静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依据。
预设 1:跑步的同学、足球是运动的,依据是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足球框、广告牌、站着的人是静止的,因为没有动。(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对吗?)
预设2:坐着拍手的同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他们在拍手,是在运动的。
3. 出示资料“我们一般把大地看作是静止的,将其他物体跟大地相比,就能判断出它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谈话:我们一般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坐在地面上拍手的同学和地面相比,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当然,如果将人的手作为观察对象,手就是运动的。
设计意图:出示动态视频,判断人或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容易,再出示资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判断的方法。学生容易将人或物体脱离整体去观察,需要帮助他们明确我们一般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
2
(二)判断其他情境下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 出示两组图片(乘坐公共汽车、升国旗),组织小组利用以下句式说一说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判断的依据。[和_______相比,_______ 的位置(改变了/没有改变) ,是_______(运动的/静止的) 。]
2.全班交流。
预设 1:和地面相比,公交车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站牌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预设2:和站牌相比,公交车的位置改变了,是运动的;站着的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学生选择大地上不动的物体如房子、树木等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教师给予鼓励)
3.小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法:和_______相比,_______ 的位置改变
了,是运动的;_______ 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设计意图:判断前后两张照片中的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用句式帮助学生进行清晰、规范的表达。
二、探索:描述位置
活动一 描述教室里同学所处的位置
1.过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我们把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作为判断依据,那你会准确描述位置吗?请你尝试描述老师现在的位置。
预设:老师在 xx 的前面,xx 的旁边。
追问:老师在小明的前面,也在小红的前面,怎样才能更精准地描述位置?
2.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位置除了用方向,还可以用距离来表示,如厘米、米,也可以用步数来估计。
3.提出任务:在教室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他们和你的距离是多少?
4.小组活动。
5.交流:我的_______(方向)是_______,和我的距离是_________(厘米)。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实践,知道位置可以用“方向+距离 ”的方式来表示。活动二 通过描述和判断位置玩“蒙眼游戏 ”
1.我们已经学会用“方向+距离 ”的方式来描述位置,现在一起来挑战“蒙
3
眼抓人 ”游戏。
2. 出示游戏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用布蒙住眼睛当“蒙眼者”,另一位同学站在“蒙眼者”身边当“ 引导者 ”,其他同学当“被抓者”。
◎“被抓者”在规定区域运动起来,听到口令后静止不动。
◎“ 引导者”再描述“被抓者”所处的位置,引导“蒙眼者 ”按照描述抓人。
3.小组游戏。(教师提前寻找室外空旷地,并划分每组区域)
4.研讨:在游戏中,只知道方向不知道距离或只知道位置不知道方向,能抓到人吗?
预设:都不容易抓到人,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抓到。
5.小结:描述位置要同时描述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蒙眼抓人 ”有趣好玩,贴合三年级学生活动要求。要完成此活动,不仅要同伴能正确地描述位置,蒙眼的同学也要能根据同伴的描述寻找目标,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
三、拓展
1.乘坐公共汽车时,小明和同学坐在前后排,位置没有变化。但站在地面上的一位同学却说他们的位置和公共汽车一起在变化。小明和地面上的同学谁说的对?
2.全班交流。
预设 1:小明说的对,他和公交车相比,位置没有变化。
预设 2 :地面上的同学说的对,小明和地面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
3.现场模拟:两位同学坐到推车上模拟乘坐公共汽车,其他同学观察。
4.小结:和不同的物体相比时,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分析具体情景,明确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完善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认知。
【相关练习】
1.体育课上,小明和同学正在跑道上赛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小明相对于终点线是运动的
C.跑道上的白线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4
答案:B
解析:跑步时,小明的位置相对终点线在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 如图所示,小蚂蚁怎么爬行才能吃到食物? ( ) 。
A. 向前爬行约 2 格,再向右爬行约 1 格
B. 向后爬行约 2 格,再向左爬行约 2 格
C. 向前爬行约 2 格,再向左爬行约 2 格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食物在小蚂蚁的左前方。根据距离估算,先向前爬行约 2格,再向左爬行约 2 格。
【板书设计】
【相关表单】
“运动和位置”小组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会探究 能有依据地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
会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 ☆
会思考 会归纳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 ☆ ☆
会准确总结描述位置的方法。 ☆ ☆
会合作 能根据小组分工,有序合作。 ☆ ☆
5
会整理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