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2 21: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四小点“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
本课由四个部分组成。聚焦板块,利用情境图中汽车在立交桥上直行和转弯行驶,引导学生关注汽车的运动路线,聚焦从运动路线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探索板块,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观察并描述图中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 ”,第二个任务是“尝试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再分别利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击球,画出并比较运动路线 ”,第三个任务是“预测、交流、观察并画出小球在桌面滚动时及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这三个任务是递进的,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地对物体的两种运动路线进行描述和记录,逐步加强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归纳,根据物体运动路线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拓展板块,呈现公园的滑梯和商场里自动扶梯的照片,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观察、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学生分析】
基于第 2 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对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初步描述,但表述采 用的通常是生活词汇,如“直的 ”“转弯的 ”“扭来扭去的 ”,还不会用“直线 ” “ 曲线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 用从具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 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能简单描述运动路线的不同;
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能通过比较、归纳、交流,概括出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据此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
1
探究实践目标
对教师提供的运动物体图片进行交流、辨析,能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研讨等活动,形成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信息、基于事实表达观点、基于证据发表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难点:观察小球在桌面运动时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发现物体的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记录单。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相关视频,提问:公路上有许多汽车在行驶,这些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2.学生描述汽车的运动路线,可以口头说一说,也可以用手指比画一下。
预设: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直指本课核心,既呈现出学生前概念,又可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
二、探索:物体的运动路线
1.观察图片——感知“运动路线 ”
(1)提问:你能描述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苹果的运动路线吗?
(2)学生口头说一说,或者用手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运动路线。
预设:垂直电梯的运动路线是这样的(手指上下比画);老鹰飞行的运动路线是弯来弯去的。
(3)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用语言、比画和图示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运动路线有更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两类。
2
2.击球活动——建构“运动路线 ”
(1)每组准备蓝色和红色两个小球,分别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
提问:尝试在桌面上用蓝球去击中红球,并思考:有什么好方法能保证蓝球每次都击中红球吗?
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击球活动,边活动边感受边思考。
(2)交流:在桌面上,手推蓝球很难击中红球,可以通过轨道的帮助,保证蓝球每次都击中红球。
(3)提供直的和弯的两个轨道,要求:再次尝试击球游戏,观察并画出蓝球在两个轨道中的运动路线。
学生分组活动,并用线条+箭头的方法记录蓝球的运动路线。
(4)提问:借助两个轨道,成功用蓝球击中红球了吗?在两种轨道中,蓝球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在轨道上,蓝球每次都能击中红球;在直的轨道上,蓝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在弯曲的轨道上,蓝球的运动路线是弯的。)
(5)小结:在直线轨道内的小球运动路线是直线,小球在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内的小球运动路线是曲线,小球在做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基于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趣味化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具身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4.推球活动——认识复合的“运动路线 ”
(1)引导并提问:如果进行击球游戏时,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小球会滚出桌面。你认为小球在桌面上运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样的?
学生在记录单上完成预测。
(2)展示部分学生的记录单,全班交流:你认为小球在桌面上运动和冲出桌面后,分别是怎样的运动路线呢?
学生结合记录单,表述自己的预测。
预设:学生对于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的预测有较大差异。
3
(3)提问:哪种猜测更接近真实情况呢?我们可以怎么去观察呢?
(4)实验指导:既要推球,又要观察小球在桌面上的滚动路线,还要观察小球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在什么位置观察更合适?站着、坐着还是蹲着观察?我们一起通过微课学习一下。
播放实验指导微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5)明确方法后,学生分组活动并记录。
(6)交流:小球在桌面上运动时及冲出桌面后,运动路线分别是怎样的?学生结合记录单,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学生观察到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有差异(可提供小球冲出桌面的慢镜头和“墨汁小球 ”运动路线留痕的视频)。
(7)小结:小球在桌面上运动的运动路线是直线,小球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是曲线,小球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对上一个活动的提升,即从单一到综合(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其中观察和记录小球的运动路线是难点,需要教师关注。
三、研讨拓展
1.提问:小朋友乘坐扶梯和玩滑梯时,运动方式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依据什么判断?
全班同学口头交流
预设: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运动路线来判断,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
2. 引导:(出示教材中的扶梯和滑梯照片)小朋友在乘扶梯和玩滑梯时,他的运动路线分别是怎样的?他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全班同学口头交流
预设:乘坐扶梯时,小朋友在扶梯上跟着扶梯一起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玩滑梯时,小朋友在滑梯上的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呈现公园的滑梯和商场里自动扶梯的照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相关练习】
如图,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小车沿着轨道从位置①运动到位置②。
4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 )。
(

)A.直线运动
(

/
)B. 曲线运动
C.直线运动和曲线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小车沿着轨道从位置①运动到位置② , 运动路线是曲线,所以小车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
(2)想要知道小车运动了多少距离,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直尺 B.棉线 C.直尺和棉线
答案:C
解析:因为小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所以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但可以借助能弯曲的棉线比画出相应的距离,再把棉线拉直,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
【板书设计】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
运动方式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
【相关表单】
小球运动记录单
第 小组 学号_____________
1.用线条加箭头,画一画两种轨道中小球的运动路线。
2.用线条加箭头,画一画小球在桌面上滚动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预测 实测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