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相同时间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点“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和第三点“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本课和第 4 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 4 课是研究“运动相同距离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本课研究“运动相同时间情况下,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通过呈现高速列车和汽车齐头并进的情境,聚焦“运动相同时间时,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的问题。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告知相同运动时间内不同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可行驶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个活动,两位同学在相同起点,沿相反方向、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两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快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相同时间比快慢的方法。拓展板块,“追及跑 ”游戏,是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的快慢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第 4 课中,学生知道了“运动相同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为本课“运动相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距离 ”的活动开展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科学思维目标
能概括出“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目标
根据各种交通工具在相同时间内的行驶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使用软尺测量距离,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
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以及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并归纳“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工具准确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学生:软尺、秒表。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课件出示一张记录 6 种交通工具通过 100 千米所用时长的表格)提问:你们能找到运动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运用“相同距离比时间 ”的方法说出运动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
2.小结:运动相同距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时间长的运动得慢。
3.提问:如果 6 种交通工具运动了相同的时间,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4.揭示课题:相同时间比快慢。
设计意图:比较 6 种交通工具的快慢,起承上启下作用。通过比较运动 100千米所用时间,找出其中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复习了“相同距离比时间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继续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主题。
二、探索
(一)给 6 种交通工具排序
1.(课件出示 6 种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在 1 小时内可行驶的距离图表)请学生根据图表,将交通工具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序。
学生将 6 种交通工具快慢的顺序记录在图表的横线上,并思考排序理由。
2.交流排序结果和理由。
3.小结:6 种交通工具都运动 1 个小时(相同时间),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
设计意图:用图表直观地呈现 6 种交通工具在一个小时内通过的距离长短,
2
让学生调动原有经验,总结“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运动快 ”,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二)比较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
1.提问:有两位同学想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谁运动得快、谁运动得慢。如果他们用“脚跟接脚尖 ”的方式(课件出示行走方式的图片),像这样(课件出示两位同学背靠背从相同起点出发的图片)从相同起点沿着相反方向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吗?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追问两个关键的问题:
(1)如何保证运动时间是相同的?
(2)怎么知道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
3.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比较的方法:
(1)保证运动时间相同:方法一,不用秒表的情况下,可以让两名同学听指令同时开始和同时停止来保证运动的时间相同;方法二,直接用秒表计相同时间。
(2)测量运动距离:用软尺测量他们行走的距离。
4.教师利用课件补充要求:
(1)软尺的正确读数。开始时脚后跟对着零刻度线,行走时贴着软尺走直线,停止后看后一只脚的脚后跟所对应的刻度线。
(2)分工合作:建议四人小组分别担任比赛者(2 人)、发令员、记录员。
5.学生分小组进行比快慢的活动。
6.交流研讨: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及判断理由。
7.小结:运动相同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设计意图:在活动进行前,教师通过追问几个关键问题对活动进行详细指导,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保证运动时间相同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这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工具来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方法。
三、拓展
1.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追及跑 ”游戏。
请两位学生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根据口令同时起跑和停止。
请学生判断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
情况一: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同学,运动时间相同,追的同学通过的距
3
离长,运动快。
情况二:后面的同学没有追上前面的同学,那么可以利用软尺测量和比较他们的运动距离,然后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大小
归纳:我们可以用“相同距离比时间 ”或者“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说,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追及跑 ”游戏,引导学生将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应用于生活。归纳第4 课和本课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速度 ”这一科学词汇。
【相关练习】
1.小明和小红听口令从操场的两侧沿直线同时出发,听到第二次口令时同时停止。在这个实验中,( )是相同的。
A.运动距离 B.运动速度 C.运动时间
答案:C
解析:小明和小红听口令同时出发,听到第二次口令同时停止,运动时间相同。因此本题选 C。
2.有甲、乙两辆汽车,1 小时内,甲车行进了70 千米,乙车行进了 60 千米, ( ) 行驶得更快。
A. 甲车 B. 乙车 C. 一样快
答案:A
解析:运动相同时间,甲车行进的距离比乙车长,行驶更快。因此本题选 A。
3.三位同学想比一比走路的快慢,他们在走廊上用相同方式依次行走了 10秒,结果如下表。
比赛同学 小明 小红 小兰
10 秒行走的距离 2 米 12 厘米 2 米 30 厘米 1 米 50 厘米
(1)按照从快到慢,给三位同学排序: 答案:小红、小明、小兰
解析:相同时间内,小红行走的距离最长,小明的行走距离排第二,小兰行
4
走的距离最短,因此从快到慢排序为小红、小明、小兰。
(2)在这个比快慢的活动中,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 10 米软尺 B. 10 米软尺和秒表 C. 15 厘米直尺和秒表
答案:B
解析:三位同学依次行走 10 秒,需要用秒表计时 10 秒;三位同学行走的距离比较长,用 15 厘米直尺的话需要多次测量累加,用 10 米软尺测量 1 次就可以,因此本题选 B。
【板书设计】
【相关表单】
“相同时间比快慢 ”小组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会探究 能使用软尺测量距离,完成在相同时间内比快慢的活动。 ☆ ☆
会思考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归纳比较快慢的方法。 ☆ ☆
会合作 能根据小组分工,有序合作。 ☆ ☆
会整理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