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常见的材料
8.生活中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木头、纸、布、金属、塑料等,并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用途,建立材料特性与用途之间的关联。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差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简单语言准确描述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提升表达能力。
3.探究实践:积极参与材料观察、分类和实验活动,学会小组合作与交流;能根据材料特性设计简单的应用方案,培养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激发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爱护环境、合理使用材料的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材料及其基本特征和用途;掌握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材料特性的方法。
2.教学难点:用准确语言描述材料特征和用途;理解材料特性与用途的内在联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木块、纸张、布料、金属片、塑料瓶、水槽、磁铁、剪刀、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自带一件常见材料制成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展示一张桌子、一本书、一块布、一个金属勺子和一个塑料杯子,提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些物品,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引导学生说出木头、纸、布、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名字。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材料。接着提问:“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可以用来做什么?为什么这些材料会被用来制作不同的物品?”通过简单讨论,引出本节课主题——生活中的材料,并板书课题。
2.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材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有趣材料及其用途,然后进行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材料猜猜猜”:教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性,让学生猜出是哪种材料,初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用途与特性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收集学生的初步想法,请个别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发言后强调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引出接下来的活动。
(二)活动一:观察材料
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材料样本(木块、纸张、布料、金属片、塑料瓶)。请学生用手触摸、揉搓、敲击等方法,感受材料的质地、硬度、重量等特性,并用简单语言描述每种材料的特点,如“木头摸起来硬硬的,表面有纹理”“纸很薄,软软的”等。请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每种材料的主要特征,如木头坚硬、有纹理;纸轻薄、易折叠;布料柔软、有弹性;金属坚硬、有光泽;塑料轻便、有一定韧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材料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性?”
2.实验验证: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水槽、磁铁、剪刀等。请学生用剪刀剪裁不同材料,观察哪些材料容易被剪断,哪些材料不易被剪断;将不同材料放入水槽中,观察哪些材料会浮起来,哪些材料会沉下去;用磁铁测试不同材料,观察哪些材料会被磁铁吸引,哪些材料不会。请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解释不同材料的特性差异,如金属硬度高不易剪断、密度大在水中下沉、部分金属能被磁铁吸引;塑料相对较软易剪裁、密度小可能浮于水面、不被磁铁吸引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活动二:材料分类
1.分组讨论:请学生回忆刚才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思考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分类标准,如按质地(柔软、坚硬)、硬度(软、硬)、重量(轻、重)、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等分类。小组将材料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分类结果,归纳常见的分类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材料分类的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2.分类游戏: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制玩具、纸张、布娃娃、金属钥匙、塑料瓶盖等。请学生将这些物品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分类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总结学生的分类结果,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如便于识别材料、了解材料特性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分类游戏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经验和感受。
(四)活动三:材料用途
1.分组讨论:请学生回忆观察和实验结果,思考每种材料的用途。每个小组讨论并列举每种材料的常见用途,如木头可做家具、造纸;纸用于书写、印刷、包装;布料做衣服、窗帘;金属制作工具、厨具、建筑材料;塑料制成餐具、玩具、日用品等 。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归纳每种材料的主要用途。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材料用途的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材料会被用于不同的用途?”
2.实践活动: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制椅子、纸杯、布艺抱枕、金属勺子、塑料笔筒等。请学生观察这些物品,思考它们的用途,然后尝试用这些物品进行简单的活动,如坐在木制椅子上、用纸杯喝水、抱着布艺抱枕、用金属勺子吃饭、用塑料笔筒装笔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活动体验,其他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特性与用途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木头、纸、布、金属、塑料等)及其特性(质地、硬度、重量、是否被磁铁吸引等)和用途 。强调材料特性决定用途,不同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思考材料的选择原因,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持续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