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生物技术(全国通用)(含答案)【好题汇编】三年(2023-2025)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3 生物技术(全国通用)(含答案)【好题汇编】三年(2023-2025)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1:21: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生物技术
考点概览
考点01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考点02 现代生物技术
考点01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2025·福建·中考真题)发酵由传统技术向发酵工程发展,为人类提供多样化的生物产品。
(1)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同时产生的物质还有 。
(2)③中炭疽杆菌的生殖方式是 。
(3)④中生产青霉素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
(4)⑤中应用的生物技术有 和发酵技术。
(5)上述发酵产品中 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2.(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B.利用发酵技术,用酵母菌制作酸奶
C.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D.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中中”“华华”两只猴子
3.(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与采用的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B.利用草莓部分组织可以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杂交技术
C.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瓜——转基因技术
D.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
4.(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与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青海老酸奶的制作——发酵技术
B.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组织培养技术
C.小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转基因技术
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6.(2023·新疆·中考真题)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发酵可制作米酒、泡菜等食品
B.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C.利用冰箱冷藏保存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
D.利用克隆培育的多莉羊与代孕母羊遗传物质相同
考点02 现代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2025·广西·中考真题)转基因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是(  )
A.转基因抗病毒甜椒 B.转基因抗虫棉
C.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D.转基因胰岛素
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
B.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说明了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D.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3.(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雁江柑橘新星“雁媛”在万众瞩目中成功“出道”,它是用爱媛作父本,耙耙柑作母本培育而来,既遗传了耙耙柑好剥皮的优点,也遗传了爱媛汁水多的优势,具有果香独特、酸甜适度等特点。这种生物育种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
C.克隆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4.(2025·吉林·中考真题)将苏云金杆菌中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导入棉花细胞中,可以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抗虫特性可以遗传
B.采用的生物技术为克隆技术
C.培养苏云金杆菌需要适宜温度
D.苏云金杆菌可以通过分裂生殖
5.(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科研工作者将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进而培育出吐红色荧光丝的蜘蛛。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6.(2025·新疆·中考真题)利用甜菜红素基因获得新品种彩棉,所应用的核心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诱变育种
C.组织培养 D.克隆技术
7.(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风信子中控制合成蓝色色素的类黄酮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红色蝴蝶兰植株中,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蝴蝶兰。其应用的技术是(  )
A.克隆 B.转基因 C.杂交 D.嫁接
8.(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生物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粮食和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技术应用的是( )
A.杂交育种提高粮食产量
B.克隆技术拯救濒危动物
C.组织培养培育脱毒植株
D.嫦娥6号探索月球奥秘
9.(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青蛙眼的视网膜结构复杂,对快速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科学家据此发明了电子蛙眼并应用于雷达系统。电子蛙眼的发明利用了什么技术( )
A.克隆 B.仿生 C.转基因 D.器官移植
10.(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能在紫外线下发光的转基因小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小鼠能发荧光说明生物性状受基因的控制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
C.荧光小鼠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
1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转基因技术开启了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时代,但其安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下图为利用普通棉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培育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完全相同
C.将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12.(2024·海南·中考真题)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红曲霉生产的红曲霉素可以杀死甲流病毒
B.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生产可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C.利用甲烷菌在有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
D.制作山兰米酒和文昌糟粕醋分别使用醋酸菌和酵母菌
1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生物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量繁殖并拯救濒危动植物
B.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
C.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泡菜、抗生素等多种产品
D.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太空菊等新品种
1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合成生物学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B.该过程用到了转基因技术
C.淀粉和蛋白质可以供能
D.该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15.(2024·贵州贵阳·中考真题)克隆动物是不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过程,经技术辅助,直接由体细胞获得的新动物个体。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克隆动物类似的是( )
A.种子繁殖 B.植物扦插
C.青蛙抱对 D.蚕蛾交尾
1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鼠 A 的流程,该生物工程技术为(  )
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动物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技术
17.(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早在1978年,科学家就成功利用生物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中,通过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属于生物反应器
B.大肠杆菌转变为人胰岛细胞
C.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D.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科学家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将两种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种子的胚乳中富含有胡萝卜素,这种大米呈现金黄色。这里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杂交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9.(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生物技术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常见的生物技术有发酵技术、食品保存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等。下列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冷藏蔬菜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B.酸奶的制作主要与酵母菌的发酵有关
C.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孕育它的母体
D.转基因食品非常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20.(2023·重庆·中考真题)克隆羊、“试管婴儿”和太空椒等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是在试管内诞生的
B.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D.太空椒培育的原理是杂交育种
2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的第一匹良种马“壮壮”在北京亮相。如图是“壮壮”的繁育过程。下列选项运用的生物技术与图示相似的是( )
A.利用蝙蝠回声定位发明雷达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虫棉
C.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D.选择繁育高产奶牛
22.(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是( )
A.克隆牛 B.亲子鉴定 C.腌制鸭蛋 D.抗虫棉
23.(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我国约有1/3的成年人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食用牛奶后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这称为乳糖不耐受。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的基因组中,使获得的“新品种牛”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而其他营养成分不受影响。用这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牛”称为( )
A.克隆牛 B.转基因牛 C.试管牛 D.杂交牛
24.(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25.(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过去人们常用有机磷农药防治害虫,而抗药性强的害虫体内酯酶活性很高,它能使有机磷农药分解,研究人员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并将其导入细菌体内,培养出了能合成酯酶的工程菌。该成果在环保上的意义是(  )
A.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以菌治虫,有效控制虫害
C.处理农药的残留污染
D.与作物共生,促进作物生长
26.(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B.“中中”和“华华”与卵供体猴更加相像
C.“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D.“中中”和“华华”的性别相同
27.(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它能产生使棉铃虫死亡的杀虫蛋白,这种杀虫蛋白对人和牲畜无任何毒害作用。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棉花细胞,获得了能产生杀虫蛋白的抗虫棉,提高了棉花的产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云金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抗虫棉的培育使用了转基因技术
C.抗虫棉能有效抵御棉铃虫
D.该方法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非选择题
28.(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科学工作者为生命起源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2018年,宣布成功创建国际首例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
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这1条染色体由原型酵母中的16条染色体人工合成而来,能执行16条染色体的功能。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后,细胞能继续成活,并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继人工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后,生命起源研究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1)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为生命起源的 (填序号)阶段提供了证据。
①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②简单有机物聚合成复杂有机物 ③复杂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
(2)牛胰岛素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其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一定差异,可能被免疫系统当作 而排斥。后来,科研人员把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这种 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实现了人胰岛素的量产,还解决了患者的排斥问题。
(3)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可推测,这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相关性状的全部 ,该细胞表现出与普通酵母菌相同的生命活动。例如,在条件适宜时可通过 生殖,长出芽体,快速繁殖;在 (填“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29.(2024·西藏·中考真题)肾脏移植是目前治愈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手段。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百万,每年开展的肾移植手术仅1万余例,肾脏短缺是全球性难题。2024年,我国一所医院以多基因编辑猪(转基因猪)为供体,脑死亡病人为受体,进行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下图是同学们利用打孔的塑料管和漏斗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其中④代表肾小管。据图作答。
(1)②处塑料管模拟的是 。
(2)血管⑤中尿素等废物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移植过程中⑤处表示的血管应和 血管缝合。
(3)图中箭头③代表 作用。箭头⑥表示形成了 。
(4)多基因编辑供体猪的培育一般是通过对猪_____(单选)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来实现的。
A.受精卵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肾
30.(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桑蚕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1)桑蚕喜欢吃桑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若干只刚从蚕种孵化出的蚁蚕、桑树叶、小白菜叶等材料进行了实验。(实验前1~2天蚁蚕不要喂食;实验时保持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①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②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哪些? 。
(2)桑蚕在发育过程中一般经过四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 。
(3)桑蚕的一生经过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发育阶段,这种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判断的依据为 。
(4)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条。
(5)桑蚕有黄足蚕和白足蚕两种类型,黄足和白足是一对相对性状。兴趣小组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子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若让该子代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控制黄足、白足的基因用A、a表示),请推测后代的基因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 。
(6)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这个事例说明 。
31.(2023·福建·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
(2)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 。
(3)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其中水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4)青蛙和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似,这种保护色的形成可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5)研究人员利用 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生物技术
考点概览
考点01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考点02 现代生物技术
考点01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2025·福建·中考真题)发酵由传统技术向发酵工程发展,为人类提供多样化的生物产品。
(1)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同时产生的物质还有 。
(2)③中炭疽杆菌的生殖方式是 。
(3)④中生产青霉素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
(4)⑤中应用的生物技术有 和发酵技术。
(5)上述发酵产品中 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答案】
二氧化碳
分裂生殖
需要
转基因技术
胰岛素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
酵母菌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常用于面包、馒头的制作;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常用于酿酒。醋酸菌常用于制作醋。细菌细菌
【详解】(1)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常用于酿酒。因此,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同时产生的物质还有二氧化碳。
(2)炭疽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能够独立生活,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即一个细胞个体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个体。因此③中炭疽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3)抗生素一般是指真菌产生的能够治疗细菌性疾病的一种物质,如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青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它的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均依赖氧气。氧气不仅是菌体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质,还直接参与青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因此④中生产青霉素的过程需要氧气。
(4)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⑤中科学家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利用的就是转基因技术,再经发酵技术就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5)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它通过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因此酒精、青霉素、胰岛素中只有胰岛素能够起到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2.(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与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B.利用发酵技术,用酵母菌制作酸奶
C.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
D.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中中”“华华”两只猴子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利用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的基因组中,从而培育出抗虫棉。这种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抵抗害虫的侵袭,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正确。
B.酸奶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不是酵母菌。乳酸菌在牛奶中发酵产生乳酸,使牛奶的pH值下降,凝固成酸奶。而酵母菌主要用于酒精发酵和面包制作等过程,B错误。
C.利用杂交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不同品种小麦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这种技术通过人工控制小麦的遗传物质,实现了对小麦性状的定向改良,C正确。
D.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它可以通过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产生一个新的个体。利用克隆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获得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猴子,这是克隆技术在灵长类动物上的重要突破,D正确。
故选B。
3.(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与采用的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B.利用草莓部分组织可以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杂交技术
C.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瓜——转基因技术
D.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详解】A.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可以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来发酵醋酸,A正确。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B错误。
C.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环斑病毒株系Ys复制酶(PRVRP)基因转入番木瓜,可获得的高抗优质的转基因木瓜品系,C正确。
D.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就是将被克隆对象的一个细胞经过显微手术移植到契合卵母细胞中,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一个正常的克隆胚胎,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B。
4.(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与所使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青海老酸奶的制作——发酵技术
B.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组织培养技术
C.小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转基因技术
【答案】B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3)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
(4)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利用了发酵技术,A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而青稞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
C.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故小羊“多莉”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C正确。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D正确。
故选B。
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A错误。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是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用到了发酵技术,B正确。
C.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C错误。
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D错误。
故选B。
6.(2023·新疆·中考真题)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发酵可制作米酒、泡菜等食品
B.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C.利用冰箱冷藏保存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
D.利用克隆培育的多莉羊与代孕母羊遗传物质相同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利用乳酸菌发酵可制作泡菜等食品;而米酒需要酵母菌发酵,A错误。
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B正确。
C.利用冰箱冷藏保存食物的原理是低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低温并不能杀死细菌和真菌,C错误。
D.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B。
考点02 现代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2025·广西·中考真题)转基因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是(  )
A.转基因抗病毒甜椒 B.转基因抗虫棉
C.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D.转基因胰岛素
【答案】D
【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作物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以提高产量或减少农药使用。而医药领域的应用则涉及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详解】A.转基因抗病毒甜椒通过转入抗病毒基因增强作物抗病性,属于农业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抗虫棉通过转入抗虫基因减少虫害,属于农业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通过抗除草剂特性方便田间管理,属于农业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胰岛素是通过转基因微生物生产药物,属于医药领域,与农业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
B.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说明了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D.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组织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这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
B.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实现的,即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刺激这个重构的卵细胞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到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技术,它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生物中,并使其在受体生物中表达。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就是将具有抗虫特性的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中,使其获得抗虫能力,C正确。
D.现代生物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医疗条件等。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如生物安全、伦理道德等。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评估和应用生物技术,以确保其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最小化潜在的风险,D正确。
故选B。
3.(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雁江柑橘新星“雁媛”在万众瞩目中成功“出道”,它是用爱媛作父本,耙耙柑作母本培育而来,既遗传了耙耙柑好剥皮的优点,也遗传了爱媛汁水多的优势,具有果香独特、酸甜适度等特点。这种生物育种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
C.克隆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工转移基因来改变生物性状,题干未涉及外源基因的导入,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育种技术是通过不同品种杂交,使后代继承双亲优良性状,题干中“父本”“母本”表明为有性杂交,故B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与母本基因一致,无法结合双亲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仅保留母本遗传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5·吉林·中考真题)将苏云金杆菌中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导入棉花细胞中,可以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抗虫特性可以遗传
B.采用的生物技术为克隆技术
C.培养苏云金杆菌需要适宜温度
D.苏云金杆菌可以通过分裂生殖
【答案】B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A.由于抗虫特性是由导入的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所决定的,这一特性是通过遗传物质改变而获得的,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或细胞群。而本题中描述的是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并通过遗传物质的重组来获得新性状的过程,这属于基因工程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B错误。
C.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以及营养物质等。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细菌,其生长和繁殖同样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通常为分裂生殖,即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苏云金杆菌作为细菌的一种,同样可以通过分裂生殖来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B。
5.(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科研工作者将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进而培育出吐红色荧光丝的蜘蛛。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是(  )
A.嫁接技术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C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嫁接技术是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属于无性繁殖,与基因转移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通过不同个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而题目中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故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新性状。题目中“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正是此技术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技术指利用细胞全能性培养新个体,未涉及基因改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5·新疆·中考真题)利用甜菜红素基因获得新品种彩棉,所应用的核心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诱变育种
C.组织培养 D.克隆技术
【答案】A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新性状的技术。题干中“利用甜菜红素基因获得新品种彩棉”直接涉及外源基因的转移,符合转基因技术的定义,A符合题意。
B.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导生物自身基因突变,而非引入外源基因,与题干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组织培养是通过离体细胞或组织繁殖植株的技术,不涉及基因改造,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与引入外源基因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风信子中控制合成蓝色色素的类黄酮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红色蝴蝶兰植株中,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蝴蝶兰。其应用的技术是(  )
A.克隆 B.转基因 C.杂交 D.嫁接
【答案】B
【分析】将一种生物的一个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详解】A.克隆指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核移植)创建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个体,不涉及基因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是基因工程的一种技术,通过人工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使其获得新性状,题干所应用的技术是转基因,故B符合题意。
C.杂交指通过有性生殖(如花粉授粉)使两个不同品种或物种交配,结合双亲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D.嫁接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将一株植物的枝或芽(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砧木)上,使两者长成一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生物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粮食和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技术应用的是( )
A.杂交育种提高粮食产量
B.克隆技术拯救濒危动物
C.组织培养培育脱毒植株
D.嫦娥6号探索月球奥秘
【答案】D
【分析】生物技术指利用生物体或其成分进行生产或改良的技术,如杂交育种、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交配选育优良性状,属于传统生物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用于复制生物个体,属于生物技术应用,B不符合题意。
C.组织培养利用细胞全能性培育脱毒植株,属于细胞工程技术,C不符合题意。
D.嫦娥6号为航天工程,与生物技术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青蛙眼的视网膜结构复杂,对快速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科学家据此发明了电子蛙眼并应用于雷达系统。电子蛙眼的发明利用了什么技术( )
A.克隆 B.仿生 C.转基因 D.器官移植
【答案】B
【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模仿青蛙的眼睛制造出了电子蛙眼,属于仿生技术。
【详解】A.克隆技术指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相同个体,如克隆羊,与模仿生物结构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仿生技术是指模仿生物的结构或功能来设计产品,如电子蛙眼模仿青蛙视网膜,故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如抗虫棉,与结构模仿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器官移植是将健康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属于医疗技术,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能在紫外线下发光的转基因小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小鼠能发荧光说明生物性状受基因的控制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
C.荧光小鼠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
【答案】C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A.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作基因,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转基因小鼠能够发荧光是因为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这直接证明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故A正确。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小鼠DNA上的特定位置,虽然具体的位置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基因确实会整合到DNA的特定位置上,故B正确。
C.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生物的DNA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荧光小鼠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C错误。
D.转基因生物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未知的影响,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荧光小鼠逃逸可能会有潜在安全风险,故D正确。
故选C。
1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转基因技术开启了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时代,但其安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下图为利用普通棉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培育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完全相同
C.将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答案】B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抗虫棉的培育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A正确。
B.抗虫棉导入了外源的抗虫基因,与普通棉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将导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将单个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C正确。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其合理、安全应用,D正确。
故选B。
12.(2024·海南·中考真题)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红曲霉生产的红曲霉素可以杀死甲流病毒
B.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生产可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C.利用甲烷菌在有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
D.制作山兰米酒和文昌糟粕醋分别使用醋酸菌和酵母菌
【答案】B
【分析】红曲霉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等,产生的红曲霉素并非用于杀死甲流病毒。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特定基因导入细菌,使其生产特定产物。甲烷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下发挥作用。制作山兰米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文昌糟粕醋利用醋酸菌发酵。
【详解】A.红曲霉素是红曲霉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并不是用来杀死甲流病毒的物质,不能起到杀死甲流病毒的作用,A错误。
B.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这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的,B正确 。
C.甲烷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环境下把有机物分解成甲烷等清洁能源,而不是在有氧环境下,C错误。
D.制作山兰米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文昌糟粕醋是利用醋酸菌发酵制成的,选项中微生物与发酵产品对应错误,D错误。
故选B。
1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生物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量繁殖并拯救濒危动植物
B.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
C.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泡菜、抗生素等多种产品
D.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太空菊等新品种
【答案】A
【分析】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详解】A.转基因技术通常用于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以赋予后者新的性状或特性。然而,对于濒危动植物的大量繁殖和拯救,更常用的技术是克隆,而不是转基因。克隆可以复制濒危动物的遗传信息,从而快速增加其数量,故A符合题意。
B.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它可以通过复制一个优秀个体的遗传信息来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这种方法在畜牧业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普及,故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来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通过发酵,我们可以生产各种食品(如泡菜)和药品(如抗生素)。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
D.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一种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如强辐射、微重力等)来诱导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技术。通过航天诱变育种,我们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太空菊等。这种技术在农业育种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合成生物学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B.该过程用到了转基因技术
C.淀粉和蛋白质可以供能
D.该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答案】A
【分析】酵母菌是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利用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我国科学家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酵母菌,这里用到了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入酵母菌的技术,即转基因技术,B正确。
C.淀粉是糖类,糖类和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D正确。
故选A。
15.(2024·贵州贵阳·中考真题)克隆动物是不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过程,经技术辅助,直接由体细胞获得的新动物个体。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克隆动物类似的是( )
A.种子繁殖 B.植物扦插
C.青蛙抱对 D.蚕蛾交尾
【答案】B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详解】A.种子繁殖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方式,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属于有性生殖。这与克隆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不符,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扦插是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插入土壤中,然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涉及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直接由体细胞(枝条中的细胞)发育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这与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相似,B符合题意。
C.青蛙抱对是青蛙在繁殖季节进行的一种行为,通过抱对可以促进雌蛙和雄蛙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这属于有性生殖。这与克隆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不符,C不符合题意。
D.蚕蛾交尾是蚕蛾在繁殖季节进行的一种行为,通过交尾可以促进雌蛾和雄蛾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同样,这也属于有性生殖。这与克隆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鼠 A 的流程,该生物工程技术为(  )
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动物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技术
【答案】C
【分析】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详解】A.杂交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图中过程没有经过杂交,A不符合题意。
B.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图中过程没有运用转基因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图中制备小鼠A的过程中运用了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决定小鼠性状的是体细胞核,所以制备小鼠A的过程属于动物克隆技术,C符合题意。
D.太空育种技术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作物的育种新技术,图中过程没有太空育种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早在1978年,科学家就成功利用生物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中,通过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属于生物反应器
B.大肠杆菌转变为人胰岛细胞
C.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D.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分析】利用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细菌常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详解】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菌体内,能使之生产胰岛素,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生物反应器,该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大肠杆菌并没有转变为人胰岛细胞。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科学家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将两种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种子的胚乳中富含有胡萝卜素,这种大米呈现金黄色。这里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杂交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A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科学家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将两种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种子的胚乳中富含有胡萝卜素,这种大米呈现金黄色。这里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A符合题意。
B.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B不符合题意。
C.杂交是将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遗传学中经典的也是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生物技术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常见的生物技术有发酵技术、食品保存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等。下列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冷藏蔬菜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B.酸奶的制作主要与酵母菌的发酵有关
C.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孕育它的母体
D.转基因食品非常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答案】A
【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它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创建出与原细胞或生物体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物质的后代细胞或个体的过程。克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动物克隆(克隆羊“多莉”)。
【详解】 A.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冷藏蔬菜的温度低,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A正确。
B.乳酸发酵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发酵无关,B错误。
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提供乳腺细胞核的母体,不是来自孕育它的母体,C错误。
D.转基因生物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未知的长期效应,所以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D错误。
故选A。
20.(2023·重庆·中考真题)克隆羊、“试管婴儿”和太空椒等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是在试管内诞生的
B.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D.太空椒培育的原理是杂交育种
【答案】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试管婴儿是在试管内进行体外受精,然后将受精卵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不是在试管内诞生,A错误。
B.杂交水稻的培育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不是转基因技术,B错误。
C.克隆技术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实现的,是一种无性生殖,属于无性繁殖技术,C正确。
D.太空椒是通过将种子在太空环境中暴露以诱变育种而不是通过杂交育种,D错误。
故选C。
2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繁育的第一匹良种马“壮壮”在北京亮相。如图是“壮壮”的繁育过程。下列选项运用的生物技术与图示相似的是( )
A.利用蝙蝠回声定位发明雷达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虫棉
C.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D.选择繁育高产奶牛
【答案】C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由“壮壮”的繁育过程可知,繁育“壮壮”运用的是克隆技术。
【详解】选项中,“利用蝙蝠回声定位发明雷达”属于仿生、“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虫棉”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选择繁育高产奶牛”属于杂交育种;“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运用的是克隆技术。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是( )
A.克隆牛 B.亲子鉴定 C.腌制鸭蛋 D.抗虫棉
【答案】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详解】A.克隆牛是动物克隆技术的产物。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它通过复制一个已存在的生物的基因信息来创建出一个与之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生物体。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因此克隆牛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
B.亲子鉴定是利用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原理,通过对遗传物质(如DNA)的检测和分析,来确定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这通常涉及到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B不符合题意。
C.腌制鸭蛋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方法,主要通过腌制过程来改变鸭蛋的风味和保存期。它并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级技术,而是基于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原理,C符合题意。
D.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它通过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中,使棉花植株自身产生抗虫物质,从而抵抗害虫的侵害。这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的一个典型应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我国约有1/3的成年人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食用牛奶后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这称为乳糖不耐受。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的基因组中,使获得的“新品种牛”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而其他营养成分不受影响。用这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牛”称为( )
A.克隆牛 B.转基因牛 C.试管牛 D.杂交牛
【答案】B
【分析】转基因技术操作过程为: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种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被称为转基因生物。
【详解】A.克隆牛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无性生殖技术,而转基因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克隆牛没有转入非自身基因,不属于转基因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的基因组中,获得的“新品种牛”的性状发生了改变(乳汁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这种“新品种牛”含有非自身基因——肠乳糖酶基因,所以是转基因牛,B符合题意。
C.试管牛是将牛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进行受精,然后植入母体而诞生的牛,试管牛体内没有转入非自身基因,不属于转基因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杂交牛是指的是通过人工授精等方法,将不同品种、不同血缘、不同地域的牛杂交,使不同牛的基因重新组合获得的新品种;杂交牛体内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不属于转基因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答案】D
【分析】1、杂交技术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2、仿生技术是一种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的技术。3、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详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该过程用了转基因技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过去人们常用有机磷农药防治害虫,而抗药性强的害虫体内酯酶活性很高,它能使有机磷农药分解,研究人员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并将其导入细菌体内,培养出了能合成酯酶的工程菌。该成果在环保上的意义是(  )
A.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以菌治虫,有效控制虫害
C.处理农药的残留污染
D.与作物共生,促进作物生长
【答案】C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B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抗药性强的害虫体内酯酶活性很高,它能使有机磷农药分解,故培养出的能合成酯酶的工程菌能批量生产脂酶,用来分解农药,而不是减少农药使用,也不属于以菌治虫,故该成果在环保上具有处理农药残留污染的意义,AB错误,C正确。
D.题干中的叙述属于转基因技术,能合成酯酶的工程菌与作物没有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C。
26.(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B.“中中”和“华华”与卵供体猴更加相像
C.“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D.“中中”和“华华”的性别相同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据图可见:“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B错误。
C.“中中”和“华华”是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属于无性生殖,不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C错误。
D.“中中”和“华华”拥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所以性别相同,长相十分相似,D正确。
故选D。
27.(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它能产生使棉铃虫死亡的杀虫蛋白,这种杀虫蛋白对人和牲畜无任何毒害作用。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棉花细胞,获得了能产生杀虫蛋白的抗虫棉,提高了棉花的产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云金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抗虫棉的培育使用了转基因技术
C.抗虫棉能有效抵御棉铃虫
D.该方法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A
【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详解】A.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苏云金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来源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B正确。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抗虫棉能有效抵御棉铃虫,C正确。
D.抗虫棉能够杀死棉铃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因此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选A。
非选择题
28.(2025·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我国科学工作者为生命起源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2018年,宣布成功创建国际首例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
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这1条染色体由原型酵母中的16条染色体人工合成而来,能执行16条染色体的功能。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后,细胞能继续成活,并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继人工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后,生命起源研究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1)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为生命起源的 (填序号)阶段提供了证据。
①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②简单有机物聚合成复杂有机物 ③复杂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
(2)牛胰岛素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其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一定差异,可能被免疫系统当作 而排斥。后来,科研人员把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这种 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实现了人胰岛素的量产,还解决了患者的排斥问题。
(3)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可推测,这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相关性状的全部 ,该细胞表现出与普通酵母菌相同的生命活动。例如,在条件适宜时可通过 生殖,长出芽体,快速繁殖;在 (填“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答案】

(2) 抗原 转基因
(3) 基因 出芽 无氧
【分析】(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转基因生物是指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1)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②阶段简单有机物聚合成复杂有机物,故②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除了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等物质。牛胰岛素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其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一定差异,可能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而排斥。转基因生物是指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科研人员把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这种转基因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实现了人胰岛素的量产,还解决了患者的排斥问题。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可推测,这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相关性状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全部基因,该细胞表现出与普通酵母菌相同的生命活动。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即细胞会长出芽体并快速繁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9.(2024·西藏·中考真题)肾脏移植是目前治愈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手段。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百万,每年开展的肾移植手术仅1万余例,肾脏短缺是全球性难题。2024年,我国一所医院以多基因编辑猪(转基因猪)为供体,脑死亡病人为受体,进行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下图是同学们利用打孔的塑料管和漏斗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其中④代表肾小管。据图作答。
(1)②处塑料管模拟的是 。
(2)血管⑤中尿素等废物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移植过程中⑤处表示的血管应和 血管缝合。
(3)图中箭头③代表 作用。箭头⑥表示形成了 。
(4)多基因编辑供体猪的培育一般是通过对猪_____(单选)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来实现的。
A.受精卵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肾
【答案】
肾小球
(2) 减少 静脉
(3) 过滤 尿
(4) A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中,①模拟肾小囊、②模拟肾小球、③表示过滤作用、④模拟肾小管、⑤模拟肾静脉、⑥表示尿液。
【详解】(1)②在图中被肾小囊包绕,且利用打孔的塑料管制成,结合实际肾单位结构对应肾小球位置;因此②处塑料管模拟的是肾小球。
(2)⑤为离开肾单位的血管,废物含量减少,因为肾通过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会去除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
在移植手术中,肾静脉要与受体相应的静脉缝合。
(3) 血液通过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因此,图中箭头③代表过滤作用;箭头⑥表示形成了尿液。
(4)转基因操作通常在受精卵阶段进行,以便将基因编辑稳定融入到猪的基因组中,确保后代均有编辑后的性状。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0.(2023·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桑蚕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1)桑蚕喜欢吃桑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若干只刚从蚕种孵化出的蚁蚕、桑树叶、小白菜叶等材料进行了实验。(实验前1~2天蚁蚕不要喂食;实验时保持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①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②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哪些? 。
(2)桑蚕在发育过程中一般经过四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 。
(3)桑蚕的一生经过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发育阶段,这种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判断的依据为 。
(4)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条。
(5)桑蚕有黄足蚕和白足蚕两种类型,黄足和白足是一对相对性状。兴趣小组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子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若让该子代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控制黄足、白足的基因用A、a表示),请推测后代的基因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 。
(6)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这个事例说明 。
【答案】
(1) 植物叶的种类 选用刚从蚕种孵化出的蚁蚕;实验时保持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
(2) 桑蚕的外骨骼不随其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3)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4) 28
(5) 显性 Aa(黄足):aa(白足)=1:1
(6) 转基因技术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1)①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桑树叶、小白菜叶等材料进行了实验。可见,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叶的种类。
②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为控制单一变量,同学们的做法有:选用刚从蚕种孵化出的蚁蚕;实验时保持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
(2)桑蚕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发育而长大,会限制桑蚕的发育和生长,所以桑蚕需要定期蜕皮,桑蚕在发育过程中一般经过四次蜕皮。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结合题图可知,桑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4)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减半后的28条。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二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可见,兴趣小组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子一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亲代表现为隐性性状(白足aa),则表现为黄足的子一代必然会遗传该亲代的一个隐性基因a,基因组成是Aa。因此,若让该子一代黄足蚕(Aa)与白足蚕(aa)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后代的基因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是,Aa(黄足):aa(白足)=1:1。
(6)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1.(2023·福建·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
(2)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 。
(3)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其中水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4)青蛙和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似,这种保护色的形成可用达尔文的 学说解释。
(5)研究人员利用 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
【答案】

无机盐
(3) 水稻→蝗虫→青蛙→蛇 生产者
(4) 自然选择
(5) 转基因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3.题图中:①果皮和种皮,②胚乳,③胚。
【详解】(1)水稻和玉米都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在[②]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
(2)植株生长需要肥料,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可见,往稻田里施肥,主要是给水稻生长提供无机盐。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图可知,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青蛙→蛇。该生态系统中,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
(4)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可见,青蛙和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似,这种保护色的形成可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
1
同课章节目录